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二回 功夫茶楼

鞘中霜色 第二回 功夫茶楼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年时光忽忽而过,转眼到了八月十二,乡试在即。

这天,陈瑞山、陈祥山兄弟将陈文祺和陪同赴考的景星二人送到庄外五里之地。

“爹、五叔,天气炎热,您们回去吧。”陈文祺站在一个小土坡上,回转头来,对汗流浃背的爹爹和五叔说道。

陈瑞山走上前,将手中的书箧轻轻放在陈文祺的背上,亲手为儿子系上背带,慈爱地嘱咐道:“祺儿,此去长途酷暑,你们要照顾好自己。到了黄州码头,雇一只小船,不出一日便可到武昌城,时间宽余得很,不要急着赶路。”

“孩儿记下了。爹爹和五叔也要注意保重身体。”

陈瑞山回转身,见五弟已经帮景星背上了另一只书箧,便摸了摸景星的脑袋,说道:“景星,你文祺哥要备考,凡事你就多多辛苦,不要分散了他的精力。”

景星连连点头,脆声应道:“老爷,您老尽管放心,景星会照顾好文祺哥的。”

“呵呵,我放心,我放心。”陈瑞山“呵呵”一笑,复又转身对儿子说道:“祺儿,爹爹还有一句话,你可记住了。”

“爹爹请讲。”

“半年前,你五叔与你仰山师傅的文武之争你还记得吧?其实对于国家来说,文治武功都很重要,孰轻孰重不好掂量。这次既然选择了文举一途,便要潜心学问。你那点武功,若非紧要关头,不可轻易显露。当然学武的目的除了健身,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义。但即便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也要权衡轻重、把握分寸,切不可恃强欺弱、好勇斗狠,更不得动用私刑、伤人性命。你可记下了?”

“爹爹的教诲,孩儿终生铭记。”陈文祺恭谨地答道。

陈祥山走过来,见大哥恋恋不舍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大哥,文祺也不是小孩子了,你就放心让他们上路吧,再这样唠叨下去,没准还未到黄州,太阳就西坠了。文祺,五叔也有句话你记住,此次秋闱不管能否中举,你都给我高高兴兴地回来,五叔还等着与你切磋功夫呢。”

“是,五叔、爹爹,文祺不会令家乡父老失望的。您们请回吧。”

“好吧,我们回去了。出门在外,一切小心。”陈瑞山、陈祥山与文祺、景星挥手作别,一步三回头地返回陈家庄。

陈瑞山、陈祥山二人走后,景星扬了扬手中的扁担,说道:“文祺哥,还是让我把行李挑着吧,背在背上更加热不可耐。你看,你的衣衫已经汗透了。”

“这天气,即便不背东西也是一样的出汗。你这么个小人儿,挑两个沉甸甸的书箧,不压扁你才怪。要不,由我来挑?”陈文祺说着,就来解景星背上的书箧。

景星知道陈文祺怕累着自己,连忙逃了开去:“算了,还是一人背一个吧。大不了回去挨爹爹一顿骂。”

江南的气候与北国的气候差别甚大,虽说处暑早过,秋分将至,但“秋老虎”余威不减。二人一路走去,已是汗出如浆,遍身湿透,携带的茶水早已告罄。正当二人口渴难忍时,远远望见前边路旁有间屋宇,檐上高挑着一面鹅黄色旌幡,上面的“茶”字苍劲有力。

二人一见,顿时口内生津,急忙加快脚步,赶至屋前。抬头一看,檐下还悬挂着一幅匾额,匾额上面临时贴的纸上书有“岚记功夫茶”五个大字。

“功夫茶。”陈文祺不禁哑然一笑。听说过下江人喜欢喝功夫茶的,难道本地也时兴这个?

“岚-记-功-夫-茶。”忽听身旁有人一字一顿地念道:“啧啧,今古奇观咧,炎天暑热的,渴得恨不能牛饮一番,谁耐烦喝什么‘功夫茶’啊?”

