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六万里凡尘 > 第一卷 盐城风云 第三十三章 聪明人

六万里凡尘 第一卷 盐城风云 第三十三章 聪明人

作者:忘云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52:3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月的风,已不像之前那般轻柔,吹打在脸上都带着一股火辣辣的燥意,此时距离秦坚被捕已过去了一月有余,看着娘每日焦躁不安的身影,秦瀚决定去问个究竟。

秦坚在两月前就来过家信,按照时间推算半个月前怎么着都是应该到了家,可现如今连个人影都不见,王启带着铁手一同回到了帝京交差,想问问他们都没这个机会,也由不得安氏不着急了。

“娘,你别着急,我去追风前辈那里问问。”

“你不是前些日子问过他,他也不知道吗?”

“说不得这些日子就有了信呢,实在不行我去趟帝京找我师父,他一定是知道的。”安氏听到这里不由得面现两难之色,帝京离这里可一千多里呢,这山高路远的秦瀚又只是个不到十四岁的小子,要是出了岔子这可怎么办?

看出了母亲的为难之色,秦瀚笑了笑说:“娘,我这些年武艺可不是白学的,四五个汉子都根本近不了我的身的,再说了去的话肯定也不是我一人去,师父给我们安排的大哥们肯定也会跟上的,您啊,就放心吧!”

听到秦瀚这么说,安氏这才面色稍缓的点了点头,随后又嘱咐了好几句,这才让秦瀚前去打问一下,对于秦坚的事督察府盐城分司中也是只有追风知道的,毕竟他现在是盐城名义上的负责人,而这也是王启特意吩咐下来,让他稳住秦瀚以及安氏他们的。

此刻望着面前不断追问的秦瀚,哭丧着一张脸道:“祖宗哎,你就别问我了好吗?秦都统他老人家的事我一个下属从哪知道去?”

现在追风的样子却是不像撒谎,现在追风的演技就算给他颁发个奥斯卡小金人都毫不为过,秦瀚沉吟了一会道:“既然如此,那我只好亲自去一趟帝京去问我师父了,想来他一定是知道的。”

说着就转身向外走去,还未走出两步,追风就一步并两步追上来,一把抓住了秦瀚道:”这会你可千万不能去!”

“为何?”

“现在府里都乱成什么了,你就别跟着去添乱了。”

“咋的了?”

“你现在好歹也是入府两年的老人了,咋还这么没规矩?上面的事是你随便能打问的吗?”

“哦!”说着就又扭头向外走去。

“得得得,我怕了您老人家不成?”

随后就把帝京的一大堆破事告诉了秦瀚,八卦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让人好奇无比的,只见秦瀚一脸不可思议道:“这太子也太厉害了吧,连他爹的帽子都敢戴?”

“嘘,你可别瞎传,这可是掉脑袋的大事,陛下为了不让这等事传出去,把整个东宫都给烧了,光是宫女和太监就死了七八十。”

“啧啧,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还真不是白来的啊。”秦瀚这样想着,但还是依旧没忘了秦坚的事,拍拍腿道:“我不去可以,你派人前去问问我师父他们,我爹不管怎样,总得让我们知道他的情况吧,现在这算怎么档子事?”

......

最后在秦瀚的强硬姿态下,追风不得不答应了下来,起码这一来一回不还能拖好些日子?秦瀚这边是暂时消停了,可杨浦这边又闹心了起来,当今的皇后娘娘乃是杨浦的女儿,他这个成国公可是当的名副其实,可不就是皇帝老儿的岳丈么,可现在倒好,自己那皇家孙儿,竟给皇帝戴上了帽子,杨浦那一把老骨头听闻此事,当时差点没昏过去,自己百年后全都指望着这孙儿呢,现在倒好。

杨浦烦闷的揉了揉眉头对杨林道:“你妹妹那里再来过信吗?”

