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小道士李青山 > 第五章 自古修道艰

小道士李青山 第五章 自古修道艰

作者:江左蠢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李青山就知道了到底是羽扇厉害,还是拂尘厉害。

老道士接手管教李青山之后的第一、第二年,对他的功课内容保持了不变,要他还是每天五更起床温习功课、抄书练字,用餐之后半个时辰高声朗诵,然后仍是学习各家经典。

两年之后开始了变化。老道士要求李青山不再学习诸子百家经典,而是转为集中攻读道家典籍,从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太玄经等道家真经读起,道家“三洞四辅”都择最经典而学之,天文历象、医药典籍、占卜术数也涉猎。

之前,因为“上官老先生”的严苛,李青山读书的心性早已十分坚定,极少分神。但少年毕竟是少年,总有心神飞驰或偷懒时刻,老道士总是明察秋毫,一般是先“哼”一声随即出手,拂尘横扫之痛比上官老先生的羽扇还更厉害。

自古名师出高徒,哪一个不加以棍棒?或许老道士深谙此理,打起李青山心安理得。

这里道观小,藏书并不算多,但都是经典之著。只要李青山学完某一阶段,下一阶段的典籍都会出现在他的案台上。这些典籍,都是由老道士精心选择。

但道家典籍又远比原先所学大为不同,有的内容恣意汪洋,有的晦涩艰深。若按字面理解,李青山可解得明白,若要深入领悟则需要年纪及阅,这对于此前的李青山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许多典籍只能强读默记,他的脑海中就如一个大房子,一本又一本的典籍塞入其中。偏偏老道士又爱考究他,稍有默诵不顺或者注解不明,又免不了一顿拂尘横扫。

“酸儒还是比穷道好一点”,李青山心里暗暗想,但嘴上万万不敢说。

“上官老先生回家了,不知道收了新学生没?”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上官老先生。

其实背书始终是他的强项,许多典籍还是背得下来,就比如那几部道家大典,天天诵读,倒背如流。加之老道士对其中几部道家大典的注解格外用心,所以他领悟起来也很透彻,入心入脑。

而随着年岁渐长,老道士逐渐给他增加了许多“功课”:

十一岁那年,李青山必须每夜练习抓物取物三千次,修习夜视之法。还要他每天晨起就操练一套天下人皆会的强身健体拳,五更起先拳,再温习功课。

十二岁那年,李青山要每天上山砍柴、挑柴下山 ,须得是道观千丈之外的木柴;每天下山挑水,挑水上山,须得是山脚之水。

十三岁那年,李青山开始修炼一套日夜运行的呼吸吐纳之术,逐步养成吐纳规律。

这几门功课中,尤其以那一套呼吸吐纳之法最为玄妙,不仅白天做功课、干活之时能调理呼吸,就连睡觉之时也能自行调理吐纳。勤练一年之后,他的呼吸吐纳已极有规律,吐纳平稳,上下山挑水、砍柴健步如飞,不再气喘心塞。而且,他好像能感受到气息进出丹田之状,丹田内常感空虚之状。

到了十四岁那年,老道士取出“紫云神剑”,要李青山每天至少用一个时辰“悟剑”。所谓“悟剑”,无非就是叫李青山手举宝剑放平,剑尖上放一颗滑溜溜的圆珠,不能让其掉下。一个时辰后,再取一根粗木,划数十标记,要李青山每一剑都能一击削掉一处标记所在。

老道士耐心解释说道:“若用剑,先悟剑。寻常剑法讲究剑招、剑式,高明剑法讲究剑意、剑气,讲一个理、气、力三通。你若真想用好这把神剑,就要悟一个'身剑合一'。剑在手,就要使之成为你的血肉,其长短、厚薄、宽窄、轻重、钝利都要了然于胸,而你的喜怒哀乐、快意恩仇也要贯注于剑。”

“让你举剑挺珠、运剑削木,无非是让你感受剑身,让你修心修气,以达到心静、气舒、意凝。若按我此法长此修炼,举珠不落、削木必中,自然能达到心静意凝、心剑合一,到时蝴蝶飞鸟、飞花落叶落入你剑中,也休想逃得出去。”

听着似乎容易,练起来特别难。起初,李青山连剑都举得不稳不平,更别提达到举珠不落的境地,每次圆珠刚放上去就“哐当”一声落下,几百几千次都是如此。

削木也是差不多,每次出手,不是差之太远,就是偏之毫厘,极难一击必中。

为练这把神剑,他常常心烦意燥,生气之时举剑怒砍石、砍树,道观门前的石块、树干没少被他劈烂。往往此时,就是褚四海极为快乐,在旁乐此不疲嘲讽道:

“哎哟,剑神李青山举神剑砍石头,原来神剑这般用法啊......”

“砍树还砍得挺好的,哎,别停......”

“你就这点本事了,小青山.......”