陈文祺扭头一看,两个五官相貌、高矮胖瘦、衣着打扮一模一样的青年男子并排站在身后,若不是一个手提宝剑、一个手摇折扇,很难分辨他们是两个人。

那手摇折扇的青年向陈文祺微微一笑,算是萍水相逢打个招呼,而后对手提宝剑的青年说道:

“彦弟,不要少见多怪,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且进里屋,见识一下这‘岚记功夫茶’的喝法。”说完向陈文祺微微颔首,当先走进屋里。

那被称作“彦弟”的青年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屋内柜台前,用手指轻轻敲击一下柜台,对柜台内忙碌的伙计说道:“伙计,来两大碗凉茶。”

“欢迎客官光临小店。”伙计抬起头来,热情地与众人打个招呼,然后说道:“客官,如果您是买茶的话,便是一两银子一碗。小店规矩,先付钱后喝茶。”

“什么?一两银子一碗茶?”被称作“彦弟”的青年惊得眼珠子快要掉到地板上,“你们这是卖茶还是打劫?”

听到伙计的报价,其他一起进来的人也惊讶非常。要知道,一两银子要买四石大米呢。

“客官少安毋躁,小的是说买茶的话。小店还有免费的茶供应呢。不过……唉,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客官们请看这个吧。”伙计满面春风,伸手向旁边一指。

众人顺着伙计的手指瞧去,柜台旁边立着一个屏风,上面写着:

“古人云:‘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今进店之客人,无非‘士农工商’四民,吾之茶楼曰‘功夫茶’,是故与士言文,与农言力,与工言巧,与商言数。凡小露‘功夫’者,小店便当奉上香茶,免费供客人饮用(每位可另带一人同饮)。若无‘功夫’又确需饮者,则按一两纹银一碗茶而沽,恕不赊欠。”

众人看后恍然大悟,原来此“功夫茶”不是彼“功夫茶”。其中有一技之长者,一来心痛囊中的银钱,二来一时技痒,故对“功夫茶”大感兴趣,想看自己能否凭“功夫”赢得免费的茶水。于是急不可耐地向伙计询问何谓“言力、言文、言巧、言数”。

伙计微微一笑,走近屏风,将之反转,只见屏风背面写着:

“言力者,力举千斤石磙,手臂伸直即可;或硬弓立射三十丈,箭头触靶即可;

言文者,抽签选题,百步成诗,合韵律、平仄、对仗即可;或联对,百步内按所选上联对出下联即可。

言巧者,一息之间,凝水成冰或融冰成水即可;或进入迷宫之中,一炷香之内走出即可。

言数者,重排九宫,无论移动多少步,一炷香之内完成即可;或算盘算数,抽出十题,一炷香之内正确算出即可。”

众人看完,有的面露难色,有的跃跃欲试,有的回首望着那端坐喝茶之人,不知他们喝的是“功夫茶”还是“纹银茶”。

小景星看完,附在陈文祺的耳边悄声说道:“文祺哥,这弯弓射箭、力举千斤,有武功的人都能做到;而吟诗作对、九宫计数,也难不倒读书之人。唯有这‘凝水成冰或融冰成水’要在一息之间完成,那得多深厚的工夫才能办到啊?而且还要身兼柳师公的烈焰掌和杨师公的寒冰掌两门绝世武功才行。”

陈文祺伸手刮了一下他的鼻子,低声说:“哪要什么烈焰掌寒冰掌的,其他的倒是要些真本领,唯有这道题么……你也能轻易做到的。”

“我?”景星似乎不信,待要问其诀窍,只见陈文祺将手一摆,“嘘”了一声。

这时,一个肩背褡裢的中年人越众而出,说道:“钱某不才,算盘打得尚可,咱就打几道算题混碗茶喝。”

伙计听罢,响亮地喊道:“有客人‘言数’。”

话音未落,自大堂后面分花拂柳般走出一位妙龄少女,明眸皓齿,杏眼桃腮,体态轻盈,美艳无双。直把众人看得眼直耳热、心头撞鹿。

那少女见惯不怪,抿嘴一笑,盈盈说道:“哪位客官‘言数’?请随小女子到后院献技。有‘言力’、‘言文’、‘言巧’的客官,也请过来。”

众人不知是有技要献,还是看不够美色,尽皆跟随那少女向大堂后面走去。陈文祺见景星面露神往之色,便向他扬扬下颌,两人随众而行。

茶楼后面,是一个大大的院落,院子一角的树荫之下,一着长衫、一穿短褂的两位老者正在对弈,对于来客视若不见。

少女待客人进入临时搭盖的草亭之内坐定后,便将钱姓中年人引到置于草亭中的书案前,让他挑选一把趁手的算盘,并请钱姓中年人从书案上一个用绢布遮掩的小木盒中摸出一只纸签,上面写有十道加减乘除混合算题,然后点燃一支香插入香炉之中,对中年人轻声说道:“请客官计算。”

