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铁衣寒 > 第28章 博弈

铁衣寒 第28章 博弈

作者:沉珠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圣显目光落在大相公晏仲安的身上,“大相公可有对策?”

大相公晏仲安面无表情的站了出来,躬身说道:“战与不战,根本不用讨论。即便我不同意战,只怕天下都不同意我的观点!”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俱都点头称是。

莽沧流寇肯定要打,无论是大衍天子周圣显还是朝堂中的大小官员的意见都是如此。难得一见,文武百官的意见出其一致。看来是这次战事失利,把大家都逼急了,造成了空前团结。

毕竟,真要让莽沧做大,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这次得往死里打。

“只是朝中可用兵马不多。”晏仲安又抛出一个当下谁都知道的难题。

周圣显闻言叹气,心中叹道说了等于白说。“那抽调东西两线兵马,可行吗?”

“兵贵神速。远水难解燃眉之急。”大相公晏仲安开口说道:“如果抽调东西两线兵马,外敌来袭又当如何?两线兵马不可随意调动。”

两线兵马不可调度,那又该怎么办呢?

满堂寂静,听着这君臣一对一答。

大相公晏仲安把话题引到大将军谢世忠的身上,“如果我没有记错,大将军手上还有一支兵马吧?”

大将军谢世忠一声冷哼,“这支兵马乃是勤王军,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动用。这可是先帝遗命。”

“大将军主动请战的底气,难道不是源于这支兵马吗?”晏仲安问道。

晏仲安见大将军谢世忠撇过头去不再理会自己,便转过头面向周圣显说道:“我可以让兵署执事再启兵役,征兵两万已是极限!”

大将军谢世忠一听此言,一脸讥讽着说道:“那些个新兵蛋上阵也不能杀敌。要它何用,只能勉强凑数充当炮灰!”

周圣显唯恐两人再起争端,便从中打断对话,转问御史丞。“孙御史有何意见?”

孙思诚从班位中站出来,向大衍天子行礼,回答说:“行军打仗的事情,我是外行。还是多听听将军武官的意见!”

周圣显闻言点头微笑,问道:“还有哪位将军愿意发表意见?”

大衍帝国官拜大将军一职的有三位,一位率部镇守西线,一位陈兵东线位于元嘉边防处,最后这位便是大将军谢世忠。其余将军品序略低,受三位大将军节制。东西两线,要长期驻守,故两位将军不曾参加朝会。另有两部单独建制,一部是征伐莽沧失利由左怀仁将军率领的平南军,另一部为京师守备军。

只见京师守备军统领阎芒山出列,说道:“如若大将军率兵出征,定然能够万无一失。因有前车之鉴,五路诸侯不能不防。所以,此次征伐能够动员多少人马才是关键。”

阎芒山说完,大家陷入沉思之中。

莽沧流寇号称百万雄狮,真正的作战力量约为三十万人左右。大衍帝国征战的人马久经沙场,又有精良战备,以一当十应该绰绰有余。平南将军领兵十万,外加五路诸侯各率部两万,共计二十余万。这场战争得到全力支持,按理说应该不会打输……

周圣显接过话题,“大将军需要多少人马可以平定莽沧?”

谢世忠闻言立马伸出一只手掌,信心满满的说道:“勤王军五万精锐去平寇,足够!”

朝堂之上无人觉得大将军谢世忠有轻敌托大之嫌,毕竟,他的军功都是由一场场硬战累积而成。

周圣显略作沉思,目光投向大相公晏仲安,“大相公意下如何?”

晏仲安上前一步,说道:“勤王军乃国之重器,能够以一当十,这点勿需置疑。但此时正值莽沧士气高涨之际,这点兵马还是不够看。我建议从守备军中分出部分人马交给大将军指挥,我再往战场输送两万新卒,这样才会万无一失。”

晏仲安话音刚落,京师守备统领阎芒山不乐意了,从他统领的军伍之中抽调人马,那不是变相削弱他的军权吗?

“我不同意大相公的观点。”

阎芒山出列行礼,盯着晏仲安的眼睛说道:“守备军是护卫京师的重要力量,怎能轻易动用?如有不轨之臣闹事,又当如何处理?”

晏仲安也不答话,静静的看着高高在上的大衍天子,由他定夺。

周圣显左思右想,难以决择。最终还是下定决心,说道:“诸位大人一心卫国,其心可鉴,其情可明。但事分轻重缓急,要以大局为重。谢将军年事已高,都能为国请命,阎统领又何必在意区区几部人马!”周圣显环视一众大臣,缓缓站起身来,又道:“我赞同大相公的观点。”

