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铁衣寒 > 第16章 佛有一门闭口禅

铁衣寒 第16章 佛有一门闭口禅

作者:沉珠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8: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京师的中心位置是皇城所在,皇城的中心位置是统政殿所在。统政殿是大衍帝国文武百官朝见天子,治政议事的地方。

早朝议事的制度始于立国初期,从帐营统战会议演变而来。毕竟,这大衍帝国的疆域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礼制在衍化,传统不能丢。

皇城的正门前汇集了满朝文武,正在等候着城门开启。而此时天色尚早,凉月尚未西沉,烈日还没东升,京都便在这静谧的氛围中沉睡。

这些文武百官安静的聚集在一起,也不吵闹喧哗。大家穿着华丽的朝服,依据品序高低,自觉的排着队伍。大相公晏仲安乃当朝首辅,此次早朝着朱服高冠,怀黄佩紫,脚穿双尖翘头方履,站在最前面。

雄鸡报晓,大日东升,皇城宫门也随之缓缓开启。

大相公晏仲安一马当先,走在前列。百官跟随在后,吴轩声也在人臣之列,迈步向前。

晏仲安刚入宫门,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突然驻足不前,面无表情的回望南方。早朝队伍随之停滞不前,一众大臣面面相觑的望着站在宫门处发呆的大相公。

半晌,人群中有人轻声提醒,“时辰不早了。”

晏仲安的视线这才从远方慢慢收回,扫了一眼跟随在后的朝堂重臣,接着迈开大步,进入皇城。

京师南门的城楼前,护城河经此流过。河面水流平缓,蜿蜒向前,河边有有一方石台露出水面,释迦菩提正双手结印面向京师枯坐于此。

从初次递交入城文书受阻的那天算起,释迦菩提枯坐石台已有数月之久。起初,常有善男信女前来膜拜金身,时间一久,来此处的人便越来越少。

酒鬼老人宋启先今天却起了个早,单独一人从长平街来到石台前。

释迦菩提眼皮子也没抬一下,更别提说话了。还是维持着胸前结印的坐姿,口中默念佛经。

宋启先瞅了一眼大和尚,便靠近石台坐下,接着从腰间取下日月壶,喝了几口酒,自言自语,“嗯!好酒。这胖子还算有点良心。”喝了酒后,感觉胆儿也壮了,也不管大和尚能不能听得懂大衍官话,攀谈道:“大和尚,不想尝尝这酒的滋味吗?”

释迦菩提睁开了眼睛,停下手中的动作,看了一眼宋启先后,双手合十回礼。

宋启先见大和尚有了反应,不知又从哪里掏出几只鸡腿,一边往嘴里塞一边啧啧称赞美味。

“大和尚,你在这里坐了这么久,不觉得饿吗?来来来,这里有鸡腿,何不尝尝?”

释迦菩提果然是得道高僧,眼前的这个酒鬼在他面前又是喝酒又是吃肉,还要引诱他犯戒,换作他人早就拂袖而去。

释迦菩提再次双手合十回礼。

宋启先咽下口中食物,嘿嘿一笑,说道:“居然听得懂大衍官话。那我问你,天子一日不见你,只怕你会在此一直等下去吧?”

释迦菩提似乎很久没有开口说过话,舌头都打结捆在一起了,只见他在石台上用手写了个“一”字。

宋启先不解其意,问道:“这是何意?”

释迦菩提看了一眼宋启先,又看了一眼城门,只见城门里有一个瘦弱的身影跑了出来。那是一个小乞丐,蓬头垢面,手里捧着一只破瓷碗,被一群狗撵着。

小乞丐飞快的跑过石桥,朝着石台跑了过来。那群狗一直追到石台这里,闻到了骨头的味道之后,便放弃追赶小乞丐,围着酒鬼老人摇头晃尾,哈喇子流了一地。

酒鬼老人宋启先笑骂“狗崽子,倒会欺负人了!”,拎着啃完的鸡腿远远抛了出去。这群狗便疯了一般,追着骨头去了,时不时的传出几声相互撕咬的惨叫。

刚才被狗撵的厉害,小乞丐边跑边想护住瓷碗,便将它藏在怀里。这会儿慌慌张张的从怀中掏出碗来,残羹剩饭已所剩无几,洒落一路。小乞儿看了一眼破瓷碗,虽然嘴里讲不出话,还是鼓起勇气如同往常一样倔强的把碗递到释迦菩提面前。

宋启先见那大和尚面无表情的脸上破天荒的有了笑容,伸出手接过残破的瓷碗,眼神中充满了宠溺的感情,视线落在小乞儿身上。宋启先忍不住故意咳嗽一声。

释迦菩提回过头来,用那蹩脚的大衍官话回答,“一切随缘,一切由心。千里来大衍,不为见君王,只为有缘人。”

宋启先鄙夷的说道:“就见不得你们这些和尚,动不动就打机锋。那有缘人被你等到了吗?”

