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四十四回 将错纠错

鞘中霜色 第四十四回 将错纠错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色大亮,县衙门前,因疯女魏聆仪一早在此闹腾,聚集了不少围观的看客,此时还有不少人尚未散去。

“咚咚咚”三通鼓响,县衙的两扇朱漆大门缓缓开启。翁隽鼎正襟危坐于公案后面,陈文祺则充当刑房书吏,坐在公堂之下左侧记录供词的书案旁边。

“带刁辊、刁澜、酆烨、酆灵上堂。”

捕班快手早已将刁辊等人带到耳房等候,县太爷话音一落,便将四人带至堂上,酆烨因有秀才功名,向县太爷躬身施礼后站立在一旁,其余三人则齐齐跪在公案之前,。

翁隽鼎刚要开口问话,忽听县衙门口有喧闹之声。叫来守门皂隶一问,原来是门前的看客听说新来的县太爷升堂问案,都要进入公堂旁观,于是与守门皂隶发生冲突。

翁隽鼎示意让他们进来。等众人在公堂上站定后,便拿起惊堂木轻轻一拍,说道:

“本县今日升堂问案,尔等要旁听也未为不可。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尔等亲历公堂问案,耳濡目染,如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且须恪守公堂秩序,若有扰乱问案者,杖责二十,轰出公堂。”

“威——武——”两旁的站班皂隶适时喊着“堂威”。堂下诸人见此阵势,哪敢造次?一时堂上鸦雀无声。

翁隽鼎缓和了一下口气,对四人说道:“堂前所跪(站)何人,一一报上名来。”

“草民刁辊。”“草民刁澜。”“民女酆灵。”“学生酆烨。”

验明身份不过是惯例而已,翁隽鼎点点头,续道:“刁辊、酆烨,日前你俩俱呈状本县,虽然诉求各异,事由却是一样:同为儿女的婚姻之事。照本县看来,此事实为民间纠纷,本不应纠问缠讼。但你们已然诉于官衙,本县便应视情裁决。既是民间纠纷,就不必分什么原告被告,当然更不算‘人犯’,大家站起来说话吧。”

几人一听县太爷如此和气,甚为意外,同时也对自己的官司增添了一点信心。四人齐声谢过,刁辊父子站到了公堂的左侧,而酆烨父女自然就站到公堂的右侧。

“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刁辊唯恐落后,抢先说道:“这位酆夫子自诩才高八斗,多年来以‘舌耕’为业。草民以为他确有真才实学,便以三倍于普通塾师的脩金请他到府坐馆一年,条件是教得小儿识文断字。酆夫子满口答应,并与草民立下‘合约’,若一年之后不能教得小儿识文断字,愿许女儿与小儿为妻。这一年来,尽管小儿早去晚归,从未缺课,仍然目不识丁,故此草民要求按约行事。但他父女百般抵赖,拒不践约。草民无奈,只好诉请官府,恳请大人给草民做主。”说完,将一封信笺双手递到翁隽鼎案前,说道:“这是酆夫子与草民所订之合约,请大人过目。”

翁隽鼎接过合约略略一扫,便放在案上,难以置信地问道:“你说令郞在塾馆读了一年的书,仍然不识一字?”

“正是如此。大人若是不信,可当场验证。”

翁隽鼎话中有话的说道:“令郞若‘要’不识字,验不验证都是一样。酆夫子,你有何话说?”

酆烨随即答道:“大人,学生在刁家坐馆一年,只教习弟子刁澜一人,他学得如何,学生了如指掌。这一年中,四书五经他虽然未读,但开蒙的三本书他还是能读、能背、能写完整的。”

刁辊反问道:“你说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吗?小儿如何能读、能背、能写?可有证据?”

“这……东西装在他肚子里,酆某实难举证。”

刁辊冷笑一声说道:“哼哼,你的意思是小儿存心抵赖了?就算小儿存心抵赖,他平日所写总该在吧?你且拿出来让大家瞧瞧。”

“这……令郞平日的习字帖,酆某阅过即还,并未留下。”

“嘿嘿,说来说去,都是空口无凭,你让谁能相信?”