“回父亲大人的话,没有。”

“看来朝中那些传言是真的了。”

“什么传言?孩儿可未听到过。”

“你自然不会听到,你妹妹好被陛下禁了足,也自然不会再给家里来信了。”

“莫非这次陛下铁了心...”说到这里杨林有些难以置信道。

杨浦也是面色阴沉了起来,好一会后道:“无论如何要被你妹妹保下来,否则就真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李俊这个当事人现在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杨太后此时一手攥着念珠一边缓缓道:“诏儿到现在被你关了足足两个月之久,你这个当爹的也该出来说说话了吧?”

李俊此刻可以说是标准的鸵鸟心态,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可是很少见,但毕竟活这么大这种事还是第一次发生在自己身上,着实不知该如何处置,不过说实话,李俊对于李诏自小便有些瞧不上眼,要不是当初听了母后的话,也因为是嫡长子的缘故,怎么说他都不会立李诏为太子。

只见他面色阴晴不定了一阵后咬牙道:“身为太子,一点没有给底下的弟弟妹妹们竖立一个好的榜样,反而还做出这种有违人伦,道德败坏的大事,依孩儿来看废除他的太子之位都是亲的。”

“皇儿,不可!”

“为何?”

“诏儿做的事我不过多评论,这是你们父子之间的事,哀家看得过去便是了,但朝廷内部不知有多少人等着看这处好戏,若是废除了太子,这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面就将付之东流,而你不也一直想着收复阴山以北么?这才是定国安邦的大计,若是如此,你这些宏图伟业何时才能进行?”

杨太后说的这些李俊自然也是知道的,自古以来党派之争就是最为耗费一个国家精力的事,在本朝也是屡见不鲜,酒足饭饱思淫 欲,在一个国家当中自然也是使用的,不过在这里却变成了对于权力的争夺,见李俊半响都不吭声,杨太后也不去打扰什么,只是一边转着手中的佛珠,一边嘴中念叨着什么。

“母后,此事若是开了这个口子,我这天子的威严何从?不过母后放心,我不会给他们互相倾轧的机会的,待我废除太子之后,便会立刻着手重立太子。”

“罢了,罢了,你想好就是了,到时便忘了给诏儿多给些补偿,好歹你们也是父子一场。”杨太后说罢就在身旁宫女的伺候下缓缓向殿外走去。

“多谢母后体谅!

李安对于自己父皇到现在还是这副态度,不由得感到有些惊奇,但也为之更加担忧起来,毕竟一个揣摩不出的皇帝有多么恐怖,他这个当儿子的是再清楚不过了,一个月前他就听从郑铁的安排,冒着李俊大怒的风险,手持恳请从轻处理李昭的折子亲自面圣。

就在他忐忑无比的看着李俊看完了自己的折子后,没有预想中的怒不可遏,更没有想象中的质问连连,仿佛此事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一样,之是淡淡的说了句“退下吧。”就再无后话,连最稀疏平常的顿板子都没有挨,这不禁让李安有些匪夷所思,回来后立即把面圣的情况告诉了郑铁,郑铁听闻后也是一头雾水,只是让李安静观其变。

但很快这事就被另一件事转移了目光,在江南道名声大振的青阳先生不知何故离开了越王麾下后,游历了半年如今竟到了帝京来,当李安得知了此消息后其实已有些晚了,帝京中的不少达官贵人都以慕名拜访过了他,想来多半是抱着把此人招揽在麾下的打算,老五和老三则也是派了人过去,不过看样子应该是无功而返,对于自己是否也如同他们一样试着去招揽一个,李安着实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只好求问于自己最信任的师父郑铁。

郑铁正一边写着什么,听闻李安的话语后,良久才放下笔来若有所思道:“此人我倒也是听过,之前不在越王府上吗?为何如今跑到帝京来?”

“学生不知,不过此人数年前就曾四处云游,想来这些年在越王那里可能有些倦了。”

郑铁听闻点了点头道:“此人的文章我倒也看过几篇,从文章来看,确实胸有大材,不过本人如何倒还不知,毕竟那种只会纸上谈兵,喜好夸夸其谈的庸才倒也不少。”

“那依师父所见,用不用招揽一下?”

