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读书打架江湖朝廷 > 传道授业解惑(一)

读书打架江湖朝廷 传道授业解惑(一)

作者:空虚无为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妖妖为了修炼问题,到学堂图书室查书,到别的专业插班听课,主要是听有关修炼的课。

妖妖听完老师讲解《黄庭经》后,有些不理解就去问老师。

妖妖问:“为什么修炼《黄庭经》不要求打通十二经脉,而我们的功法书要求打通任督二脉,还要打通手足阴阳十二经脉?”

老师回答:“老师回答:“修炼之人按修炼的目的来分,大致可以分成四类。一类:求仙问道者。这类人是走“老子庄子列子”这条路的人,看破功名利禄,已经远离尘世。二类:为修身养性的,目的就是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祛病延年,“精神还归老复壮”。三类:修炼武学的,说俗气点就是为了打架。四类:技师类,目的是掌控带灵气的工具和处理带灵气的物品。不要一提到修炼就是打架,两码事情。”

老师回答:“你修炼的目的是为了打架或者使用带灵气的工具,要使用精气来与灵物的灵气沟通就必须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中的一根经脉;而《黄庭经》的修炼者只要求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祛病延年,“精神还归老复壮”;不要求使用精气来打架,所以练到全身聚精法和全身运精法这一阶段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目的不同就导致手段不一样。”

妖妖又问:“《黄庭经》中的这些概念,名称如:灵根啊,中池啊,赤衣啊等在我所用的功法书里就没有呢?”

《黄庭经》:

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衣,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

神庐之中当修治,玄府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

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立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

老师回答:“虽然都是修炼者,但是修炼的目的不同,手段不同,就产生许多流派或者说门派;每个流派在修炼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名词或者概念,即使使用的是同一个字和词在不同流派的功法书中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这个不属于一词多义,是因为写功法书的人对修炼的看法不一样导致。”

“修炼成功的人都到天上去了,对写功法书没有兴趣;都是一些半壶水的修炼者才写功法书。但是对初学者来讲只能研习这些半壶水的修炼者写的功法书。既然是半壶水的修炼者,自然对修炼这条路还没有走完,有人走了五十步,有人走了九十步而已,每个修炼者都是盲人摸象,都只看到自己眼中看到的,都只了解修炼的一部分。功法书只是带人入门,具体怎样走要看修炼者自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每个修炼者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或者说生活经历不一样,在写功法书时,用来类比说理的事物就不一样,肯定使用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做类比取象。比如《周易参同契》的作者对阴阳八卦很精熟,就用坎离水火来取类比象;《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对大自然很熟悉,就用身边的花草树木来取类比象;都是为了说明道理,手段不一样而已,能理解能悟就可以了。”

妖妖问:“为什么《黄庭经》中的存想内容与我所用功法书有很大区别?”

老师回答:“你的意思是问:《黄庭经》中的真人,神灵,玉(无)房在你的功法书里没有吧?”

妖妖回答:“是的。”

《黄庭经》:

玉(无)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吾前,

三关之中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绎官重楼十二环,琼室之中五色集,

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妙房中接,弃捐摇俗专子精,

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留心安宁,推志游神三奇灵,行间无事心太平,

常存玉(无)房神明达,时思太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玉女渴,闭子精(无)门可长活,

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污,历观五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

老师回答:“本来就没有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忽悠那些傻瓜的。人人都想血脉通畅,筋骨强健、肌肤丰润、祛病延年,“精神还归老复壮”,连皇帝都想。修炼肯定能修心养性、长生不老、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得窥天道的。这里长生不老是指寿命长容颜不显老相,而不是长生不死的意思,不要理解错了。这些是经过无数古人验证了的,不要怀疑古人的智商,现在的人不一定比得上。但是不是人人能走修炼这条路的,需要天赋,性格,文化水平,悟性,智商。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太多了,主要是利益的诱惑太大了,为了让修炼通俗易懂,老少皆宜,说白点就是给点糖吃,所以就设定了这么一个场景。就是设立爬山的台阶,让那些没有悟性没有智商的跟风者慢慢的去爬。至于能爬多高,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老师继续说:“最重要一个原因,修炼实际上只有二条路。第一条,这条路实际上不算修炼:老子,庄子为代表的直接解决三观的问题,走这条路的不需要修炼,直接进入“虚,静,无为”的状态。第二条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进入“虚,静,无为”的状态,各家各派的手段和方法不一样而已。既然是用了手段和方法就不能叫“无为”,只能说接近进入“虚,静,无为”的状态。但是这些方法和手段不是任何修炼者都可以使用的,只适合极少极少极少一部分人,没有错就是三个极少。一句话,不是任何人都能走修炼这条路的,修炼要选人的。”

曹丕的《典论·论方术》:

