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七十二回 坏水煮刀

鞘中霜色 第七十二回 坏水煮刀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哥,你在房里吗?”自那晚离开刘大人府邸回到驿馆之后,一连几日,沈灵珊都没见到陈文祺的人影。这天一早,她便来到陈文祺所住的房前转悠,想堵住陈文祺问问他在干啥。可直到辰末巳初,陈文祺的房门依然紧闭。难道大哥昨晚没回驿馆?沈灵珊想着,走上前拍了几下房门,叫喊了一声。

沈灵珊转身正要离开,身后房门“吱呀”一声,接着听见陈文祺说道:“沈姑娘,有事吗?”

“大哥,你在房中啊?这么晚才起床?是不是身子不适?”沈灵珊回转身问道。在她的印象中,陈文祺一向勤勉,如今尽管是功成名就,依然保持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习惯,从未见他睡过懒觉。她以为陈文祺生病了,正举手要摸他的额头是否发热,忽然闻到一股刺鼻的怪味自房中逸出。

“什么气味?这么臭。”沈灵珊下意识地将伸出的右手缩回,捂住口鼻,皱眉说道。这时她才发现,陈文祺的脸上系着一条纱巾,敢情他早已闻到这股气味。

沈灵珊强忍着腹内的不适,进入房内,查找那怪味的来源。

“别找啦,在这儿哩。”陈文祺扯下纱巾,系到沈灵珊的脸上,将她拉到屋角,指着一个硕大的陶瓷盆说道。

陶瓷盆里,装着半盆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在炭火的炙烤下,飘起一些似有若无的雾气,散发出闻之欲呕的恶臭。盆沿上,搁着一柄有缺口的佩刀,湿漉漉的刀身不时滴下一滴水珠,掉入盆中发出轻微的“嘀嗒”之声。显然,它刚从那半盆恶臭的液体中捞起来不久。

“大哥,你这是……哎呀,难不成你就在这个臭烘烘的房里睡了一晚?”

陈文祺牵着沈灵珊的手来到门外,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又举手在鼻子前扇了扇,这才笑道:“若是在里面睡上一晚,恐怕就起不了床啦。”

“那么你……难道一晚未睡?”沈灵珊惊讶地问道。

“对呀,到现在还没有挨着床沿哩。”陈文祺解嘲地说道。

“哎呀,你看你——在鼓捣什么嘛?”沈灵珊心疼不已。

陈文祺望着她神秘的一笑,说道:“天机不可泄露。”

“罢了,罢了,你不说,我还不想听呢。你等等,待我把那臭盆子端出来,再点上两支线香熏一熏,你就好好的补一觉吧。”说罢抬脚就要进房。

见沈灵珊如此关心自己,陈文祺心里头热乎乎的。他急忙抓住沈灵珊的胳臂笑着说道:“不必了。今日还有事要办,要马上出去,你回房歇息吧。”说罢,返身回房拿起那把佩刀,匆匆出了驿馆。

“大哥,大哥——”

沈灵珊望着陈文祺消失的背影,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

……

牟斌一见陈文祺,便将一张纸条塞到他手上,语气凝重地说道:“陈将军,有三人的佩刀尾号是三,一人是八。难道那脱逃的疑犯果真是这四人中的一个?”

陈文祺展开手中的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四行文字,分别是:

戚忠良,千户,佩刀编号:锦拱29663

褚百川,副千户,佩刀编号:锦拱41758

梁德,镇抚使,佩刀编号:锦拱30213

孟承平,千户,佩刀编号:锦拱47593

果不其然,梁德的名字赫然在列。陈文祺对自己的猜测已是深信不疑。

“牟大人,在下理解您的心情。但事实已经很清楚了,那个脱逃的真凶就在这四人当中,这个还请牟大人有个思想准备。”

牟斌叹了口气,决然地说道:“多谢陈将军关心。不管是他们中的哪一个,一经查实,本官绝不姑息。只是如何找出此人来?”

