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九十六回 婉拒良缘

鞘中霜色 第九十六回 婉拒良缘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韩明收起笑容,厉声斥道:“赵友德,本府给你多次机会,你却不知珍惜。你以为瞒过了本府,便万事大吉,为何不知‘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你若再敢虚言诳语,本府定不轻饶。说,这借据是怎么回事?”

赵友德磕头如捣蒜,将伪造借据的经过一五一十交待出来。

原来,赵友德正是赵四的爹爹。那一日,赵四眼睁睁看着沈灵珊被人绑上小船,顺流而去,又是高兴又是惋惜。回头再找原先那个小姑娘(芸儿),却是遍寻不着。因贪恋人家姑娘美色,更重要的是要找回“面子”,便吩咐手下几个小流氓分头查找“芸儿”的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果然在灵山脚下发现了“芸儿”的行踪。赵四大喜,当即带着那几个小流氓要去抢人,正巧被赵友德撞见。赵友德老来得子,对赵四百般溺爱娇宠,但知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其罪不轻,死活不准赵四“胡来”。后架不住赵四寻死觅活地软磨硬泡,便让女儿将在县衙的捕快女婿阎鹤找回家商量办法。阎鹤眼珠一转,给老丈人出了个主意,这“芸儿”的爹爹是个落魄的秀才,以替人代写书信、帖子为生,家境贫寒,如果找到合适的借口,说他家欠您巨债,他若还不起,便可名正言顺地要他女儿来家打工抵债。这样就算诉至官府也没问题。赵友德一听,连连摇头,说是咱家并非大户人家,积蓄无几,哪有许多钱借给旁人?阎鹤又献一计,本金不多便连本带息一起算。赵友德听罢大喜,连连夸赞姑爷头脑灵活。刚高兴了一会儿,忽又想起空口无凭,必须要有借据才行。阎鹤说这个早已想好,我认识一个人,此人是梁山上那个圣手书生箫让的后人,只要有某人的真迹,他便临摹得天衣无缝。于是,赵四让手下两个小流氓假装不识字,去请舒莘代写借据,骗得舒莘的笔迹,花了五百文请那箫让的后人伪造了这张借据。

“大人,以上所言句句是实。草民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恳请大人念草民老迈昏聩,从轻发落。”

沈灵珊见案情大白,低头对“芸儿”说道:“好了,没事了,等着你爹爹一起回家吧,”说完,一拉方浩玲,“方姑姑,天色不早了,我们也回家吧。”

方浩玲站着未动,低声说道:“一会儿,再看一会儿。倒要看看这知府大人如何处置他们。”

“哎呀,方姑姑,如何处置他们迟早会知道的。”沈灵珊不由分说,拉着方浩玲出了县衙。

“唉,可惜了,知府大人现在可能正在宣判呢。”方浩玲边走边回头张望。

沈灵珊抿嘴一乐:“方姑姑,您是关心知府大人怎样发落还是关心他们怎样被发落?”

“这不是一样吗?”方浩玲奇怪地问道。

“当然不一样啊。关心知府大人怎样发落呢,主要是看知府大人的心是狠还是善;关心赵友德他们怎样被发落呢,主要是看他们的下场如何。区别大着哩。”沈灵珊心情见好,娇笑着说道。

方浩玲一时无语,她也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关心什么,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也许两者都有点吧。”

“嗯——,我来猜猜吧。”沈灵珊俏声说道:“这知府大人呢,心不算狠毒,虽然嫉恶如仇,但他多半会念赵友德年高体弱,更因为讹人钱财未遂,六十杖的惩戒可能会减到二十杖;至于那捕快班头吧,估计下场堪忧。”

“堪忧?如何堪忧?”

“据说这知府大人治下特严,这件事阎鹤又是‘造意’者,多半在县衙混不下去了。”

方浩玲笑着打了沈灵珊一下,说道:“好似你便是那知府大人,说的有模有样的。”

“您不信?走着瞧。”沈灵珊高深莫测地说道。

方浩玲悠悠地叹了一口气,认真地说道:“此前对官府许多误会,今日旁听这个堂审,才知你哥哥那日说的话有些道理。”

沈灵珊问道:“我哥他说什么来着?”

