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九十四回 灵山祭拜

鞘中霜色 第九十四回 灵山祭拜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晚饭后,沈灵珊踱到陈文祺的客房门前,正要敲门,听见房中传出对话声。只听陈文祺说道:“五叔,您是怎样说服方家姑姑的?”

“什么说服啊?浩琴姑娘觉得是她的原因才耽误了浩玲姑娘的婚事,所以坚持要等浩玲姑娘有了归属后才考虑自己的事情,无论谁劝都没用。”陈祥山带着无奈的口气说道。

“既然浩琴姑姑没有同意,为何方老伯要方俊杰兄弟改口称您姑父呢?”陈文祺不解地问道。

“谁说她没有同意?”陈祥山不高兴地反问道。

只听陈文祺叹了口气,说道:“五叔,我被您说糊涂了。”

“这种事你小子什么时候明白过?”陈祥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既然她要等妹妹,那你五叔我便陪着她等好了。等到浩玲姑娘找到如意郎君后,我再来提亲,岂非两全其美?”

陈文祺这才恍然大悟,但又不无担忧地说道:“话虽如此,但浩玲姑姑要找到好的归属只怕一时也不容易呢。”

“瞎说。浩玲姑娘美丽端庄、女中豪杰,谁娶了她那可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怎会没人前来提亲?”

“您说的这些都不错。可五叔您想,一般男子到了弱冠之年便已成婚,近‘而立’之年尚未成婚的,只剩下一些品貌不佳或身残有病的男子。您想,这些人浩玲姑姑她看得上吗?总不能让她去做小妾或填房吧?”

“你小子诅咒她不是?难道有才有貌的未婚中年男子一个都没有?”陈祥山不服气地反问。

“有也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哩。”陈文祺直通通地说道,毫不顾及陈祥山的感受。

“那也认了。反正浩琴姑娘等她妹妹到什么时候,我就等她到什么时候。”陈祥山坚决地说道。

沈灵珊听了大为感动,联想到自己却又是说不出的神伤。她抹干挂在腮边的泪水,敲开了陈文祺的房门。

“五叔,还没睡呢?”沈灵珊强装笑脸与陈祥山打招呼。

“哟,灵珊姑娘啊,快进来。”陈祥山热情地让出座椅。

“不了,五叔。”沈灵珊客气地答道,然后又对陈文祺说道:“哥,我想出去走走。”

陈祥山明白沈灵珊的意思,赶快对陈文祺说道:“祺儿,陪你妹妹出去走走,屋里头确实有些闷。”

陈文祺站起身:“五叔,您先歇息吧,不要等我了。”说完就随沈灵珊出了门。

新月如钩,高高挂在西天,在星星的簇拥下发出微弱的光线,堪堪照亮山间的小道。夜的潮气在空气中漫漫地浸润,扩散出一种感伤的氛围。

两个人一前一后缓缓而行,谁也没有说话。

别后重逢,两人都有一种紧紧相拥、忘情倾诉的冲动,但在理智的约束下,两人竭力平复自己的情绪,静静地坚守这种无言的气氛,默默地感受彼此的气息。

行至一处山脊上,沈灵珊面朝西南,喃喃说道:“娘,女儿不孝,让您担心了。”一句话说完,已是泪流满面。这是思念爹娘的泪,更是失恋后伤心的泪。

陈文祺站在她身旁,看着她惙怛伤悴的样子,心痛至极。失恋与失去亲人两种伤痛,无一不是痛彻心扉。他想告诉她真相,但医好了失恋的创伤,却撕开了失去双亲的创口,她是否承受得住?

这时,沈灵珊已经抹去泪水,转身对陈文祺说道:“哥,说吧。”

“说?说什么?”陈文祺假装不懂。

“你不让人家钟离姑娘说,到底想隐瞒什么?难道对自己的妹妹都不能说么?”沈灵珊哀怨地问道。

“呃……不是想对你隐瞒,是……姗妹,明日一到家,娘就会对你说的。”陈文祺犹豫着答道。

“那好,我不勉强哥。我这就回家。”说完,转身便走。

陈文祺急忙将她拉住,着急地说道:“这个时候,江上一只船都没有,你怎么回家啊?”