“这个,在下自有办法,牟大人尽管传讯就是。”陈文祺胸有成竹。

“事涉本卫中层将领,我看还是会同刑部共同审问吧?”牟斌不无顾虑地说道。

“牟大人所虑极是,在下悉听尊便。”

见陈文祺没有异议,牟斌便偕同陈文祺一起来到刑部。

“牟大人亲临刑部,不知……”刑部尚书何乔新见牟斌亲来刑部,以为本部什么人犯了案,不免有些紧张。

牟斌见惯了这种情景,急忙说明来意:“何大人不要误会,下官专为请何大人问案而来。”

“问案?牟大人见笑了。”何乔新一听,神情当即放松,“锦衣卫断不了的案,刑部也未必能断啊。”锦衣卫有独立的侦查、抓人、审讯的权力,何乔新此言,虽有酸酸的味道,却也是实情。

“何大人不必妄自菲薄。是这样,”牟斌指指陈文祺,说道:“去年陈将军奉旨西行,投宿居庸关南关客栈时,遭遇两个蒙面人入室行刺,刺客一死一逃。死者系敝卫百户王熙;脱逃的那个,亦有可能是敝卫的将校。因事涉敝卫,下官不便处置,故此特请何大人主办此案。”

“有这等事?既然牟大人将此案交由刑部办理,刑部也是责无旁贷。”何乔新这算是“表态”了,然后他转向陈文祺,说道:“请陈将军移步督捕司录个口供,下官即安排他们迅速稽查,尽快查出脱逃的嫌犯。”

陈文祺尚未开口,牟斌抢先说道:“用不着如此麻烦。嫌犯已基本锁定,何大人只须升堂问案就行。”

说完示意陈文祺向何乔新简单地介绍了案情。

“这……”何乔新顾虑重重,“金铁匠虽能证明修补过绣春刀,但也没有什么证据啊?假如那疑犯抵死不认,那该怎么办?定案是要人证、物证俱全的。”

牟斌有点不耐烦了,语气也就没有先前那么客气:“你只管升堂便了,一切都在陈将军的掌控之中。”

何乔新听了老大不快,自己一个堂堂刑部尚书,难道升堂不升堂都不能自己做主?一时热血上涌涨红了双颊。正待发作,忽然省悟到锦衣卫可不是好惹的,今日得罪了牟斌,说不定哪天找个罪名安在自己的身上,那可不是这顶官帽能不能戴而是有没有头戴的问题。

何乔新强压心中的火气,眼睛骨碌碌一转,顿时有了主意:“既然如此,便请陈将军来当这主审官如何?”心想,你若是审出了名堂便罢,若是问不出个所以然,也无关我刑部的事情。

“不可。”陈文祺摆手说道:“在下牵涉到此案之中,怎能又当原告又当审判官?”

“这……”

“何大人不必犹疑,就由本官和你共同来审吧。审出了嫌犯,算你的功劳;审不出结果,本官替你兜着便是。”牟斌似乎对陈文祺极有信心,自告奋勇地说道。

“这……有牟大人坐阵,下官自然放心。只是下官于此案一无所知,到时如何审问?”

“何大人尽管按程序问案,遇有问题推到在下身上便是。”陈文祺胸有成竹。

何乔新再无推卸的理由,便领着牟斌、陈文祺来到理刑厅,升堂问案。

“来呀,传戚忠良、褚百川、梁德、孟承平上堂。”

戚忠良、褚百川、梁德、孟承平等人在锦衣卫行走多年,骄横跋扈惯了,现在被刑部拘押过堂,早已是怒火中烧。特别是褚百川,胸无城府、性情火爆,自问行端坐正,怎肯受此屈辱?故此人未上堂,杀气腾腾的声音先传了进来:“何乔新,老子不找你的晦气便也罢了,你竟敢……”

抬头一看,见牟斌就坐在何乔新身旁,不免有些顾忌,遂硬生生地将后半句话咽进肚中:

“牟大人,不知我等所犯何罪,要拘来刑部过堂?”褚百川强忍怒火,改口向自己的顶头上司问道。

牟斌用平缓的语气说道:“前日在本卫议事大厅,本指挥使已然说过,自本指挥使以下、副千户以上诸人,均是行刺钦差的疑犯。前日验刀没发现疑点,故此还须进一步甄别。只有找出了真凶,才能还你们的清白。因此,希望你们少安毋躁,配合刑部破案。”

“牟大人,就算要进一步甄别,也应该是四十九人哪,怎么就单单甄别咱们四个?”孟承平这时忍不住质疑道。殊不知四十九人之中包括牟斌在内,这意思牟大人您也应该在甄别之列吧,怎地反倒成了问案之人了呢?