少女语音一落,中年人的算盘便“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当香炉中的线香还剩寸许时,中年人叫道:“计算完了。”

众人一听,“啪啪啪”地鼓起掌来,似乎是自己的杰作一般。

“不慌,还不知对是不对。”少女的声音可没有她的美貌动人,冷淡得似乎有点煞风景。

少女拿过中年人手中的算题,平铺于书案,从书案的抽屉里取过一支未曾用过的大楷狼毫,蘸了一点清水,往算题旁边空白之处涂抹了几下,十个数字立马显现出来(敢情每张算纸上都预先隐写了答案)。

少女将答案一一对照,没有发现差错,便对中年人说道:“恭喜客官,全算对了,请进里屋喝茶。”然后向屋内清脆地喊道:“为钱先生奉茶。”

众人一听,又是一阵掌声。

“好,方某也来献献丑。”那持剑的“彦弟”站起来,抱拳向少女说道。

“敢问客官选哪行?”

“方某乡间农夫,没有什么本事,只有几斤蛮力,就举举石头吧。”

少女朝他望着,既不动身也不说话,显然不信他是犁田打耙之人。

“怎么,姑娘还有什么问题吗?” 持剑的“彦弟”礼貌地问道。

少女徐徐说道:“这位客官,还是选其他的吧。万一石磙举不起来,便会自伤的。”说完似乎怕伤了那青年的自尊,连忙补充一句:“哦,小女子没别的意思,这石磙至今尚无一人能举起来呢。”

“多谢姑娘提醒。但方某一技无成,只有几斤蛮力,今日权且一试。” “彦弟”说着向手拿折扇的青年一指,“这位是我胞兄。有我兄长作证,在下若举不起石磙以至伤及自身,便是咎由自取,决不迁罪于贵店。”

少女见手拿折扇的青年将头微微一点,知他已然同意,便对“彦弟”说道:

“既如此,客官便随我来。”少女将“彦弟”引至草亭外,指着那个大石磙说道:“这个石磙号称千斤,实则五百余斤。且不说石磙的重量,单这石磙周身光滑,手无着力之处,便是难举。若要勉强而为,自身定致伤残,还请客官三思。”少女转头向树荫下对弈的老者望了一眼,低声向“彦弟”说道:“其实,小店……,即便客官无甚功夫,也……也会奉茶于客官解渴的。”

这时,那位手拿折扇的青年扬声说道:“愚兄弟感谢姑娘的再三关照。不过,就让舍弟举举无妨。”

“那么,公子务必小心。”那少女无奈,只好叮嘱一句,退至一旁。

“彦弟”绕着石磙走了一圈,双脚微分,深吸一口气,运功于双臂,两手扣住石磙两头的孔眼,大喝一声“起”,石磙瞬间离地而起,被他稳稳举在头顶之上。

那少女一脸的紧张立时换成惊奇的神色,双手连摇道:“够了,够了,快放下。”

“彦弟”双臂一振,石磙抛落在三尺开外的地方,将地面砸出几寸深的大坑。

众人见他单薄的身材竟有如此神力,情不自禁地喝起彩来。

在树荫底下对弈的短褂老者,起身走到石磙旁,用脚背托住石磙下缘一勾一送,将石磙送回原地。石磙落处,竟无半点印痕。

“小兄弟臂力惊人,当奉香茶三碗。奉茶之前,小兄弟可想试试那支强弓?拉开拉不开均无关系。” 短褂老者伸手拍拍脚背上的灰尘,试探着说道。

“老人家吩咐,晚辈敢不如命?” 短褂老者轻描淡写地将石磙送回原位,而且石磙落地之处毫无痕迹,多少令“彦弟”有些许惭愧。短褂老者让他弯弓立射,他是求之不得。

三十丈外的箭靶影影绰绰,不在寻常弓弩射程之内。老者命人抬来一只巨弓,但见弓长约五尺,弓臂由韧性极好的精钢打造,弓弦有小指粗细,看抬弓之人的吃力神色,重量应在百斤上下。这样的巨弓,寻常人别说弯弓射箭,只怕拿起都很困难。

“彦弟”接过巨弓,右手食、中、无名三指搭住弓弦,勉力一拉,原本绷得笔直的弓弦开始弯曲。“彦弟”一试之后,自忖把握甚大,便自箭壶中抽出一支长箭,搭在弦上,左手紧握弓臂,右手勾住弓弦,双臂平伸,身体微侧,使出十二分力气,暴喝一声“开”,弓弦虽未圆如满月,却也应声弯曲,“彦弟”略略一瞄,便松弦放箭。