“那你难道让我一夜无眠?”沈灵珊跺脚说道。

陈文祺无奈,说道:“好,你坐下来,听我慢慢给你说。”

陈文祺将沈灵珊扶到一块石头上坐下,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她的身上,然后坐在她的身边,拉过她的一双纤手,紧紧握在自己的双掌中。

沈灵珊心中一热,浑身一颤,想将手挣开却又不舍。

“姗妹,其实,我俩并不是亲兄妹。”陈文祺字斟句酌。

从陈文祺的表情看,沈灵珊早就预感这个即将说出来的秘密与自己有关,但听哥哥这样说,还是大吃一惊:“这么说,你其实不是那个落在河中的小沈霁?”

陈文祺缓缓摇下头,继续说道:“不,我正是那个沈霁。”

沈灵珊抽出被陈文祺紧握住的手,摸了摸陈文祺的额头,半是关心半是嘲讽地问道:“哥,你没发烧吧?怎的说起胡话来了?既然你是货真价实的沈霁,那我俩不是亲兄妹是什么?”

“其实你……你……”陈文祺欲说还休。

“其实我什么?快说呀!”沈灵珊急道。

陈文祺一咬牙,脱口而出:“其实你并非娘所亲生。”

沈灵珊脑中“嗡”的一声,陈文祺的话犹如晴天霹雳,震得眼前的松、眼前的山、眼前的星星月亮不停地晃动。事先纵有千种假设、万般疑惑,沈灵珊唯独没有想到自己并非母亲韩梅所生。

陈文祺扶住晕晕欲倒的沈灵珊,急切地低呼:“姗妹,你没事吧?”

沈灵珊竭力镇定情绪,牙关哆嗦着问道:“如非娘所亲生,那生我之人是……谁?”

“雪姨。”

沈灵珊没有感到意外,反而有些漠然,喃喃地说道:“我娘是雪姨,雪姨是我娘。”说完,秀目一闭,大滴大滴的泪珠顺颊而下。

陈文祺正不知如何劝解,沈灵珊突然站起身,复又双膝跪地,大喊一声:“娘——”以头触地,失声痛哭不已。

良久,陈文祺抹干自己的泪水,走近沈灵珊,轻抚她的后背说道:“姗妹,不要太过伤心了。你爹娘泉下有知,一定希望你快乐,你就别让两位老人家担心了。”

“是呀,沈姑娘,人死不能复生,你还是节哀顺变吧。”这时一群人走过来,说话的是方家二小姐方浩玲。

原来,众人见陈文祺、沈灵珊两人久出未归,担心出现意外,便结伴出来寻找。

沈灵珊见惊动了许多人,连忙止住悲声。泪眼朦胧中她挣扎着站起身,刚要迈步却双脚不听使唤,打了个趔趄。陈文祺连忙伸手将她扶住。

“谢谢各位长辈关心,我……没事。”在陈文祺的搀扶下,沈灵珊勉强向众人衽敛了一礼。

方浩玲见她这般光景,上前挽住她的臂膀,婉转说道:“沈姑娘自省城而来,姑姑却是未出此山半步。沈姑娘若是不嫌弃,今夜就到姑姑房中歇息,顺便向姑姑介绍一些省城的逸闻轶事,好让姑姑也开开眼界,如何?”

