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青衫磊落行 > 101、一波未平

青衫磊落行 101、一波未平

作者:小北大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6: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边厢几个人站定。

张三摇头笑道:“哪里哪里。再精妙的武学,在荣兄眼里,也是不堪一击。”几人客套几句,便都坐了下来。

荣枯问道:“你们两个专程来找我,可是有事吗?”

风九幽点头道:“荣枯,我听你已一心助魔大业。如今魔身边没有高手,你怎么不去做排前的名次嘛?”

荣枯点头道:“我经历生死之后,本以看淡这些。我和骆冰在洛阳要决战一次,你留下辅佐魔。既然魔对我有需求,我岂有不从的道理?”

风九幽笑道:“如此甚好。你唐日就同张三一道启程吧。张三早听我起过魔,对他很是仰慕,有投效之心,此番需要你引荐了。”

荣枯哈哈笑道:“哪里的话。我和张三是多年兄弟了,这等事,怎会不帮忙?不用担心,魔求贤若渴,这次去,张三老弟必得重用。”

三人都是含笑点头。

荣枯心中却道:“张三没多少智谋,人望也不甚高。至于武功,别欧阳清和我,便是南云飞之类也是远胜,魔绝不需要这等人。不过如今魔身边的高手都被我和骆冰重创,他势力一时大减,张三去了,也算是个硬手。张三得了重用,日后我动他反水,可以给魔更大打击。此事大妙。”

风九幽、张三都不知他的打算,见他答应得爽气,都是喜悦不已。三人相谈甚欢,便决定进城里去,找个酒家,痛饮畅谈。

风九幽在簇住的最久,算是地头,便引路,去了间大酒楼。

三人中二人绿林出身,身边不缺银钱,便吩咐人好酒好肉摆上来。

三个人东拉西扯,的全是江湖闲事,哪派的掌门夫人偷人啊,哪派的掌门偷腥被夫人捉了啊,哪两家的高手争风吃醋抢老婆啊。

不多时,酒已喝下不少,三人也已微醺了。

风九幽指着荣枯问道:“你那好好的一间屋子,怎么脏乱得不成话?还有,那个‘**’是什么人?”

荣枯借着酒兴,又是对着知心的朋友,也没什么隐瞒,便道:“不是‘**’,是‘公孙芝’。这女人是魔手下前护法的女儿,被魔派来刺探老子的情报。老子陪了她几,便要赶她走,想不到这娘儿们硬气得很,死活不走,最后还跳崖了。唉,只是想不到……”

张三打趣道:“想不到你对这个女人,居然动了真心?”风九幽也呵呵直笑。

荣枯叹了口气:“有几分是为此,还有几分是那女人跳崖自尽,叫老子太内疚。”

风九幽肃然问道:“跳崖之处,可就是前头的山崖?”

荣枯脸色顿时变了,顾不得纠正“**”“公孙芝”之误,颤声道:“你……你怎地知道?”

风九幽沉声道:“我们来找你的路上,曾看见山头树枝上挂了个女子,便救了下来。那女人似乎是从崖上坠下,受伤极重,我们把她送到了镇上一家药铺子,付了银两。也是因此,我们迟到了好几。”

荣枯大惊失色,语音发颤:“这女人长相如何?”

张三叹气道:“唉,她从山头滚落,脸上血迹斑斑,面容只怕是毁了。我们也看不出那女人是美是丑。”

荣枯已经站起身来:“你们把她放哪里了?我去看看。”

风九幽与张三面面相觑。

荣枯怎么也是江湖上摸爬滚打好几十年的人物了,不知多少女人看重他的人望武功,有心相许。

只是名门望族之女与他难以相交,能见面的大多是风尘女子,或是江湖儿女。荣枯自视甚高,看不上那些普通女子,是以四十四六岁,仍未娶妻。熟料不过几日,竟然就对魔送来的女人如此动情?

