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五十四回 先礼后兵

鞘中霜色 第五十四回 先礼后兵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在凤凰城总兵府的议事大厅中,聚齐了宁夏卫千总以上的将领数十人。

大厅正中,宁夏总兵、镇西兵马大元帅、宁夏前卫左屯卫右屯卫治权接收正使夏尧端坐在案台后面,钦差大臣、武德将军、翰林院修撰兼御前侍讲、左屯卫右屯卫宁夏前卫治权接收副使陈文祺与总兵府参将、明威将军秦森(沈清)分坐在两旁,其余众将面向公案环伺而立。

夏尧朝众将扫视了一圈,用询问的眼神看了一下陈文祺,见陈文祺微微点头,便轻咳了一声说道:“各位将军,十八年前,鞑靼小王子毁约背信,兴兵抢占了我左屯卫、右屯卫、宁夏前卫三座城池,致我大明疆土久污膻腥。今岁新春伊始,鞑靼济农阿巴海率团进京,名为进贡、实为挑衅,想一举挣脱与我朝的藩属关系,为进而侵我大好河山寻找机会。然我天朝文贤武勇、威仪天下,贼子强欲与争,岂非以卵击石?陈将军勘破奇阵、高台取璧、强弓立射、请君入瓮,不仅没让鞑靼小邦奸谋得逞,更迫使阿巴海签下归还所抢三卫的条约,并约定于半年之内向大明交出治权。鞑靼小王子以反复无常著称,违信背约更是家常便饭,怎肯将这三地老老实实归还天朝?但这一纸条约,足可使天朝师出有名。故此皇上下旨,敕封本总兵为左屯卫中屯卫宁夏前卫治权接收正使、陈将军为接收副使,并以兵部武库司员外郎陆完为副将,率精兵两万、“神机营”精锐五千,配“虎威炮”十尊、“火龙车”十乘,前来宁夏与我部会合,敕令我等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利用这个机会,一举收复三城。各位都是朝庭股肱、国家栋梁,能够遇此报国之机会,实是莫大的荣幸。今日召集诸位在此,就是要请诸位献计献策,共商收复失地之大计。”

众将一听,立时纷纷表态,开疆拓土本是军人的天职,收复失地更是我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人您就尽管排兵布阵,属下们定当登锋履刃,奋勇杀敌,驱除鞑虏,夺回三城。

“大人,” 游击将军甘田趁众人稍停时说道:“河套三卫深沟坚垒、易守难攻,须有攻坚利器方能减少伤亡、一举攻破城池。不知陆完将军所率人马何日能够抵达?”

“噢,昨日已接到陆完将军的飞鸽传书,他们已进入马池境内,三日之内能够到达凤凰城。”陈文祺接口答道。

守备贺安国闻言说道:“元帅,宁夏边关地广人稀、土地贫瘠,军队给养严重不足。朝廷远征军近三万众,到了宁夏之后,不仅粮草短缺,而且时近秋冬,御寒衣被也是问题。孙子云:‘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依末将看来,此战宜速战速决。等陆完将军率领的人马一到,咱就分兵攻打平罗、灵州、静州,让鞑子首尾不能相顾,一鼓聚歼三城守敌,收复失地。”

甘田双手连摇,说道:“不可。”说着,走到大厅正面悬挂的“边镇地图”前,“请诸位来看地图。这是宁夏前卫,这是宁夏卫、宁夏右屯卫、宁夏左屯卫,它们自东北向西南呈“一字型”横亘在我大明疆域的西北端,本是我朝扼守西北的屏障。可宁夏前卫、左屯卫和右屯卫三地沦陷之后,这道屏障不复存在。如今,宁夏卫成为楔入宁夏前卫与宁夏右屯卫之间的“楔子”,说难听一点实际上已经受到宁夏前卫与宁夏右屯卫的夹击。再看这里,东北方向,巴图蒙克次子乌鲁斯博罗特的右翼济农府就在鄂托克,那里可是屯兵三万,且距宁夏卫不过数百里。战端一开,乌鲁斯博罗特必定率兵驰援。若我部分兵齐进,等于敞开大门让乌鲁斯博罗特长驱直入。那时腹背受敌,别说失地难以收复,恐怕这座凤凰城也要丢失。元帅,末将认为,平罗、灵州、静州诸城均是墙厚壕宽,宜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同时分出部分兵力阻击驰援之敌,如此方可稳操胜券。”

