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请剑 > 第一卷,莫思量 第四章 意义

请剑 第一卷,莫思量 第四章 意义

作者:烽火良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4: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这个世间,当一件事出现两个或以上的‘巧合’时,就有理由怀疑这不会是‘巧合’那么简单,多半会是出于某人的算计。

比如,言信的父兄得知消息后会选择隐瞒拖延,约莫会拖延多久后又会暗中知会,这是都不出所料的。

比如,监察司那名暗吏有些年轻气盛,对言信身世或者天赋有些许偏见,我只需使用语言挑拨种下暗示法,就会结出恶念的种子,顺利的借助言信的手除掉那名‘暗吏’。

再比如,言信为了急着见我,一定会很冲动。

一切,都符合我的推算。”

写到这里,顾书冷停下笔,认真想了想,再接上一句:“我已经将真意强行提升到修行路上的第五境:知神境,但还是因“命格”所限,仍旧无法真正的修行。距离每十六年“回溯”一次就会越来越近,希望这次跟监察司的赌局会有所收获。否则再不找到‘那个人’,得到那个关建物,我这‘一世’大概也就到头了。”

笔尖再次停顿,在砚台上蘸了蘸墨水,犹豫片刻,还是没有写上那句权衡了许久的“我的天赋‘直觉’告诉我,这场在上原城鲜少会有的大雨,多半是某位七境大修士在里面的手笔,甚至有可能是八境出手。也就是说这座城很可能会在‘不更改原著剧情’的情况下,出现七境或者八境大修士之间的交锋”。

七境大修士能够做到‘山水坐堂’的超凡入圣,在他们‘坐堂’的地域内,不仅能够搅动一方天地气象行云布雨,还能轻易捕捉到涉及自身的天机以及命数,感应到他人的窥视以及算计。所以往往一位七境大修士,几乎很难在他们‘坐堂’的主场内与他们交锋,不论是在明里或者暗中。

顾书冷不确定这位出手的大修士会不会精通‘天机术’,所以也没有信心写出来后,会不会被对方来自冥冥之‘天机’之中捕捉到他。

他神色凝重的思量片刻后,最终在纸张的下角,只写上日期:大丰王朝元祥八年七月十五中元节。

顾书冷深深叹息一口气,随手将写好的纸张放在一旁晾干,暗想:自己终归是太过弱小,就连自己想要做什么,都要深思熟虑细细思量,哪怕自己也有‘主场’的优势,还是得乖乖当孙子,想想都憋屈。

正此时,少年苏宁端茶过来,瞥了一眼纸张上满满的‘符文’,很有规律的一排排。有些纳闷,问道:“公子,为何你每天都在写这种奇奇怪怪的‘符文’,你看得懂吗?”

他很疑惑,自己与公子从小长大,都没发现他从哪学来的古怪符文。

顾书冷微微笑了笑,他自然是看得懂,只是这个世界的人不会有人看得懂,唯一能看得懂的那位,就已经在几十年前死了。他更不会去说与第二个人听,不然他写的那么多日记,那么多秘密,岂不是曝光。

他没有回答苏宁问题,只是对苏宁说道:“柳山山和平阳朝回来了没。”

“柳山山派人送信回来说,要等雨彻底停了,才好把那批药材运回来,毕竟这场雨下的没有征兆,出门前都没有准备雨具。至于平阳朝...”

苏宁弯弯的柳叶眉挑了挑,说着柳山山的时候有些无奈。

然后,他蹙了蹙眉头,似乎有些厌恶‘平阳朝’这个名字,但还是如实说道:“他说,他可能最近都不会回来了,他还说,还说..”

苏宁迟疑着不知该如何说,顾书冷伸了个懒腰,好看的眼线拉得极长,似乎猜出他所想,笑着接话道:“他是不是说,我要是真的加入了监察司,与朝廷黑狗为伍,他就会另寻出路,是这么说的吧。”

苏宁哑口,愤愤道:“他实在是太无礼了,枉费公子的救命之恩和知遇之恩。”

顾书冷扑哧一笑,也不太过在意这位从小就很较真,也很纯真的记账少年的抱怨,只是没好气道:“要记住,不要因为你救过别人,就可以理所当然的让别人必须为你效死。如果每个人都像那些家臣、死士的活法,那么这个世道,该多么无趣啊。”

听得有些矛盾的少年有些语塞,在他认为,救人性命,不该就是以命相报的吗。想反驳却到了嘴边变成言不达意的“可是,可是....”

顾书冷摇了摇头,轻声道:“你别忘了,他也是个苦命人,能够比他还要悲惨的身世,在这个世道或许有很多很多,多到数不过来,但却最令人敬佩的还是只有他们鲁国和曹家。”

苏宁一愣,他才想起一些流传至今的传闻,心中不免变得有些复杂,一时间不知所措。

传闻中,在当时还是以宗门为统治核心的‘天下宗门制’时代,远不如现今的安稳。世间人分两种人,一种是能够修行的,另一种是不能修行只能当一辈子的平凡人。

修士之间的斗争,往往毫无顾忌的波及无辜普通人,而大多修士也从不以为然,视不能修炼的普通人为牛羊的现象习以为常。

能够奋起反抗的也并非没有,但往往都是以更惨烈的屠杀而终结,在后来漫长岁月里大多数普通人都已经接受了命运。

但在更后来,有个三代皆出儒家圣人的曹家,为了能够给普通人请命,立安生之地。在付出了很多牺牲后,甚至以消耗大量的儒家气数,馈赠天下大多数都不能修行的普通百姓,另辟蹊径以凡人‘养浩气’抵抗天下暴虐的修士。