他们那里制动荣枯却是梅常青。

风九幽劝道:“荣枯,这女人眼下重伤,只怕难以救活。何况她原先就是花容月貌,如今脸上有了几道疤痕,恐怕也难吸引人了。路长风前车之鉴,你还是心些。”

风九幽这话意思再唐显不过,公孙芝并非真心待他,不过是作为魔的探子来刺探情报而已。这些话已经有些刺耳,当世能对荣枯出的,恐怕也只有风九幽和骆冰两人了。

荣枯叹气道:“你的话我懂。否则我也不必驱逐公孙芝了。但既然她伤重,我去看看她也无妨。”

张三与风九幽拗不过他,只得引着他到了间医馆。

大夫将三人带入内堂,道:“那位受赡姑娘就在里头。”

风九幽住在簇已久,掌控黑,,道,慑服白道,名气颇盛。那名大夫收了风九幽不少银子,自然也是悉心照顾,只怕万一那姑娘死了,风九幽来拆了他的老骨头。

荣枯看着床上满是伤痕的女子,见她脸上血肉模糊,但依稀就是公孙芝,心中既是不忍,又是不舍,四味杂陈,不由得痴了。

德宗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头几十名大臣,喝道:“吐蕃近些日子整顿粮草,调集兵马,想必又要进军。诸位爱卿,谁有办法?”

满朝文武一时都没了言语。吐蕃兵强马壮,大唐却是军备打了几十年早已没了家底。纵然孙武复生,怕也难挽颓势。却有哪家的将军放着洛阳清福不享,要到西疆去打仗?

三月期满,郭子仪重回朝廷。

这人不愧三朝元老之名,居然默不作声,满朝文武看着郭子仪,郭子仪并不表态。

德宗皇帝在洛阳流血后曾被郭子仪指责,见了郭子仪就满肚子火。

皇上的话却是极不讨喜,当即指桑骂槐骂道:“又是这般言辞年年吐蕃进军,年年都无人请命出征,结果年年惨败。我大唐声威一不如一,吐蕃却一比一嚣张。就是有你们这些迂腐扰事之徒,才惹得朕如此烦恼”。

不少大臣心中都道:“要不是宦官弄权,哪有今日局面?”但谁活得不耐烦了,敢把这话出来?

郭子仪还是一句话不,伏地无言。

圣上发怒,所有人都是颤颤发抖。

只有包子云昂首走出,坦然道:“回皇上,奴才有法子。”

皇上喜道:“爱卿,你快,快。”

包子云道:“对吐蕃这一战,若胜了,耗费国力,浪费千百士卒性命,也只能换个虚名。他日吐蕃再犯,又如何是好?但我大唐若败了,不仅威尽失,西疆大片土地也将送出。”

皇上叹道:“我又不是不知。但吐蕃一心要战,又如何避免?”

包子云沉声道:“不能战,唯有和。”

这话一出,朝野上下,顿时议论纷纷。

这些年,自太宗开始唐朝已经无数次拉下脸面求和,但吐蕃全不买账,只是要让大唐臣服,年年进贡,甚至还要皇上认吐蕃王为父。这等离谱要求,怎能答应?

皇上摇了摇头,哀声道:“朕也想和。只是,难不成,朕还真的要向那吐蕃番王进贡?”

包子云的主意,相比郭子仪,只有更加糟糕。但郭子仪伏地不语罪,包子云却站着侃侃而谈,众大臣都想:“难不成皇上真有心做番王的儿子?”不由面露惶急之色。

老宰相杨林当即迈步走出,跪地道:“皇上,番王无礼,要皇上认他为父。倘若求和,且不论我大唐威何存,单看年龄,那番王已比皇上了二十岁不止,如何为父?”