“你哥哥说,‘官官相护在下不能说没有,但古往今来亦有许多爱民如子的清官廉吏。’”方浩玲将当日与陈文祺的对话向沈灵珊说了一遍,又感慨道:“像这个武昌知府,我看他算是个好官。”

“何以见得?”沈灵珊故意问道。

“你看他在质证的时候,明知赵友德句句谎言,他也不急不躁,更不像那个吴知县一样时不时将惊堂木拍的山响,始终是和颜悦色温言相问。”

“有理不在言高嘛。”

“但他对那个捕快班头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严厉得很哩。”方浩玲感慨地说。

“看样子方姑姑对官府的看法改变了许多呀。”沈灵珊正想取笑她一句,突然想起那晚在陈文祺门前听到的对话,心里一动:方姑姑未嫁,舅舅未娶,两人年纪相当,才子佳人,岂非天生一对? 一念至此,暗中兴奋不已,决定相机行事,为两人牵线搭桥。

“沈姑娘,你在想什么?”

沈灵珊极力忍住心思,装作无事般说道:“没什么。方姑姑,到家了。”

韩梅正在着急,见她俩安全回来,而且沈灵珊眉宇间也不见离家时的悲伤,这才转忧为喜。

“娘,爹爹和哥他们回来没有?”

“回来了,正等着你们哩。哦,你舅舅还没回来。”

“娘,我们先去换下衣服,这套行头别扭死了。”不等韩梅说话,沈灵珊拉着方浩玲一溜烟跑回了闺房。

两人换回裙钗,来到堂屋。沈灵珊一见沈清,忙扑过去,叫了声“爹爹”,沈清抚住沈灵珊的双臂,昵爱地说道:“珊儿,你总算平安回来了。这几个月可把爹娘急死了。”说着说着,眼角竟涌出泪花。

沈灵珊眼圈一红,忙将方浩玲拉过来,说道:“爹爹,这是……”

话未说完,沈清双手抱拳,对方浩玲说道:“方姑娘,还要劳烦您送咱家珊儿回来,实在不好意思。”

方浩玲急忙还礼,说道:“沈大哥,言重了。”

“怎么?你们认识?”沈灵珊惊诧不已。

“何止是认识?方伯伯还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哩。”陈文祺走过来,将大崎山招讨的经过向沈灵珊说了一遍。

沈灵珊恍然大悟,这才想起在方家寨时的情形,只是当时自己心有旁骛,没加留意而已。

方浩玲来家,作为主人,沈清免不得要与方浩玲客套一番。趁这个时间,韩梅拉过沈灵珊,从头到脚认真端详了一遍,慈爱地说道:“珊儿,你离家几个月,可把娘急坏了。”

“娘,女儿也想您啊。”沈灵珊亲昵地说道。

看着女儿水汪汪的眼睛红扑扑的俏脸,韩梅仿佛回到了当年,情不自禁地将女儿搂到怀里,用脸摩挲着她的秀发,仿佛怕她又离家而去。

沈灵珊见爹爹、哥哥和方浩玲一齐望着她们母女,红着脸从韩梅怀里挣脱出来,向韩梅嗔道:“娘,女儿都这么大了,方姑姑看着笑话呢。”

方浩玲忍住笑,说道:“没有没有,姑姑羡慕都来不及哩。”

“爹爹,开饭吧,饿死了。”沈灵珊借故转移话题。

“你舅舅还没到家哩,稍等片刻吧。”沈清含笑说道。

话未说完,只听门外韩明大声喊道:“姐,珊儿有消息了,珊儿……咦,你怎么在家?”后面一句,是问沈灵珊的。

“舅舅,您回来啦?珊儿想死您了。”沈灵珊跑到韩明跟前,拉着他的衣袖,娇声说道。

“你这丫头,这些日子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害得你爹娘担心不说,舅舅和你哥就差把这武昌城翻个个了。”韩明高兴地“埋怨”道。

“好了,不说这个了。舅舅,您还记得爹爹的救命恩人吗?”

“当然记得,大崎山的方壮士啊。你怎么问起这事来了?”