贺安国不以为然,说道:“请问甘将军,假如按照您的想法,先集中人马攻打静州城。那么,除乌鲁斯博罗特可能率兵驰援外,灵州之敌会不会增援?平罗之敌又会不会增援?是否要分出三路兵马去阻击这些来援之敌?这与同时攻打三城有何区别?”

这时秦宗走到两人之间,说道:“末将以为,讨论各个击破还是分兵攻城为时尚早。孙子兵法还有一句话,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故此在开战前,须遣人潜入敌营,摸清敌之情况,方能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秦宗任职兵部职方司,司职军情研判,对敌情的掌握素来重视,出于“职业”的习惯,适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夏尧赞许地点点头,说道:“言之有理。前不久陈将军潜入鄂托克,已经探听明巴尔斯博罗特右翼济农府的虚实,并已知目前由被贬的阿巴海领兵驻守静州城,灵州、平罗亦属阿巴海节制,静州、灵州、平罗三城的将领、兵力、装备等都有所增加。昨日,为进一步打探情况,本帅业已遣人分别潜入左屯卫、右屯卫和宁夏前卫,不日将有更为详细的情报。”

这时秦森站起来,向夏尧一拱手说道:“元帅,小王子将阿巴海发配到此驻守三城,摆明了他们不会守信履约。看起来要收复三城,最终唯有一战。但我中华礼仪之邦,素来以理服人,不兴无名之师。既然阿巴海签下归还河套三卫之条约,依末将看,还是先礼后兵为好。”

“先礼后兵?末将以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遇文王,施礼乐;遇桀纣,动干戈。鞑子既然签下归还我三卫的条约,就该着手交割治权。此时反而增兵添将,其背盟毁约之意不言自明。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发兵兴师问罪,何必多此一举?”贺安国仍然坚持他的速战观点。

甘田虽不赞同分兵攻城的想法,但此时却是力挺贺安国:“的确无此必要。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小王子反复无常、罔顾道义,其无信无义的恶名天下皆知;特别是阿巴海因此而被罢官,更是对天朝无比仇恨。在这种情势下,杀来使以泄愤立威,不无可能。我们可不能做这种迂腐的事情。”

何唐走到夏尧面前,抱拳施礼,然后说道:“元帅,各位将军所说都言之有理。但照末将看来,我中华之所以能令四方臣服、万国来朝,靠的是恩、威二字。鞑子既未明言背盟毁约,我们就不兴无名之师。末将认为,还是应该先敦促阿巴海撤走军队,交出治权。若他拒绝,尔后再兴师问罪,好教天下人知晓我大明并非恃强凌弱、以大欺小。”

夏尧缓缓扫了众将一遍,见没有人提出异议,便一击面前的案台,说道:“好,何将军所言,甚合我意。”说着,自袖中取出一封信函,说道:“这是敦促阿巴海履约交城的文书,哪位将军愿去会会阿巴海?”

话音未落,何唐自告奋勇地说道:“大人,若论沙场点兵,末将或逊于各位将军;但侦问探讯,却是末将的特长。这跑路送信的小事,就交给末将吧。”

“不行。”夏尧尚未开口,一旁的秦宗“呼”的一下抢到何唐的面前,大声说道:“虽然侦问探讯你比我强,但跑路送信你可不如我了。元帅,这信还是我去送吧。”说罢就要上前抢夺夏尧手中的信函。

何唐见状,一把将秦宗拽到身后,对他说道:“我先向元帅请令的,你添什么乱?”

“你敢说你的腿脚比我麻利?让你送信那是用非其人。元帅,别犹豫了,让我去吧。”秦宗不甘落后,又站到何唐的身前。

“我去。”

“我去。”

何唐盯着秦宗,面现坚毅之色,说道:“若不然我俩一起去?”