酆烨一时语塞。

刁辊见状,趁机向翁隽鼎说道:“大人,酆夫子既然无话可说,便请大人为草民做主,责令酆烨父女履约。”

翁隽鼎说道:“本县有一事不明。教人读书是师傅和弟子双方的事情,师傅固然要认真教,弟子也要刻苦学才行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也不过七二。你说令郞一字不识,怎么能够全怪在师傅头上?本县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令郞资质平平、水过无痕,师傅又能如何?”

这时,一个身穿浅色“直身”、头戴“纯阳巾”、蓄着三绺短须的中年男子,越出人群高声说道:“大人,可否容在下说几句?”

“你是何人?”

“在下乃是刁辊刁老爷聘请的讼师。”

“讼师?刁辊,他的话可是属实?”

“大人,他的确是草民所请的讼师。”刁辊答道。

“你叫什么名字?”翁隽鼎向中年男子问道。

“在下郑方达。”

姓郑?看来此人就是刁家下人口中的“真先生”无疑。

“既然是刁辊请的讼师,本县准你说话。”

“谢大人。适才大人说的确有道理,弟子若是蠢笨如牛,师傅终是无能为力。但据在下所知,这位酆塾师在与敝东签订这个‘合约’之前,对刁公子的资质考察了一个月之久。若非刁公子不是孺子可教,大人请想,这位酆塾师岂肯签这个合约?”

“既然酆夫子对刁公子考察了一个月,而且又知他堪可栽培,想必是一月之间已经认识了几字,缘何现在反而一字不识?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此后塾师懈怠,并未认真治学,刁公子原先所学,当然就会‘完璧归赵’了。” 郑方达侃侃说道。

“话虽如此,但如你等存心赚他家女儿,待到合约一签,这位刁公子装作不识字,酆夫子怎能奈何于他?”

郑方达心中暗笑,正是如此,然怎奈我何?口里却辩白道:“大人实在冤枉了敝东。试想酆塾师满腹经纶,自是聪敏过人。如果敝东有意赚他,他应该早已识破。可他直到腊月二十,都未提出异议,这又作何解释?”

酆烨说道:“学生早已言明,开蒙课本‘三’、‘百’、‘千’刁澜确实能读、能背、能写完整,只是他在腊月病过一场之后,便说不识一字,显然是有意抵赖、诬陷于我,如此浅显的伎俩,任谁都能看出。”

“照酆塾师的说法,这么简单的欺瞒手法人人都能看出,那么请问,当日你与敝东签订合约时,为何没有指出?” 郑方达反问道。

“当时……当时并未想到会有如此荒唐的事情发生。”

“与人签约,理当慎思慎行,岂能以‘当时并未想到’作为脱责的借口?” 郑方达教训般对酆烨说了一句,然后转向堂上说道:“大人,在下冒昧说一句,此事无论是教不得法还是学不用心、无论刁澜是资质愚钝还是有意隐瞒,合约均无明确限定条款。根据大明例律,双方自愿签订的合约应受朝廷律法保护,任何一方如果违约,应当追究违约责任。还请大人秉公而断。”

翁隽鼎沉默了片刻,向酆烨问道:

“酆烨,你还有何话说?”

“大人,刁辊父子显然是图谋不轨,还请大人为学生做主,救救小女。”酆烨早已忘记自己的秀才身份,“噗通”一下跪在堂上。

“民女宁死不进刁家,恳请大人救救民女。”酆灵抢步跪在翁隽鼎面前,磕头如捣蒜,额头上已是血迹斑斑。

翁隽鼎怕出意外,喝令站班皂隶架起酆灵,转而对刁辊劝道:“刁辊,你亲眼所见,酆姑娘并不愿意嫁与令郞。俗话说,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成夫妻。与其勉强而为,不如顺水推舟,让她自寻夫婿,令郞另觅佳偶,大家都是海阔天空。至于酆烨的违约责任,就令他按一年所得的脩金加倍赔偿,你看如何?”

刁澜害怕爹爹改变主意,未等刁辊回答,急忙说道:“此事断然不行,既然签了合约,就应按合约办事。”

翁隽鼎看着刁澜说道:“刁澜,你可要想清楚,若是这般将酆姑娘领回家去,只怕你们未成夫妻反变冤家,终日吵吵闹闹、哭哭泣泣,那种日子你愿意过吗?”