“咻——”,离弦之箭带着破空的声音疾速飞出,射在箭靶之上,那箭插入箭靶后不停地颤动,三、五息之后,终于承受不了箭杆的重量,掉落于地。

“小兄弟好俊的身手,老朽佩服。老朽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小兄弟随身带剑,可否演练一路剑法,教老朽开开眼界?” 短褂老者“得寸进尺”,又提出要求。

“彦弟”略显踌躇,他的哥哥开口说道:“彦弟,老先生开了金口,便请老先生指教一下又有何妨?”

听哥哥一说,“彦弟”拿过长剑,向短褂老者一抱拳,说道:“恭敬不如从命,晚辈献丑了。”说完,又演练了一路剑法。

短褂老者看完,并未对剑招或褒或贬,只是淡淡地说道:“好剑法,好剑法。请小兄弟里屋用茶。”说完,又往树荫之下弈棋去了。

“多谢。”“彦弟”谦逊地向老者抱拳施礼,道了一声谢,然后走回手拿折扇的青年身边,说道:“哥,此店规矩,饮用‘功夫茶’者,每位可带一人同饮,你就别再费力了,咱们喝茶去吧。”

“哥哥”一时技痒,摇头说道:“不忙,为兄也想献献丑,自己挣碗茶来喝。如若‘功夫’不济,再沾彦弟的光如何?”不待弟弟答应,“哥哥”转向那少女:“姑娘,我就联对吧。”

“如此,客官请选上联。”少女走到草亭跟前,纤手指着系在柱子之上的十数根细绳。

众人顺着细绳抬头望去,原来每根细绳连着一幅纸轴,细绳一松,纸轴便向下垂展。

手拿折扇的青年走上草亭,随手解开一根细绳,但见垂展的纸轴上画着一人,用一根粗大的木头挑着两捆柴火,下面写着:

“此木挑柴千里重。”

众人一看,这是一个拆字联:“此”、“木”合起来是一“柴”字;“千”、“里”合起来又是一“重”字。不仅七个字中有两个字拆分,而且意思也很新颖:用粗大的木头当扁担,挑起来岂非很“重”么?

那少女说道:“客官请续下联,小女子开始计时了。”说罢,在草亭外面缓缓而行。

“一、二、三……”

手拿折扇的青年以扇轻轻击头,在草亭之内来回踱步。

众人不免也在暗自思考,自己能否对出下联。

“十八、十九……”

“有了。”手拿折扇的青年停下脚步,高声说道:“我对的下联是:长弓不张八丘兵。”

四川人对一些贪生怕死、欺压百姓的军人甚是不屑,暗中称他们“丘八”。此联中“长”、“弓”合成“张”字,“八”、“丘”合成“兵”字,而且意思也较为明白,“弓”都不张的“兵”不正是那些“丘八”么?

“好!”

“妙联!”

“绝对!”

众人一阵欢呼,似乎自己联上了一般。

手拿折扇的青年暗叫惭愧:对是勉强对上了,时间紧迫,对仗、平仄可欠思量了。

“客官好文才。”少女赞了一句,随后说道:“请二位里屋用茶。”

“不急,不急。” 手拿折扇的青年一拉“彦弟”,两人坐回到原来的地方。他想等一等,如众人中有力所不逮者,自己兄弟可带两人一同饮茶。

他们不走,少女也不便再催,只得由他。

接下来,众人各展身手,或使尽全力弯弓射箭,或字斟句酌续对下联,或五指翻飞拨弄算盘,或左冲右突游走迷宫。其间不乏开不了弓、联不成对、算不对数之人,那少女也不认真计较。至于那在迷宫中乱闯者,少女则在关节之处,有意无意地扔块石子,引导他们走出迷宫。总之,店家好似并无为难众人之意,只要敢于献技,无论成功与否,均会请至里屋,奉上香茶,为客人解渴消暑。

陈文祺不急不躁,端坐草亭之中,目送众人逐个返回里屋,自己并无任何表示,似乎这一切与他无关。站在他身侧的景星开始沉不住气了,悄悄一拉陈文祺的衣袖,轻声说道:“文祺哥,我们怎么办?要不然我去……”

这时,手拿折扇的青年来到他们身边,说道:“这位兄台,在下兄弟欲请你与贵价一起去里边喝茶,可否赏光?”