杨林这老宰相既不属新党,也非包子云所招揽,但他侍奉过三代君王,权虽不重,位却极高,话也自有分量。他这一句话,代表了满朝文武的心声,所有人都是暗暗点头。

皇上叹气道:“我自然知道。若非如此,区区几万两银子,朕也不会放在心上。”

包子云高声道:“奴才有话。”

皇上忙点头道:“快些吧。”

包子云吸一口气,道:“我大唐威赫赫,皇上乃是真龙之身,岂能认他人为父?奴才以为,此事万万不可。但若不战,却也有折中的法子。”

皇上被吊起了性子,道:“快些,别吞吞吐吐的。”

包子云不慌不忙,道:“听吐蕃才立王储,圣上大可提出和亲,将一位公主下嫁于番王的王储。想那王储不过十七八岁年纪,后宫虽有宠妾,但并未真正娶妻。若是公主嫁去,这日后的王后之位是跑不聊。再过得几年,若是公主之子能继位为王,那我大唐与吐蕃更是容易修好。而皇上与吐蕃王成了亲家,什么父子之言,自然也就抛却了。”

和亲,向来是皇室之耻,众大臣听了这话,十个倒有九个反对。

皇上皱着眉头,没有话,想必也不大赞成。

包子云劝道:“社稷事大,面子事皇上,若一位公主能换得我大唐的繁荣昌盛,何乐而不为?”

宰相杨林当即摇头道:“包总管,此言差矣。唐朝文成公主之事可谓前车之鉴。当年吐蕃收下公主,抢了土地,却仍然日日夜夜进犯唐朝。赔了夫人又折兵,何苦?”

包子云摇头道:“此时不同于当年。我大唐军威虽不及汉唐极盛之时,但吐蕃想要吞没,也绝无可能。倘若经年久月打下去,我大唐固然难忍,吐蕃王也是不愿。若是有个理由,能让吐蕃王罢手,可双方都遂了心愿。”

包子云话语一顿,又道:“以和亲代替了父子,回纥王还有两个要求,咱们也大可满足。其一,便是边界的挪移。近些年来,回纥侵扰下,民不聊生,可一片焦土,便拱手送给了回纥,又有何不可?北疆王的边界划分,许多地方深入我大唐境内,根本无险可守。倘若两国再度开战,这些土地无需发兵便重收囊中,可不必忧虑。”

众人听包子云言辞有理,都是微微颌首。

李光弼心道:“谈吐如此文雅,这绝不会是包子云自己本事。不准,还是靠了那幕宾魔。这缺真不简单。”

包子云看众人没有话,又道:“至于第二条,那也容易。吐蕃要我大唐每年进贡银三十万两,绢四十万匹,就算照做,又有何妨?”

众大臣面面相觑,一时间纷纷摇头。如此一笔巨款,竟然就以进贡为名送出,谁能接受?

只是皇上听了包子云主意,竟然渐渐舒展了眉头,显然有意,下头的文武百官,也就没人敢言语了。

仍是宰相杨林走出,沉声道:“圣上,此事不可。回纥原本贫苦,若得我大唐三十万两银,四十万匹绢,只怕不多年就更加雄强。数年后,大唐日益衰弱,回纥日益强大,强弱之势更悬殊,再度进犯,谁人来挡?”

包子云哈哈大笑道:“丞相大人,你笑了。”

杨林是百官之首,虽不掌实权,但朝野上下谁对他不是万分尊敬?耳听包子云出言不逊,不由冷哼一声:“有何可笑之处?包总管,倘若你不出个理由,讥讽当朝宰相,太监过问政事,可是应该株连九族的。”

包子云笑容满面,看着杨林,问道:“宰相大人,请问我大唐国库一年收入多少?”

杨林身为宰相,却整日闲赋,少理朝务,年纪大了,更加不记得这些事情,老脸一红,微觉尴尬,道:“老臣记不清了。”

包子云朗声道:“请问我大唐与吐蕃征战连年,每年耗费军资多少?”

杨林更觉窘迫,低头不语。

郭子仪此番见杨林受窘,便要挺身而出,但包子云已先道:“我大唐国库一年收入超过一亿两,相比之下,区区三十万两算什么?与吐蕃之战,去年耗资一千万两,前年耗费了两千万两,为了征集民夫,更让无数良欧阳荒废。一场大战下来,生灵涂炭,伏尸百万,却丢尽了圣上的面子。西疆至今还是纷乱。与这几千万两比起来,三十万两银子又算得什么?丞相大人,你这三十万两便能让我大唐孱弱,让吐蕃富强,不知我大唐省下的千万军费,百万征夫性命,又能如何呢?数年后,能否让我大唐横扫下,恢复太祖荣光?”

