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飞雪葬红叶 >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臣不死金刀寒

飞雪葬红叶 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臣不死金刀寒

作者:玄鱼幻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7: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薛总管双手颤颤巍巍的捧过那血书密诏,已是老泪纵横,又伏地跪拜道:“陛下!老奴就算拼了这条性命,也要完成陛下的嘱托!请陛下,放心!”薛总管一字一顿,极为郑重。

正光帝又将他扶起身来,拍了拍他的手道:“保重!”又交给他一块御赐金牌,说道,“有此金牌,出入皇宫等诸事,卿可全权行事。”

可那薛总管接过金牌,又陷入了犹豫,沉吟片刻,又谨慎的问道:“陛下,若是老奴将此血书密诏交予那些大臣,他们之中有人推辞不受,或是暗中勾结应无疾,里应外合,岂不是功亏一篑,还会害了陛下性命?”

正光帝却说道:“这血书上有六位文臣,一十二武将,皆是精忠报国之士,是朕多年来苦心调查,已然能断定是肱股之臣的可信之人。若朕不幸看走了眼,他们之中有人背叛朕勾结应无疾的话,那朕也是回天无力。事到如今,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无论如何,老奴一定会设法保住陛下的性命。陛下且放宽心,老奴,去也!”说罢,那薛总管将血书藏在贴身衣物之中,就要往寝宫外快步走去。“且慢!”正光帝喊住那匆匆离去的薛总管,老公公回头一望,只见那正光帝竟躬身拜他,吓得他连忙跪下:“陛下万万不可!”

“千钧一发之际,卿临危受命。今万民之命,朕之性命,江山社稷,大姜的千秋万代,皆在卿身。还望卿,保重!”

老公公连连跪拜,又摸了摸眼泪,这才走出寝宫,只留正光帝一人坐在龙榻之上,沉默良久。

且说那薛总管脚步匆匆,怀中揣着那正光帝御笔亲书血书密诏,自然心虚,只顾将两臂抱在胸前,低着头直往前走。可走了一阵,忽然想起大事未办,故而折返回御膳房,叫御膳房总管准备晚膳,又将那清一道人所给的破血散交予他们,叫他们拌在饭食之中,送到寝宫。

出了御膳房,正撞上那清一道人领着两名童子在皇宫之中游玩。正光帝特许他们能在禁宫之内任意行走。可此时的薛总管心中没底,见了那清一道人下意识的急忙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可是内务府的薛总管么?”清一道人喊住薛公公,叫他不敢再走一步。只得犹犹豫豫的转过身来,赔笑着躬身道:“原来是......原来是国师,老奴拜见国师。”

清一道人抚须笑道:“薛总管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薛总管强装镇定,客客气气的如实答道:“正从寝宫而来,奉了陛下之命,方才去了御膳房命他们准备晚膳,又将国师给了那帖药也一并交了他们,现在正要回寝宫向陛下复命。”

可那清一道人却将信将疑,只道一声:“哦?可寝宫分明是在东边,薛总管为何着急往南走?”薛公公慌了心神,连忙搪塞道:“正该如此,正该如此,老奴一时心急,一时心急,竟给忘了。多谢国师提醒,老奴告退了。”说罢,便转身匆匆往东去。

那清一道人目送着那薛总管匆匆离去,也不阻拦,更不盘问,只是冷笑一声,将拂尘一搭,便转身带着小童回清天殿中去了。路上,那小童便问道:“师父,方才那老太监,言辞闪烁,眼神闪躲,支支吾吾,分明是说谎。师父为何不将他戳穿点破,万一那小皇帝对师父做出甚么不利的事来......”

