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读书打架江湖朝廷 > 无物无我

读书打架江湖朝廷 无物无我

作者:空虚无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妖妖有空闲了,又翻看《文始真经》第四章:

符者,精神魂魄也。

关尹子曰:水可析可合,精,无人也;火因膏因薪,神,无我也。①

故耳蔽前后皆可闻,无人。智崇,无人。一奇,无人。冬凋秋物,无人。黑不可变,无人。北寿,无人。皆精。②

舌即齿,牙成言,无我。礼卑,无我。二偶,无我。夏因春物,无我。赤可变,无我。南天,无我。皆神。③

以精无人,故米去壳则精存,以神无我,故鬼凭物则神见。④

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时晦明,时强弱,在彼者非此。⑤

曰:精神,水火也,五行互生灭之,其来无首,其往无尾,则吾之精一滴无存亡尔,吾之神一欻无起灭尔,惟无我无人,无首无尾,所以与天地冥。⑥

①先提出一个命题:精,无人也;神,无我也。

②举几个列子来说明无人,皆精。

③就几个列子来说明无我。皆神。

④反过来逆推:精无人,神无我。

⑤全精的人的属性。抱神者指得道者的属性。

⑥精和神无首无尾,我之精和神等于是无我无人。于是得到“无我无人,无首无尾”,与天地一样。

这段讲精,神与无人,无我之间的关系。我的精和神能做到无人无我就能与天地合一。

妖妖认为:“我太佩服这逻辑了。”

曰:精者水,魄者金,神者火,魂者木。精主水,魄主金,金生水,故精者魄藏之。神主火,魂主木,木生火,故神者魂藏之。惟水之为物,能藏金而息之,能滋木而荣之,所以析魂魄。惟火之为物,能镕金而销之,能燔木而烧之,所以冥魂魄。①

惟精,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精。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神。魄,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魄。魂,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魂。②

惟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我之魄,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为一木。③

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④

①精神魂魄对应水火木金,

②精神魂魄对应水火木金,又与寒热风燥对应。

③我之精神魂魄与天地万物之精神魂魄相合。

④得到结论:“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精神魂魄与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对应。从而我的精神魂魄与万物的精神魂魄合一,就没有生死之说了。

妖妖心想:“目的是想说明:物我同一,只是又犯逻辑上的错误,偷换概念。”

曰: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行回环不已,所以我之伪心流转造化,几亿万岁,未有穷极,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几万株,天地虽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几万禽,阴阳虽妙,不能卵无雄之雌。①

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则变物为我,无物非我。②

所谓五行者,孰能变之?③

①“核芽相生”和“雌卵相生”用现在的话解释: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

②“天地虽大”,“阴阳虽妙”天地阴阳,阴阳五行也做不到的事情,“惟其来,于我者,皆摄之,以一息,则变物为我,无物非我,所谓五行者,孰能变之?”我能变物为我,我既是万物,万物也是我。

③句中的“我”比阴阳五行还牛逼。人定能胜天的意思?

妖妖心想:“这口气太狂妄了。做人做事要低调。”

曰:众人以魄摄魂者,金有余则木不足也;圣人以魂运魄者,木有余则金不足也。盖魄之藏魂俱之,魂之游魄因之。魂昼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见,舍肝能梦。见者魂无分别析之者,分别析之曰天地者,魂狃习也。梦者魄无分别析之者,分别析之曰彼我者,魄狃习也。火生土,故神生意;土生金,故意生魄。神之所动,不名神,名意;意之所动,不名意,名魄。惟圣人知我无我,知物无物,皆因思虑计之而有。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矣。盖无火则无土,无意则无魄矣。盖无土则无金。一者不存,五者皆废。既能浑天地万物以为魂,斯能浑天地万物以为魄。凡造化所妙皆吾魂,凡造化所有皆吾魄,则无有一物可役我者。舍肝当作舍肺。①

①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从“魂”和“魄”引出“性”和“命”2个概念。

妖妖认为:“有一个修炼门派喜欢用“性”和“命”来阐述本门功法,而不喜欢用“魂”和“魄”,“精”和“神”,“阴”和“阳”这些概念。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同的表述而已。”

曰:鬼云为魂,鬼白为魄,于文则然。鬼者,人死所变。云者风,风者木;白者气,气者金。风散故轻清,轻清者上天。金坚故重浊,重浊者入地。轻清者,魄从魂升;重浊者,魂从魄降。有以仁升者,为木星佐,有以义升者,为金星佐,有以礼升者,为火星佐,有以智升者,为水星佐,有以信升者,为土星佐。有以不仁沉者,木贼之,不义沉者,金贼之,不礼沉者,火贼之,不智沉者,水贼之,不信沉者,土贼之。魂魄半之,则在人间,升魂为贵,降魄为贱,灵魂为贤,厉魄为愚,轻魂为明,重魄为暗,扬魂为羽,钝魄为毛,明魂为神,幽魄为鬼。其形其居,其识其好,皆以五行契之。惟五行之数,参差不一,所以万物之多,盈天地间,犹未已也。以五事归五行,以五行作五虫,可胜言哉。譬犹兆龟数蓍,至诚自契,五行应之。诚苟不至,兆之数之,无一应者。圣人假物以游世,五行不得不对。①

