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九幽剑鸣 > 人物记(一) 穆念慈,爱与恨

九幽剑鸣 人物记(一) 穆念慈,爱与恨

作者:两行清泪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4:3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知爱他是个错误,偏偏此生难转身。这就是穆念慈的写照啊。

人的一生如此漫长,不是不允许行差踏错。是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却不是谁都有悬崖勒马的毅然和前情尽弃的勇气。

就好像杨康。每一次面对抉择,他最后所选依然是那条歧路。但选择不会无时无尽,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总有底限。每一条路,最后都是有终点的。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一样?明知爱上他是个错误,却又偏偏,转不了身,回不了头。

我始终清楚地记得,在比武招亲的擂台上,杨康的脸上一直带着笑,他始终游走在我握不住、追不上的边缘。

他的笑容在多年后都没有变过,似有意似无意,和他的心一样狡黠难猜。

我迷失在其中那么多年,从来都探不出深浅。

我始终清楚地记得,他的背后,是迎风招展的擂旗。

他的手中,是细致小巧的绣鞋。猎猎作响的旗面上,四个大字忽隐忽现。花绽似锦的鞋尖处,两条红线交错相缠。

旗是昭其有意,鞋是失之无心。一面旗决定了我的将来,一只鞋预言了我的一生。

那双鞋是娘教过的手艺。

穿针,引线,绣面,交织。鞋面玲珑精致,鞋尖红线错落。

大凡民间女子,都会做这样款式的鞋,她们穿着它走完了一生又一生。

做鞋的花样是前朝的流传,它的名字叫做“错到底”。

多年以后,我念着这个名字独自怆然。那时杨康已经不在。

我是早有预感的,我早就知道结局会是如此。

他恋栈名利、贪图富贵,还认贼作父、卖国求荣。他口口声声叫着的那个父王,父不是他的生身之父,王不是他的邦国之王。他连祖宗也不认,偏要一意执迷地复姓完颜。

他明明知道自己的名字就源于大宋的靖康之恨。身为子民,国耻未雪,他却一径沉迷在自己的富贵梦里不以为念,甚至不惜身败名裂、助纣为虐。

我曾是那样的天真,相信他的任何决定都是另有苦衷,他所做的每件错事都是一时糊涂。但当事实一点一点地将我逼到真相的面前,我终于痛苦地承认,我爱着的这个人,根本不是血性男儿。

我也恨他,恨他的有心欺瞒,也恨他的反复无常。但我说得再肯定,走得再决绝,也始终恨得不真切。

我恨不了,真的恨不了,怎样的情感都赢不了对他那份沉实的爱。

我很清楚自己的结局,也是一错到底,万劫不复。

我带着儿子去了嘉兴铁枪庙。

空院、颓墙、蛛丝、枯藤,眼中所见只余一片凄凉。四周寂寂空无一人,只有许多乌鸦飞掠头顶,叫声凄厉。

一座土坟

孤零零地立在庙后,无棺,亦无碑。

黄土之下的那个人,曾与我耳鬓厮磨、温柔缱绻,也曾让我责深怨切、心灰意冷。

我却再也看不见他了。

明知他是咎由自取,仍是禁不住悲从中生。

他生前享尽王室富贵,怎么也不会想到死后却是这样草草荒凉。那所谓的千秋霸业、万世荣光,本来就不属于他,所以他最终也不可能得到。

他做金国的小王爷再久,本质还是名不正言不顺。他执迷不悟地一错再错,只会让有良知的人憎恨唾骂。

后来江湖上再有人说起他的下场,个个都是拍手称快。

他们说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他们还说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他们切齿痛恨的这个人,这个品性不良的人,是这个世上我唯一的亲人。

杨康再也不会知道,即使他犯下的是无可饶恕的过错,这世上仍然还有一个人念着他、想着他。

还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儿子,模样像极了他。他坟前的野草,都已疯长没膝。

儿子名过,字改之。郭大哥起的这个名字,别有深意。

人的一生如此漫长,不是不允许行差踏错。是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但却不是谁都有悬崖勒马的毅然和前情尽弃的勇气。

就好像杨康。每一次面对抉择,他最后所选依然是那条歧路。

或许也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但他终究不肯,不肯放弃声威显赫的身份,不肯放弃不尽不实的野心,也不肯为了我,安安分分地做回大宋子民。

那目眩神迷的十丈软红,我终究抵不过,他终究舍不下。

他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已经迷了心窍,失了本性。

但选择不会无时无尽,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总有底限。

每一条路,最后都是有终点的。

他死后最终还是葬回了自己的故土。但除了我,不会有人来拜祭他,在他的坟上添一抔土,上一炷香。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一样?明知爱上他是个错误,却又偏偏,转不了身,回不了头。

那只绣鞋和半幅衣袖,我至今带在身边。

人单影只,昨是今非,一双一对的痴心到最后还是妄想。

杨康所热衷的始终只是追名逐利,而不是与我的白头到老。

离别之后那些月华如水的夜晚,他甚至不知道我曾经来过。

我每夜都独自站在窗外,看着影子猜测他踱步沉思的表情。

后来想到这些往事我就有些发怔,明明是一个怦然心动的开端,为什么却变成了我一生悲情转折的起点?

