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三十六回 请君入瓮

鞘中霜色 第三十六回 请君入瓮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文祺走到两人中间,先躬身向朱见沛说道:“请王爷回座休息。”等朱见沛走回座位之后,陈文祺转过身,对阿巴海说道:“阿巴海特使,我算听明白了,你很在乎‘进贡’这件事儿。姑且不论当年是谁主动提出年年进贡岁岁来朝的,单说这进贡,你们虽然向天朝进贡了一些马匹、珠宝之类的东西,可天朝也赏赐了你们无数绫罗绸缎、珍稀特产。你扪心自问,你们之贡品与朝廷之赏赐,哪年不是薄贡而厚赐?朝廷此举,无非是通过这种形式使两国通好,难道真是稀罕你们那点东西?十多年来,贵我两国以这种关系和睦相处,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难道这样不好吗?似你这样恣意挑起事端,轻则损害宗藩之间关系,重则可能重启战端,难道你就不怕成为千古罪人?”

阿巴海“哈哈”一笑,傲慢地说道:“大漠上的人崇尚实力。就算我们向天朝纳贡是天经地义,天朝向我们展示一下实力亦理所当然。如若天朝无此实力,赏点彩头还不应该吗?”

“国家的实力,在于固守江山,治理社稷,发展民生,荫庇百姓,并非要做到无所不能。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算你挟一技之能难倒我等,就推断天朝不够强大、不配作你蒙古的宗主国?枉你贵为一国之副,怎的如此短见薄识?”陈文祺这番话,虽然语带“教训”,亦是在情在理、大义凛然。朝廷这边的众臣听后,心里立刻舒畅不少。

阿巴海似乎理屈词穷,蛮横地说道:“我知你口齿伶俐,能言善辩。但若要本使口服心服,光用嘴巴还不够,还须亮一亮你的身手。”

陈文祺朝旗杆顶端的方斗望了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贵使一定要在下取出那块玉璧才肯罢休?”

阿巴海将头重重一点,并不说话。

陈文祺一改先前的和悦,正色说道:“贵使想过没有,正如适才王爷所说,‘朝廷做不到,便要给你彩头;你若做不到,最多不要彩头。’你觉得天下真有这样的便宜可占吗?”

阿巴海似乎并不太懂陈文祺所说的话,反问道:“此话何意?”

“不管贵使是真的听不懂还是装不懂,我就说白一些吧。本来藩属国向宗主国进贡,应该真心实意、毕恭毕敬,不能失礼,更不能唐突。而贵使自来京城之后,言行倨傲,漠视天威,完全不守宗藩之道。仅此一条,天朝便能治你个大不敬之罪。但当今皇上秉承先皇‘以德睦邻和谐周边’的遗命,不与你一般见识,如你所愿识阵、破阵,你便应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可你依然我行我素,得寸进尺,甚至染指天朝江山,是可忍孰不可忍!再退一步说,你开出的条件朝廷办不到,你得了‘彩头’朝廷可能无话可说或者说无可奈何;但如果你的条件并没有难住朝廷,难道就像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哪天你又不服气了,岂非又开出条件要朝廷照办?总之,朝廷一不小心,就要给你‘彩头’,而你却可以随时随地冒犯朝廷,反正冒犯了也是白白冒犯,不承担任何后果,何乐而不为?而且此风一开,难免不会东鸣西应,其他藩国也许竞相效尤。故此,请贵使认真地想想,若是在下如你所愿取下那玉璧,你当如何自处?”

“蒙古国进贡使臣借朝贡之机,摆阵藏璧、逞奇眩异,屡次傲慢犯上,不仅有损天朝统属之威,而且开启藩国不敬之风。为免养痈贻患,应对蒙古国给予薄惩,以儆效尤。”许宁性急,未等阿巴海开口,高声说道。

“是啊,藩国进贡,天经地义,无事生非,理应惩处。”

“若由他恣意妄为,藩国藐视天朝一旦靡然成风,后患无穷。”

站立在皇上左右的群臣,此时亦是议论纷纷。

阿巴海有恃无恐,没有鲍雨那样的“怪手”,任谁也取不下方斗中的玉璧。唾手可得“彩头”,岂能被你小子三言两句给说没了?他强硬地说道:

“你若取下玉璧,要打要罚全都由你。”

“贵使最好三思而行。”陈文祺再次劝道。

陈文祺越是劝说,阿巴海越是以为他不过是虚张声势。

“不必多说,本使再说一遍,你若取下玉璧,要打要罚全都由你。”

“唉——吾具苦心意,尔若耳旁风。”陈文祺不无惋惜地说道:“看来贵使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了。也罢,你若依我一事,我便取下玉璧。”

“何事?”