“我……当然愿意。”一丝凶狠的神色在刁澜脸上一闪即逝。

翁隽鼎一针见血:“你是打算日后‘棍棒之下出乖妻’吧?好,你既然不肯放手,本县也不能强行毁去合约。但既经本县裁定,就要与你约法三章,若做不到,本县便有理由裁定合约无效。”

“什么法什么章?总不能不许我碰她,让我将她当花瓶摆着、当菩萨供着吧。”他心底龌龊,听说要约法三章,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否与美人亲热。

“本县堂堂命官,焉能薄唇轻言?所约三章,总是有利家庭和睦的规矩罢了。”

只要不是禁止与美人亲热,刁澜心中的石头就落下地,他连忙点头道:“好吧,大人快说。”

“其一,你既如此在乎酆灵,便要与她偕老白头,不许始乱终弃、朝秦暮楚。本县要你保证此生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不得另觅新欢。这一条你可做得到?”

“这……这……,大人,纳妾也不行吗?”刁澜没有想到县官大人有此一说,有些着急地问道。

翁隽鼎心中暗笑,你还是先担心酆姑娘能否娶回去吧,纳妾不纳妾还早着哪。口中却说:“至于纳妾嘛——本县不管。”

刁澜松了一口气,说道:“那……这一条我答应便是。”

“其二,据本县所知,酆灵自幼许下心愿,此生只愿做那才子之妇,而你却一字不识,本县今日虽是按约裁决,依然如同本县毁了她的夙愿。因此,本县要你另觅良师,刻苦读书,纵然做不了才子,以后也能勉强妇唱夫随。这一条你可做得到?”

“做得到,做得到。”这一条倒是没什么妨碍,刁澜一口答应。

“其三,今日众人所见,酆灵并不愿意下嫁于你,日后争吵难免,本县要你以礼相待、相敬如宾,你若拳脚相向、棍棒相加,本县绝不轻饶。这一条你可做得到?”

“做……做得到。”刁澜这次犹豫了一下,勉强说道,声音小了许多。随后又精神一振,问道:

“大人,三条我全都答应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家了吧?”说完就向酆灵走去。

“且慢,空口无凭,日后你若反悔怎么办?须立下保证才行。”翁隽鼎说道。

旁边郑方达说道:“大人,他目不识丁,如何能立保证书?在下虽可代劳,也未曾带有纸墨笔砚啊。”他料定县官大人是以签订书面保证的名义,诱使刁澜露出破绽。

翁隽鼎朝左侧一指,说道:“纸墨笔砚与捉刀之人现成就有,只须他口述、按手印即可。”

刁澜望望郑方达,又看看刁辊,见两人点点头,便挠着头想一阵,然后无可奈何地说道:

“大人,您那三章有点不好记,我只说个大概可行?”

“那看你说的如何,不行还得重说。”

刁澜边想边说道:“我保证,第一,此生只要酆灵一个人做老婆,不过……纳妾除外。”说完这一句,他惶恐地看了翁隽鼎一眼,唯恐他不许写上“纳妾除外”。

翁隽鼎摇摇头:“粗俗至极,要说‘保证此生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

刁澜见县官大人没反对他“纳妾除外”,心里暗喜,便跟着说道:

“保证此生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纳妾除外。”见翁隽鼎点头认可,接着说道:“第二,保证找个好先生认真读书。第三,保证不打不骂老婆。大人,这样行不行?”

“好吧,你能做到这几条就算不错了。”翁隽鼎往左侧一望,见陈文祺已将手中狼毫搁在砚台之上,知他已然写好,便向刁澜说道:“那边‘保证书’已代你写好,你去按上手印就行。”

刁澜正要动身,郑方达一把将他拉住,说道:“大人,刁公子一字不识,若是书吏没有原原本本地按他说的写,岂不曲解了他的意思?可否容在下先过目一下?”

