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春秋杂纪 > 第二卷 尽从西 第十七回 所谓佛缘者 执念一线间

相比于其他地方的所谓首席,大雷音寺中的佛子要受敬爱多了,当那些个和尚听到木鱼回来了,各个笑的咧开了嘴,纷纷想着自己又得了个休息的好机会。

且不论其他,自从木鱼离开大雷音寺之后,那些和尚心中对他可是思念的紧。

自从当年戒痴离开大雷音寺之后,才六岁的木鱼突然间就变了个模样,虽说他辈分极高,可不管见到谁,都会乖巧的叫一声师兄,然后跟在师兄的屁股后面,这是一开始他能够得到寺里和尚喜爱的缘故。

见到有种菜的师兄,他就叫声师兄好,然后时不时的趴在菜圃旁,端详着师兄怎么种菜。

可年纪尚幼的木鱼可不只是对种菜感兴趣,他还看挑水,敲钟,念经,劈柴,做饭当然还必须有敲木鱼。

只是当他屁颠屁颠想学学怎么扫地的时候,一直一人扫一寺的老僧总是不耐的将小家伙推开到一边去。

小木鱼从小便好动,当他向师兄们取完经之后,师兄们原本以为他只是一时玩心起,谁知道木鱼和尚后来就开始自告奋勇的帮起他们来,今天种菜明天挑水后天劈柴。

总之年幼的小木鱼今天帮这个师兄,明天帮那个师兄,直到他离寺的那一天,他还是兴冲冲的劈了柴,认为足够全寺的人用来取暖之后,才依依不舍的跟各位师兄道别。

身为佛子的木鱼,不仅没有引起那些师兄的嫉妒,反而受欢迎的很,他离开的那一天,老僧说不得有几分难受,可那些目送他离去背影的师兄们,各个都忍不住开始擦眼泪,好木鱼,你帮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突然你一离开,例行的休假都没了,你可得快点回来。

无疑,这是每一个大雷音寺和尚的心声,就算是在佛塔中摘抄经文的那个玄空老和尚都喜欢木鱼的紧,木鱼小和尚若是某天感觉体力有些乏了,不再想去干那些体力活,就会到塔里,帮他带一壶茶,然后拿起玄空老和尚没有抄完的经文继续抄写。

所谓人以类聚,大抵正是因为木鱼和尚和陈晨一般,都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这才能让两个萍水相逢的两个人成为了交心的至交好友。

刚刚回到寺里的木鱼就被各位师兄拉着询问,关于在外面见到的一切,关于那个动人的青姑娘,关于那个有些看起来有些乐天派的陈晨。

准确的来说,木鱼并不算是真正的僧人,虽说他剃光了烦恼丝,继承了戒痴的佛子位,可他更喜欢把自己当做一个行者,他在寺里的时候就想极了那些所谓戒律中禁止的酒肉,奈何寺里就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在外游历的时候,初品酒肉的木鱼和尚就爱上了这红尘滚滚。

这时候寺里最受欢迎的反倒不是木鱼和尚,更不是陈晨,而是给寺里带来一片欢声笑语的青姑娘,在叽叽喳喳的询问声中,那犹如雀儿一般的声音让那些个僧人觉得更加怜爱,至于所谓戒律,连木鱼都不把自己当个和尚,他们又何苦管这事。

于是现在的寺里,那些僧人开始围着青姑娘和木鱼说那些所谓江湖故事,反倒是原本乐天派的陈晨,由于自家心事自家苦,他将自己关在了客房里,天天读着那本所谓《道经》,希望自己能从中读出一些韵味,最好再能有上一次像半年前的那种顿悟,那就是再好不过。

“你悟透了?”扫地的老僧向来不闻那些寺内的欢笑,他也从来没有把自己的某些打算加在木鱼身上,因为木鱼只不过是个赤子,赤子是没有办法担之大任,在那压力之下,赤子有可能变成一副陌生的模样。