沈灵珊知她心意,而且话又说到这份上,便点头答应了她。

长夜漫漫,陈文祺几乎一夜无眠。他担心沈灵珊忧伤过度,哭坏了身子。五鼓刚敲,他便悄悄起床,顾不得洗漱,就悠悠踟蹰到方浩玲的住处,在门外徘徊等待。及至天刚破晓,房内有了动静,陈文祺不敢贸然进屋,便在门外“咳”了一声。

“谁?”屋内传出方浩玲的询问声。

“方姑姑,是我,陈文祺。”

房门“吱呀”一声,方浩玲探出头叫道:“陈公子,这么早?快请进。”

陈文祺歉然一笑,随方浩玲走进房中,见沈灵珊半躺在床上,面色无比憔悴。忙趋近关心地问道:“姗妹,你怎么样?”

“哥,我没事。你很早就在外边吧?”沈灵珊心疼地问道。

“还说没事?昨晚翻来覆去的就没睡个囫囵觉,看你这脸色苍白的。”方浩玲接话道。

“真的没事。哥,既然你都起来了,就去向义父、师父他们说一声,我们就早点回家吧,省得爹娘记挂。”沈灵珊边说边下床,但是足下虚浮、步履踉跄。

方浩玲赶紧扶住,担心地说道:“长途跋涉的,你这个样子怎么走啊?”

陈文祺也劝说道:“是啊,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不在乎这一两天。我看你还是在方姑姑这里调养两天,等好一点再回家。”

“方姑姑、哥,我真的没事,不过是昨天与那些恶人打了一架,力气稍微差了一点。等到了船上打坐一下,就好了。”沈灵珊坚持道。

陈文祺伸指搭上沈灵珊的脉门,确信她所言非虚,便点点头,算是答应。

方浩玲急了,将陈文祺拉到门外,低声说道:“她一个女儿家,路上有事你们男人又不便照料,若她一人的时候出了问题怎么办?”

“这……”陈文祺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

“她执意要走,终归不能强留。岚儿怀身带孕也不方便,”方浩玲思索了一下,接着说道:“这样吧,我陪同你们去趟武昌城。”

说完不等陈文祺答应,返身回到房里,对沈灵珊说道:“你既然要走,姑姑也不拦你,姑姑送你回家。”

沈灵珊急忙摇头,说道:“使不得,这么远的路程,哪能让方姑姑动步?您就放心吧,我保证没事。”

“你这孩子,姑姑在这深山中整整待了二十多年,不曾见过外面的大世界。好不容易找了这么个借口,想去省城见见世面,难道你忍心拒绝?”方浩玲故意说道。

沈灵珊明知这是个托词,但的确不好拒绝,于是说道:“既然姑姑都这样说了,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哥,你去收拾吧,我和方姑姑妆扮一下。”

陈文祺赶紧跑到师父和师伯的住处,向师父师娘、师伯师伯母请过安,又回到房中,草草洗漱一下。

众人用过早点,与方浩钰父子客套了一番,便各自背起行囊,准备下山。

“咦,怎么不见珊儿?”竺依云问道。

陈文祺答道:“师伯母,她正在盥洗,一会儿就出来。”

“这孩子,突然知道了身世,心里难受,昨晚一定没有睡好。”竺依云心疼地说道。

“祺儿,珊儿自幼失恃失怙,以后疼她的人只有你了,你可得好好待她一辈子啊。”竺伴云说道。

一句话说得陈文祺满面通红,低着头呐呐地答道:“是,师娘。”

众人见了,禁不住掩口而笑。

正说笑间,只见沈灵珊轻盈地走出门来。她的身后,紧跟着一个年约二十七、八,丰姿奇秀的公子。只见他目似朗星,鼻如悬胆,长眉若柳,面比潘安,好一个翩翩浊世佳公子!