翁隽鼎心想,此人真不愧为“讼棍”,这至关重要的一处关节被他堪破。幸好先前已有预案,不然这半日岂非徒劳无功?他不悦地说道:

“本县身为肤施县的父母官,难道会偏袒哪一方不成?如果大家都如你这般想法,你过目之时,酆烨那边疑你作祟,自然也要看看;他看过之后你又怀疑他做手脚,复要过目一下……如此一来二去,怎有结局?但你既有疑问,本县也要让你心服口服。这样,在这旁观的人群中,你们双方共同挑选一个彼此放心的人上来,让他照本宣科地诵读一遍,这总可以吧?”

理由冠冕堂皇,办法不失公允。郑方达只好照办,在人群中挑选了一位儒士打扮的中年人,酆烨也无异议,便将那儒士带到堂前。

翁隽鼎将那儒士审视了一番,问道:“你是本地人?”

“回大人,草民就住在城内。”

“你与他们可曾认识?”

儒士摇摇头答道:“素昧平生。”

“好。由你代劳将‘保证书’诵读一遍。记住,要照本宣科,不可多念或少念一个字,不然的话,本县的板子可不吃素。”

“是,大人。”儒士走到左侧书案前,拿起陈文祺写好的‘保证书’,面对众人准备开读。

“呔,大胆。你怎如此没有规矩,背对县太爷?转过身去。”班头大声斥道。这也是先前交待好的,不让众人看见诵读人的表情。

儒士慌忙转身面向翁隽鼎,将后背对着众人。翁隽鼎下巴一扬,示意他开始诵读。儒士双手拿着“保证书”,轻声咳嗽了一下,大声念道:

“保证书。我保证,第一,此生只娶……”读到这里,儒士有些诧异,停顿下来。

翁隽鼎喝道:“为何停下来?从头再念,如再停顿,刑罚侍候。”

儒士满腹狐疑,复又念道:“保证书。我保证,第一,此生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纳妾除外;第二,保证找个好先生认真读书。第三,保证不打不骂老婆。以上三条如有反悔,任凭官府处置。肤施县某乡某里刁家庄刁澜,弘治三年五月初九立。”

不足百字的“保证书”念完,那儒士已是冷汗涔涔,双手颤抖不已。他将“保证书”小心翼翼的放回原处,擦了一把额上沁出的冷汗,抬眼望着翁隽鼎。

翁隽鼎微微一笑,说道:“很好,你下去吧,不可胡言乱语。”

“是,大人。”说完慌忙退到人群之中。

翁隽鼎扫视了一下众人,然后盯着郑方达说道:“大家都听到了吧,除了落款以外,每个字都是刁澜所说。如果再无异议,是否应该按手印了?”

刁澜望望郑方达,看见他点了一下头,便走到左侧案前,以右手拇指在早已准备好的印泥盒中蘸满印泥,正要往“保证书”上按下,突然发现不对,结结巴巴地说道:“大……大人,错……错了。”

“错了?你知道你错了?”翁隽鼎明知故问。

“不……不是我错了,是……是……”刁澜“是”了半天,还是没说“是”什么。

“刁澜,你迟迟不按手印,是否不敢保证做到那三条?如再不按的话,本县就裁判合约作废。”

“大人,不……不是……”刁澜似有难言之隐,吞吞吐吐的欲言又止。

“大胆,你竟敢说大人‘不是’?”皂隶班头喝道。

“不,不,不是这个意思。”刁澜双手乱摇,然后一咬牙说道:“是这上面写错了。”

“写错了?”翁隽鼎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写错什么了?”

“写错了四个字。”

“刁澜,不可胡说。”郑方达与刁辊异口同声阻止。

翁隽鼎惊堂木一拍,大声说道:“站班皂隶何在?”

“威——武——”

“谁敢阻止刁澜说话,乱棍轰出公堂。”

“威——武——”

翁隽鼎用鼓励的眼神对刁澜说道:“接着说,有事本县与你做主。”

刁澜有些无奈地说道:“他写错了四个字。”

“啊?竟有这等事?”翁隽鼎很感兴趣的样子,旋即指着陈文祺问道:“你知他是何人?”

这半日,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刁、酆两家的合约纷争之上,谁会注意角落中的记录书吏?经翁隽鼎一问,众人纷纷将目光移到陈文祺身上。一看之后,便有几人惊呼起来:

是他?