这便是老僧一直以来的想法,故而他与某些人的主张一直都不同,甚至冷眼旁观陈晨所经历的一切,更希望这个变数死于非命。

可当他望着眼前的首徒的时候,他眼中多了一份希冀,老僧对戒痴向来期待满满,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自己道路的人,他不入天境,却能成就凡间金刚身,这其中的一些深意,老僧心中了然。

戒痴望着许久没有见到的老僧,有一些感叹,虽说他知道自己的这位师傅不是常人,可十多年的岁月,终究也给他脸上带来了些许皱纹,他听到这句问话,笑的很随意,答道:“悟之一字,说来容易,做起来才当真是困难至极,只是昔年为凡间第一金刚,如今亦然罢了。”

“可惜你不会打架。”

“但弟子还是会讲点道理,别的甚优点没有多少,一个嘴皮子硬,还有一个嘛,就是吃打得很。”

两个人之间的递话已经结束,准确的说是戒痴向老僧的递话已经结束,老僧感知到了昨夜那天宫之上的那场交战,他感受到了其中的暗流滚滚,于是他开始沉思,可惜当年与他手谈一局的那个人已经到了地下。

老僧叹了一口气,故人已故,再难寻故人,戒痴双手合十行了个礼,随后,转身离去,他知道自己已经打动了老僧,只是最终的决定权,终究不在自己手上。

想起当年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僧手中的扫帚已经再难挥动,那个裹着个大黑袍子的那个文才,实在是叫人难忘。

老僧一时失了神,许多年前的那些画面,不由自主的重映在了他的眼前。

当年李公羊最后做出决策,落定那春秋七子部署之前,见到的最后一个人,正是老僧,那个夜晚风雨交加,眼见赵毅和公孙奇离开之后,老僧一个人潜入了观星阁,而那个时候,他看到的是胸有成竹的李公羊。

在一袭黑袍遮盖之下的那个智者仍旧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可看向自己的那眼神却自信十分。

“听鬼谷子说你能断气运长河?”

“那得看怎么断,如果是一指断之,那天下无人能断,天人也不行,如果只是稍稍推断其走势,应当还是可以的。”李公羊轻笑,可他的傲气尽显,傲气需有,纵使你为圣者,可我能做到的事情,这天下纵使是圣者,也做不成!

老僧在看到那股傲气的时候,稍微对他有了一丝敬意,这股敬意是将他真正看作了同辈众人,可他依旧有些怒火,如此天骄,倘若成了儒圣,那抗天之举分明会把握大增,可这厮却能入儒圣而不入,活像个欺世盗名之辈。

李公羊瞥了老僧一眼,看出了他的怒火,而他只是继续饮了一口酒来取暖,然后叹了一句:“圣者又如何,我入世前立志,此生不提青锋,不动武力,仅以平生之智,奉予心中明君,我李家,一文一武,足矣。”

“可你总是文能谋定天下人又如何?莫非堂堂人间第一儒,不敢抬头望苍穹吗?”

“从前幼时总是喜欢抬头望的,抬头望时,壮怀激烈,于是恨不得拿出腹内那寒窗苦读攒下的功底,修身治国平天下,可落到实处,总得一步一步来,于是就不喜欢抬头,更加喜欢低头看清眼前的路该怎么走。”

说到这,李公羊看了一眼老僧,未卜先知一般的说出了一句话,了结了老僧心中的疑惑:“此天下,平乱世迎盛世者,必为唐,可安天下以立大人者,其气运在西,乱天必楚。”

老僧能感觉到李公羊心中的那股傲气,丝毫不在那些自己所见过的任何一个圣者之下,纵使是当世的第一儒鬼谷子,在他面前仿佛都得低头一般。

于是不知怎地,那压制了许久的嗔怒气却莫名涌上了心头,老僧身上有股无形威压压向了李公羊,他希望能看到这个倔强的中年人低头,可他只是看见这中年人身子颤的更厉害,可他那双眼依旧如刀如剑,冷冷的看向自己,不为自己这气势所迫半点。

