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天子剑 > 第一卷 取剑 第四章 朝堂之上

天子剑 第一卷 取剑 第四章 朝堂之上

作者:飞飞的羽毛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44:0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与此同时,皇宫大殿之内,朝堂之上,数十名大臣跪地候驾。

群臣一大早就接到通知全到朝堂候驾,一个也不许缺席,告假也不许。这叫什么事儿?有心细的官员,一打听,原来是董相国主持今日朝会,那还谁敢不来?只能乖乖地赶到皇宫候驾。

董卓有个习惯,比他先到的大臣们必须跪地而候。摄于董卓的威势,群臣悉数照做,时间久了,也就都习惯了。可今天却也怪了,群臣从早上跪到晌午了,候了两个多时辰,愣是没见董卓露面。

群臣心里有犯嘀咕的,可谁也不敢说,也不敢交头接耳,因为群臣都知道,其实一旁的小太监们可都死死盯着呢,谁跟谁私下说个悄悄话,保准有人去报告给董卓知道,管你谈的是什么,指不定给你扣个什么罪名呢。

年纪轻的还好些,有好些上了年纪的大臣,可跪不了这么长时间,腿酸了,累了,索性就干脆坐着。依样学样,到后来齐刷刷全坐着了。国之精英,国之栋梁,就这么集体“席地而坐”.

偏殿。相国董卓半靠在榻上,两个宫女在后面揉肩,两个宫女在前面捶腿,还有两名宫女站立酒盏伺候,再后面是两名宫女一左一右掌扇。

一名妙龄女子,俯在地上哭的梨花带雨。

董卓气恼,将手中酒杯恨恨掷于地上,吼道:“你虽是先皇妃子,能服侍本相是你的福分,不怕本相送你去见先皇?不识抬举,滚。”说着,一脚将那女子踢翻。

小太监来报”吕掌门求见“,董卓嗯了一声,算是应允。

一名男子匆匆进来跪地拜见相国,董卓摆了摆手示意他站起回话。男子起身,从宫女手里接过杯酒盏,笑吟吟地赔笑道:“有不识抬举的交给孙儿处理就好了,相爷又何必动怒呢?”

男子二十六七岁模样,身材高大挺拔,气宇轩昂。皮肤白皙,面如温玉,是位相貌堂堂的美少男,他就是吕布。

董卓问道:“你做掌门以后,还没有去见过白儿吧,我那宝贝孙女可是告了你好几状,要本相责罚于你呢。”

吕布回道:“多谢相爷栽培,孙儿愿效犬马之劳。这些日子替相爷办事,无暇分身,相爷放心,孙儿会抽时间去看望小姐的。”

董卓干咳一声:“男子汉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你办事尽力,本相十分满意,不过白儿那里,还需你自己去解决。哦,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

董卓挥手将宫女们全赶出去,吕布详细汇报,声称一切全按照相爷的计划行事,进行的非常顺利,并一再竖大拇指恭维相爷这招‘放长线钓大鱼’高明之极。

接着又有两个人进来复命,一个是跟随皇帝前去白马寺进香的小太监;一个是在老方丈茶里下毒的小沙弥。,果不其然,这两人都是董卓的密探。其实这哥俩还是堂兄弟,俗家姓陶。

这两人办差,董卓也很满意,保证说这两人之伯父的徐州牧位子暂时稳了,哥俩磕头如捣蒜,千恩万谢退出去了。

最后进来一名影子一样的瘦弱蒙面人,吕布只觉得眼前一闪,那人已经到了眼前,动作迅疾,犹如鬼魅。影子人声音细声细气,汇报说皇帝此刻已经回宫了,并且也将相爷的指示暗示给皇帝听了。董卓也很满意,让他与吕布见面,以后就在‘鸿门’效力。

影子人出去后,两人又合计半天,确定计划天衣无缝后,董卓吩咐道:“每一环节要把火候拿捏的准,不能出半点纰漏,五行剑抢到手里最好,必要的时候宁可毁了也不能为皇帝所用。是时候了,那帮家伙已经候了两个多时辰了。”

正当群臣等的又累又乏的时候,太监高喊“陛下驾到”,群臣赶紧起身跪定,山呼万岁。

待定睛一看,哪里有皇帝的影子?正疑惑间,相国董卓哈哈笑着走了进来。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吕布。

跪拜董卓也就算了,这吕布是什么东西,只不过董卓身边一条狗而已,竟然也趾高气扬地接受群臣跪拜,当下人群里发出鄙夷的‘哼’声。当然,迫于董卓淫威,谁也不敢当面指责。

“各位同僚,陛下刚刚回宫,片刻即到。本相先有两件小事要与群臣商议,咱们还是依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决议。不过,若是有人说出不利于朝廷的话来,大可以辞官不做,本相决不留用。“

意思很明白,谁要是反对,大可以卷铺盖滚蛋。

“第一件,区区一伙黄巾军反贼生事,皇甫将军奉旨率大军三万前去剿灭,却不念皇恩,延宕拖拉,贻误战机,已近三月有余,无有丝毫战果,实属无能之辈。为表本相忠孝天朝之心,决意命侄儿董璜接替他的大将军之职,尽快剿灭反贼。”

群臣齐道:“是。”

(皇甫将军率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可朝廷却快两月不给调拨兵饷粮草了,堂堂帝**队,饿着肚子打仗,只得就近征粮,征不到就抢,正规军已与土匪无二。)