翁隽鼎“呵呵”一笑,介绍道:“他乃新科状元陈文祺,是本县的同年学兄,因有要事路过肤施县,今日客串一次本县的刑房书吏。”又对刁澜说道:“陈状元文不加点、梦笔生花,区区百字竟能写错四字?别瞎说,别瞎说,不要污了他的名声。”

这时陈文祺站起来,向刁澜一抱拳,说道:“不知在下写错了哪四个字?请刁公子指教。”

刁澜狠狠瞪了陈文祺一眼,气急败坏地说道:“写错了‘酆灵一位’四字。”

陈文祺拿起小几上的“保证书”,大声念道:“‘此生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不是这样吗?何错之有?”

“‘酆’,是姓氏,《百家姓》上有‘俞任袁柳,酆鲍史唐’。你这个‘疯’字好像不对。”刁澜引经据典,唯恐陈文祺不认账。

“‘酆鲍史唐’之酆?那该是如何写?”陈文祺提起狼毫,拿出一张白纸,思索着不知如何下笔。

刁澜看着着急,一把将毛笔抢过,在那张白纸上歪歪扭扭的写了一个“酆”字,随后将笔塞在陈文祺的手上,卖弄地说道:“喏,就是这个字。”

身后的郑方达、刁辊已经明白,陈文祺使的是引蛇出洞之计,以证刁澜并非不识字。欲要提醒他不要中计,无奈翁隽鼎说过,谁要阻止刁澜说话,乱棍轰出公堂,只好暗暗叫苦。

“原来是这个字啊,这么多笔画,实在有些难记。那么,这酆灵的‘灵’字如何也不对了?”

刁澜接着说道:“酆灵的‘灵’,他爹爹说过是百灵的灵。”

“我这个岂非不是百灵之‘灵’?”陈文祺依然故作不解。

刁澜没好气地说道:“当然不是,是‘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之‘灵’,而尊驾所写,却是‘聆音察理,鉴貌辨色’之聆,极少有人以它命名的。你没读过《千字文》?”

“这两个‘灵’(聆)不是一回事?有什么不同吗?”

刁澜复又夺过毛笔,在纸上分别写下“灵”与“聆”,倒转笔杆指着它们向陈文祺问道:“你看这是一样吗?”

陈文祺点点头说道:“果然不一样,怪在下没有问清楚她的姓名。”

“哼,写错姓名倒也罢了,可这‘一位’,明明就是就是一个两个的意思,而尊驾所写,全然不知什么意思。”

陈文祺又低头看看手中的“保证书”,说道:“唔,‘一位’,你看,不就是‘仪魏’吗?”

“尊驾这个‘仪’,是礼仪之‘仪’,《三字经》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就是这个意思;尊驾之‘魏’,一为姓氏:《百家姓》里有‘孔曹严华,金魏陶姜’,二为国名,《千字文》里有‘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之句。尊驾将此二字连在一起,简直不知所云。”说到此处,刁澜脸上露出鄙夷的神情,那意思好似说,就这点本事还能高中状元?

陈文祺假作尴尬的说道:“这么说,真是我错了?既如此,待我改过便是。”说完,转身走回小几,却并未提笔改写。

正在刁澜暗叫侥幸的时候,猛听翁隽鼎称赞道:“刁公子,你何止是‘识文断字’?本县看你确有真才实学哩,这‘三’、‘百’、‘千’你可是倒背如流、张口就来呀。”说完大喝一声:“来人哪,将刁辊、刁澜父子给我拿下。”

刁澜虽知自己在无奈之中弄巧成拙,仍然故作糊涂的高喊:“大人,为何要抓草民?”

翁隽鼎冷笑一声,说道:“你连新科状元写的错字都能看出,并且还能引经据典、说文解字,你说,这算不算目不识丁?”