“就凭他一个体弱多病的小皇帝,任他有所企图,又能翻出甚么波浪来?即便杀了那老太监不过是打草惊蛇罢了。不消六日之后,那小皇帝便会任我摆布,到那时中原可图矣,我所需要提防的,乃是那东陵王应无疾,我尚未与他交过手,不知其武艺如何。可只要有他在一日,这中原江山,便难以图谋。”

两道童似有所悟,点了点头,遂跟着那清一道人回了清天殿,余事不提。

再说那薛公公绕了一大圈,诸事安排妥当,便回内务府挑了一十二名入宫已久,他知根知底的小太监,带在身边,去御马监凭借圣上御赐金牌取了一十三匹快马,趁着天还未黑,便要赶出皇宫。

十三匹马来到宫门口便被拦下,御林军喊道:“何人出宫,可有凭证?”薛总管立在马上出示那御赐金牌道:“内务府总管奉圣上之命出宫督办六日之后的朝圣大典用品,快快放行!”那御林军看了一眼金牌,遂抬起长戟,高喊一声道:“奉旨出宫,放——行!”

只见三重大门的守卫御林军皆抬起手中长戟,让开一条出宫之路。薛公公不敢怠慢,立即快马加鞭出宫而去。此时天色已暗,一行人便混在人群之中,按照那血书密诏上所写的名单,分头前去口传陛下圣命。

而那薛总管一人独自来到了那太尉府上,这位列三公的太尉张伯夜本是三朝元

老,曾跟随太祖皇帝征讨四方,平定天下,战功赫赫,功拜定远将军。如今已然七十有二,虽年事已高但还耳聪目明,精神抖擞,不显老态,且手握重兵,因历代皇帝对他都极为倚重信任,故而并未收走其兵权。先帝去后,他又是托孤重臣。也正是因此,张伯夜对应家忠心耿耿,从无二心。

正要闯入太尉府,却被那门口家丁护院拦住:“大胆狂徒,竟敢擅闯太尉府!”那薛总管后退半步,背着双手抬头望了一眼那太尉府的金匾,又扫了一眼那两名武夫,反斥责道:“大胆!也不睁大眼睛看看,咱家是何许人也?”

“观你模样,莫非是个宫里的太监。”其中一人打量了一番薛公公,忍俊不禁,竟笑出声来。另外一人闻言也大笑起来。

薛总管怒火中烧,便亮出那御赐金牌道:“你二人好大的胆子!咱家乃是堂堂内务府总管,陛下身边之人,有御赐金牌在此,你二人竟敢出言不逊,辱骂咱家,难道不想要自己的脑袋了么!?”

两人见了御赐金牌,又闻听那薛总管自爆身份,才知闯了大祸,慌忙两膝跪下,伏在薛总管的脚边,抱着他的脚踝道:“大人,大人您大人有大量,我们狗眼不识泰山,还望您高抬贵手,放我们一马,放我们一马。”

薛总管冷哼一声,还未作答。那正在院中练武的张伯夜闻听门外动静,遂将那大刀丢在一旁,擦了擦满头的汗水便大步流星的想门外走去,手臂挥舞,孔武有力,大步流星,步步带风,还未到门边,人未到,声先至。

且看那张伯夜须发皆白,腰板挺直,吊眉环目,燕颔虎须。身着黑锦袍,卷着衣袖,露出半截手臂。满手老茧,尽显青筋。

声如洪钟,极为响亮:“何人在老夫府前喧闹。”薛总管一见张伯夜,自然不敢再端着架子,连忙施礼道:“老奴拜见太尉大人。”张伯夜自然认识薛总管,故而笑道:“老夫当时谁,原来是薛总管。稀客稀客。不知总管今日出宫,到老夫府上,所为何事?”

那薛总管凑上前去,压低声音说道:“此处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方,还望太尉大人进一步说话。”张伯夜微微一愣,大笑两声遂领着薛总管快步走入内宅。临走前,又照着那两个还跪伏在地,撅着屁股的武夫屁股上踢了两脚,骂道:“丢人现眼的东西,还不起来!”