陈文祺知道他们二位怕自己难堪,才有此一说。心里不由对他们的人品大加赞赏。但他不动声色,站起身来向两兄弟施个罗圈礼,说道:“二位高义,在下甚是感激。只是若这样跟随二位兄台进屋饮茶,恐怕我这位兄弟会感到面上无光哩。”

这时,树荫底下弈棋的两位老者抹乱棋局,起身来到草亭。长衫老者接过话头说道:“这位小兄弟背着书箧赶路,想必是去武昌城应试秋闱的吧?”

“正是。”陈文祺抱拳向两位老者施了一礼,恭敬地答道。

“难怪不受嗟来之食呢。既是赶考的秀才,必非胸无点墨。老朽虽是乡野俗人,倒也喜欢附庸风雅。今日众人举石射箭、联对计数均有上乘表现,唯有诗赋无人留下佳句,老朽斗胆请这位兄弟吟诗一首。当然,什么十步、百步的时间限定都免了。你看如何?” 长衫老者面露希冀的神色。

陈文祺对他躬身一揖,说道:“先生所命,晚辈自然不敢藏拙。但是规矩不能坏,还是照常计时吧。”

“不是可以不计时的么?”少女有些迟疑,望着长衫老者说道。

“这位兄弟既然愿意遵守规矩,那就按他的意思办吧。” 长衫老者说道。

“请先生出题。”

“就以这‘乡试’为题,如何?”

“也好。劳烦这位姑娘计时。”

“一、二、三、四、五……”

“有了。”陈文祺吟道:

“江上相逢皆旧游,万国衣冠拜冕旒。

明朝努力长安道,星剑光芒射斗牛。”

吟罢,又向长衫老者一揖:“晚辈不才,唯恐自己的拙词浅句污了前辈的视听,遂借古人的诗句拼凑而成,不知可否?”

长衫老者面露喜色,一迭连声地说道:“好,好!尝闻唐代书生史青有五步之才,这位小兄弟亦于五步之间,遂成七绝,而且还是集句诗。”老者扫视了一下在场众人,继续说道:“集句诗看似用现成的诗句,没有自己的新意,实则比自己创作更为艰难。既要博闻强记,信手拈来集句成诗;又要浑然天成,符合新诗的题意。小兄弟这首集句诗,将‘乡试’的情景、意境写得贴切自然,毫无斧凿之气,实在是不可多得的集句啊。”

“哈哈,刘……嗯,老弟,在我的印象中,你少有这样夸人的,今日你是发现奇才了?”短褂老者说道。

“正是,正是。”长衫老者正色道:“不瞒诸位,我们两个老朽听闻当今皇上重开科举,不免有些感慨。”指指短褂老者,说道:“这位仁兄感叹十数年以来,朝政荒芜,科举不兴,冷落了百姓的热情,今次开科,未必能有人才可选;老夫则认为我中华文明世代承袭,岂是朝代兴衰、人事代谢所能左右?此次开科,必定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于是乎,我们老哥俩设下赌约,问这位小姑娘包了三日的茶楼,以“功夫茶”为噱头,以此检验谁对谁不对。未料今日竟有诸位有为少年崭露头角,正是老怀大慰哩。老哥啊,你输啦。”

短褂老者“哈哈”一笑:“我认输,也输的好啊!我若不输,咱大明朝还有希望吗?罢了,回去给你摆宴认罚吧。”回头对那少女说道:“姑娘,店子归还与你,把我们那些东西撤下来,你还做你的本分生意罢。”

“老伯,还有半日之期哩,我不能占您老的便宜呀。要不,我退一日的包银给您?”少女急忙说道。

“哈哈,这几日我们摆下‘功夫茶’,不知为难了多少人,虽说姑娘你偷偷带他们一边去好茶招待,但这‘功夫茶’的名声传出去,难保影响姑娘的生意哟。这半日的包银就算是对姑娘的补偿吧。”

短褂老者说完,一拉长衫老者,与众人道声“保重”,返身离开后院。

“两位老人家,可否留下高姓大名?”那被其兄称为“彦弟”的青年似有不舍,在两老身后高叫了一声。

“萍水相逢,何必留名?他日有缘,容当再叙。”两老挥挥手,飘逸而去。

“几位客官,请里屋用茶,今日敝店还是两老所包,大家免费痛饮吧。”少女倒也算得上女中豪杰,不似那锱铢必较之徒,既然老者不收多余的包银,就让众人共同享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