“蒙古国地处大漠,素以骑射称雄。我若取下玉璧,贵使差人施展一下强弓步射的本领,若射中箭靶,之前贵使种种冒犯一笔勾销;若射不中箭靶,从今往后,蒙古国对天朝一年双贡,朝贡使节必须一品以上官员,呈贡之时务须行君臣之礼,并且自这块玉璧开始。”

“此话当真?”阿巴海大喜,他只当陈文祺要出“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之类的怪招,原来是如此简单的事情?这强弓劲射,是咱蒙古人的专长,无论准头距离,足可睨视天下,射中箭靶那还不是如囊中探物一般?

“决无戏言。”陈文祺斩钉截铁地说。

“就怕你当不了朝廷的家。”阿巴海胜券在握,他要敲钉转脚。

君臣在场,此时能当朝廷家的自然只有皇帝。

许宁摇摇头,心里说道,究竟是一书呆子,你什么条件不好开,偏要往他的强项上撞?这不明显长他的志气吗?若非你识阵又指点泰儿破阵,我还以为你是鞑靼人的卧底哩。不行,咱这满朝文武不能让他一念之差坏了大事。他急步走到朱佑樘的龙案前,抢先说道:“皇上,不可答应。”

陈文祺来到许宁身边,低声说道:“许将军,您不用担心,在下不敢将朝廷威严当儿戏。”

朱佑樘不知陈文祺有什么“高招”能够取下玉璧,但形势所逼,别无选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于是说道:“就依陈爱卿所言。”

陈文祺不再啰嗦,脱去外面衣衫,举步向点将台走去。

难道陈文祺身怀武功?大明君臣暗呼意外,又不知他的武功到底如何,既盼他“亮一手”又怕他武功低微“失手”,心里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刘健快步赶到陈文祺身后,低声问道:“文祺,你会武功吗?有多大把握?”

见恩师关心,陈文祺停住脚步,转过身来低声说道:“门生虽只粗通武功,但这点小事应该难不倒门生,起码也有五成的把握吧。”

刘健闻言大惊,连忙拉着陈文祺来到朱佑樘龙案前,低声说道:“皇上,他说只有五成把握,这事恐怕要从长计议为好。”

朱佑樘也是一惊,忙问:“为何只有五成把握?”

陈文祺一指阿巴海身边站着的鲍雨和另一个鞑靼大汉,同样低声说道:“臣在取玉璧时,怕这两人会暗中搞鬼。”

朱佑樘眉头一展,问道:“不算这两人搞鬼呢?”

“九成九。”

朱佑樘一听,顿时放心,说道:“你尽管安心取玉,这个事情朕来安排。”

“遵旨。”陈文祺说完,大步流星走向点将台。

“牟爱卿。”朱佑樘沉声叫道。

“臣在。”

“速调三百锦衣卫校尉护住点将台与旗杆,任何人不得靠近,(低声对牟斌说:特别注意那两个人)无论是谁暗中搞鬼,格杀勿论。”

“臣遵旨。”护卫校场外面,本就是牟斌带来的三千名锦衣卫校尉把守,圣旨一下,立刻就有三百名锦衣卫校尉跑步进入校场,将点将台和旗杆团团围住,三千名鞑靼士兵被隔离到十余丈远的地方。