大衍天子周圣显最后一锤定音,结束朝堂议事。

下朝之后,一众文武围拥恭贺大将军谢世忠得偿夙愿,可以出兵征讨莽沧。唯有守备军统领阎芒山一脸怒容,也不理会大家,愤愤离开皇城……

大相公府疏密院内,晏仲安正和一名落魄儒生对弈。

这名老儒生衣衫褴褛,肤色暗沉,面容无光,像极了一名乞丐。

两人安心对弈落子,没有开口讲话。屋里无人旁观,墙角纯铜香炉里燃着产自豫州的龙涎古香,烟熏袅袅,幽香四溢。

大相公晏仲安手里捻着一枚白子,面无表情的注视着棋盘,却迟迟不肯落子。那名儒生也不出言催促,就这样静静看着。

晏仲安思虑很久,最终还是选择落子。

那名儒生嘴角微微翘起,笑道:“大相公,你这是自毁长城呀。让我白白捡了一个大便宜。”说罢,只见他从容挽起衣袖,从棋笥内捻起一枚黑子,落子屠龙。

晏仲安脸上露出少见的微笑,说道:“胜负还是未知之数呢!”

那名儒生抬头瞧了一眼大相公,略有深意的问道:“大相公所言是指棋盘之内,还是棋盘之外呢?”

晏仲安默默注视着那老儒生一颗一颗拾起白子,并没有回答他的问话。

棋盘形势早已明朗,黑子占尽优势。继续落子也是苟延残喘,翻盘无望。

“你说呢?”晏仲安站起身来拍拍衣袖,示意认输。

“大相公好大的手笔。十万人马如同弃子,说丢便丢。”老儒生一边复盘一边自言自语。

晏仲安说道:“我这点手笔哪能入得了先生的法眼。”

老儒生笑了笑,低头不语。

“这次重返大衍,便不再挂念枷南了吧?”晏仲安看着老儒生的动作问道。

老儒生捻起一枚白子,“放在这里好了。”放完棋子之后,又重新审视局势,低声说道:“落子无悔,那就这样吧!”

晏仲安在等着老儒生的回话。

老儒生眼睛离不开棋盘,嘴里念念叨叨,“大衍和枷南有什么区别吗?大相公,你可别让我失望呀!”

……

御史督查王右龄的面孔中透着一脸疲惫。他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左手拎着一壶烧酒,右手腋下夹着一包用牛皮纸包好的肉脯。

王家娘子正在门口焦急的等候,远远就望到丈夫的高瘦身影。她高兴的迎上前去,接过丈夫手中的酒和肉,“按照平时的习惯,这个点你应该早就回来了。我很担心你在路上出了事情,便在门口等你。孩子们肚子饿的慌,我便先将饭菜上了桌,等着你回来一起吃。”

王右龄饱含深情的看了一眼自己的结发妻子,轻轻抬起右手,摘去掉落在她发间的一片落叶。“先进屋吧,孩子们都在等着。”

后脚还没跨进门槛,王右龄看了一眼娘子手中提着的东西,说道:“吃完饭后,你先哄孩子们睡觉,我要去一趟孙大人家。”

王家娘子在门口楞了一下,提着东西的双手紧了一紧。

饭桌之上,王右龄一直默不吭声。

“前阵子东家又来催租了,两个孩子也长大一岁,裤子都短了一截了。”王家娘子默默拔着米饭说道。

王右龄“嗯”了一声。

王督查的一双儿女坐在椅子上,小儿子脚都没落到地上,在那晃荡。两人一边拨着白米饭,一边目不转睛的盯着母亲提回来的那包肉脯看。

王右龄虽然在朝为官,每月能领着俸禄,但要养着一家老小并且交着租子,日子过得很清苦。如果不是王家娘子操家有道,只怕日子更难得过。

桌子摆着一盘青菜,一盘萝卜。夫妻两人都没舍得动筷子,专门留给两个孩子吃。

“你要是改改脾气就好了。日子也不用过得这么难。”王家娘子看了一眼两个孩子的眼神,埋怨了一声。

王右龄停下筷子,没有说话。

王家那双儿女倒也懂事,稍大的女儿喊了一声“娘”,示意爹爹似乎在生着闷气,不要再说话了。年纪稍小一点的儿子撇着嘴,一脸委屈的看着父母。

王右龄伸手夹起青菜放进小儿子的碗里,说了一声,“乖。吃菜。”

王家娘子看到儿子的眼神,心一下子变得软了起来,那些憋到嘴边的话硬生生的咽了回去。

王右龄看了一眼自己的妻子,问道:“爹和娘都差人送回老家了吗?”

王家娘子擦了擦滑落的汗珠,沉默的点点头。

“你们几时动身回去?”王右龄问道。

“就这几天吧。等你领了俸禄把欠下的租子给东家交了,我们便动身回去!”

那双儿女围到母亲身边,撒娇着说道:“娘,不回老家,好吗?”

王家娘子刚擦干的眼泪又忍不住悄悄滑落下来,抚着那双儿女的脑袋,安慰着说道:“老家好着呢,有漫山的鲜花,还有摸不尽的小鱼……”

“虽然有鲜花和小鱼,可是爹爹还在京师呀!”小儿子嘟囔着嘴巴说道。

王家娘子闻言泣不成声。

王右龄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说道:“这些年,确实让你受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