“第二件,为防止叛军南下,本相命卢龙县令陶谦出任徐州牧,就地消灭黄巾贼。他年轻有为,治地口碑颇佳,定会不负所望。“

群臣齐道:“是。”

(年轻有为?据说此人已经七十多岁。不过为人正直,官声还算不错,只是直接由卢龙县令擢升为徐州牧,跳的过快了些。)

董卓甚是满意,微笑着看着众臣。

大司农奏道:“启禀相国,此次弘农,沛,汝南三郡遭受震、蝗二灾,眼下又青黄不接,百姓流离失所,望相国俯允调粮赈灾,救万民于水火。“

“大司农,本相早已说过,国库空虚,钱粮都已运去前线用作平叛了,你接二连三上奏此事,是何用意?哦,本相想起来了,大司农老家即是沛郡谯县人,不会是借故接济同乡吧?“

“相国,你。。曹某若有私心,教我吐血而亡。”

“岂有此理,你官居大司农,居然公然造谣,我天朝盛世,怎么会有饥饿灾民?还有一事,本相不妨告诉诸位,今日陛下前去白马寺进香,竟然遭遇刺客袭击,险些酿成大祸。幸亏本相及时派吕掌门赶去,及时将谋逆之徒悉数诛杀。只是有三名刺客同党逃脱,为首的正是大司农的侄儿曹操,嘿,你大司农也难逃同谋之罪!“

“我曹氏自先祖曹参起,世代承蒙皇恩,赤胆忠心,相国你。。。你怎能。。。。”大司农悲愤至极,‘哇’地喷出一大口血,仰面摔倒而亡。

群臣轰动。有几个想起身的,看到董卓怒目圆睁,又无奈低头不语。

正在这时,有小太监高叫“陛下驾到”。皇帝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缓缓登上龙椅。

“陛下,董璜替代皇甫将军,及陶谦出任徐州牧两事,臣已与众臣商议,请陛下裁定。”

“朕对相国万分信任,相国做主就是。”

“陛下白马寺受惊,臣护驾不周,请陛下治罪。陛下放心,除了曹操三人逃走外,其余刺客全数诛杀,现在大司农也畏罪自杀,请陛下下旨查抄曹家,追捕曹操。“

“先皇曾赐曹家‘十代忠良’,想不到竟。。。”

“众臣可以作证,大司农方才曾亲口说‘若有私心,当吐血而死’,果然天理昭昭,教他当场应验。若不早些下手,只怕那曹氏一族畏罪潜逃了。“

皇帝双眼一闭:“相国做主便是。”

“陛下,诸位同僚, ‘无行剑齐,天子剑出;天下太平,高祖金牍。’高祖皇帝曾遗诏若大汉江山有难,可派人去冀州巨鹿郡髑髅台将天子剑及金牍取出,以保佑我大汉基业。如今天灾连连,盗贼四起,正值多事之秋,请陛下圣裁。“

此言一出,群臣震动。这件事有些人也从祖辈口里听说过,而且四百年来,民间也始终有此传说,只是真实性无人考证,毕竟关系帝国之根本,皇家之忌,自然朝廷众臣不敢妄加议论。

见董卓竟然当着皇帝说了出来,吓得群臣慌忙将头深深地低下。其实皇帝内心激动不已,这也正是他迫切要做的事,他借进香前去白马寺找老方丈昙摩迦罗,就是想做这件事。现在从董卓嘴里说出来,就容易办的多了。

他努力抑制住兴奋,以免被董卓看出来,“这,毕竟是传说,再说果有此事,听说那剑下封印着数万亡魂,若是破台取剑,却将那亡魂放了出来,可是大大不妙。”他尽量平静地说完这几句话,心却快要跳到嗓子眼 了。

“不妨,祖宗百年基业为重,若有天谴,臣董卓愿代受报应。不如请一得到高僧,一同前往髑髅台,待破台取剑后,为亡魂超度即可,甚至于那卧牛山建一寺院,命僧众日日祈福亦无不可。不知陛下与诸位同僚意下如何?”

群臣头更低了:“是。”

群臣就会这一个字。但这句话却是董卓所需要,更是皇帝所需要的,“诸位爱卿皆为祖宗基业着想,朕甚为感激,请相国斟酌办理,朕。。。”顿了顿,看了看董卓脸色变化,继续道:“相国的提议甚好,朕决定拨钱筹建‘报恩寺’,请白马寺主持昙摩迦罗。。。”

“不可!陛下遭遇刺驾,那白马寺也难脱干系,据说那昙摩迦罗与逃走的曹操等贼子颇有瓜葛,况且他如今年过百岁,身体有恙,陛下之意万万不妥。”

董卓这几句怒气冲冲,咄咄逼人。见皇帝惶惶不安,于是稍微缓和道:“陛下提议的‘报恩寺’名称可以保留,这主持人选嘛,听说昙摩迦罗有一师弟,命唤鸠摩迦叶,也是一位得到高僧,只是两人不和,已经离开了白马寺。”

“既然相国已有上佳人选,那就。。那就。。,只是他肯否。。”皇帝激动加惊吓,连连咳嗽,喘息不止。

“哼,是为大汉江山,‘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吕布,挖地三尺也给我把鸠摩迦叶找出来。皇帝身体不痒,速回内宫修养。今日朝会结束,散朝!”

曹操一行五人,逃出京城后,不敢耽搁,一路向东疾行。怕大路有官兵盘查,所以尽拣些小路。天已漆黑,自晌午至此,水米未尽,又劳累不堪,正好前面有一小镇,于是前往投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