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火天伏魔录 > 第1回 城隍庙门前初交锋 黄门山天台起风云

第1回城隍庙门前初交锋黄门山天台起风云

公元947年,山西汾水黄门山。

相传“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注入黄河。”说得就是这汾水流域。这条绵延千里的大河,自宁武管涔山发源,贯穿了山西南北,沿途山清水秀,流经的市镇州府更是数不胜数。即使是到了入夜时分,也依然掩饰不住俊秀山河的这份空灵气质。

只可惜,在如今这样战火纷飞的乱世,即使是像汾水河畔这样风景秀丽的地域也难免染上了风尘的戾气。整个汾水流域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群峰环绕之下、一座并不起眼的孤山了。

此时的山西省地界,大部分是大汉王朝的疆土,只不过,此“汉”非彼“汉”。仅仅在数月以前,入寇中原的契丹大军刚刚北归,一位实力强劲、蓄谋已久的节度使便以山西太原府为跳板,乘势率军拿下了洛阳,改旗易帜。因为这位节度使也姓刘,自以为是传承了几百年前大汉王朝的王祚,故此将自己的政权也称作大汉。尽管,多年来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位得胜还朝又黄袍加身的大将军,是否真的如他自己所言是刘氏王族的后裔。

黄门山只是汾水河畔一座名气不大的孤山,因为此山北靠汾水,南接一座名为黄门镇的镇店,故此得名黄门山。越过汾水再往北不远,就可以与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契丹大军,遥遥相望了。

北边有强大的契丹铁骑,西边不远又是党项人和吐蕃人的势力范围,因为这时局的动荡不安,黄门山附近的人气显得十分冷清。镇上的老百姓大多已经搬离此地,有的举家迁往东南方避难,有的则逃往中原其他地方。

就是在这样一个冷清的有些怕人的夜里,这冷清的已经鸟不拉屎的黄门山上,却偏偏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事。

黄门镇镇店外十里处有一座城隍庙,小庙不大,曾经也是香火旺盛之地。据说大唐兴盛的那些年,这里终日都聚集着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来此上香求签的缘主更是络绎不绝。只不过到了如今,这里自然也逃不过一番衰败。

门前冷落,多年无人照管的城隍庙早已年久失修,布满灰尘的神龛和褪色法帘上高垂的蜘蛛网成了这里唯一的装饰。然而就在这天夜里,这小庙荒凉的院落里,却突然增加了一些触目惊心的点缀。

是夜三更天,两个黑影在神不知鬼不觉中悄然窜上了城隍庙的天台,在这样的时刻以这样神出鬼没的身法行动,无疑又让这寂寥的环境染上了些许诡秘。

两个黑影先是趴在天台静静的观察了片刻,见四下里没有异样,随即便沿着屋脊急速飞奔起来。这两个人动作敏捷、身形迅速,足见都是轻功了得之人。可是,在他们飞身跃到房檐前、看清院落里的情景时,几乎同时打了个冷战,从而不得不重新收住脚跟、不再前行了。

确实,这院落里的情景十分诡异,任何人看见都会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即便是这样两个有武艺傍身之人也不敢贸然靠近了。只见,二十几具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院子的各个角落,间或还有一滩滩血迹伴随其中。

在这些尸体旁边,还能看见零星的兵刃利器,而他们身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伤口,更是说明这些早已绝气身亡的人,生前曾经与人发生过大规模的武斗血拼。

似乎是对这里的情况有了大概的揣摩,片刻之后,房檐上的两个黑影一前一后纵身跳入院内。借着淡淡的月光,两个人的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

先下来的这一位,在脚跟刚刚站稳的片刻,他魁梧的身影便投射在斑驳的院落地板上。但见此人,身高九尺挂零,头戴鹅黄色鸭尾巾,面似丹金、二目如电,颧骨高高耸起,高鼻梁、方海口。最引人注意的,则是唇口边卷曲的络腮胡子。这人一身鹅黄色粗布短打,斜挎百宝囊,十字绊大带煞腰、抓地虎的快靴,身前身后真是百步的威风、千层的杀气,好似金刚一般。清幽的月光之下,这人背后背着的一把兵刃尤为锃亮扎眼。

只见这虬髯大汉所背兵刃,乃是一柄霸气威猛的双刃战斧。斧柄三尺多长,两面斧刃锃明刷亮、对称排列,斧刃中间还有三寸多长的三棱矛头伸出。在斧面和斧柄的边缘,还镶有狼纹的图式,一看便是一柄卓越不凡的神兵利刃。

在看清这院落里的情况后,这虬髯大汉眼中瞬间涌出一丝悲凉。他的视线在二十几具尸体上相继扫过,最后落在了尸体旁边那些散落的武器上,那些看起来,应该是这些逝去之人生前所用的兵器。

是斧子!地上那些散落的兵器,竟是清一色的短柄钢斧。从这统一的武器装备看来,这虬髯大汉与这些亡者的关系,非同寻常。

“唉....没想到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虬髯大汉喟然长叹。

“看起来,那些人应该是刚走不久。”这时,身后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正是跟虬髯大汉一起飞身进院的另一人。

再看这人的形象,与虬髯大汉形成了鲜明对比。身高七尺挂零,头戴逍遥一字巾,前发齐胸后发遮颈,年轻的脸庞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约莫只有十七八岁。周身穿青、遍体挂皂,腰扎五福丝鸾板带,十字插花的一副飞刀刀囊别在腰际,此人竟是个容貌英俊的少年。