两人灰头土脸的爬起身来,拍了拍屁股,相视一眼,叹一口气,继续乖乖的站在门口,庆幸自己至少保住了脑袋。

而张伯夜与薛总管二人进了内宅,张伯夜坐主位,薛总管坐客座,摆上香茶,又撤去左右。张伯夜轻呷一口茶水,笑道:“此乃天山雪梅香茶,味甘清甜,回味无穷。乃是去年朝圣大典圣上御赐,珍藏在府中,请总管品尝。”

可薛总管刚刚捧起那茶盏,凑到嘴边,瞥了一眼张伯夜,便又放下茶水,见左右侍从都已退出门去,便起身说道:“老奴此次前来,乃是奉命前来,向太尉大人宣旨。”张伯夜闻言也急忙起身道:“圣上圣意如何?”

“并非圣上之意,此乃王爷之命。”薛总管转过身去,藏起表情,为保大事可成,决意先试探试探这位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以防万一。“王爷之命?哼!”张伯夜身为元老,肱股之臣,手握重兵,又何惧那应无疾。当年上书弹劾应无疾的,正有他一员!

一撩衣袍,转身复又坐下,满脸不屑,一掌拍在那身旁的小桌上,震动那茶碗碗碟,压着心头怒火说道:“那应无疾有何话说?!”

薛公公便继续试探道:“六日之后便是今昔的朝圣大典,可圣上体弱多病,已然病入膏肓,不能主持大典。再者圣上搁置朝政,迷信妖道,耽误国事,朝中百官早有怨意,欲废帝而立新帝,尊王爷为帝,故而特来命老奴向太尉宣旨,在朝圣大典,带兵杀死圣上,以迎新帝。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那张伯夜乃是个刚猛直爽之人,有话便说,从不藏着掖着,闻言早已气的咬牙切齿,须发倒立,浑身发抖,猛然将那茶几掀翻,惊得那薛总管连退数步,又回身抽出架上鞘中金刀,指着那薛总管怒斥道:“你这腌臜的阉货!安敢说出此无君无父之言!”

金刀步步紧逼,薛总管连连后退,虽两腿打颤,面露怯色,可心里却是因为有这等忠贞之臣欣喜若狂。而那张伯夜还在骂道,眼中闪动着泪光:“汝乃是圣上近臣,饱受恩惠,本该尽心竭力,为圣上尽忠。不想竟贪生怕死,卖主求荣,可怜我姜国大好江山,就要落入贼人之手!”

“那应无疾野心勃勃,虽是太祖之子,先帝皇弟,当今圣上的四皇叔,可却图谋皇位已久,此事人人心知肚明。如今竟敢勾结奸臣乱党谋划弑君,实在是大逆不道!

天道不容!尔等奸佞,坏我朝纲,老夫身为三朝元老,宁可断头洒血,也不肯屈膝于你等!”

“今日老夫便先杀了你这阉货,再与应无疾算账!”说罢,挥舞着金刀就要落下,斩向那薛总管的脖颈。吓得那薛公公急忙跪下,哆哆嗦嗦的取出那怀中的血书密诏,连忙喊道:“定远将军,太尉张伯夜接旨!”

金刀随即停下,那张伯夜俯视薛总管,冷冷的问道:“这是何物?”薛总管便解释道:“方才所言,皆虚言矣!实是老奴出于谨慎,才试探太尉耳。此事事关重大,还望太尉切莫挂心!此乃圣上血书密诏,太尉还不接旨?”

张伯夜闻言不知是真是假,半信半疑之间还是单膝跪下,撇了金刀,双手平举接过那血书道:“臣张伯夜领旨。”接过血书,两人皆起身共看那血书,只见其上写道:“天遭蒙蔽,明日不昭,奸贼祸乱,结党乱朝。想来朕登基至此,从未有一日能将朝政握在自己手中,先有皇叔爪牙潜伏,后又妖道为祸一方。今特招忠勇义节之士,讨逆清侧,重振朝纲,还政于天子!”其后便是那一十八人的名单,皆是皇上认定的心腹重臣。

张伯夜手捧血诏,已是老泪纵横,伏地跪下,痛哭流涕道:“陛下——”,薛总管急忙将他扶起身来说道:“太尉且勿如此,切勿如此!”张伯夜却哭嚎道:“如今圣上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受奸党迫害,我等身为托孤重臣,不能为圣上分担,岂不是,岂不是枉为人臣?”