这时陈文祺已经跃上点将台,调息了片刻,便运起“易髓功”法。虽然仅仅练到三层境界,而且罡气还不能收发随心,此时却也能真切感受真气充盈,在体内流转自如。

陈文祺站到点将台边缘一尺远的地方,徐徐吸了一口气,使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招的第一式“龙蛇飞动”,只见他身体缓缓旋转,继而愈转愈快,接着一声长啸,使出第二式“旱地拔葱”,这是陈文祺练习戢刃剑法与“易髓功”以来第一次实战应用,为了保险,他将功力提到目前所能达到的极致。很快,旗杆上的方斗已能平视,陈文祺不敢怠慢,趁着“旱地拔葱”余势未消,又使出第三式“平步青云”,一步、两步……五步、六步,陈文祺右手已经伸进方斗之中,一捞一抓,那块玉璧已被牢牢攥在手中。玉璧到手,陈文祺心中一宽,左掌往旗杆上轻轻一按,将身体由原先头上脚下旋转为头前脚后向点将台上方平飞回来,堪堪掠到点将台上方,突然似断了线的风筝一般,头下脚上疾冲而下,在一阵惊呼声中,“嘭”的一声,点将台上腾起一团黄尘。

说时不如那时快,这一切其实只在俯仰之间。就在陈文祺一个“旱地拔葱”蹿升一丈多高、众人无比惊讶的时候,站在距离点将台十多丈远外的鲍雨轻蔑地咧了咧嘴角,丈余高的腾跃,也不是什么奇门工夫,像武当山的梯云纵、少林寺的韦陀杵、雪山派的踏雪无痕、灵鹫宫的凭虚临风,都能蹿升一丈多高。但要够上丈外的旗杆,恐怕不那么容易。除非……哼哼,谅你小子想不到老夫手臂上的机关。及至陈文祺虚空走出六步,这才骇然而惊。然而,场中形势瞬息万变,鲍雨惊诧未已,点将台上一团黄尘腾空而起,陈文祺人踪不见。鲍雨暗中高兴,哈哈,这小子真气不济,从高空摔落下来了,这一下还不摔个七荤八素?最好能将手中的玉璧摔个粉碎。

这边鲍雨暗中幸灾乐祸,那边点将台上尘雾逐渐消散。只见陈文祺好整以暇地站在点将台上,手中攥着的玉璧完好无缺。

陈文祺走下点将台,又来到阿巴海跟前,用略带嘲弄的口吻说道:

“贵使想必没有忘记刚才说的话吧?”

阿巴海虽然恼怒到手的“彩头”给这小子给毁了,但要全身而退,也只是再射一箭而已。当下冷冷说道:“没忘。请说怎么一个强弓立射?”

“简单。贵使遣派一人立射三箭,只要有一箭射中箭靶即可。”陈文祺看似轻描淡写地说道。

“这个容易。”阿巴海冷哼一声,朝远处喊道:“乌力罕,你让他见识见识咱们大漠武士的箭术。”

“是。”人群中走出一膀大腰圆、鬓若刀裁的魁梧汉子,正是陈文祺指认的站在鲍雨身边的那个鞑靼大汉。

陈文祺朝他一抱拳,说道:“乌力罕将军请稍候,待在下摆好箭垛。”转而向马文升问道:“马大人,校场里可有神臂弓?”

“有。要几张?”

“一张弓、一壶箭、一箭垛、两面小旗足矣。”

马文升马上命看守校场的兵勇搬来一张牛筋硬弓、一壶二尺长的无扣箭和一个木架狼皮箭靶,另外还有两面红色的小旗。

陈文祺从小就同五叔陈祥山一起习练军阵武功,骑射是重要科目。他从最软的一石弓练起,逐渐练至最硬的神臂弓,因此对神臂弓的性能耳熟能详:此弓身长三尺三寸,弦长二尺五寸,满弓拉力四石六斗,射程二百四十步。

陈文祺双手将玉璧交给礼部尚书徐溥,转身从箭壶中抽出一支无扣箭,将两面小旗笼在袖中,向前走了几步,在空旷无人之地插下那支无扣箭。然后命那兵勇扛着箭垛,并请阿巴海选派一人跟着自己望南直走,到二百四十一步停下,摆好箭垛,留下二人临时充任报靶人,每人手执一面小旗,嘱咐他们待射箭手射击之后,即举旗示意。若有箭插在箭垛上,便将小旗竖直举起,若无箭插在箭垛上,便将小旗分别向左右平伸,说完之后一人返回。