颍川郄俭能辟谷,饵伏苓。①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②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③初,俭之至,市伏苓价暴数倍。④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殆至陨命。⑤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⑥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⑦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⑧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⑨济(无)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⑩会和平病死,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⑪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⑫刘向惑于鸿宝之说,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谬,岂惟一人哉!⑬

①颍川郄俭能辟谷,可以不吃一般人用的食品,只吃伏苓就可以。

②甘陵甘始,擅长行气,返老还童。

③庐江左慈,擅长补导之术,三个人都在军队里当差。(肯定是个闲职)

④众人学颍川郄俭辟谷,导致市场上的茯苓价格暴涨。

⑤议郎安平李覃学辟谷,吃伏苓,喝寒水,引起拉肚子,差点死了。

⑥众人又争先恐后向甘陵甘始学习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出了意外,导致晕厥,很久才醒来。

⑦众人又学习左慈的“补导之术”,寺人严峻跑的最勤快。

⑧阉竖:宦官,在这里引申为小人的意思。小人没有自知之明,不明白自己是走不了修炼这条路的。本质上是盲从。

⑨又举一个例子:北海王和平好道术,想当仙人。

⑩济(无)南孙邕跟着北海王和平学习道术,来到京城。

⑪北海王和平死后,遗留下的书籍和丹药全部赠送给济(无)南孙邕。

⑫弟子夏荣说:“北海王和平是尸解,不是成仙。”。孙邕还没有清醒还在想着北海王和平遗留下的书籍和丹药。

⑬曹丕发出感叹:刘向,君游都是犯傻,被迷惑了。犯傻的人还真是多。

这段话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自叙。颍川郄俭,甘陵甘始,庐江左慈,这三人会修身养性之术,“并为军吏”。议郎安平李覃学颍川郄俭,“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结果拉肚子死了。军谋祭酒弘农董芬学习“呼吸吐纳”过头,“气闭不通,良久乃苏”。众人又学习左慈的“补导之术”,寺人严峻跑的最勤快。所以曹丕得到结论:“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古今愚谬,岂惟一人哉”。

《三国志》魏书二十九·裴松之原文:

东阿王作辩道论曰:“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始能行气导引,慈晓房(无)中之术,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①卒所以集之於魏国者,诚恐斯人之徒,接奸宄以欺众,行妖慝以惑民,②岂复欲观神仙於瀛洲,求安期於海岛,释金辂而履云舆,弃六骥而美飞龙哉?③自家王与太子及余兄弟咸以为调笑,不信之矣。④然始等知上遇之有恒,奉不过於员吏,赏不加於无功,海岛难得而游,六黻难得而佩,终不敢进虚诞之言,出非常之语。⑤余尝试郤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⑥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如是。⑦然不必益寿,可以疗疾而不惮饥馑焉。⑧左慈善修房内之术,差可终命,⑨然自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⑩甘始者,老而有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⑪然始辞繁寡实,颇有怪言。余常辟左右,独与之谈,问其所行,温颜以诱之,美辞以导之,始语余。⑫

①东阿王:曹植,曹丕的弟弟。曹操把有名气方士都召集到麾下。最厉害的有3个: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都说自己活了300岁。

②说明曹操召集这方士的目的是怕这些方士在外面招摇撞骗,妖言惑众。

③曹操召集这方士的目的不是追求到海岛上成仙。

④曹氏三父子都不相信成仙之说。

⑤赏罚要有依据,不能无证据就杀这些方术。用什么来证明这些方术说的不是假话?无法否定别人是否活了300岁;到仙岛上去,也没有可能。只有采用别的方法来检验这些方术是不是在妖言惑众。如果有证据证明这些方术说了假话,就可以杀之。

⑥曹植亲自检验,与郤俭朝夕相处百日。郤俭辟谷百日之中,行步起居与平常人一样。

⑦平常人不吃东西,7天就扛不住了,但是郤俭能百天不吃东西。

⑧郤俭辟谷的作用,不是增加寿命,但是可以治病而且不怕饥饿。

⑨左慈擅长补导之术,可以尽享天年,确实有效。

⑩但是要达到左慈这一步是需要条件的,“有志至精”,不是人人能做到的。

⑪甘始年龄虽然大,但有童颜,就成为召集来的方术的统领。

⑫但是甘始讲话怪异。曹植就与甘始单独谈心,想摸清甘始的底牌。

妖妖认为:“颍川郄俭,甘陵甘始,庐江左慈这三人都在军队里历练过。曹氏三父子不相信成仙之说,但是通过对颍川郄俭,甘陵甘始,庐江左慈三人的检验,确证这三人有异能,(异能与成仙是两码事情)找不到杀这三人的理由。华佗也属于方术,不是因为异能作假被杀的,是因为不肯为曹操服务被杀的。华佗可以解决曹操头疼的毛病,但是拽得很,不停召唤,所以激怒曹操。曹丕是个聪明人,有自知之明,知道修炼这条路不是人人都能走的,别人能走通,并不代表你就能复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