牟斌知道孟承平也是粗人一个,当下懒得多说,只淡淡地说了句“为何单单甄别尔等四人,待会自然明白”,便扭头对何乔新说道:“何大人,开始吧。”

何乔新对案情一无所知,也不知从何审起,他轻咳了一声,对堂下说道:“几位将军,得罪了。本官知道你们四人中有三人确属冤枉,在查出疑犯之前,还请几位多加配合,协助查出真凶,以还你们的清白。”说罢对堂下的皂役喝道:“来人,给几位将军看座。”

这也是何乔新的老练之处,一来锦衣卫的人实在得罪不起,这几人中充其量只有一个是真正的案犯,其余三人不过是涉嫌而已,一旦洗清嫌疑,他们还是锦衣卫的大小头目;二来以礼相待,能够稍微平息他们的怒气,以利查案问案。

果然,听了何乔新的一席话,加之给四人“看座”之后,四人的怒气稍稍平息,就听戚忠良说道:“多谢何大人照顾。不过在下仍然不明白,既然大家都有嫌疑,为何就单单要我们四人过堂?”

何乔新虽对案情不甚清楚,但陈文祺也向他介绍过案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为何单传这四人过堂,当下微微一笑,对堂下喝道:“来人,传证人。”

话音一落,早有皂役将金铁匠带上公堂。

“草民金卜焕叩见大人。”

“金卜焕,起来答话吧。”何乔新温言说道。

“是,大人。”金铁匠站起身,走到左侧陈文祺就座的附近垂首站立。

何乔新自公案上拿起一柄佩刀,举在空中,问道:“金卜焕,你可曾见过这种腰刀?”

“回大人,草民曾经见过。”

“时间、地点、为何见到这种腰刀?”

“回大人,那是去年的四、五月间(具体什么时间草民记不清楚)的一个夜晚,草民正要上床歇息,忽然闯进一个蒙面黑衣人,他手上就拿着这种腰刀。”

“蒙面黑衣人拿着刀去你房中干什么?”

“他让草民替他修补腰刀上的缺口。”

何乔新指着坐在公堂右侧的四人,问道:“你看看,那个蒙面黑衣人是他们其中的哪一个?”

金铁匠抬头向四人看了好一阵子,面现迷惘之色,最后摇头说道:“那人黑衣蒙面,草民认不出来。”

何乔新倒转佩刀,指着刀柄说道:“这种腰刀,刀柄上面都镌刻有编号,你可曾记得黑衣蒙面人那把佩刀的号码?”

因陈文祺问过相同的问题,金铁匠此时也不惊奇,说道:“回大人,黑衣蒙面人那把佩刀缠着布条,草民并不见它的编号。不过在布条缠绕的边缘,草民看见有两个半圆形的印迹。”

金铁匠与何乔新对话期间,陈文祺一直在暗暗观察四人的反应。金铁匠这句话说完之后,传戚忠良、褚百川、孟承平三人面现不解之色,唯独梁德听罢,脸上的肌肉轻微抖动了一下,但很快恢复了正常。

何乔新又从公案上拿起一段布条,将手中那把佩刀的刀柄缠住,示意皂役拿给金铁匠辨认。

金铁匠只略略一看,便点头说道:“不错,正是这样两个半圆形。”

何乔新微微点头,又从公案上拿起一柄绣春刀,仍按前法在刀柄上缠上布条,让金铁匠再次辨认。

金铁匠不知其意,看了看刀柄说道:“大人,这两柄刀都与草民当日所见的半圆形一模一样。”

何乔新示意皂役将两柄佩刀送给戚忠良等人过目,待四人看过之后,何乔新问道:“几位将军,你们可曾看出什么端倪?”

“这有什么端倪?无非是没有完全遮住的一个数字罢了。这与单传我等四人过堂有何关系?”

“褚将军说得对极了,它的确是没有完全遮住的一个数字,但并非任何数字遮住半边之后就呈现两个半圆形的。”何乔新让皂役解开两柄佩刀上的布条,继续说道:“只有三或八才有这种特征。现在请四位将军解下佩刀,我们当堂审验一下。”

戚忠良、褚百川、梁德、孟承平慑于牟斌的威势,不得不解下腰间的绣春刀,交给堂下站立的皂役。

那皂役接过四柄佩刀,呈放在记录书吏的桌上。记录书吏逐个拿起佩刀,报告说:

“锦拱29663、锦拱41758、锦拱30213、锦拱47593。查验完毕。”

“各位将军,据查验,锦衣卫副千户以上的官员共四十九位,编号尾数是三或者八的,仅有堂中四位将军,这就是今日单单请四位过堂的原因。几位将军还有异议吗?”