山上清净,小道士修炼之时,老道士虽然也在闭目清修,但其实无时不刻在观察着李青山一举一动。他见褚四海常和李青山时常吵闹,闲暇之余都混一块,于是再三叮嘱褚四海,万万不可教李青山任何武功。

老道士解释道:“青山练武时机未到。如今只需诵读经书,健身强体,修心明境,养势蓄势,胸中养成天地之势,今后北冥之力方能收入。”

褚四海觉得老道士说的似乎有道理,但又不合常理。按照常理,谁人不是照着秘籍就练 有武必学 ,打小练起,技艺才纯精。可李青山这样到了十多岁还不操练武功,今后武功如何能纯熟?

但褚四海毕竟也知道老道士对李青山寄望极深,所谋皆是长久计,所做之事必是精心谋划。因此,他也真的丝毫不敢向李青山教武功。不然,以他在江湖中的一流高手境界,教个一招半式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青山艰苦修道期间,沈谙和杜岄也常常带沈明月上来看望。早几年上山,沈杜二人一上山 就是远远瞧见小道士李青山端着大碗粗白米饭,掺杂着几根青菜,蹲坐在道观大门口,不急不慢吃饭。

修道难,难于上青天,谁人不知?但李青山小小年纪就修道,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清修之苦,没有丝毫少年快乐。沈谙和杜岄作为亲人,每次上山都倍感心酸。

白狐倒是很忠诚,天天不离李青山左右。而且越长越俊俏,毛发像一团雪。

沈明月倒是没那么多心思,仍然是大大咧咧。每次上山,未到观门,她就大喊: “青山哥哥。”然后健步如飞到观内,显然轻功已成。

褚四海倒也乐于沈明月上来看望李青山。唯有沈明月上山来,道观才更有一丝生气,李青山也才会从枯燥的修行中暂时解脱出来,老道士也才没看管那么严苛。

褚四海常偷偷诱惑李青山,说道:“修什么鸟道,淡得像个鸟似的,一点也不快活。我带你们玩耍去。”李青山这时候就会装傻,故意充耳不闻。老道士的拂尘,他是真的害怕。

对于沈明月每次上山,褚四海也喜欢逗她玩耍,并偶尔教她武功。对沈明月,大家都没那么多规矩和要求。褚四海对她的教导也就心之所至,想教啥就教啥,虽非师徒却跟师徒没两样。因此,沈明月每次上山,少则逗留一两日,多则半月,都能习得一些新武功。

而李青山每每做完功课,就静立在旁,观看褚四海和沈明月练武。沈明月常常诱他也来习武,他总是微微一笑,摆手不学。褚四海看着他因为刚刚做完刚砍柴、挑水的活儿,袖子还撸在手臂上,在旁孑然独立,似笑非笑,一副超然世外的样子,心里就气不打一出来,狠狠说道:“滚开!啥不学,净学了腐儒的穷酸以及老道士的沉闷,看着真是心烦!你这样老是偷看,万一记进心里去,老道又来怪我!”

斗转星移,李青山已到十五岁。此时的他,已是身材笔挺,体格健壮,耳聪目明,性子沉稳,温和恬静,竟有少年老成之象。

而沈明月也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褚四海的教导下,武功渐成,大有章法。

这一日,李青山做完所有功课,看到沈明月在大石坪上练剑,褚四海在旁指点。他也拿紫云神剑,在旁边举剑挺珠,只见珠子已稳稳停留在他剑尖,绝不能滚得下来。恰巧一只蝴蝶从旁飞过,他想起老道士说的“落叶飞花、蝴蝶飞鸟落入你剑中休想飞得出去”,调皮心大起,甩掉珠子,举剑将蝴蝶兜住,轻舞剑尖,左右上下,或快或慢,蝴蝶竟然真的飞不出他的剑尖。

褚四海“咦”了一声,满眼赞叹。

沈明月转头也瞧见了李青山举着霞光灿灿的紫云神剑在逗弄蝴蝶,也是心痒痒,童心大起,举剑过去抢要蝴蝶。谁知蝴蝶没抢着,自己的剑却被李青山的剑尖点开,蝴蝶还是在李青山剑尖上飞不出去。她又试了几次,还是抢不到蝴蝶。

沈明月大恼,捏了剑诀,刷刷数剑,竟然用上了褚四海教他的“惊云剑法”来抢夺蝴蝶。

李青山也不慌乱,顺势放走蝴蝶,剑上无招无式,剑尖平平稳稳缠上了沈明月的剑,就如一块吸铁石吸住了沈明月的剑,让她剑招也使不出来。

沈明月更是恼了,手上使劲,剑中注入大量内力,将李青山的剑绞飞出去,然后气鼓鼓问道:“青山哥哥,你这是什么剑法?”

李青山羞愧说到:“没什么剑法啊。练珠子练出来的。”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