站在公堂右侧的酆烨父女,这才知道县太爷与陈状元精心设局,“逼”出刁澜“识文断字”的事实,不禁喜极而泣。

刁辊知事已败露,无法挽回,只好以“哀兵”之法博得同情,争取宽大处理。他恭恭敬敬地朝翁隽鼎磕了几个头,说道:“大人,草民父子一时糊涂,不该以欺骗的手段强与酆先生攀亲。但酆先生在草民家坐馆一年,草民始终厚待于他;小儿虽然钟情于酆小姐,也从未对她有过无礼的行为。恳请大人看在尚未铸成大错的份上,从宽发落。”

“尚未铸成大错?说得轻巧。若非陈状元刚好碰上,你们父子已将酆姑娘强抢回家,依酆姑娘的性格,她必不肯苟活;酆夫人本已悲伤成疾,听闻女儿身亡,岂有命在?如此一来,酆家便是家破人亡。这岂止是大错,根本就是大罪……呃,郑讼师请留步。”翁隽鼎瞥见郑方达想溜,扬声将他喊住。

郑方达转身问道:“大人有何见教?”

“刁辊父子请你作讼师,此案未了,你就要离开?”

“既然他父子已经认罪,自然也无须申辩,在下留在此地已无必要。”

“是吗?设谋诱取民女、公然帮讼分利,这两条可否留住尊驾?”

听县太爷一说,酆烨这才知道自己自一开始便在别人的算计之中,不免悔恨交加;酆灵知道郑方达是始作俑者,圆瞪杏眼,心里“恶人、狗贼”的骂了个够;一旁看热闹的众人也是指指点点,纷纷指责刁家父子卑鄙龌龊、郑方达不做人事儿。

“大人,说话要有根据。您说在下‘设谋诱取民女、公然帮讼分利’,可有证据?”郑方达犹自嘴硬。

“本县公务繁忙,没时间与你多费口舌。来呀,带证人。”

一名捕班快手从侧门带进一个人来,郑方达一看,那日在里屋与刁辊密谈后,提着刁辊酬谢的三百两纹银出门时,正是遇见了此人,还差点与他撞了个满怀。是他偷听了我们的谈话?不会吧,我们说话的声音并不大啊。对了,刁澜这小子沉不住气,听我说了计谋之后,得意忘形之中嚷嚷了几句,若被他听见,这个罪名真的坐实了。正胡思乱想之间,猛听翁隽鼎大声说道:“郑方达,你还要狡辩吗?”

原来那人已将那日密谈的情形已经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看到刁辊父子和郑方达等人对他瞪着眼,那人似乎有恃无恐,说道:“东家、少东家和‘真’先生可不要怨恨小人,是你们做事太歹毒,小人若不说出来,良心要谴责一辈子。”

奸谋败露,郑方达纵是铁嘴钢牙,此时也是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翁隽鼎见此情形,便将惊堂木一拍,沉声说道:“刁辊、刁澜父子伙同郑方达,暗中设下圈套诱使酆烨签下无前置条件的合约,以达到骗娶酆烨之女酆灵之目的。根据大明刑律二十一条第二款:‘凡设方略,而诱取良人及略卖良人为奴婢者,皆杖一百、流三千里;为妻妾子孙者,杖一百、徒三年’,本应从重处罚。但念尔等尚存敬畏王法之心、诉诸官衙而未强自履约,亦未造成严重后果,本县从轻发落如下:一、前酆烨与刁辊所签合约即行废止,酆烨所得脩金为正当报酬,刁家不得追偿;二、刁辊、刁澜因设谋诱取民女,各杖二十,另处罚金纹银一百两;三、郑方达因帮他人设谋,杖二十,因帮讼分利,没收不当得利纹银三百两,自此不得代人争讼;四、呈状人孟广云、证人阚岩,嫉恶如仇、见义勇为,各奖纹银二百两。”

酆烨父女终于洗清了冤枉、摆脱了刁家的纠缠,自然欣喜异常,连声称谢;孟、阚二人履仁蹈义,得到官家褒奖,亦感前之所为于心无愧;刁辊父子与郑方达虽蚀点银两却免于徒刑,心中怨怼之余又暗道侥幸。总之各方自得其所,均表示服判。

退堂之后,陈文祺向翁隽鼎一竖大拇指,赞道:“进退有度,宽严相济,有张有弛,举重若轻。了不起。”

翁隽鼎摆摆手不好意思地说道:“陈年兄谬赞。若非陈年兄‘只娶疯聆仪魏女士为妻’(只娶酆灵一位女士为妻)之妙句,在下可是束手无策。”

陈文祺笑着说:“好了,好了,咱俩也别互吹互擂,该去会会帮助我们断了此案的‘大功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