陈文祺自箭壶中抽出三支无扣箭,连同那张神臂弓一起交给乌力罕,伸手做了一个“请射”的手势,便退回到阿巴海身旁。

乌力罕自恃射术了得,甩下两只箭,意思很明白,射中箭靶,一支足矣。走到插有无扣箭的地方站住,将箭尾搭在神臂弓的弦上,左手握住弓臂,右手三指扣弦,身体微微右侧,使劲一拉,近五石的硬弓顿时如满月般打开。只见他向箭靶略略一瞄,轻呼一声“着”,那支无扣箭如流星般向远处的箭靶疾射而去,真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乌力罕自信非常,松弦、弃弓、转身,走到原来站的地方立定,等候报靶人举旗。

两个报靶人飞一般跑到箭垛跟前一看,然后分别在箭靶两边向左右平伸小旗。

没中?阿巴海、乌力罕大吃一惊。特别是乌力罕,就如同听到蒙古人不会骑马、不喝马奶一般的荒唐。但不信归不信,小旗的信号分明表示未中。

乌力罕摇摇头,一脸茫然地拾起刚才丢弃在地的神臂弓,捡起一支无扣箭,复又走到插有无扣箭的地方。搭箭、弯弓、松弦,“嗖——”,无扣箭带着破空的声音又向箭垛飞去。乌力罕这次没有动身,射完箭后立在原地等候小旗的信号。

两面小旗似乎存心与他作对,依然平平伸向左右。乌力罕惊诧得要将眼珠子突出来的样子,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二话不说,转身捡起最后一支无扣箭,尽力将弓弦拉开、拉开,拉到不能再拉时倏然松弦。

然而,两面小红旗依旧是倔犟地左右平伸——还是未中。

乌力罕大吼一声,将手中的神臂弓抛出三丈有余,人向远处的箭靶飞奔而去,及至近处一看,三支无扣箭齐齐摆在箭靶前一尺远近的地方,几乎看不出前后差距。

乌力罕射箭高手,一看便知箭靶摆到了神臂弓的射程之外,难怪自己没有射中!他暗暗吐了一口气,心里一阵轻松:并非自己射术不精。

乌力罕快步走回,向阿巴海施了一礼,指着陈文祺说道:“济农大人,是他暗地捣鬼,将箭靶摆到了神臂弓的射程之外。”他首先要向阿巴海撇清自己,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

朝廷中诸人,原先本对陈文祺让鞑靼人射箭不以为然,认为他完全是投其所好取其所长。现在听说他将箭靶摆到了射程之外,愈加不解,这种小伎俩岂能瞒得过别人?而且一旦揭穿,天朝的颜面何存?但此时木已成舟米已成炊,先看他如何应付这个局面。

阿巴海听说是陈文祺捣鬼,不怒反笑,以近乎揶揄的口气对陈文祺说道:“原来是尊驾暗中‘帮忙’啊,那这个‘成绩’是算乌力罕的呢还是算尊驾的呢?”

陈文祺笑嘻嘻地说道:“阿巴海特使说呢?他的射术不精,难道还要算到在下的头上不成?”

乌力罕本来已经释然,他又不是进贡使团的特使,只要阿巴海知道不是自己的射术不行,别的事情与己无关。一听陈文祺又将事情推到自己头上,不禁大急,他气咻咻地走到陈文祺跟前,以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你说我的射术不精?”转身用手往呈贡使团那些人团团一挥,“你去问问他们,在蒙古国如果我的射术第二,谁敢称第一?你暗中将箭靶摆到射程之外,就是神仙下凡也没法射中。”

陈文祺脸上笑吟吟的,嘴上却毫不留情:“亏你好意思号称蒙古国射术第一。假如两军对阵之时,你没有射中敌人,反而埋怨敌人不走近你的射程,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乌力罕一愣,什么意思?想了好一会,似乎恍然大悟,对陈文祺说道:“你是说既然敌人不走近我,我就靠近他?是呀,这道理简单不过,待我重来。”说罢,拾起神臂弓和无扣箭,就要越过那支插在地上的无扣箭,走近箭靶再射。