众人都觉此人有些眼熟,但却不记得在何处见过。

沈灵珊与陈文祺相视一笑,随后对杨羡裕说道:“义父,我们走吧。”

到了黄州城,众人径直来到黄冈县衙,将殷风等一干人犯交给杜平。尔后去大街上寻找段铭,这才知段铭溺于江中,大家不免叹息了一回。

送君千里总有一别,陈文祺、沈灵珊为杨羡裕夫妻雇了一辆高大宽敞的双辕马车,柳慕丰夫妇、沈灵珊和陈文祺等人将竺依云、杨羡裕扶上马车,彼此掬了几捧热泪、互道一番珍重,目送马车向西北方向而去;陈祥山与柳慕丰夫妻客套了一番,也独自东回陈家庄。

师徒刚刚一聚又要分手,陈文祺看着师父雪白的须发,鼻子一酸,噗通跪倒在柳慕丰、竺伴云的身前,磕了几个头,含泪说道:“师父、师娘,徒儿不孝,不能侍奉二老膝下,于心不安。”

柳慕丰“呵呵”一笑,伸手扶起陈文祺,替他抹去眼泪,说道:“这回呀,你可是帮了师父、师娘的大忙哩,师父、师娘心里舒坦得很啊。”

陈文祺一愣,问道:“师父,徒儿帮了师父什么忙?我为何不知啊?”

“你呀,”柳慕丰笑着说道:“我们能和你师伯、师伯母在一起融洽、快乐地过上这段日子,还不是你的功劳?若说孝心,这就是最大的孝心了。好了,我们走了,你们早些回家吧,免得你爹娘挂念。”

送走了柳慕丰夫妻,陈文祺到江边码头雇了一艘乌篷船,扶着沈灵珊坐进船舱。船家将船撑开,吆喝一声“客官,坐稳喽”,在后艄荡起双桨,顶着激浪向上游慢慢划去。

沈灵珊与陈文祺久别爹娘,归心似箭。见船行实在太慢,陈文祺来到后舱,问道:“船家,可还有桨?”

船家答道:“有。”猜到陈文祺要帮自己划船,接着笑道:“客官您歇着吧。我在这长江上上下下行船几百趟,手上的劲道早就练出来了。逆水行舟虽然慢了点,但力气还是有的。”

陈文祺笑道:“我们离家久了,想早点到家哩。与其说是帮您,不如说是帮我们自己啊。”

船家见他如此说,便拿出备用的船桨,套上桨桩后插在船首左侧,又向陈文祺详细讲解了操作要领,嘱他慢慢模仿。

陈文祺暗里一笑,心道自己从小在江边长大,这划船的技巧早已熟练于心。但他没有说破,只说了一句:“船家,您把好方向。”

说罢手上稍微用力,只见乌篷船往前一蹿,接着向右滴溜溜转了个圆圈,船家也被夹在两腿间的舵杆一别,差点摔倒。

“客官您好大的手劲。”船家一边惊叹,一边松开手中双桨,两手把住舵杆,修正方向。只见陈文祺的单桨在浪中翻飞,将乌篷船催得向上游飞速驶去。

不多久,船到武昌城码头,一行三人回到家中。竟日倚门相望的韩梅一见爱女回家,顿时喜极而泣,沈灵珊一头扎进母亲的怀中,泪流不止。

“娘,儿子回来老半天,您视而不见,是不是有点偏心啊?”陈文祺打趣地说道。

韩梅放开沈灵珊,抹了一把腮边的泪水,笑嗔道:“什么偏心了?你走丢一回试试,看娘是不是一样的?咦,这位公子……”

沈灵珊连忙拉了方浩玲的手,来到韩梅身边,说道:“娘,这是方姑姑,方家寨的二小姐方浩玲。”

韩梅拉过方浩玲,笑吟吟地说道:“哎呀,原来是恩公的妹妹。您看,咱娘俩光顾高兴,都把客人给怠慢了。来,妹妹,快请坐。”说着,将方浩玲拉到自己身边坐下,口里犹自称赞道:“妹妹这一妆扮呀,世间的男子只怕都自愧不如了。”

方浩玲听她一夸,立时粉面通红,又见她热情和善。原先一点忐忑一扫而尽:“小妹冒昧打扰,请姐姐多多包涵。”