沈灵珊将韩明拉到方浩玲身边,指着方浩玲说道“舅舅,这位就是方伯伯的二妹,方浩玲姑娘。方姑姑,这是我舅舅。”

韩明抱拳说道:“方姑娘,幸会。”

方浩玲站起来,朝韩明衽敛一礼,大方地说道:“方浩玲见过舅老爷。”

相互客套后,大家依次就座。因沈灵珊离家几月刚刚回来,又有客人在座,一家人边吃边说,甚是热闹。

“珊儿,这几个月你到什么地方去了?”韩明问出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说来话长,我长话短说吧。”沈灵珊喝了口汤,将当日的前后经过简要地述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这段日子让你们操心了,对不起!”

“回来了就好。再说不是你的错,你别自责。”韩梅生怕女儿委屈,忙宽慰道。

韩明想到在他的治下竟发生白日调戏女子的事情,他不能不管,便向沈灵珊问道:“珊儿,那些被你制服的小流氓你还认识吗?”

“知道他们的头儿。”

“谁?”

“赵四。”

“赵四?”韩明与方浩玲几乎异口同声。

听到方浩玲失口惊问,韩明颇感诧异:初来乍到的,她也知道赵四?

心下疑虑,不免朝方浩玲多望了几眼。

沈灵珊“噗哧”一笑,故意说道:“舅舅,您没见过大美女吗?为何总是偷偷瞧着方姑姑?”

此言一出,不仅韩明大窘,方浩玲更是羞得满面通红。

韩明吭吭哧哧地说道:“哪里?我只是觉得在哪里见过方姑娘,所以……所以……”

沈灵珊抿嘴一笑,有意提醒道:“方姑姑还是初次来武昌,您在哪里见过?难道是在……衙门?”

“对,对呀,就是在江夏县衙,我们还说过话来着。”韩明完全记起来了,她就是那个公子。

“在县衙见过还说过话?”方浩玲初时一愣,突然认出这不就是那个知府大人吗?赶快离座重施一礼,说道:“民女见过知府大人。在县衙多有唐突,请大人海涵。”

“哎哟,使不得。”韩明忙不迭地站起身,一边还礼一边说道:“在家里哪有民女、知府?方姑娘不嫌弃的话,请叫我韩大哥就好。”

“是呀,妹妹,你我两家这样的渊源,就像一家人,说什么民女、知府的,别太生分了。快请坐下!”韩梅起身将方浩玲扶回座位。

方浩玲不意高坐公堂的知府大人,此时竟与自己同坐一桌,共进晚餐,不免有些拘泥。沈灵珊伶俐过人,哪里看不出来?便设法缓和气氛。

“舅舅,后来那几人您是如何处置的?”这是方浩玲想问的问题。

“阎鹤是公门中人,造意讹财,知法犯法,罪加一等,逐出县衙,杖一百,徒一年,流三千里;知县吴维治下不力,罚俸半年;箫子建帮人伪造文书,除追回非法所得之外,罚银十两。”

方浩玲侧身对沈灵珊耳语道:“这么重啊?”

“自作自受。”沈灵珊接着问道:“那赵友德呢?”

“打了十杖,放他回家了。”

“这等恶人,岂非太便宜他了?”沈灵珊不平地说道。

“那么大年纪,十杖也够他受的了。何况讹人未遂,就算给他一次教训吧。”

“您别忘了他的儿子赵四,那可是个流氓无赖哩。”沈灵珊提醒舅舅。

韩明一笑,说道:“正是怕那小子暗中又去欺负人家女孩,就记了赵友德五十杖在案,如今后不严加管教,发现他有不端之处,不仅要从严惩处,还要追加责打五十杖。”

“舅舅,您这招高明。将板子举到他的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打下来,那赵友德岂非时时刻刻胆战心惊?”沈灵珊高兴地说道。

韩明掏出手绢,递给沈灵珊,笑道:“让一个小姑娘送方小手帕,便将堂堂知府唤到县衙升堂问案,我家珊儿也高明啊!”

韩梅啐道:“你们舅甥俩就互相吹捧吧,也不怕浩玲姑娘见笑?”