可薛总管急忙捂住了张伯夜的嘴,劝道:“太尉禁声!此事事关重大,万万不可泄露出去!否则,圣上危矣!”张伯夜这才止住哭声,转身向那薛总管问道:“薛总管此次来找老夫,莫不是只是为了这份血书密诏而来罢?”

“自然不是。圣上另有口谕,不日就要诛杀奸党!”薛总管低声说道,两人凑到一起,就差脸贴着脸。张伯夜又问道:“不知圣意安排如何?”

“六日之后,便是今昔朝圣大典。到那时文武百官,各地府尹,包括那应无疾。如今圣上所能调动的,不过是皇宫内五百御林军,到那时尽皆埋伏在宣天殿的四方门外,只听陛下一声令下,便一齐杀出,将应无疾极其党羽尽皆抓住处死!太尉只需预先点起兵将,伏于皇宫之外,随机应变,以做接应!只等令下,杀入宫中,保护圣上,诛灭乱党,至死方休!”

薛总管伸出手来,翘起一根手指,在桌上便画圈便说道。张伯夜一把抓住他的手腕,二人眼神相会,一齐说道:“至死方休!”

而与此同时,一传旨小太监来到那中枢院伏文侍郎王千扇家中。这伏文侍郎本是先帝临终前才提拔进入中枢院中的,负责分拣奏折,虽官职不高,权力不大,但却是十分重要的京师官职,每日也极为忙碌。那小太监站在王府门口高声喊道:“还不叫王大人速速出来接旨?”

家丁闻言立即入府禀报,那王千扇正在书房中品茗读书,见那家丁毛毛躁躁冲进书房道:“老爷,老爷。”心有不悦,当下手中书卷,怒目责备道:“何事惊慌,不是告诉你等不可来打扰老爷我么?怎的又如此多事。”

那家丁遂上气不接下气的慌忙说道:“是,是宫里来人了,等着老爷你去宣旨呐!”“宣旨?”那王千扇油然而生一种不详之感,只觉右眼皮狂跳,连忙撩着衣袍随那家丁快步走向门外,见了那传旨小太监,王千扇不敢怠慢,立即施礼拜道:“此处不是说话处,公公请入府拜茶。”

那小太监便趾高气昂的在那王千扇的带领下进了内宅,又毫无礼数的直接坐下,仗着自己是宫里的人,似乎并不把王千扇这个中枢院伏文侍郎放在眼里。王千扇倒也不在意,依旧摆茶入座,奉为上宾。

“不知公公此行前来,所为何事?”王千扇谦恭的问道。那小太监遂起身说道:“奉陛下口谕,令中枢院伏文侍郎王千扇,于六日后朝圣大典起事,奉天子诏,响应天兵,诛杀应无疾及其乱党,肃清叛贼,重振朝纲!”

闻听此言,那王千扇正欲捧起茶盏,心中一慌,手里一松,“啪嗒”一声,那茶盏便摔落在地,望着满地的碎片和茶水,脸上浮现出尴尬的笑容来:“原来是此事啊......”那小太监并未察觉甚么异常,便问道:“王大人可有疑义?”“并无疑义,并无疑义......”王千扇一面拿言辞搪塞,一面在心里盘算着甚么。满额是汗,眼神闪烁,惶恐不安。

那小太监遂躬身一拜,道了句:“既然如此,请王大人依命行事,咱家告退了。”王千扇尚在沉思之中,回过神来,便张罗道:“哦,好,来人呐,送公公出门。”待那家丁将小太监送走,王千扇便犯了愁,独自在屋中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