“用,这当然用,这人若是庸才倒也罢了,若是奇才该当如何?老夫年岁已高,帮不了你几年了,几个皇子中就属你麾下的能人最少,应该抱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想法才对。”

“学生知道了,这就派人前去拜访这位青阳先生。”说着便欲转身离去。

“等等,若真是大材哪一个不是心高气傲?像你这样端着架子能把哪个请过来?”

李安听此面色一红道:“学生明白了,这就去备一份厚礼,亲自去上门拜访!”

玄承十九年八月初八,天空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闷热的空气里顿时带来了一丝凉意,一辆精美无比的马车正缓缓地行驶在青石板路上,那些时日已久的青石板不时被沉重的马车压的“咯吱咯吱”响,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仙乡居酒楼,在整个西市也可以说是名气不小,尤其是仙乡居产的桂花酿,更是让每每来此的客人不得不品尝一番。

“四殿下,二殿下的马车好似在仙乡居的门前。”

“哦?二哥也来了?”

又向前走近了些,果然那架马车是属于二皇子的,正被马夫牵着向后院缓缓走去,李安见此纠结了起来,他二哥是什么人,他再清楚不过了,若是今儿他在场,定是要搅了这个局,正当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外面的护卫掀起了帘子苦笑道:“殿下,二殿下在门前正给您招手呢。”

得,现在不用犹豫了,人家都看见了,总不能堂而皇之地溜走吧,只得硬着头皮命马车缓缓向前驶去,没一会便到了仙乡居门口,还未下马车,就听到老二那亲和无比地声音。

“四弟,你我兄弟可真是心有灵犀啊!”

李安跳下了马车后也是抱拳道:“哈哈,二哥这话可正是我想说的,前些日子便有些想念二哥,正欲登门拜访呢,不想今儿就碰上了。”

说着兄弟二人同时大笑起来,在外人看来这一对还真是比亲兄弟都亲,但在当事人心中都不由得为自己这番做作恶心,刚一进门青阳先生就赶忙躬身见礼道:“贱民居回拜见两位殿下。”说着就又跪下大礼参拜起来。

“先生莫要那么多礼节,本宫与四弟来此也不过是久仰先生地大名,慕名而来,先生切不可折煞我等。”

李安见此也是只好笑着点头,居回本就是生性自由之人,见二位皇子亲自登门,还不喜这些俗尘礼节,心中对二人也是大增好感,于是赶忙把二位皇子请到了席上后,三人就开始推杯换盏起来。

此刻仙乡居中除了老板以及小厮哪里还有其他人,三人说起话来也不由随意了许多,李安红着脸道:“先生那句,平天下不平之事,行无人可行之道,可是深得我心啊!”

“四殿下抬爱了,不过是说了些心中的烦闷之苦。”

李旭闻此不满道:“哎,先生莫要妄自菲薄,若没有胸怀大志,怎能说出如此佳句?”

“我本一书生,哪来那么多大志可言,不过是些许忧国忧民罢了,说不得,说不得啊!”

“怎会说不得?先生有此想法,为何不在朝为官?这样也好行那先生所想之事。”

“如今官场那可是鱼目混珠,那是我这等书生待的地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下自问没那个本事,这官场可是那些聪明人待的地方,不才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悠闲士人,岂不快哉?”

李安笑道:“本宫看来,先生就是那大智若愚之人,怎还当不起聪明这个称谓?”

“在下还年少时就听一先生所言,愚人和聪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后者总是在任何事情上设身处地的往坏处想,好谋求后路,不至于一败涂地,再谋东山再起,而前者总是设身处地的往好处想,天下哪有那么多好事能落在一个人身上?所以前者总会销匿于这人世间,而后者才能流传千古,不才自问没有后者那个境界。”

说到这里居回拿起面前的酒碗痛饮了一口,而李安和李诏二人则是面面相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