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六十二回 生死未卜

鞘中霜色 第六十二回 生死未卜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却说陈文祺走后,秦森越想越觉得不妥,西门风及其“新附军”虽然是惊弓之鸟、落荒而逃,但毕竟他们人多势众,若动起手来,陈文祺孤掌难鸣,岂不危险之极?当下不敢怠慢,忙从神机营调集五百火枪手,亲自率领他们北出静州城,赶去策应陈文祺。

追了不到半个时辰,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秦森犹豫再三,不知该向何方。左路距离鞑靼人控制的阿拉善较近,右路通往鄂托克相对较远。按理说,殷风等人急于摆脱明军的追击,应该就近前去阿拉善,但途中必须借道凤凰城,极有可能与明军狭路相逢,因此风险较大。而去鄂托克路途遥远,中途会否遇见明军也未可知。秦森猜不透殷风会作如何选择,又怕耽误行程错过策应陈文祺的时机,便派出两个探子先行打探情况,自己则率领五百火枪手在原地等候。

不多久,右路的探马匆匆返回禀报,前路发现“新附军”。

秦森一听,忙命那个探子在此等候左路探马,随后领着火枪手打马向右路急驰。不过片刻,即与原路逃回的那些“新附军”士兵相遇。

那些“新附军”士兵见到明军大队人马,生怕发生误会,不待明军开口,便纷纷丢掉手中的武器,举起双手喊道:“我们听从陈文祺将军的命令,愿回静州城弃暗投明。”

“陈将军现在何处?为何不见回来?”秦森问道。

一个“新附军”士兵转身朝来路一指,答道:“就在前面不远。他被西门风和他的两个师弟缠上了。”

“西门风的师弟?知道叫什么名字吗?”秦森惊诧地问道。

“他两个师弟叫邬云、嵇电。”

秦森不听则已,一听此言大惊失色。看官早已知道,秦森就是沈清二字倒过来念的谐音。当年在黄州道上遭遇追杀,正是“二凶”邬云率领其师弟“三凶” 靳雷、“五凶”鲍雨、“六凶”单雪以及锦衣卫亲军所千户梁德所为。“岭南八凶”的武功如何,沈清自然一清二楚。现在陈文祺遇上邬云、嵇电不说,还有西门风,而西门风既是邬云、嵇电的师兄,想必就是“首凶”殷风了。此三人的武功丝毫不比当年四人差,如此一来,陈文祺恐怕凶多吉少。

沈清不敢多想,指着神机营中一个小军官说道:“你将马给他(那个答话的“新附军”士兵),然后带他们回静州城。”又朝那个答话的“新附军”士兵一挥手:“快,骑上马前面带路。”

那个“新附军”士兵倒也敏捷,跃上马背,带领沈清向原路飞跑而去。

又跑了大约二十里地,那个“新附军”士兵拉住马缰,放缓了脚步。

“怎么不走?”沈清问道。

“咦,不对呀,应该就是这个地方啊,怎么不见有人?”那个“新附军”士兵像回答又像自言自语地说道。

沈清心里一紧,带着侥幸的口吻问道:“你确定就是这里?有没有记错?”

“没错,就是这里。”那个“新附军”士兵跳下马,肯定地答道:“大人,您看,这里还有血迹。”

此时虽然天色已晚,但视物还算清楚。沈清下马一看,果见地上有大片的血迹,而且脚印凌乱,野草被踩得东倒西歪。显然,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打斗。

沈清将几个带兵的把总召集拢来,让他们带领本部士兵分头搜索,如发现情况鸣枪为号,其余人则迅速赶到鸣枪之地会合;如未发现情况,则以两个时辰为限,回到原地会合。

两个时辰忽忽而过,临近子夜,各路搜索人马俱都返回原地,方圆几十里地没有发现陈文祺的踪迹。沈清心中着急,无奈人困马乏,加之黑暗视物不清,继续寻找只怕也是徒劳无功。

考虑到发生这等大事要向夏尧禀报,而且此地距离凤凰城较近,沈清当下决定,派两名亲兵回静州城向陆完通报情况,其余人马随自己一道连夜赶回凤凰城。

回到凤凰城将人马安置好之后,沈清不敢耽误时间,匆匆来到镇西兵马大元帅府,喝令值夜亲兵赶快叫醒夏总兵,说是秦森有急事求见。

沈清虽然是参将,但多年以来是夏尧的左臂右膀,亲兵如何不知?今日沈清半夜要见大元帅,值夜亲兵不敢怠慢,急忙进内通报。

夏尧急忙披衣下床,疾步来到厅堂。早已在此相候的沈清一见夏尧,连忙趋前一步,急促地说道:“夏叔,陈文祺失踪了。”