陈文祺伸手拦住乌力罕,笑着说道:“非也非也。若走近了射,哪用得着蒙古国射箭第一高手?三岁孩童就行。”这话乌力罕倒是很快就明白过来,比试射箭若是不限定距离,三岁孩童也可以拿着箭直接往箭靶上戳。

“乌力罕,你暂且退下。”阿巴海知道乌力罕匹夫之勇,玩心思哪里是陈文祺的对手?他将乌力罕喝下,自己上前说道:“先前听皇上说过,尊驾是新科状元是不是?难道天朝的状元公是个无赖不成?”

陈文祺明知故问:“哦?在下口口声声尊你‘贵使’,你反诬在下是无赖。贵使倒是说说看,在下怎么‘无赖’了?”

“将箭靶暗中摆到神臂弓的射程之外,这种小把戏难道不是无赖所为?”

“哈哈哈——”陈文祺一阵大笑。

“你笑什么,难道本使说错了不成?”阿巴海怒道。

“岂止是错?说句难听的话,贵为蒙古济农,怎能说出如此毫无见识的话来?其一,在下放置箭靶,是在大庭广众中进行,众目睽睽,在下何能‘暗中’捣鬼?其二,弓马骑射,弓箭固然非常重要,但弓箭是死的,人却是活的。谁规定了神臂弓只能射出二百四十步而不能射得更远一些?”

“这么说,尊驾可以射得更远?”

陈文祺不置可否,笑而不答。

乌力罕自诩箭术高明,站在远处不服气地说道:“本将军习射几十年,神臂弓射程不止二百四十步,这还是头一遭听说,简直是信口雌黄。”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少见识,不等于不是事实。”陈文祺反唇相讥。

“那就请你一展身手,让本将军见识见识?”

“呵呵,恐怕要让乌力罕将军失望了,你家济农大人说不定正在盘算一年双贡的事情呢。”

“尊驾什么意思?”阿巴海装作不懂问道。

“在下取方斗玉璧,贵使差人强弓立射。如今方斗中的玉璧在下取下来了,而乌力罕将军却是三箭不中,刚才的话言犹在耳,阿巴海特使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尊驾将箭靶置于射程之外,如何能中?分明是讹人吧。”阿巴海愤愤地说。

“贵使怎么又绕回去了?在下再说一遍:谁规定了神臂弓只能射出二百四十步而不能射得更远一些?”

“要不尊驾射出一箭,好让本使信服?”阿巴海奚落道。

“要在下出手也不是不行,不过——这等于教了你们射箭的方法。若是那样的话,除先前在下所说的一年双贡之外,贵使须再给在下一个‘彩头’才行。”

陈文祺说完这话,朝廷众人尽皆掩口而笑。原来陈文祺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设计诱阿巴海入彀。

阿巴海被噎得半响不得说话,陈文祺这话不过是自己先前说过的话,实在不能骂他无礼。

但阿巴海不信陈文祺如何能将射程之外的箭靶射中,这小子虚虚实实,这次十有**是使诈,我若被他唬住,岂不是终日打雁反被雁啄瞎了眼?他将阿尔木、乌力罕拉到身边,附耳问道:“你们好好想想,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办法射中箭靶?”

乌力罕想也不想,肯定地说:“没有。”

“这么说,那小子肯定是使诈讹人了?”

阿尔木想了想,低声说道:“绝对是。”

“那么就要与他赌一把了?”

阿尔木、乌力罕点头赞成。

阿巴海决心下定,来到陈文祺身边,说道:“你倒是说来听听,尊驾要本使什么‘彩头’?”

“阿巴海特使先前要同天朝赌江山,在下如法炮制,就以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和宁夏前卫(以下均称河套三卫或三城——作者注)为彩头如何?”

皇帝朱佑樘以及站立在他左右的文臣武将,一听此言,顿时眼睛一亮、热血贲张——这可是触到了大明君臣心中的隐痛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