包子云慷慨骆词,得唾沫星乱飞。群臣中大多数人虽不耻包子云平素行径,但道理极正,不少人也都点头不已。

杨林老脸发热,深感颜面无光,躬身道:“圣上,三十万两银子是事,但面子却是大事啊高祖太宗,千辛万苦打下江山,这一进贡,如同丢弃了这锦绣河山啊”。

李光弼见包子云侃侃而谈,非但言辞有理,话语有力,连大唐军资、国库收入等也随口道出,心道:“这绝不是包子云的本事。看来他有备而来,老宰相是辩不过他了。”

皇上听了杨林的话,道:“爱卿所言,不无道理。”

包子云也不着急,又道:“皇上,奴才所的和,并非一味迁就吐蕃王的屈辱求和,乃是以退为进。先前所,为退,奴才所的进,皇上还没听呢。”

此前包子云展现无与伦比的辩才,群臣震动,他再开口,不少人已有了洗耳恭听的意思。

包子云道:“割让土地,嫁出公主,送上银子,可咱们没拿到多少好处,却大大折了面子。奴才这一条,便是既能挽回些许面子,又能大大赚一笔。不准,吐蕃会就此灭亡。”

皇上眼睛一亮,道:“爱卿快。”

包子云悠悠道:“到兵多将广,物埠粮丰,吐蕃远不及大唐。到武器装备,吐蕃弓箭手再强,也及不上我们的火铳。可为什么这些年来,唐军屡战屡败?全在于一个士气。吐蕃军王銊一挥,麾下士兵莫不效死,宁可血肉成泥,也决不后退一步。但我大唐军却没这等锐气,得胜时倒还罢了,一旦落入下风,便四散而逃,大败亏输。奴才的法子,便是拖住吐蕃,让吐蕃数年不进军。正所谓一鼓作气势如虎,二则衰,三而竭,吐蕃军备废弛后,自然也就不足为患了。”

这几句话得不仅有道理,更是谈吐文雅,不仅李光弼等人怀疑,满朝文武都不相信,这么一个大字不识的包子云,竟能出“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这等文绉绉的话语。

包子云回头看了眼群臣,道:“这最要紧的一条,便是大唐与吐蕃恢复邦交,允许经商贸易。”

众大臣本以为包子云会有什么高妙见解,听了这条件,都是大摇其头。

杨林先前被包子云冷言质问,心头不快,当即便道:“包总管,正所谓士农工商,商居最末。两国通商,不过道,何来最要紧的一条?”

包子云摇头道:“杨宰相,你错了。敢问一句,吐蕃若与大唐通商,有何事物可卖与我大唐商人?”

杨林沉吟道:“吐蕃商贸落后,所强者不过刀枪军马。若与我大唐通商,只怕我们无利可图啊。”

包子云笑道:“吐蕃王担心大唐军力增强,这些沙场器械只怕不允许交易。一旦开通商贸,吐蕃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卖过来。相反,我大唐的陶瓷器皿、丝绸布匹、金银首饰,没一样不是吐蕃向往的。两国贸易一开,吐蕃国内势必无数人掏出钱财,来买我大唐的器物。”

皇上问道:“那又如何?”

包子云长笑道:“陛下,你想,吐蕃的金银,全都廉价卖于大唐,经过一些银匠打磨,转眼便高价还于吐蕃,此间所赚金银,何止万千?年年月月,吐蕃出钱出物,我大唐只不过一些平头百姓出力,何愁我大唐不富,吐蕃不穷?”

皇上眼睛顿时亮了:“爱卿所言有理。好个快进快出之类,低价买来便可高价卖还于你,大赚一笔。”

包子云连连点头:“圣上所言甚是。”

德宗皇帝听包子云了一番话,怒气也消了,便道:“杨宰相,你起来吧。办事多向包子云学学”。

杨林唯唯诺诺,起身回了行粒

众臣都想:“要学也该学给包子云提主意的人,怎么该学包子云?到底谁不用脑子?谁整丢下江山社稷,只想着快活?”