“什么?你说什么?”夏尧大惊失色,下意识地问道。

沈清以为他没听清楚,又重复一遍:“陈文祺不见了。”

夏尧稳了稳神,对沈清说道:“不要急,慢慢说,陈文祺怎么不见了?”

沈清如何不急,他将陈文祺失踪的前后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

夏尧听后,半天没有出声。沈清焦急,催问道:“夏叔,您看怎么办?”

夏尧缓缓说道:“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我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三凶’掳走,带去了鄂托克;二是且战且走,离开了第一打斗现场,然后可能逃脱。”

沈清想了想,以为也只有这两种可能,便接着问道:“那咱们下步该怎么办?”

夏尧思忖半晌,正要说话,忽听帘后传来啜泣的声音,便问了一句:“谁?”

“夏爷爷,我大哥他……他怎么了?”门帘掀处,沈灵珊两眼通红走出来。

虽然对沈灵珊的真实身份有些怀疑,夏尧其实在心里头已经将沈灵珊假想为沈清的亲生女儿。为了照顾她,夏尧让她搬进了总兵府,并派了一个与她年纪相若的丫鬟,一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二来与她做个伴,免得她寂寞。沈灵珊虽然没有得到爹爹的讯息,但对夏尧有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因此她也很乐意搬进府里居住。不过由于人地生疏,特别是陈文祺领兵南下之后,沈灵珊又感到异常寂寞。这天夜里,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会儿想到爹爹到底是谁、现在何处;一会儿想起南去的大哥陈文祺,不知平安否;一会儿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和蕊珠,又勾起一丝思乡之情,久久不能成眠。朦胧中忽听秦森将军星夜回城,要见夏总兵。沈灵珊顿时睡意全无,秦将军回来了,大哥是否有音信?她连忙穿戴整齐,来到前厅,在门帘之后恰好听到大哥失踪的信息。本就伤感了半晚的她,一听大哥生死未卜,顿时伤心欲绝,虽然极力控制,仍不免悲伤落泪。

沈清看到沈灵珊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舐犊之爱油然而生,但父女尚未相认,不好贸然抚慰,只把眼睛望着夏尧。

“孩子,你怎么在这?怎地还没睡觉?”夏尧一时不知如何答复沈灵珊,只好岔开话题。

“夏爷爷,我大哥他……”沈灵珊哽咽着说不下去,双手紧绞手中罗帕,眼泪不住地流淌。

夏尧伸手拍了拍她的后背,安慰道:“孩子,你大哥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快去歇息吧,夏爷爷和秦将军商议一下如何去找你大哥。”

“夏爷爷,大哥生死难测,叫我如何安歇?您就让我在这坐一会儿吧?”沈灵珊含着泪眼乞求地说道。

沈清心里不忍,忙说道:“夏……总兵,您就答应她吧?”

“好,你就留在这儿吧。别哭了,小心伤了身子。”夏尧拍了拍身旁一把椅子,让沈灵珊坐在自己身边,然后向沈清说道:“两种可能,我们都必须有应对措施。如果陈将军被‘三凶’所擒,肯定被他们带到鄂托克的右翼济农府,但殷风等人意在邀功请赏,在鄂托克作短暂停留后,必要前往汗廷。因此要尽快着人去鄂托克打探消息,我意……”

不等夏尧说完,沈清连忙说道:“我去。”

“你?不行。”夏尧摇摇头。

“为何不行?莫非您虑我武功低微,怕耽误大事?但现在总兵府将领尽遣于外,我是不二人选啊。”沈清急道。

“秦将军别想多了,老夫不是那个意思。你还有其他事情要办。”

“夏爷爷,我去。”沈灵珊站起身说道。

未等夏尧开口,沈清连连摇手,说道:“不行,不行,你一个……一个……”

不等沈清说完,夏尧说道:“你们都别争了,我有两个最佳人选哩。”

“是谁?”沈清、沈灵珊同声问道。

“陈将军不是有两个师兄在凤凰城吗?”