“就算本将军的佩刀编号带了个三,你就认定本将军是谋刺钦差的嫌犯不成?何况这儿四人的编号非三即八,你能说都是刺杀钦差的凶犯?单凭这一点,何大人恐怕不能结案吧?”孟承平气咻咻地吼道。

何乔新被孟承平抢白,有些尴尬,他顿了顿说道:

“不错,单凭刀的尾号还不能最终确定谁是疑犯,但这几柄佩刀尾号非三即八,其中定有一柄为金铁匠所修之凶器。各位,我朝律法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恶’是‘常赦所不原’的重罪,其中的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等滔天大罪,依律‘本人凌迟处死,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异,年十六以上皆斩’。本官悲天悯人,在此敦促嫌犯赶快自首伏法,本官将依据大明例律减轻刑罚:嫌犯本人虽罪不容赦,可念其认罪自首,免去凌迟之苦,改处绞刑;祖父﹑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免除死刑,改判流刑。”

“何大人,好意心领了。您这一番说辞,本将军平日审讯犯人时同样说过,但本将军行得正、坐得端,没有违法犯罪,用不着您减轻刑罚。您若尽快查明凶犯,还本将军一个清白,本将军便对您感恩戴德了。”孟承平半是辩白半是挖苦地叫道。

“是啊,说那么多废话干嘛?早点查出真凶,还我清白,免得在这里多受晦气。”褚百川接口附和。

自上堂来,戚忠良一言未发,此时也开口说道:“何大人,您就不必绕弯子了,我们就是受冤枉的,何谈自首不自首的?赶快找出那个嫌犯才是正理。”

“梁镇抚使,您也是这意思?”何乔新点名问道。

他本是无心之言,梁德听了心头撞鹿,难道他们全都知道了?不可能!那晚虽未得手,但也没给姓陈的留下什么把柄;我与金铁匠数次见面,都是黑衣蒙面,谅他认我不出。再说了,捉贼捉赃捉奸见双,没有证据,空口无凭,你奈我何?

心里盘算已定,口中强说道:“当然。谁是疑犯,便请你拿出证据指证他便是,何必虚张声势?”

何乔新本想敲山震虎,逼那嫌犯自行招认,不料四人有恃无恐,反把自己奚落了一阵。这……便如何继续问下去?

正为难间,陈文祺适时开了口:“何大人,梁镇抚使说得对,指证嫌犯还得有证据啊。”

“证据?陈将军可有证据?”何乔新不知陈文祺话中之意,只好将皮球踢还给他。

“在下手上并无证据。但何大人请想,锦衣卫佩刀只换不修,却为何有人私下逼着金铁匠修补刀上的缺口?”

“这是为何?”何乔新一发的糊涂。

牟斌接口说道:“这是因为,本卫规定,凡换佩刀,须说明理由。刀是如何破损的,须说明在何时、何处、与何人交手以至刀刃损坏,否则,本卫会按武器保管不善予以处置的。”

“那便是说,此人的佩刀破损,不去正常更换,反去暗中修补,说明他没有正当理由?”何乔新有所醒悟。

“不错。只要查出金铁匠修补过的佩刀,那恶贼便无可遁形。”

何乔新听了,对金铁匠喝道:“金卜焕,你且仔细看看,这四柄佩刀中,那柄系你所修?”

“何大人,莫要为难金铁匠了。米粒大的缺口,金铁匠足足花了六日六夜才把它修好。您说,它还有破绽吗?”陈文祺替金铁匠解围道。

“那依陈将军之见,如何才能找到那把佩刀?”何乔新始终记住升堂前陈文祺的承诺,有问题便推给他。

“既然佩刀的主人不愿开口,那就拷问佩刀吧。重刑之下,还怕它不‘开口’?”陈文祺高深莫测地说道。

“听传闻,陈将军曾在前年乡试之后,为江夏县断了一桩‘铜钱案’,而且这断案的手法奇绝,竟是用沸水煮钱,是这样吗?”何乔新听陈文祺要对佩刀“用刑”,突然想起了陈文祺的这桩旧事。

“确有此事,不过那是在下瞎蒙的。何大人何故有此一问?”陈文祺淡淡地说道。

“没什么,本官有些好奇而已。陈将军刚才说要重刑拷问佩刀,莫非又要故计重施?”何乔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谁知陈文祺拊掌一笑,认真地说道:“还真被何大人说中了。在下才疏学浅,只会这一招。不过今日不用‘沸水’煮刀,改用‘坏水’煮刀。”

“‘坏水’煮刀?难道水也分好水、坏水?”何乔新甚是稀奇。

陈文祺抿嘴一乐,也不解释,只向他说道:“在下已经提前准备妥当,请何大人命人将那‘煮刀’的刑具抬进来便是。”

“好,本官今日倒要开开眼界。来呀,将‘煮刀’的刑具抬进来。”

堂下皂役答应一声,将陈文祺事先准备好的“刑具”抬进大堂。众人定睛看去,原来是只陶瓷大鼎,里面盛满无色油状液体,散发出强烈刺激性的臭味。

何乔新以手掩住口鼻,瓮声瓮气地问道:“难怪叫它‘坏水’?真够臭的了。陈将军,你看如何‘用刑’?”