“娘,方姑姑见姗妹身子不适,担心她在路上无人照顾,便不顾路途遥远,亲自送她回家了。”陈文祺解释道。

“哎呀,妹妹您这……教我们如何承受得起呀,姐姐这里多谢了。”说着,韩梅站起身向方浩玲衽敛一礼。

“使不得,使不得。”方浩玲还礼不迭,连忙扶着韩梅坐下。

“珊儿,你如何不好?”韩梅谢罢方浩玲,回头问道,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娘,我没什么。”沈灵珊依偎在韩梅的臂膀上,若无其事地答道。

“娘,我和姗妹与‘岭南八凶’打了一架,可能气力上有点不济,再加上……娘,雪姨的事孩儿告诉姗妹了。”陈文祺怯生生地说道。

韩梅听罢,一把揽住沈灵珊。

“珊儿,是娘不好,娘不该瞒着你。”韩梅低头摩挲着沈灵珊的秀发,呜咽着说道。

“娘,珊儿不怪您。只是……只是……我好想……”话没说完,放声大哭起来。

韩梅泪如泉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此时,自己能做的,便是任她在怀中尽情的哭上一场。

良久,沈灵珊渐渐止住哭泣,抬头说道:“娘,我想去祭拜一下我爹娘。”

“好,娘陪你一起去。”

“娘,您就别去了,我自己去就行。”沈灵珊的情绪慢慢平复。

“娘,路远,又要上山,您还是在家里吧,我陪姗妹去就行。”陈文祺也劝道。

韩梅不再坚持:“那好吧,让蕊珠一起去,路上有个照应。”

“姐姐、沈姑娘,我也去给这位不曾见面的姐姐烧烧纸钱。”方浩玲觉得恰逢其时,于情于理应该去祭奠一下沈灵珊的生母。

“方姑姑,您……”沈灵珊正要阻止,但觉方浩玲将自己的胳膊紧紧一握,便改口说道:“谢谢方姑姑。”

沈灵珊领着方浩玲回到自己的闺房,见到蕊珠之后不免又流泪一番。沈灵珊让蕊珠取出原先改扮的行头,扮成一个少年公子,让蕊珠提着香纸和供品,与陈文祺、方浩玲一同前去夏雪、赵欣的墓地。

灵山,位于武昌城西长江南岸边,古称黄鹄山、黄鹤山、石城山,前朝又称长寿山,本朝正式定名灵山,亦称金华山。因南宋诗人陆游的《入蜀记》中写此山“缭绕为伏蛇……”,故民间习惯称之为“蛇山”。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筑夏口城于其上,晋太康元年复立县于此,因此山上除署寺宫祠外,还建有多处楼阁亭台,有“鄂之神皋奥区”的美称。

当年,韩梅姐弟在武昌城举目无亲,夏雪不幸离世,却没有她的安葬之地。幸有韩明的塾师古道热肠,辗转托人找到当地一个袁姓望族,在灵山的半山处买了一处墓地,才将夏雪顺利下葬。韩明外任武昌知府以后,请人将墓地重新修葺,从大崎山取出爹、娘和二师兄赵欣的遗骸,一并葬于此处。

“爹、娘,不孝女儿给您们磕头。”沈灵珊泪流满面,恭恭敬敬地在爹娘的坟前磕了三个头,然后抚着爹娘的墓碑,诉说道:

“爹、娘,当年追杀您们的五个恶人,被外公外婆当场杀死了一个,梁德贼子里通外国,半年前被朝廷斩首。剩下几个恶人,女儿和哥哥也取了他们的狗命。大仇得报,您们也该含笑九泉了。”

“爹、娘,去年,女儿在宁夏边关见着外公了,只是我们没有相认,他老人家也不知道您们的消息。他老人家已经回到京城,女儿和哥哥已经商量好,过几天就去京城,接他老人家来武昌城养老,我们会替您们尽孝的,您们就放心吧。”