“不行。”夏尧断然说道,此去是生是死,尚不得知,他不愿多一个人冒险。

“元帅,我俩素来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信就让我俩去送吧。这样路上也有个伴。” 秦宗此言,何尝不是一语双关?

两人将生死置之度外,慷慨赴敌,身为主帅既钦佩又无奈。思忖片刻,夏尧站起来绕过公案,来到两人面前,将手中的信函揣进何唐怀中,紧紧握住二人的手,语调低沉地说道:“二位将军,此番收复三城,你们犹是首功。我将上奏朝廷,给二位加官晋爵、封妻荫子。上路吧。”话中含意,任谁也都明白,他是暗示两人,倘若为国捐躯,朝廷一定会善待他们的妻儿。

“谢大人。”何、秦二人毫无惧色,向夏尧施了一礼,转身大步而去。

……

阿巴海怏怏不乐地坐在右屯卫守御驻地静州城万户府的书房中,漫不经心地翻阅着一些呈文与情报。年初自作主张与大明朝廷签下归还河套三卫的条约,使巴图蒙克大为震怒,不仅褫夺了他的“副汗”地位,甚至连都指挥使也没给,仅仅授了他一个“万户长”的头衔,贬到此地来镇守边关。由此,他心中充满仇恨,但不是仇恨小王子,而是恨大明皇帝、恨搅了他“好事”的陈文祺。为此,他将家眷留在了鄂托克,只身一人前来“赴任”,要在大明朝廷来接收“治权”之时大干一场,以雪前耻。

“大人,镇守城门的百户长呼其巴图禀报,宁夏总兵夏尧差人前来送信,是否允许进城?”亲兵在门外请示。

阿巴海一听,马上明白了夏尧的意图,遂扔下手中的呈文,问道:“宁夏总兵夏尧差人送信?有多少人?”

“两个。”

“唔,请在城的千户长、金帐武士和‘新附军’统领到演武堂议事,命呼其巴图将明朝信使带到演武堂。”

“是,大人。”

万户府演武堂前,四名身着铠甲、腰挂大刀与四名身着铠甲、手握长枪的卫士,伫立在演武堂的大门两侧。宽敞的演武堂里,阿巴海高高坐在面向大门的案台后面,前方左侧,一字排开坐着六个蒙古人。最上首的,是年初阿巴海率领的呈贡使团主要随从——阿尔木,坐在阿尔木身边的亦是呈贡使团的随从、号称蒙古箭术第一的乌力罕。不消说,他们都是与阿巴海同样的原因,被贬到此地;乌力罕下首,依次是千户长布日古德、千户长阿不日格、千户长阿克苏和千户长博尔塔拉。前方右侧,则坐着三个汉人,自上而下分别是:原宁夏右屯卫守备西门风、蒙古国金帐武士邬云、嵇电。

邬云、嵇电不仅是蒙古国的金帐武士,还是国师的宠信,阿巴海不能不给他们的座位。但西门风不过是大明降将、“新附军”的统领,缘何能得此“殊荣”、而且还高居邬云、嵇电之上?其中另有缘故,以后自然明白。

何唐、秦宗大步走进“演武堂”,看见阿巴海等人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禁露出鄙夷的微笑;而对沐猴而冠的西门风、邬云、嵇电三人,则视若无睹。

“大明兵部职方司主事、宁夏总兵府守备何唐、秦宗,奉镇西兵马大元帅、宁夏总兵官夏尧之命,前来向蒙古国右翼万户长阿巴海将军下书。这是夏尧将军的书函,请万户长过目。”

何唐自怀中取出书信,送到阿巴海面前。

阿巴海接过信函,顺手放在案上,向何唐问道:“夏尧将军给我下书,所为何事?”

“将军打开一看,不就知道了?”何唐说道。

“如此说来,你们也不知道信函的内容了?”阿巴海仍然没有看信的意思。

“那倒未必。”

“既然知晓信中所说何事,何不由二位转述?也好让大家都听听。”

何唐、秦宗二人虽然知道阿巴海装腔作势,但暗中一想,也好,咱就在大庭广众之下命你交城,看你如何应答?