“将佩刀丢入鼎中,鼎下点起柴火,不多不少煮上半炷香的功夫,那凶器熬刑不过,自然‘开口’招供。”陈文祺自信满满地答道。

何乔新将信将疑,命皂役搬柴生火,又命人取了一根线香,截去一半后点燃计时。

堂中众人除了梁德心怀鬼胎、暗里心忧之外,其余一众都对这种奇异的“煮刀”断案感到新鲜,更不相信那刀如人一样“熬刑不过,开口招认”,因此只将双眼紧紧盯住大鼎,整个大堂竟是寂静无声。

半根线香堪堪燃尽,陈文祺大喝一声:“撤去柴火,捞出佩刀。”

众皂役撤火的撤火、捞刀的捞刀、抬鼎的抬鼎,眨眼功夫便将大堂收拾干净。早有皂役将四柄佩刀呈放在公案之上,何乔新、牟斌两人放眼一瞧,只见其中一柄佩刀锋刃上果然有一米粒般的缺口,其余三柄佩刀则一如平常、完整无缺。

何乔新朝陈文祺投去佩服的一瞥,尔后捏住有缺口的佩刀刀身,将那张写有四柄佩刀编号的纸条凑近刀柄:锦拱30213!

牟斌未曾料到,身为南北镇抚司两大镇抚使之一的梁德,竟是谋刺钦差的要犯,当下又惊又恨,一时忘记了主审官是何乔新,抢过案上的惊堂木重重一拍,喝道:“来人,撤去梁德的座椅。”

梁德眼里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强装镇定,站着说道:“大人,为何撤了属下的座椅?”

“装疯卖傻。你自己看看,锦拱30213,是不是你的佩刀。”牟斌将那柄有缺口的绣春刀丢在梁德的面前。

梁德拾起绣春刀,借观看刀柄上编号之机,内心紧张地盘算一回,咬咬牙说道:“不错,锦拱30213,这是大人配给属下的腰刀。但属下不明白,这刀怎么了?”

“你且说说,这缺口是怎么回事?”

“大人,您这话就不该来问属下。”

“无赖至极!你自己的佩刀有缺口,不问你还问谁?”

梁德将佩刀指着陈文祺,强辩道:“您应该问他。属下交出佩刀时还好好的,他将刀置于那恶臭的大鼎中又烧又煮的,是金子只怕也要损伤,何况区区一柄钢刀?”

“一派胡言。”牟斌一指戚忠良等三人,说道:“他们的佩刀也在鼎中同样烧煮,始终完好无损,为何独是你的佩刀现出缺口?”

“大人,去年琼林会武宴,属下因这姓陈的面有微须,在进琼林苑时多问了两句。想必他怀恨在心,故此暗中在属下的佩刀上动了手脚,栽赃于属下。”梁德说完,心里十分得意,暗暗佩服自己急中生智,找出这么好的“理由”辩解。

“你……狡辩。陈将军坐在那里动也未动,如何在你的佩刀上动手脚?”牟斌气极。

“他本人未动手,不等于别人没动手。”言下之意,是陈文祺事先安排皂役暗中下手的。

“梁某人你可算是铁嘴钢牙了。照你这么说,是陈将军串通刑部上下陷害于你了?”何乔新听了也是气愤不已。

“不然呢?本将军交给你们的佩刀可是完整无缺的,现在弄出这么一个豁口,分明便是栽赃陷害。”性命攸关之际,强辩胜于不辨,梁德是豁出去了。

“哈哈哈,”何乔新怒极反笑,戟指梁德说道:“梁德呀梁德,好歹你也在锦衣卫混了多年,为何不能敢作敢当?却形如泼皮无赖一般?罢了,陈将军,老夫正对你这‘煮刀’断案有些好奇,你且讲讲原委,令他无话可说。”

梁德的“狡辩”,早在陈文祺的意料之中,现在也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站起身,向牟斌、何乔新两人一抱拳,说道:

“在下正有此意。”说完转身向站立一旁的金铁匠问道:“金师傅,请问您修补这缺口时用的是什么材料?”