①妖妖认为:“突然冒出来礼,智,仁,义4个概念。“圣人假物以游世,五行不得不对。”需要“假物以游世”的就不是圣人。这一段是莫名其妙。不知道从哪里抄下来的。”

曰:五者具有魂。魂者识,目者精,色者神。见之者为魂,耳目口鼻心之类在此生者。爱为精,为彼生父本,观为神,为彼生母本。爱观虽异,皆同识生,彼生生本在彼生者。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有父有母,彼生生矣。惟其爱之无识,如锁之交,观之无识,如灯之照。吾识不萌,吾生何有。①

①这段话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是从哪里抄下来的。

妖妖认为:“这段话,我文化水平低了,懂不了。”

曰:如桴扣鼓,鼓之形者,我之有也;鼓之声者,我之感也。桴已往矣,余声尚在,终亦不存而已矣。鼓之形如我之精,鼓之声如我之神。其余声者,犹之魂魄,知夫倏往倏来,则五行之气,我何有焉。①

①妖妖认为:“前文已经说过了,精神魂魄可以与阴阳五行取物比像,这里又再次重复。在惜字如金的春秋战国时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明显后人伪作。”

曰:夫果之有核,必待水火土三者具矣,然后相生不穷。三者不具,如大旱大潦大块,皆不足以生物。夫精(无)水神火意土,三者本不交,惟人以根合之,故能于其中横见有事。犹如术祝者,能于至无中见多有事。

曰:魂者木也,木根于冬水而华于夏火。故人之魂藏于夜精,而见于昼神。合乎精,故所见我独,盖精未尝有人。合乎神,故所见人同,盖神未尝有我。

曰:知夫,此身如梦中身,随情所见者,可以飞神作我而游太清。知夫,此物如梦中物,随情所见者,可以凝精作物而驾八荒。是道也,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吸气以养精,如金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养精,精之所以不穷,摩火以养神,神之所以不穷,所以假内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尝言之矣。①

①妖妖认为:“这一段就这一句有用:“是道也,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吸气以养精,如金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养精,精之所以不穷,摩火以养神,神之所以不穷,所以假内以延精神。”修炼门派中养身流派的理论基础。”

曰:人勤于礼者,神不外驰,可以集神;人勤于智者,精不外移,可以摄精。仁则阳而明,可以轻魂;义则阴而冥,可以御魄。①

曰:蜣螂转丸,丸成而精思之,而有蠕白者存丸中,俄去壳而蝉。彼蜣不思,彼蠕奚白?

①妖妖认为:“用礼,智,仁,义4个概念与神,精,魂,魄一一对应,想说明什么呢?“道”又不讲“礼,智,仁,义”。牵强附会。后人伪作。”

曰:庖人羹蟹,遗一足几上,蟹已羹,而遗足尚动。是生死者,一气聚散尔。不生不死,而人横计曰生死。

曰: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卧者,有死病者,有死药者。等死,无甲乙之殊。若知道之士,不见生,故不见死。

曰:人之厌生死超生死者,皆是大患也。譬如化人,若有厌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为妖,不名为道。

曰:计生死者,或曰死己有,或曰死己无,或曰死己亦有亦无,或曰死己不有不无。或曰当喜者,或曰当惧者,或曰当任者,或曰当超者。愈变识情,驰骛不已。殊不知我之生死,如马之手,如牛之翼,本无有,复无无。譬如水火虽犯水火,不能烧之,不能溺之。①

①“这段讲生死的。

妖妖认为:“我现在每天忙于解决自己吃喝拉撒的问题,对于生死我看不了那么通透啊。要是我能看把生死看那么通透,还学习铸锻技能来干什么?我直接到深山老林隐居去了。作者也没有把生死看透。作者要是看透了生死,也就没有必要在这里叽叽歪歪。”

最后,妖妖认为:“从风格和语气,还是用词,句式上对比,这篇文章中的段落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此篇是后人伪作,东抄一段西抄一段,段与段之间的意思没有连续性,作者自己也没有明白,反正揉在一起就行,还掺夹私货。”

妖妖突然脑壳急转弯:“还有一种可能:作者把各人各家有关魂魄的说法都摘抄下来,分类归集列在这里,让读者自己理解辨析。《庄子》,《列子》这2本书的后面章节也有这个特点。 一句话,这是一篇与魂魄有关的说法的杂集,就是摘抄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