之前我相信一切都是命里注定。注定我要与杨康相遇,注定我会与他牵连,也注定,不会水到渠成。

自幼父母离散、身世波折,揭开真相之后,离巢破茧就是他必须的命途。

我曾这样确信,他既是义父的血脉,也定然会继承义父那果敢正直的性情。

金国的权势名利,不过是身世未明之前的障眼迷雾,最后他应该会懂得怎样取舍。

那时我以为自己的心意足够坚定足够柔韧。所以是缘也好,是劫也罢,都能够不惊不惧地承担。

所以也无需去辨别这段感情是否完美无缺,是我自己的心甘情愿,一开始就与人无尤。

还因为,他的命途,亦是我的命途。

之后我以为自己一直是清醒的。

对我而言,家恨可以放下,国仇却不可忘记。

我心里的信念这样坚定,绝不会因为情迷而意乱。也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一次又一次地伸出手去,想要缚住杨康日渐沉迷的心性。

他的口是心非那么明显,谎言一个套着另一个。越是想要天衣无缝,就越是错漏百出。

最可笑的却是我,那些明明都是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借口,我却从未想过要去分辨哪句真哪句假。

我在杨康的眼里看得颜色分明。他不是不爱我,只是他还爱着太多的其他,衡量再三仍是不肯放弃。于是沉沦在无底的贪欲里,步步惊心步步错。

我也分不清,迷陷在这些谎言里的人,究竟是我,还是他?

后来我终于承认自己的清醒不过是自欺欺人。因为我的离开唤不醒他的执迷,我的坚持改不了他的决定。我甚至,连自己的深陷都无力阻止。

迷失在自己无望的爱情里,我想要嚎啕也是不能。

就是这样一个人,穆念慈却死心塌地的爱着他,黄蓉刚开始还担心穆念慈会和她来抢她的靖哥哥,但是事实上穆念慈的心中却是只有杨康一人。

对于这点,包括郭靖在内的一些人都表示过疑惑,“杨兄弟那么坏,为什么穆念慈姑娘对他还是那般死心塌地呢?”

黄蓉刻意地还补充道,穆念慈实乃一品貌双全的好女子,却因一时用错了情,落得了那样的下场。一语双关,自是劝郭襄不可用错情。

可是,郭襄的回复却是:“妈,她是没有法子啊。她既欢喜了杨叔叔,杨叔叔便有千般不是,她也要欢喜到底。”

一句话,完美地解释了穆念慈的种种行为,也完美地解释了天下那些痴男怨女的从一而终。

杨康纵然有万千不是,但谁让穆念慈从一开始就爱上了他呢?既然爱上了他,就得始终如一地伴其左右,其实穆念慈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想方设法地劝说杨康回头,但是杨康深陷于财富、地位这富贵温柔乡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可即便是如此,她也只能是坚持,她盼望着有朝一日杨康能浪子回头

毕竟那是她生命中第一个男人,也是唯一一个男人。

黄蓉这个女诸葛,也可谓是机关算尽,可惜到了神雕中却经常失算了。她的这番话本来是要劝说女儿不可对杨过产生感情,但不料还是适得其反。

经此一席话,郭襄一方面对杨过这不幸的身世产生了深深的怜悯,同时也坚定了自己之前对他的那份感情:就要从一而终!可能也在这儿就注定了郭襄要孤独一生的结局,说来也是让人颇感惋惜。

在宝应与杨康决裂,我以为自己从今以后,终于可以解脱。

我将匕首举在空中,雪亮的光芒刺痛了双眼,突然就看不清身边的一切光景。那一刻我悲哀地想到,或许自己从来就没有看清过。我一心一意的,都是执著于这段飞蛾扑火的感情,早就走上了一条与杨康相似的不归之路。

这样决绝的方式,我只想用来逼迫自己了断。

断发犹如断情,意喻心死不可重生。我是真的想让自己放下,从此以后不见他,不听他解释,不理他生死。

他偏了向的人生,我倾尽了全力也无法挽救。

当那束头发被绝然地割断,我看着它们被风吹散,四下飞扬。田间树梢、流水溪涧,仿佛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盛载我的哀愁,明明没顶却又轻飘无力的哀愁。