“夏总兵的信函其实简单,大概意思就两句话十六个字:还城之约已至期限,三日之内即行交接。” 秦宗朗声说道。

“还城?还什么城?”阿巴海故作不解地问道。

何唐早已料到他会耍赖,也不与他争辩,又从怀里掏出一纸文书,抖开说道:“夏总兵的书函将军可以不明白,将军亲笔签下的条约该不会忘记吧?”

离何唐不远的千户长阿克苏冷不防一把抢过“条约”,转手交与阿巴海,阿巴海略略一瞄,便要撕毁。

何唐冷笑一声说道:“文书可以撕毁,事实不容抹杀。将军可是瞧清楚了,你手中的‘条约’不过是一张赝品,将军所写的真迹还在夏总兵手里哩。”

阿巴海脸都不红,强辩道:“谁说我要撕毁它?不错,这是济农阿巴海签的条约,可如今我蒙古国并无济农阿巴海其人,这张条约无异于废纸,撕与不撕有何区别?”

秦宗嘲讽地问道:“难道说此人已经不在人世?”

阿巴海脸色一沉,待要发作,随即又干笑一声,点头说道:“济农阿巴海的确已不在世间,眼前的阿巴海,不过是一万户长而已。”

“这么说,将军是不打算履约守信的了?”秦宗故意问道。

“并非本将军不愿履约守信,而是官卑职微,不足以践约。”阿巴海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神色。

“信已送达,我等告辞。奉劝将军一句,还是三思而行为好,免得误己误国。”何唐、秦宗转身就走。

“想走?本将军倒是愿意放行,但不知在座的将军们肯还是不肯?”阿巴海登时换了一副嘴脸,阴恻恻地说道。

“不准走。”

“拿下他们。”

“杀了他们,让姓夏的知道我蒙古国的厉害。”

千户长布日古德等人早已不耐,阿巴海一煽动,马上鼓噪起来。阿不日格和阿克苏已经窜到何唐、秦宗身后,准备拿人。

“且慢。两国征战不杀来使,请大人三思。” 阿尔木想到自己经常出使,唯恐坏了规矩,急忙出面劝阻。

“阿尔木大人,敌我之间势不两立,讲什么‘两国征战不杀来使’?昔年东吴孙权油锅煮了魏国来使,不是照样称王称帝?今我与南蛮开战在即,杀了他的信使,先挫了他的锐气再说。”阿不日格唯恐阿巴海被阿尔木说动,立即说道。

坐在右侧的嵇电趁机落井下石,指着何唐对阿巴海说道:“阿将军,那日我与二哥正要得手,就是此人装神弄鬼,硬是将姓陈的小子从鬼门关拖了回去,今日不能放过他们。”

阿巴海将案台重重一击,喝道:“来呀,将二人绑了,推出校场,斩首祭旗。”

“慢着……”何唐双臂一展,甩开阿不日格。

“怎么,怕死?那就跪着给本将军恭恭敬敬的磕几个头,然后将夏尧的兵力部署和盘托出,本将军饶你们不死。”阿巴海双眼望着屋顶,倨傲地说道。

“哈哈哈……”何唐大笑一声,朝西门风、邬云、嵇电三人蔑视地望了一眼,正气凛然地说道:“大明只有为国捐躯的臣子,没有摇尾乞怜的奴才。我辈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校场在哪里?前头带路,我们自己去。”说完,与秦宗一起转身向演武堂外走去。

“等一等。”百户长呼其巴图气喘如牛般跑进演武堂,双手捧着一个小方盒,呈到阿巴海的面前,神情紧张地说道:“大人,城外有一自称陈文祺的人,给我这个小方盒,要我赶快送交大人,说是倘若迟误片刻,大人的妻儿性命恐将不保。”

阿巴海打开小方盒一瞧,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喝退阿不日格和阿克苏,咬牙切齿地说道:

“陈文祺,又是陈文祺。”阿巴海恨恨地问道:“他现在在哪里?”