这个问题先前陈文祺已经问过,这时又问,金铁匠知道他是要让众人知道,便答道:“草民用的是足色白银。”

陈文祺点点头,说道:“我与牟大人去找金师傅的那天,金师傅告诉我们他的确修补了一柄残缺的绣春刀,而且补得天衣无缝,即便他本人也看不出修补的痕迹。当时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让那缺口‘现形’?及至听到金师傅说补刀的材料是白银时,我忽然记起一件儿时的事情,顿时就有了主意。”

“等等,你儿时碰见一件什么事情?”何乔新执掌刑部,对断案问案的法门尤其关注,听陈文祺联想儿时的往事来破此案,感到很新鲜,便打断陈文祺问道。

“那是在下六岁那年,我娘的银手镯不知被什么东西玷污,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法清洗掉。后来爹爹领着我去黄州府,找了个银匠才将手镯清洗一新。不过问题也出来了,我爹感觉那手镯比清洗之前‘瘦’了一圈,便找那个银匠理论,银匠自然是矢口否认。由于事先并未称重,所以无法指证银匠动了手脚,最终不了了之。”说到此处陈文祺赧颜一笑,接着说道:“在下小时候喜爱寻根问底,而且我知道爹爹的为人宽容大度,若非那银镯不是明显变小,断不会与银匠理论,便存心要将此事查个清楚明白。我家在黄州城内开了一爿当铺,闲暇时我也经常去当铺打点买卖。趁此机会,便有事无事到一些银铺转悠,终于被我发现了秘密。原来那恶臭难闻的东西叫做‘坏水’,将它加温后,不仅能够洗去银器表面的脏污,也能够‘洗’掉银器本身。那天金师傅说到用白银修补佩刀时,我马上想起了这件往事。但加温的坏水能够‘洗’掉白银,是否还能够‘洗’去乌兹钢?于是在昨晚,我弄到一些坏水,将金师傅为我修补的那柄绣春刀放在里面煮,并且燃香计时,才知道乌兹钢非常坚硬,而且抗酸性特别强,在短时间内,加温的坏水对它不起作用。故此今日大胆用此法一试,果然见到奇效。”

“原来如此。”何乔新长吁一口气,对梁德说道:“梁德,你还有何话说?要不要本官差人去大街之上找一个银匠来对质?免得你又赖陈将军信口开河。”

梁德知道再就这“煮刀”的事情说下去,无非是自取其辱。但又不甘心就此认罪。眼珠一转,又说道:“即便本将军的佩刀有个缺口,也不能证明是与陈将军打斗时受损的吧?事到如今,本将军也不相瞒了,去年族人与邻人因房基发生纠纷,请下官前去调解,期间双方争执升级,族中一同辈弟兄趁我不备,拔过佩刀与邻人相搏,被邻人的宝剑斫了个缺口。因无正当理由,便寻金铁匠修补了缺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保住性命,只能承认“斗殴”了。即便“斗殴”罪名成立,依大明律,至多“发边卫充军”而已。

“梁镇抚使嘴上功夫确实了得,仓促之中竟能将一子虚乌有之事说的有根有梢。”陈文祺长笑一声,拔出腰间的“画影剑”说道:“虽说这虚构之词,只须到你家乡一查,便真相大白。但在下还有更简捷的办法,只须将这‘画影剑’放在那缺口上一试,若缺口与‘画影剑’的锋刃完全吻合,这堂上众人,都是舞刀弄剑的行家,想必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对。宝剑的锋刃有厚有薄,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剑刃。只要‘画影剑’的剑刃与此缺口严丝合缝,那就没的说了。我来检验检验。”褚百川一跃而起,他并不隶属于梁德,同时也想早些结束这“莫须有”的过堂,便自告奋勇,左手要过梁德的绣春刀,右手握住‘画影剑’,将剑刃往刀刃的缺口上一放,随即叫道:“不错,毫无缝隙。您看,你们看。”

他维持刀、剑相交的形状,逐一送给牟斌、何乔新、陈文祺以及戚忠良、孟承平等人验看。

何乔新看罢,与牟斌悄声说了几句,然后一拍惊堂木,喝道:“来呀,将逆犯梁德锁了,押入大牢,待奏明圣上,另行判决。”

(作者注:坏水即浓硫酸,热的浓硫酸能够溶解银,但能否溶解乌兹钢则不得而知,因情节需要而作此杜撰,请方家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