这哀愁让我看清,这匕首终究不是斩丝的慧剑,我所做的这一切也不过是抽刀断水。水面无痕,水流不断,我的心依然念想不灭,未死未休。

苍白的爱情里,明知错到了底,却还坚持一意孤行的那个人,是我自己。

铁掌峰顶的那一夜,是我心甘情愿。兜兜转转了那么久,我已不堪负累。

只有在那一刻,我才可以暂时忘掉一切。忘掉国仇家恨,忘掉是非对错,忘掉我所爱的这个男子,有着怎样阴暗的心思。

在那一刻,我和他都是单纯的。单纯地爱,单纯地被爱,在情意未竭之时醉生梦死。哪怕此后人世沸扬,也只求曾有过这样的一刻。

靠在他的怀里紧紧闭目,我又想起了我们的初遇。这个男人,他始终游离在我无法掌控的地方。从一开始便是如此,从无例外。

黑暗中我轻轻别过头去,泪水流淌过脸颊,一滴一滴仿佛坠入了凄迷的浊世,竟连丝毫声响也没有。

没有人的爱情像我一样深沉无望。我遵从了它,却也背叛了自己。

离开铁掌峰时,我没有回头。

没有心痛的感觉,原来痛得久了也会麻木。生命就在这样反复的希望与绝望之间渐至黯然,最后只剩下灰灭前的余光。

这微弱的光无力为我照明,更无法给我指引。我的路就在脚下,却不知道它会延伸到什么地方。

但我知道自己必须离他前行。

我在静心观中住过一段时间。

生活原来还可以过得这样平静,无争无求、无怨无悔。一道门隔成了全然不同的两个世界,门外红尘滔滔,门里清心释然。

道姑们面容平和,我从她们的脸上看不出俗世斑驳的痕迹。

我只能暗自猜想,她们是否也和我一样,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她们在这里静心修行,是否真的已将尘缘情孽一眼看破?

浮生浮世,怎样才可以拨云见日?曾经的痴迷过错,又该怎样惕守警醒?

临行时我借了一身道袍,观主看着我摇头不语,她眼中的忧虑毫无掩饰。

人世种种,莫非陷于一个情字。只有清心方可释累,绝虑才能忘情。

不要去猜想会不会后悔。太过计较,反而说明这情并非发自真心。

情之所至,是明知一无所获,仍然一往直前。

也不要去探究是否值得,这人世之情说不清道不明,亦无须纠结于是否点到即止,是否收放自如。

正所谓:恩爱不可不济,济之自有分缘,识破者自无牵缠。

与其较长量短,不如顺其自然,安之若素。随心而为,方可长久。

后来我有了过儿。

我带着他在一个小村庄里定居下来。那里气候温润、民风淳朴,人们早起劳作,暮来休整。

他们所热衷的,也只是一些琐碎的小事。

这里没有江湖风云的纷争,也没有大是大非的困扰。

只有平心静气的生活,安稳现实。

如果,我可以和杨康一起在这里隐居。白天他下田耕种,我在家纺纱织布。

我们一起教过儿读书,授他武功,看着他一天天地长大。

等我们老了以后,再一起回想年轻时的意气种种。所有的遗憾和错误,都能够被忘记吧。

我常常抬起头来看天空,广袤无垠的天空让我相信世事亦会如此宽阔。

只要心里有爱,一切都还有可能。即使一错再错如杨康,也会有迷途知返的一天。

人尽皆知蓉儿和郭大哥生死不离的感情,而我只歆羡她得遇这样一个品性纯良的男子。

可以与他一起抵受逆境,一起经历患难,在同一条路上相扶相携。

论及感情的深浅,我与杨康并无逊色,但我们的心性却根本相违。

他的路与我的路悖道相离,我们之间,永不可能交汇并行。

我从不企求他也能像郭大哥那样仁义过人,我只希望他肯做回真正的自己。

而这,终究还是成为了一个注定破灭的梦想。

我低下头来,两条红线在鞋尖的纠缠触目惊心。

人生多么玄妙,来来回回走不出的,往往是同一个困局。错而不顾,过犹不改,其实是自己断了退路。

阿康,如今我和你都

再无选择。我独自活在这荒寒的世上,再无任何幸福的可能。我的余生,再不会有失望,也再不会有希望。

我和你的一生都是错,但我们都无权怪责于任何人。

因为人生的方向自始至终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你的路、我的路,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做的决定给出应有的面对。

所以,我要失却美满,你要还以性命。

如果一切的错都可以改过,一切的事还可以重来。阿康,你还会怎样选择?

你又知不知道,这个“如果”对我来说依然毫无意义。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爱上你,还是离开你,我从来都不曾有过半点悔意。

即使生性再过优柔,我始终都是与你初遇时,那个心意沉绝的女子。

金庸是很注意其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的,他也很努力地不将杨康写成纯粹的恶人,比如宝应祠堂里在为生父报仇和感念完颜洪烈养育恩情之间的犹豫,在皇宫中刺伤郭靖后瞬间的歉疚,但他也总是将这些可能丰富其人性的成分迅速滑过,转而强调其热衷功名富贵的一面,这样就避开了杨康面临的困境,把复杂的道德困境转化为人物的道德品质问题,将命运悲剧变成了正邪分明、善恶有报的道德说教。

事有两面,错的到底是谁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