李公羊的面前有一个棋盘,他的手抖得很厉害,可依旧有些力气,他夹住了一颗黑子,放在了棋盘最中间,老僧感觉这天地之间原本尽在自己掌控中的势反倒压向了自己。

“我不入圣,是因为倘若入圣天下也没有敌手,反而会成为一心修文的障碍,所谓道者,悟道何须天来认可,吾不入天境,不为儒圣,但如今的天下读书人,谁能见我不折腰?”李公羊的语气冷冽,可他身上露出的隐隐气势让老僧知道他没有说谎,此人若为圣,天下无人可敌,于是年长的老僧只能在这个比自己小了好几轮的李公羊面前低头。

李公羊没有看他哪怕一眼,只是又喝了一口酒,然后开始盘算着一些想法,然后心中有了一场赌注。

这场赌注,便引出了之后的种种故事,老僧每每想到那场赌局,心中总是忐忑不定,不知为何,如今的忐忑之中却没有半点对当年那个文才的责怪,当他想起当时的场景的时候,他发现,从头到尾,自己都在李公羊的节奏之中,不曾摆脱,从那场棋局开始,他们两人之间的谈话主导,就已经变成了那个南唐文才。

身为很久以前的大雷音寺的住持,坐在那枯燥无味的寺庙之中的老僧还没有开始扫地的时候,主要研究两件事,一个是所谓的道,另外一个就是下棋。

在李公羊之前,围棋分为纵横十七道,但在他眼中,十七道的围棋实在太过简单,曾经有一次鬼谷子访唐,其时二人的手谈用的便是纵横十七道的棋盘,二人共对弈十局,胜负五五分。

二人手谈时究竟说了些什么这件事情大抵现在活着的人只有鬼谷子本人还清楚,但手谈结束之后二人说的话天下皆知。

“十七道纵横的变化终究是少了些。”结束那一场手谈的鬼谷子意犹未尽,空余此叹。

“棋道本身也应该如同天道一般变化无穷。”李公羊起声附和。

“然也,我认为以你我的棋力下这天地之棋才有点意思。”

“这棋盘上,再多出两道纵横才再好不过。”

随着李公羊最后提出的这个意见,天下棋道宗师全部弃纵横十七道,改棋盘为纵横十九道。

这便是文才的魅力,他人倘若说这棋盘变化太少,恐怕那些个宗师都要嗤之以鼻,你是何处来的书生,莫非纸上谈兵不够还要空口论棋?

可这文才和那闻名了一两百年的鬼谷子一开口,这天下棋盘就得改,变化太少的棋盘那些个宗师如果再用,那他们都不用那两位开口,就会被其他同辈嗤笑:“不知变通!”

老僧与李公羊对弈,自然用的是十九道纵横的棋盘,那场棋中,两人都闭口不言,只是李公羊放弃用棋子,随手一点,于是老僧也不用棋子,二人空有棋盘而不用棋子,但老僧知道,虽说李公羊用的是黑子,占了些便宜。

可老僧在这场棋局之中的大败是毋庸置疑的,在最终结束的之后,晨光已经微露,老僧的身上已经被冷汗湿透,他最终没有一颗棋子存活下来,而李公羊只是随手拿起酒杯微微饮了一口,然后看了老僧一眼。

也只需要一眼,老僧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纵使你是所谓圣者,可士有专攻,单论文道,你拍马不及我,我不入圣,则即使是儒圣鬼谷子也拍马难及!”这便是李公羊的自信,千古只有一个李公羊,但也只需要一个李公羊就够了。

在临别之前,李公羊只给老僧说了几句话。

“如今大唐,灾荒四起,但其非战之罪,乃气运大龙被残,天人所祸,但虽是天人手段,但天人终究移不得大运,这天下之主终究得落在大唐。”这是李公羊的自信,也是他与李公义投效大唐之前他夜观天象算气运所知。