“对呀,我怎么没想到他俩?”沈清一拍后脑,说道:“黎壮士还与陈将军一道去过鄂托克,情况熟悉,而且语言也没有障碍,的确是上佳人选。”

“来呀,速去驿馆请黎远、任思二位来总兵府。”

“是。”值夜亲兵答应一声,快步出了总兵府。

很快,黎远、任思跟着值夜亲兵来到总兵府,两人均是睡眼惺忪。

“扰了二位壮士的清梦,还请海涵。”夏尧一边让座,一边抱歉地说道。

“大人不必客气。大人夤夜约见我俩,想必有什么大事,请大人直说。”黎远说道。

“的确是大事,而且还须请二位壮士相助。秦将军,你与二位壮士说说。”夏尧凝重地说道。

沈清将陈文祺失踪的前后经过向两人说了一遍。

“什么?陈师弟被‘岭南八凶’掳去了?”任思吃惊地问道。

“应该是这样,不过,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因此,我们想尽快地查清楚这件事情。”沈清补充说道。

“我明白了,大人是想我俩去鄂托克一趟?”黎远望着夏尧说道。

“正有此意。不过,这事还得两位壮士自己决定,若是不方便的话,我们另想办法。”夏尧委婉地说道。

“大人请勿过谦,别说这是大人重托,就凭我们是师兄弟的关系,我俩也是责无旁贷。”

“两位壮士能去,自然最好不过。那就明早启程?”

“不,事情紧急,我俩连夜就走。”黎远果断地说道。

夏尧一听大喜,说道:“那就辛苦两位了。秦将军,快去给两位壮士准备两匹好马。”

“是。”

“夏爷爷,我也要去。”一旁的沈灵珊这时站起来,向夏尧恳求道。

“小孩子家就别添乱了,我们就在府里等候黎壮士他们的消息吧。”夏尧温言说道。

黎远走到沈灵珊面前,对她说道:“杨公子请放心,我们一定打探到陈师弟的下落,尽快赶回凤凰城。”

沈灵珊也知道自己去会成为黎、任两人的累赘,便不再坚持。

黎远、任思走后,夏尧、沈清两人又计议多时,最后认为虽然陈文祺被掳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侥幸逃脱的可能,因此决定天一亮便派出人马在事发地方圆三十里内仔细查找。这次夏尧没有拒绝沈灵珊的要求,只是嘱咐她必须听从秦将军的安排,不管是否查到线索,要与秦将军同去同回,不可任性而为。

只要能去寻找义兄,沈灵珊自然满口答应。回到房中,心中担忧陈文祺,竟是涕泗交流、半宿无眠。看看时已四更,便索性穿戴停当,坐在房中等候天明。

陈文祺音讯全无,夏尧、沈清自然也是焦急万分,天色未亮,便已点齐人马,准备出发。沈清特地挑了一匹体形矮小但耐力极强的蒙古马,作为沈灵珊的坐骑,又见她两手空空,便问沈灵珊是否习练过什么功夫。得知她师从母亲学过家传剑法,当下心里一动,心想自己真是大大的疏忽,只知她拿不出信物而不敢相认,如果看看她的武功招式是否戢刃剑法,岂不是最好的“信物”?嗯,待此事一了,让她演示一回“家传武功”,若果真是“戢刃剑法”,父女再相认也为时不晚。想到此,他将自己的佩剑解下,让沈灵珊随身携带,以备防身之用。

沈灵珊满怀希望跟着沈清他们一道,来到昨晚那个“新附军”士兵指认的地方,然后兵分四路,向东西南北方向扇形寻找。直到傍晚,四路人马先后返回,除第一现场外,并未发现打斗的痕迹,也无滴落的血迹。由于只带有一餐之量的干粮,沈清下令返回凤凰城,明日各路人马在今天寻找过的终点上,再向外搜索二十里。