“才不会哩,是吧?方姑姑。”沈灵珊看了一眼方浩玲,见她正偷偷瞟着韩明,心中暗喜,故意说道:“那吴知县将一张借据问得一塌糊涂,舅舅一下就看出了破绽,这不算高明?”

韩梅心下高兴,明面却“哼”了一声,说道:“人家兴家立业,一样不少。你舅舅呀,至今不知‘家’在何处,一点心思全用在这个‘业’上,再没点心得对得起谁?”

陈文祺怕舅舅难堪,连忙说道:“娘,舅舅他这样,还不是为了您?您可别怪舅舅啊。”

韩梅瞪了儿子一眼,说道:“话虽如此,现在情势不一样了,他还不是无动于衷?我说明儿啊,今年不算,就以明年一年为期……”

话没说完,韩明放下碗筷,站起来笑道:“我说姐,怎么说着说着说到弟弟我的头上了?你们慢慢用,衙门里还有事,我先告辞。”说完对方浩玲抱一抱拳,逃一般地离去。

沈灵珊莞尔一笑,说道:“娘,您总说这事,舅舅以后都不敢回家了。”

韩梅白了沈灵珊一眼,笑嗔道:“你舅舅是怕娘伤心,哪像你?没心没肺的。”

沈灵珊见方浩玲放下碗筷,顺势说道:“哎呀娘,您刚刚把舅舅骂走,又来骂女儿了。得,得,惹不起您躲得起您。”她站起身,指着陈文祺说道:“这里还有一个,您继续骂。方姑姑,我们回房。”

“噗哧”一声,方浩玲被她逗得大乐。

韩梅见沈灵珊逐渐恢复了平日神态,心里高兴,徉怒道:“这丫头,消遣起为娘来了。”

说着,起身将方浩玲送出门。

沈灵珊去而复返,将陈文祺拉到一旁,低声说道:“哥,你不觉得舅舅和方姑姑两人很合适吗?你探探舅舅和爹娘的口气,赶快来告诉我。”

陈文祺眼睛一亮,拍着头说道:“是啊,我怎没有想到?好,你等着。”

沈灵珊向爹娘留下个妩媚的笑脸,匆匆出了堂屋后面的小门。

“沈姑娘,大家还没有离席,这样走不太好吧?”方浩玲见沈灵珊出来,不安地问道。

“方姑姑,您是客人啊。您不离席,大家都要陪着,岂非要坐到天明?”沈灵珊夸张地说道:“而且,我们回去早点歇息,明天好早点出门啊。”

“早点出门?哪里去?”

“黄鹤楼啊。今天没去成,明天我们继续。”

两人回到房里,蕊珠端来热水,服侍两人盥洗完毕,又为她们泡了一盅香茶,沈灵珊有事要对方浩玲说,打发蕊珠先去睡了。

方浩玲抿了一口茶,对沈灵珊说道:“沈姑娘,多谢你的好意,明天我打算回去,黄鹤楼就不逛了。”

沈灵珊圆瞪着杏眼,惊问道:“方姑姑,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或者是我爹娘怠慢了您?您怎么突然要走?”

“看你,说哪里去了?”方浩玲拉过她的手,亲昵地拍了拍,说道:“来时不是说好了吗,把你送到家我就回去,我还多待了一晚呀。”

“方姑姑,您来省城一趟,什么地方都没陪您去,那多不好意思?”沈灵珊不免有些歉疚。

“怎么没去?不是去县衙听了堂审的吗?这可是让姑姑开了眼界啊。”

“那叫什么眼界啊?武昌城那么多好玩的地方都没去。”沈灵珊遗憾地说。

“好玩的地方到处有,可听官府问案姑姑这是平生头一回,不仅开了眼界,而且受益匪浅哩。”

“您受什么益啊?”沈灵珊不经意地问道。

方浩玲认真地说道:“以前吧,我们住在深山之中,从未与官府接触。自那莫仁兴出现以后,以为官府里都是一些不学无术、倚势欺人的卑鄙小人。今日方知官府里也有好官,而且当官的也不易,不仅要有恤民情怀,还要知识渊博、能言巧辩,否则的话,就像吴知县一样,案子问得一塌糊涂,害人害己。你说,这不是受益么?”