陈文祺跪下磕了三个头,一边斟酒一边说道:“师叔、雪姨,我是霁儿。姗妹她并不孤单,爹、娘都很疼爱她,不久外公也会来陪着她,而且……而且……霁儿会呵护她一辈子,不让她受苦,请您们不要担心。”

方浩玲烧过纸钱,来到赵欣夫妻的墓前肃立鞠躬,肃然说道:“两位未曾谋面的哥哥、姐姐,你们虽然被恶人所害、英年早逝,但如今恶人都得到了报应,你们也可以瞑目了。你们面前的两小,女貌郎才、彼此爱慕,将来必是世间少有的如花美眷,愿你们保佑他们永结同心、白头到老。”说完,伸手扶起沈灵珊,劝道:“沈姑娘,头也叩了,纸也烧了,你也不要太过悲伤,我们下山去吧。”

沈灵珊本是触景伤情、肝肠寸断,先是被陈文祺的誓言说得心暖如春,这时又被方浩玲一说,顿时娇羞无限。此时她燥红着脸不敢抬头,只低声吩咐道:“蕊珠,收拾一下,我们回去吧。”

陈文祺帮着蕊珠收拾完供品,起身对沈灵珊说道:“姗妹,你陪方姑姑先回去吧。时间还早,我到楚王府和都司衙门去一趟。”这次崎山招讨,楚王府和湖广都司可说是鼎力相助,陈文祺早就打算前去致谢。

沈灵珊抬头看了看天,确然不晚。想到方浩玲一路相送,到了省城也应该陪她到处走走,便点头说道:“哥,你去吧。方姑姑,黄鹤楼就在这灵山上面,要不我们去逛逛?”

“黄鹤楼?就是那个‘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那座楼?”方浩玲颇感兴趣地问道。

“正是。这座黄鹤楼啊,原来不过是用于瞭望守戍的‘军事楼’,自从晋灭东吴、三国一统之后,它便变成了‘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来武昌城不到黄鹤楼,等于没有来过省城哩。方姑姑,既然已经上山来,何不顺便看看?”陈文祺帮腔说道。

“好。我是乡巴佬进城,处处都觉得新鲜。既然你们说值得一看,那便上去看看。”方浩玲爽快地答应。

于是,陈文祺下山前去楚王府,蕊珠因有供品拖累,只好极不情愿地拎着回家,沈灵珊则领着方浩玲择路上山。

话分两头。单说沈灵珊陪同方浩玲上山游览黄鹤楼,正行走间,忽听不远处传来嘈杂的叱骂声、哭泣声。

“沈姑娘,你听,下面是什么声音?”方浩玲停下脚步问道。

沈灵珊听了一会儿,不经意地答道:“大概是哪家夫妻在吵架吧。”

方浩玲所住之处,山峦起伏,山民只能根据山势筑屋而居,单门独户者居多,因此难得见到邻居吵架。这时听了心生不忍,犹疑地说道:“要不,我们去劝解劝解?”

沈灵珊笑道:“方姑姑,夫妻吵架是寻常事,说不定没等我们走到,人家夫妻就和好如初了哩。走吧,我们还是欣赏风景去。”

方浩玲想想也是,便亦步亦趋地跟着沈灵珊往山上走,两耳却刻意地听着山下的动静。只听那争吵声愈来愈大,哭泣的声音更显得凄凉无助。方浩玲欣赏黄鹤美景的心情荡然无存,她拉着沈灵珊的衣袖,说道:“沈姑娘,走,我们看看去。”

两人“蹬蹬蹬”迅速跑下灵山,只见半山腰一间屋前聚了不少人,似乎在围观什么。

方浩玲、沈灵珊分开人群,挤进去一看,一条壮汉正拽着一个身穿布衣长衫、年龄五十开外的儒生。儒生身旁,一个粉妆少女紧紧拉着他的衣襟,正在哀哀哭泣。

沈灵珊一看少女,大是惊诧:是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