如此一连三日,搜索范围几近百里,仍然一无所获。沈清猜测陈文祺十有**已被殷风师兄弟所擒,经禀报夏尧后,将全部搜索人马撤回凤凰城,转而静候黎远、任思的消息。

沈灵珊心有不甘,意欲继续寻找,无奈夏尧、沈清不许她独自出城,只好日日跑到城门处,焦急不安地等待黎远、任思归来。

第五日黄昏,沈灵珊刚从城门返回总兵府,尚未进入房中,忽听黎远的声音传来:“夏大人,我们回来了。”

沈灵珊急忙来到厅堂,黎远、任思一身风尘,精神疲惫,夏尧、沈清只拿眼看着他俩,并未问话。看得出来,他们心情不仅紧张,而且复杂。

沈灵珊的心“怦怦”跳得厉害,既希望两人能够带回陈文祺的消息,又不希望他们证实陈文祺确然被擒。

黎远“咕噜咕噜”喝完一盅茶,顺手抹去唇边的残水,这才开口说道:“夏大人、秦将军,我俩在鄂托克待了一日一夜,查遍了该查的地方,都没有陈师弟的消息。”

“是没有打听到他的消息,还是他没有被掳的消息?”夏尧觉得这句话颇有漏洞,便追问道。

黎远一脸的歉意,说道:“是我没说明白。我们没有打听到陈师弟的下落,但可以肯定,陈师弟并未被殷风他们所擒。”

夏尧等三人听后,说不上是失望还是庆幸。

落入敌手,虽然有了陈文祺的下落,可他仍有性命之忧,若想救他性命,除非割城赔地,否则难如登天。但大明自太祖开国以来,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已经成了朝廷的金规铁律。五十年前,“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皇家宁可另立新君,也不答应蒙古索求财物换英宗的条件,何况朝中一个五品大臣?

但若未被殷风等人所获,那么陈文祺人在何处?是生是死?

沈清怕他们判断有误,不放心地问道:“二位何以如此肯定陈将军未被‘岭南八凶’擒获?”

任思见师兄正在喝水,便说道:“我们曾潜入右翼济农府,偷听了巴尔斯博罗特与殷风的对话。巴尔斯博罗特向殷风查问静州城守将的情况,殷风答道:‘布日古德和博尔塔拉千户长战死、阿巴海万户长自刎身亡、乌力罕将军被俘,只有阿尔木逃出,想必已经去了阿拉善。’巴尔斯博罗特叹了一声,说道:‘乌力罕乃我父王最为倚重的箭术高手,原本是想将他留在汗廷,可架不住阿巴海那厮的软磨硬泡,才让他去了静州。谁知这一去竟而……唉。’殷风自责似地说道:‘可惜没将陈文祺生擒,否则拿他去交换乌力罕将军,谅他们不会不依。’由此可以断定陈将军并未被他们擒获。”

“殷风说的是没将陈将军生擒,并未说陈将军不在他们手中啊。”沈清挑着字眼说道。

任思听后一愣,莫名其妙地问道:“难道这有区别吗?”

“有区别。”黎远插话道:“秦将军是说,他们已将陈师弟杀……杀……然后将他的遗体带到了鄂托克?”

这一句恰好吻合了沈灵珊心中的疑问,她感到一阵眩晕,身子瑟瑟发抖,一双美目泪珠长流。沈清连忙伸手扶住,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

任思仍然不解,反问道:“就算他们杀害了陈师弟,又将他遗体带走何用?”

沈清说道:“鞑靼人不仅损兵折将,而且还丢了三座城池,巴图蒙克怎会轻饶败军之将?阿巴海等人已死自不必说,殷风等人若回大漠,就算不问死罪,活罪也难饶。若是他们除掉了陈将军,是否可以将功折罪?”

黎远、任思两人细细一想,确有道理,竟是半晌作声不得。

久未开口的夏尧这时说道:“这不可能。即便他们要在巴图蒙克面前邀功请赏,只须割下陈将军的头颅即可,怎会傻到连同身子一起带上?”