“照您看,我舅舅能不能算好官?”沈灵珊有意问道。

方浩玲顿了一下,说道:“沈姑娘,请恕我直言,仅凭听一次堂审便要我评价你舅舅是好官还是昏官有点不妥。但在公堂上,你舅舅对待原被告态度谦和、对治下却很严厉,应该不是做作而是习惯,他问案的精明也是吴知县难以企及的。据此看,他应该是个难得的好官,而且年纪还这么轻,今后前途无量。”

“哎呀,您给这么高的评价啊?我代舅舅多谢方姑姑。”沈灵珊笑着说。

“不过,在家里,他好像有些怕你娘?”不知方浩玲有意无意。

“不是怕,是……”沈灵珊想了一下,说道:“孝顺。”

“孝顺?”方浩玲有些奇怪沈灵珊用这个词。

“嗯,孝顺。”沈灵珊重复说道:“当年,外公外婆被那些恶人围攻致死,舅舅只有十岁,是我娘拉扯他长大。因爹爹失散、哥哥溺水、我的亲生爹娘亡故,当时我们三人相依为命,而且我娘还要承受着失去亲人的巨痛,可说艰辛无比。就这样一晃就是近二十年,爹爹仍然杳无音信,舅舅怕我们娘俩孤独,誓言不找到爹爹的下落便不成家,因此一耽搁就到了这个年龄。我娘怪自己连累了舅舅,一直心存愧疚。所以舅舅一听我娘提到这事,便找各种借口回避,以免我娘伤感。”

“哦,原来是这样。”方浩玲淡淡说了一句,便不再言语。私下谈论一个与己年龄相若男子的婚姻大事,毕竟有些不妥。

沈灵珊原本打算籍着这个话题,进一步试探方浩玲对舅舅的态度。见方浩玲不再吱声,一时不知如何往下说。

正犹疑之时,忽听门外有人“咳”了一声。沈灵珊一听,知道是陈文祺报信来了,连忙打开房门,叫了一句:“哥。”

只见陈文祺站在院子中,朝沈灵珊点了点头,一句话未说便转身离去。

沈灵珊知道舅舅没意见,心中大喜,便关了房门,转身回到原先坐的地方,解释似地对方浩玲说道:“是我哥。”

方浩玲取笑道:“没听他说话啊?难不成就为了来看你一眼?”

沈灵珊红着脸笑了笑,也不解释。斟酌了半天,向方浩玲说道:“方姑姑,我有句话想问您,若冒犯了您,请您念在我是小辈的份上,不要见怪。行吗?”

方浩玲见她说的如此慎重,便收起戏谑的神情,认真说道:“看你说的,即便说错了什么,姑姑也不会见怪的。”

“我……我想请姑姑做我的舅妈。”沈灵珊不知冰人如何作伐,心里所想脱口而出。

“腾”的一下,方浩玲脸上飞起两片红云:“沈姑娘,这玩笑开不得。”

沈灵珊急道:“方姑姑,我没开玩笑,这是我舅舅的意思。实不相瞒,我舅舅他对您可是一见倾心,他怕当面唐突,便要我向姑姑转告。”

方浩玲万万没有想到,沈灵珊要对自己说的竟是这个话题。在得知是她舅舅的本意之后,方浩玲心里顿起波澜,不,在一瞬间可说是怦然心动。

自从姐姐方浩琴坚持要等自己终身有托才答应出嫁之后,方浩玲便暗暗决定,为了姐姐的幸福,只要有人前来提亲,无论“他”是富贵贫穷、健康残缺、聪明愚钝、品貌俊丑,她都愿意穿上嫁衣,哪怕是给人填房也在所不惜。而今上天眷顾,竟让自己遇见一个如此丰神俊逸的男子,而且年纪相当(韩明三十,方浩玲二十八)、际遇相同(两人都是大龄未婚),可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旷世奇缘。不仅如此,虽然只是萍水相逢,方浩玲对韩明的印象相当不错,这不单是欣赏韩明皎如玉树临风的外表,更嘉许他博学睿智、谦逊良善的内在品质。假如有婿如此,夫复何求?