只不过,这少年的口音听起来却着实有些奇怪,音色生硬、腔调低涩,虽然清脆却透着些诙谐的乡土气。面对眼前这般情景,比起那虬髯大汉有些悲凉的情绪,他的反应则显得有些急躁了。

“看这帮小瑟孩子.....办的这事还真挺尔力。”少年嘴里嘟囔着方言,开始在尸体旁四下查看起来。他这话听起来像是在‘赞美’那些将这里血洗一番而离去的人。

“弟兄们,在天之灵别散,萧某.....会为你们报仇的。”虬髯大汉对着尸首一躬扫地,紧接着,一丝犀利的眼神便爬上眉梢。

“公明大哥快过来,这个还有气。”然而就在这时,不远处的少年朝着虬髯大汉大声喊道,看来是发现了幸存者。

那少年在靠近小庙门柱的围栏旁,发现了一个斜躺在地上的人,伤势极为严重,若非此人握着斧头的手颤抖了几下,少年似乎还没那么容易发现他并没死。

“是二奎!”虬髯大汉立刻赶了过来,尽管地上的伤员满脸是血,可大汉仍然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手下的一个兄弟。

“.....门......门掌.....我….我….快….”二奎睁开虚弱的眼睛看到了眼前的两人,似乎现在每说一个字都在挑战他生命的极限。

“二奎,是谁把你们害的这么蹀躞?”少年又说话了,他那带着方言的口气虽然焦急,但二奎现在这副惨样配上他嘴里那个方言词,怎么听怎么有种诙谐的味道。

不过接下来,两人便从二奎虚弱的只言片语中,得知了事情的严重性。

“门掌,我和兄弟们本来在这等你…..结果……遇到了袭击,这里…..已经不安全了…..你们快走…..”二奎身上有明显的几处刀伤,好在并不致命,这个伤员看来极为虚弱。

原来,这院落里的二十几名死者,原本都是虬髯大汉手下的兄弟,他们是在这里待命时突然遭遇了这灭顶的突变。

“二奎,别怕,一定要坚持住。”那虬髯大汉可是个明理之人,他知道,眼下最好还是先找地方给伤员治伤。“少辰,快把他抬到庙里去。”

虬髯大汉让少年抱起伤员进到那破败的小庙正殿,他自己却转过身来,仍然置身在院中。

少年先是一愣,须臾之后便明白了。但见虬髯大汉的目光变得凝重,眼神如两道闪电一般投向漆黑夜空的一隅,这必然是发现了不寻常的事情。

“出来吧!别再做梁上君子啦!”虬髯大汉一声暴喝。

“哈哈哈哈哈.....”苍劲的一吼马上得到了回应,一阵如同夜枭之鸣般刺耳的怪笑顿时传入耳中,宛如来自天际一般。“不愧是战斧门的萧门掌,果然是不同凡响的气魄。”

话音未落,小院天台的另一个方向已闪出了几个人影,以极其迅猛的速度飘落院中。这些人一字排开,面对着虬髯大汉所在的位置,从他们周身散发的气质来看,绝对是来者不善。他们尚未站稳脚跟,虬髯大汉便已定睛看清,眼前站着的是五个人。

清一色的夜行黑衣、黑纱遮面,根本看不到这些人的面孔,虬髯大汉只能从他们微露的双眼中感受到明显的杀气,不过,他脸上并无惧色,原本凝重的眼神透出了思索。

“萧博,江湖同道皆称你为‘虬髯公明’,战斧门现任门掌。”为首的一个黑衣人向前一步,他看起来似乎是领头的。“今日一见,萧前辈真是名不虚传啊。”

眼见对方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虬髯大汉也不在乎,他深知自己的名头在如今的江湖之中也算是不小的一号。那么,这位战斧门门掌萧博,又跟眼前的这些黑衣人有着怎样的过节呢?

“不敢当,在下正是萧子聪。”萧博向对方一抱拳,随即主动说出姓字名谁。“就是你们杀了我的兄弟?”

“恕罪恕罪,本来我们是要找萧前辈的,没想到你并未在此。”为首的黑衣人继续说道。“要把萧前辈引出来,也只好拿你的门人弟子开刀了。”

这番对话,被那名唤“少辰”的少年听得清清楚楚,他虽然将重伤的战斧门弟子二奎安顿到了庙殿里,可警惕性却丝毫不敢放松。尤其在听到这黑衣人的目的正是萧博时,少年有些呆不住了。

“这帮小瑟孩子,作了这么大的业,竟然还没走!”少年站起身冲到门前,却被萧博伸手拦住了。

“既然你们说,此番是为了萧某而来,那么敢问诸位是何许人也,要打的话,先报通名姓也不迟吧。”萧博稳定心神,向对方问道。

“没那个必要!”谁料,黑衣人却给出了意外的回答,“我等是谁,萧前辈无需多问,就算你知道了也没用。怎么样萧博,你看是你自己了断呢,还是让我们动手?识相的话,让我把你脑袋摘下来带走,咱们两边都省事。”

狂妄的挑衅不禁让萧博脸上产生了点点怒意,眼前这些狂妄之徒杀死了自己二十多个兄弟,现在又出言不逊,这笔账无论如何都不能就此罢休了。苍劲的右手探向背后双刃战斧的斧柄,萧博知道,眼下一场恶战已经在所难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