也由此,曹家于鲁豫州应‘运’立国,当时无数身负儒士气数的读书人纷纷甘愿舍弃‘儒家气运’,以入世‘贤士’身份投身鲁国。

一时间鲁国成为儒家气运最为繁盛的圣地,远超江南南泽联盟的春秋书院,造成了鲁豫州十九州之地内无宗门生存的大好景象。

只是后来,大丰王朝横扫中原山河的那些年,鲁国曹家三位圣人不愿十九州数千万人生灵涂炭,接受了当时大兵压境的大丰王朝招降,成为附属国。

只是当时作为谈判的大丰王朝总兵大元帅江岳离奇暴毙,那位大丰皇帝愤怒之下毅然撕毁约定,下令覆灭鲁国。

但是鲁国作为一个延续了上百年,可以为了生存与自由,有着敢于与天下宗门抗争的精神,又如何会引颈受戮。

是以鲁国十九州数千万人,上到但凡能走动的老人,下到十岁稚童,哪怕平时柔弱的女子,人人才皆是铁骨铮铮。如同世间最烈的剑修一般宁死不折剑,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那一场血腥的战役中赴死。

就连鲁国的国都城都成了可以媲美鬼谷酆都城的鬼城,十九州之内尸骸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荒凉景象到现今都无法添补的代价。

当时的鲁国曹家圣人带着无数的书院士子镇守国门,人人皆是剑雨中高歌死,无一人苟活。

连同三位圣人战死后,分别散尽执掌的当代儒家气数,散入天地之中。才有了后世读书人不需拜入儒道供奉儒圣,人人都可以读书养浩然气,存正气。*(注1、2)

据后世记载,在那一场战役中,哪怕在战场上能够做到大片大片屠戮士卒的大丰王朝六七境大修士,都有数十人真气耗尽,力竭战死。

这才就有了后世流传歌颂的“鲁国人人皆英杰”“鲁国精神永不朽”的说法。

所以,在那个动荡不堪的二三十年间,最让人记住的,不仅仅是大丰王朝无敌的铁蹄、轻易屠杀修士的符文重器。也不是世间那些强大修士一人一剑闯入军阵厮杀的豪气,还有着太多令人闻之泪下可歌可泣的事迹。

如今,或许只有他们草堂四人知道,顾草堂那名医师,曾经叫曹阳平。他的家族,就是当年鲁国曹家的偏远分支,在那场鲁国几乎死绝的战役中存活下来极少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的曹阳平都还没出生,大概还不会有国仇这个想法,即使自小被长辈灌输其中道理,仍是不显得根深蒂固。

然而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苏宁至今还仍记得,当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里,公子带着他第二次出城。

在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轻人跪在私塾门前痛哭,一次又一次向着门内重重磕头。隔着雨幕都能老远听见他嘴里声嘶力竭的怨恨声和痛哭声,那一句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至今还留在少年苏宁记忆中。

那一天,他的家族在鲁国灭过二十年后,仍被监察司谍子在远离南方鲁豫州数万里之遥的西北边塞之地找到,家族内不论老小,除了他再无一个活人。

那一天,他丢弃了笔,拿起了剑,从此世间再无一位心只读书养浩然正气的曹家后人曹阳平,只有背负起国仇家恨的平阳朝。

那时候苏宁就想过,难道世间人不该是既能有铜钱数,又能填饱肚子,平平安安的活着吗。像这般的打打杀杀,冤冤相报到何时是个头。

顾书冷既没有苏宁这般纯粹的天真,也不会有言信那样多愁善感。

他只是有些感慨,当时写书的时候,关于鲁国的惨事是为了给大丰王朝横扫天下后,渐渐失去读书人的人心,导致国力开始下滑而写的铺垫之一。

但无可厚非,鲁国这一段只是自己一时间热血上头,才临时加上去的。

只是当自己真的到了书中,亲耳听闻事迹,亲眼所见那一段剧情的后续带来深远的影响的时候,竟然有些不忍。

他忽然有些自嘲,心中暗道自己难道还想立牌坊不成。

如果跟着原著走,这个世界的后面还会再发生一些既让人痛恨又悲愤的狗血剧情,如果自己要是真的像言信那般事事操心,自己岂不是心肌梗塞死。

再不然,难道还要动手去把原剧情改得稀里哗啦?

他忽然沉默,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当初豪气干云埋头写出那本自以为满意的作品。到最后扑得每日郁郁寡欢,看着书圈里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被读者批的一无是处,到最后连自豪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画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顾书冷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穿越重生在自己笔下的书中,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

——————————————————————————

*(注1):当时的儒家各派虽说是学院形式,但仍是十分看中传承,并没有似曹家三代圣人那般无私,分布的各大书院需要供奉儒家历代先祖,心诚意满才能儒道‘通灵’,否则也只是普通读书人。

*(注2):这个世界儒家所说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与‘正气’之间,有大同,存小异。

‘浩然气’博大、高远。“正气”则长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