但方浩玲已经过了率性而为的“轻狂”时期,少女情怀已然不再。韩明的“官家”身份,让她望而却步,不敢允诺。曾几何时,她偷偷设想过自己未来的夫婿,或工或农或商都无所谓,但夫妻之间一定是相敬如宾、凤协鸾和。即便为了姐姐不择而嫁,“他”与自己就算不能夫唱妇随,起码也得相濡以沫、共挽鹿车。反观韩明,年纪轻轻官居太守,虽算不得封疆大吏,却也身份显赫(在方浩玲看来),与己太过悬殊。若与他成就因缘,姑且不论他对自己如何,自己也不愿接受那种夫荣妻贵、举案齐眉的生活。

“方姑姑……”沈灵珊的呼唤,惊醒了尚在沉思的方浩玲。

“哦……,沈姑娘。”

“方姑姑,您怎么半天不言不语?是恼了我么?”

方浩玲“噗嗤”一笑,伸手握住沈灵珊尚未缩回的柔荑,轻轻地拍了两下,说道:“哪能啊?姑姑为何要恼你?”

沈灵珊喜道:“这么说,姑姑是答应了?”无意中对方浩玲的称呼省去了姓氏。

方浩玲摇摇头,决然答道:“沈姑娘,谢谢你的好意。请转告舅老爷,说我方浩玲抱歉了。”

沈灵珊秀目圆瞪,愕然问道:“方姑姑,您……对我舅舅不……”

方浩玲截口说道:“沈姑娘,你别误会。尊舅父人中之龙,人品才华是无可挑剔的。”

“既是如此,方姑姑如何不肯俯允?难道方姑姑还有……”

方浩玲再次打断沈灵珊的话,委婉说道:“沈姑娘,你与你娘近半年不见,想必有很多话要说,何必在此浪费时间?方姑姑今日有些累了,也想早点歇息。”

沈灵珊听她下了“逐客令”,心知此事没有转圜的余地,便起身说道:“方姑姑早点歇息,灵珊告退。”

沈灵珊走出房门,依稀看见院中伫立着几个人影,走近一看,原来是爹娘、舅舅和哥哥陈文祺四人。

几人无声地跟着沈灵珊走出院外。

“爹、娘,我……”沈灵珊的声音中明显的失望。

“珊儿,别说了,我们都知道了。”韩梅揽过女儿,慈爱地说道。

“舅舅,对不起……”沈灵珊望着韩明,一脸的愧疚。

韩明正要说话,这时沈清“呵呵”一笑,说道:“珊儿,不是你想的那样。这事交给爹爹,保准做成。”

沈灵珊见爹爹大包大揽,先是一喜,随即泄气地说道:“爹爹,人家方姑姑瞧不上舅舅,您有什么办法?您可别让方伯伯强迫方姑姑啊,那样她会很伤心的。”说罢瞄了韩明一眼,心道,舅舅,您可别生气哟。

沈清摸了摸沈灵珊的秀发,赞道:“我女儿的心可真善良,爹爹怎会强人所难?”

“那您有什么办法?”沈灵珊口里不信,眼中却满含期待。

韩梅柔声说道:“傻丫头,你方姑姑哪是看不上你舅舅,她是担心你舅舅会欺负她。”

“我舅舅人那么好,怎会欺负方姑姑?您说是吧舅舅。”沈灵珊诧异地说道。

韩明笑而不答。

沈清说道:“珊儿,你还小,有些事还不懂。总之,这件事就交给爹爹,你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尽快去办。”

“什么事情?”

沈清神情一转,说道:“整整二十年了,你外公到如今还不知你爹娘的音讯,更不知这世上还有你这么个外孙女儿。所以,你要迅即去趟京城与你外公相认,向他老人家禀告你爹娘的信息,并将老人家接回武昌城赡养。”

沈灵珊一听,悲从心起,泪挂腮边,哽咽着答道:“是,爹爹。女儿这便回房收拾行囊,明天就启程。”

“祺儿,路上好生照顾妹妹。”韩梅嘱咐道。

“娘,您们放心。”陈文祺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