“夏爷爷,真的是这样吗?”沈灵珊一听喜不自禁,连忙问道,一双泪眼满含期待地望着夏尧。凭沈灵珊的聪明,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她是“关己则乱”。

夏尧点点头,说道:“理当如此。不过——”夏尧不想将事情说得太过乐观,以防沈灵珊满怀希望之后骤遭打击,“陈将军既未被擒,方圆百里又遍寻不见,有伤无伤、是生是死实在难说,只有看他的造化了。”

“夏爷爷,你可不能不管啊。”沈灵珊刚刚轻松一点的心情,瞬间又沉重起来,她呜咽着恳求夏尧。

“孩子,你放心,爷爷怎会不管呢?”夏尧一边安慰沈灵珊,一边对沈清下令:“秦将军,你以总兵府的名义连夜起草一份文书,明早差人送至宁夏卫、左屯卫、右屯卫、宁夏前卫(已被游击将军甘田率兵收回)所属千户所、百户所以及地方里甲,让他们在各自的驻地(辖地)寻找陈将军的下落;同时挑选二十个机敏的探马,从明天起,到方圆百里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搜寻,发现情况,立即回来禀报。”

“是,末将这就去办。”沈清话音未落,人已走出厅外。

“夏大人,我俩可以做些什么?”黎远、任思主动请缨。

“两位壮士连日奔波,甚是辛苦,先回驿馆歇息吧,若有借重时,我再差人来请。”

沈灵珊见夏尧安排得滴水不漏,长吁了一口气,等黎远、任思走后,向夏尧说道:“夏爷爷,我想问您讨个东西?”

“什么东西?你说。”

“我想要块出入凤凰城的号牌。”

“这个……”夏尧犹豫了片刻,说道:“孩子,我懂你的心思。可这里地处边关,鞑子时不时会蹿来袭扰,我是怕你遇到危险啊。你看,我已下令各地协助查找你义兄的下落,又派了二十个探马出去搜索,你还不放心吗?”

“夏爷爷,我……我只是闷得慌,想出城散散心。我保证,只在附近转转,决不走远。”沈灵珊哀求似地说道。

夏尧见她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实在不忍拒绝,便说道:“好吧,你去找秦将军,就说我让他给你一块号牌,另外,派一小队人马跟随。放心,只是远远的跟着你。但你也要答应我,离开凤凰城至多不超过五里地。”

“嗯,我听您的。”沈灵珊连忙答应。

按理说,陈文祺若未被殷风等掳去,在这方圆百里一定能够发现他的踪迹。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地方里甲挨家挨户打探还是探马逐个山林侦查,都没有陈文祺的任何信息,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

沈清、黎远等人又回到原先的猜测上来,甚至夏尧也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有误,难道殷风等真有那么“傻”、将陈文祺整个“人”都带回蒙古?夏尧不得不改变先前的安排,决定请黎远、任思两人再次潜入鄂托克打探情况。

义兄离奇失踪,沈灵珊凄入肝脾;而身无信物,生父难认,待在此地徒添伤感。她决定离开这座令她肝肠寸断的边境小城,跟随黎远、任思去鄂托克寻找义兄踪迹,然后回家要了母亲的“信物”,再来这里寻找爹爹沈清。

她偷偷找到黎远、任思,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打算,黎远、任思先是坚决不肯答应,但见她声泪俱下、凄凄切切的无助状,不免一时心软,答应明早带她一起上路。

沈灵珊回到总兵府房中,支开丫鬟,悄悄把行囊收拾妥当。见天色尚早,便信步出了城门来到凤凰城郊外。心里幻想着若是在即将离去的前夕,义兄安然无恙地向自己走来,该是多么令人欣喜和惬意!

然而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只是山峦起伏之中,残霞将尽、落木萧萧,一派肃杀景象。触景生情、感物伤怀,沈灵珊不禁悲从中来,口中轻呼道:“大哥,你答应我的,会平安归来,不让我失望,你……你为何失信啊?”言毕掩面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手搭上她的后背,轻轻地抚摩着,只听耳旁有人说道:“小妹妹,何事如此悲伤?”

沈灵珊悚然一惊,疾快地向前跨出几步,转过身问道:“你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