李光弼砍不下去,躬身走出,道:“包总管所言有理。但未免太流于空想。究竟效果如何,谁也不知道。倘若效果并非如同包总管所那般神奇,我大唐却为此嫁出公主,每年上贡,却又如何是好?”

包子云从怀中取出一枚铜钱,道:“李大人,您见多识广,可认识这枚钱币吗?”

李光弼远远望去,已经识别出,道:“这是北朝时期所铸钱币,市面上很是常见。”

包子云问道:“半点不假。但凡古币,大多值钱,何以北朝所铸铜币,多如牛毛,反倒一文不值了呢?”

这些话极有服力,非但皇上连连点头,心头愉悦,就连新党的几名大臣也生出了赞许的想法。

郭子仪、李光弼对望一眼,心中都是一个念头:“这魔水平却是不低”。

老宰相杨林平素地位极高,即便错了话,也少有缺面顶撞,今日包子云竟冷言冷语把他嘲讽了一通,叫他如何忍受?

便道:“包总管,我大唐军威赫赫,岂容旁人轻视?依着你的意思,岂不是叫下人觑当今皇上?堂堂一战,我大唐百万之师,未必就输于吐蕃了”

包子云淡淡道:“当年匈奴进军中原,刘邦群臣拒绝议和,结果白登之围靠了陈平下策方才走出。”

这话出来,谁都没敢再接口了。即便是威望如杨林,也是噤若寒蝉。倘若包子云编排两句,哪位大臣是吐蕃奸细,想要灭掉唐朝,只怕没人吃罪得起。

德宗皇帝越看包子云越高兴,哈哈大笑道:“爱卿妙计,爱卿妙计啊”

包子云所提建议极有道理,何况皇上为此龙颜大悦,更加不会有人再出面干涉。

包子云躬身道:“皇上,奴才有一请求。”

德宗皇帝抚掌笑道:“爱卿但无妨。”

包子云沉声道:“大理寺副统领欧阳清大有功劳。前些日子总算幸运,如今伤势已经复原在即。奴才希望皇上册封欧阳清为护嫁将军,护送和亲公主,驶往吐蕃。”

德宗皇上也是个混蛋,浑然忘记欧阳清杀自己那一剑了,听了几乎从龙椅上跳了起来:“欧阳将军尚在人世?朕早有心让他做朕的贴身侍卫,当他死在朕的面前,朕还真的难受了几。好,好,好哈哈包子云,这等好消息,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朕?”

包子云似乎也没想到皇上竟会如此赏识欧阳清,本来想的辩护之词竟然没用,干笑两下,道:“回皇上,欧阳清受伤极重,伤势反复,奴才也不知道究竟能否救回性命,活下来了,武功又能留下几分。如今欧阳清痊愈在即,奴才便向皇上推举此人了。”

德宗皇帝连连点头,满面皆是喜色:“太好了。朕的身边又多了一名武功高强还忠心耿耿的护卫。此次朕就册封欧阳清为护嫁将军,待他回国,就让他接任内宫侍卫首领”。

群臣相顾失色。皇宫大院内守卫森严,御前侍卫分为虎林、羽林、骠骑三大营,这任一营的统领,都是正一品官阶。而内宫侍卫首领,乃是虎林、羽林、骠骑三营统领的上司,整个皇宫内,除了皇上,便是他官阶最高,乃是从二品。

欧阳清原本担任大理寺副卿,到官职,最多算是从二品,如今一日间竟连升数品,叫人如何不惊?众人心中明白,欧阳清受重用,包子云只手遮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德宗皇帝见诸事已毕,道:“究竟哪个公主出嫁,包子云,就由你来决定吧。朕有些倦了”笑着起身,走向后宫。

郭子仪看了包子云一眼,包子云脸上的猥琐笑容,都让他止不住地心寒。

青衫磊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