“人间有春秋,天上亦有春秋,天上的人占了劣势,于是就想借人间的气运,大唐也不能急于一时打下其余六国,因为根基不牢,当年出兵的时候,我没料到这个变数,但是也改不得大势。”

“天上不想让大唐一统,因为人间一旦开始慢慢的发出一个声音,人就会往更高处看,更高处就是那上苍之上,之前人不敢去想,也不能去想,只因为没有那么多功夫,即使是上天的人有,也不过寥寥数人,那些人翻不起大浪,可要是人间真的太平了,那些天人,只怕就没法稳坐钓鱼台了。”李公羊发出一声冷笑,这所有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即使是在与天互算,他也是如同当年坐在观星阁中指点六路军队作战一般,运筹帷幄。

“既然上天不希望大唐一统,大唐也需要打点根基,那就主动向他们妥协便是,昨日你来我这之前,我曾看见天上有星落人间,应是有天人入凡躯了,这应该是当年你杀得那个所谓天君的后代亦或传人吧。”老僧听到这句话时,眉毛微动,那许久之前的伤心事已然成了一道疤,虽说已经好了很久,可冷不丁的被李公羊揭开半块,他还是觉得有些疼,老僧强行忍下了性子继续听下去。

“这场赌注就得劳烦您跑一趟天宫亲自跟他们聊了,这苍天之下,应该还没有谁是您的对手吧。”李公羊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带着一丝尊敬的目光看向老僧。

“至于这赌局得怎么下?”老僧虽说应该戒掉许多情绪,可在这天下第一文才的夸奖之下,仍是有些飘飘然,连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他的话语中已经有了几分请教的感觉。

便是如此,老僧才上了天宫,换来了凡间十年的和平,迎来了那人间的两个变数,这结果,与当年李公羊送别自己时候的推断,几乎一模一样!

“此次,但为休战,那守门人定然会允诺,至于怎么平息剩下六国的怒火,那就与你我无关。”

因为有这句话,故而后面有了一个叫张恒的文人以三寸不烂之舌周游六国。

“既为赌博,这天下气运已尽在两地,大唐国运盛,西楚尽风流,俩国各出一人周游天下揽气运,他自然会答应,哼,扶持西楚做大唐的对手,那些个天人求之不得。”

看到李公羊脸上的把握十足,老僧忍不住发问:“你就不怕他西楚日后真的成了气候,反倒压下你南唐的气焰?”

“西楚气运所在,不过江湖之远,这一点不处人间,那些个天人怎会比我看得更清楚,更何况,倘若天下大势已经归我大唐,留他一隅之地又有何妨?正好可以敲打一下那些个后世人,莫忘了还有外敌。”

“你就不怕那西楚真个灭了你南唐?”

“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终究还是有一句话,人的命,天注定,尽人事,看天命。如果那些个后世人真的立不住脚,那终究也没有法子,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一点我想赵毅也是这么想的。更何况,人间事自然要人间来处理,总归不能让那些所谓个天人把人间看做自家钓鱼塘。”

听到这一句话,老僧不禁对这个后辈有些肃然起敬,他点头允诺,拱手给这个南唐文才行了一礼,之后离去。

这是老僧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个胸中沟壑万千的鬼士,世人少有知晓这一场赌局者,所谓江湖庙堂,终归都是人间事,既为人,怎甘愿成那些天人的塘中鱼。

当这些画面再次从老僧的眼前闪烁而过,老僧心中已经有了决断,那个赤子木鱼,就让他做他的行者,西漠的大梁,终究就交给戒痴罢。

李公羊,你为文人,我为武人,我只能用武人的方式,来与天一搏,只是你那句话终究说到了老衲的心里,我若死,哪管他洪水滔天!我信你布下的那些个棋子,老衲也甘愿做你的棋子,既然你认可那个背负了整个西楚气运的小子,你也认可那个背负战刀的杀神,那老衲,信你一番,又有何妨!

老僧的扫帚已经放下,在石墩上坐着的他笑的格外开心,今日距离西漠佛节尚有七天,滚滚浪潮,尽从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