“那人还在城外。他说要大人恭送他们的信使出城,若是见不着他们的信使,大人也休想见到妻儿。”

“可恶。”阿巴海怒不可遏,指着何唐、秦宗说道:

“阿不日格、阿克苏,带着他俩,随我出城。”阿巴海气急败坏,拔腿便走。走不多远,又回过头朝乌力罕喊道:“乌力罕,带上弓箭手,随我一道出城,其他将领各带一队人马,城头待命。”

“是。”众将齐声领命。

阿巴海带着何唐、秦宗,急急忙忙策马出城,行不多远,就见陈文祺背负箭壶,手提强弓,一人一骑立于空旷的原野。

“阿巴海大人缘何姗姗来迟?陈某在此等候多时了。”陈文祺的声音远远传来。

望着面前的仇敌,阿巴海恨得牙痒,一时忘记了出城的初衷,讥讽地答道:“尊驾就如此肯定我会出城?”

“如果连妻儿都弃之不顾,岂非畜生不如?”陈文祺这话骂的绝:不顾妻儿,畜生不如;那么顾及妻儿呢?就如同畜生了?

阿巴海气得发颤,戟指回击道:“姓陈的,是英雄好汉就在拳脚刀枪上见真章,挟妇孺以制敌,岂是君子所为?”

陈文祺面色一暗,复又哈哈一笑,正色说道:“挟持尊夫人与令郞,虽非陈某所亲为,却为陈某所乐见。若非如此,何、秦二位将军此时已是身首异处了吧?适才阁下下令处斩何、秦二位将军时,可曾想过他们两家的妇孺?”

阿巴海顿了一顿,无奈地说道:“我不与你逞口舌之勇。我妻儿在哪?你把她们怎么样了?”

陈文祺嘬嘴长啸一声,以强弓向右后方一指。

阿巴海顺着陈文祺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夫人塔拉乌日娜和儿子索布德格图在一老一青两个人的陪同下,缓缓走到陈文祺的身边。

“夫人,你们……没事吧?”阿巴海急切地喊道。

“夫君,我们没事,他们待我们很好。” 塔拉乌日娜答道。

看见妻儿平安无事,阿巴海心里稍安,遂转向陈文祺问道:“说吧,要怎样才能放人?”

“自然是同时放人了。”

阿巴海望着陈文祺手中的强弓,不无顾忌地说道:“两个妇孺,如何跑得过赳赳武夫?若是中途……”

陈文祺十分不屑地打断阿巴海:“炎黄子孙,从不做背信弃义、伤天害理之事。也罢,只要你的妻儿愿意,就让她们先走二十步。不过有言在先,阁下若是扣住何、秦将军不放或是中途暗箭伤人,陈某这第一支箭,必定插在阁下的太阳穴之上。”

说罢,扭头示意黎远、任思放人。

阿巴海深知陈文祺箭术精妙,哪敢与他豪赌头颅?便吩咐乌力罕不可轻举妄动,乖乖将何唐、秦宗二人放回。

“阿巴海大人,今日之事,就此了了。陈某奉劝你一句:今我大明,国势昌隆,猛将千员,带甲百万;阁下区区一个万户长,孤军薄旅,千万莫作虫臂拒辙之想。否则的话,毁约失信于前、沙场亡命于后,最终落得个身与名俱裂的下场,祸殃子孙、遗臭万年。请阁下闭门三思,三日之后若不献城,陈某必亲率大军收复失地,剿灭贼众。”

“姓陈的,老夫堂堂一国副汗,地位何等尊崇?拜你所赐才落得今日如此境地。不要三日,老夫现在就答复你,我与大明不共戴天,撤兵弃城绝无可能,有种你就带兵攻城,老夫随时恭候。”

说完,俯身抱起索布德格图,拨转马头,带领一干人退回城内。

望着阿巴海一行消逝的背影,陈文祺暗叹一声,一旦兵戎相见,不知将有多少将士倒在血泊之中、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