释迦菩提再次双手合十行礼,没有开口说话,又在石台上用手写了个“一”字。

宋启先不禁莞尔一笑,“恐怕你是个哑巴和尚吧!这个‘一’字,是表示会一直等吗?”

释迦菩提摇摇头,说道:“小僧有一禅,乃闭口禅。佛缘之人有一人,正是眼前人。”说罢,大和尚站起身来,离开枯坐几月的石台,牵起小乞儿的手,面南而去。一步起,步步生莲;一念生,咫尺天涯。

河面有风吹过,微波荡漾;石台有风吹过,风过露痕。痕迹有两道,入石一指深。

宋启先脸上露出笑容,说道:“看来江湖不会寂寞咯。”抬眼望,释迦菩提的背影越来越远,老酒鬼想到话还没说完,便冲着背影大喊:“此间事了,待我去找你!”这一嗓子响彻云霄,全城可闻。释迦菩提在远处回首微笑,闭口不语。

释迦菩提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宋启先的视线之中,宋启先提起葫芦,喝了两口酒,眯眼北眺,投向京师。

大衍皇城内,天子用过早膳之后,便移步统政殿参加早朝,殿内文武百官都在屏息静候。

大衍国姓,周。天子名圣显,此时正坐在殿中龙椅之上,看着满朝文武,沉默不语。早朝之上,御史督察王右龄递交奏章,弹劾当朝大相公晏仲安任人唯亲,结党营私,奏请撤其大元统一职,擢升大将军谢世忠为大元统掌武事。

此议由来已久,不过是老调重弹。莽苍流寇起兵事,大相公晏仲安力排众意,任命左怀仁为平南大将军,率部南征,希冀出师大捷,建功立业,用以削弱大将军谢世忠在军伍之中的影响力。不料,前线战事吃紧,五路藩镇兵马各自心怀鬼胎,未能取得寸土之功。

任命之初,大将军谢世忠颇有异议,指责大相公任人为亲,处事不公。

世人皆知,大相公与大将军积怨已久,平乱任命一事不过是将牌面摆上桌摊明而已。

晏仲安为大衍首辅——大相公,乃百官之首,又兼任大元统一职,掌管文武百官,位极人臣,天子私下见他都要尊称一声大相公。

大相公晏仲安与御史丞孙思成并肩站在大殿前列,王公列卿在其身后,再往后是各大小京官。

此刻,御史丞孙思成在一旁汗如雨下,战战兢兢,不敢抬头。找寻机会侧眼观察大相公,只见晏仲安神色自若,气定神闲。这王右龄乃御史丞治下从官,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孙思成非常器重此人。却万万没有料到,王右龄在朝上擅作主张,重提旧议,惹人不快。

吴轩声和王右龄私交极少,不了解他的性情。此刻不由对王右龄多看一眼,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大衍天子周圣显坐在龙椅之上,心中翻江倒海,却又不能表现于脸上。毕竟此议不是第一次被提及,故依照前例决议,说道:“大相公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大家有目共睹。此番战事不利,绝非相公之过。左将军战功彪炳,大衍出其右者屈指可数,大相公任命并无不妥。”

群臣应喏。

周圣显环顾群臣,说道:“左将军率部于阵前厮杀,乃国之柱石,不宜苛责。战局如此不利,令我日夜担忧。还请众卿为我排忧解难!”说罢,以手抚额,头疼欲裂。

群臣见状,惶恐不安。

历来,前线战事风起云涌,瞬息万变,庙堂之上谁都插不上嘴,只能等待战争结果。等待,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毕竟,前线传来的讯息只是片面之词,五路诸侯起兵响应号召,果真只是做做样子,出工不出力吗?战争没有结果,一切没有定论。

大衍天子周圣显感觉自己的皇位坐的很不舒心,总是患得患失。因为有那么几根刺扎在心头,却又不能拔掉,每每想到此处,他就会头疼不已。

大相公晏仲安率先出列,谏言天子以龙体为重,不要太过操心家国大事。话音刚落,大小臣子跪倒一地,泣言:“愿君王善佑龙体。”

周圣显闻言急火攻心,更觉头疼难当,只好传令退朝。

退朝之后,高官小吏三五成群的退出皇城。御史丞孙思成于皇城门前截住王右龄,拉到皇城墙根角落。

孙思成环顾四周无人,作势要对王右龄行跪拜礼。

王右龄见状大惊失色,赶紧扶住顶头上司孙思成,惶恐不安的问道:“孙大人可万万使不得,这可折煞晚辈了。请恕后生愚昧,不知大人因何行此大礼?”

孙思成挺起腰背,一袖拂开王右龄,怒目说道:“在你眼中,还有我这个大人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