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鞘中霜色 > 第二十一回 小镇奇遇

鞘中霜色 第二十一回 小镇奇遇

作者:苍源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5: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文祺、翁隽鼎两人离开陈家庄后,并未直接向北翻越大别山,而是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先去武昌城履约,然后取道德安府进入河南。

去年乡试之后,陈文祺答应沈灵珊在进京会试途中顺道探访,虽然现在不去省城乘“公车”进京,即便爽约也于理不亏,但陈瑞山道德治家、信义教子,陈文祺自小耳濡目染,极为注重诚实守信。何况沈、韩两家强敌在侧、虎视眈眈,自己决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即便绕行也在所不辞。他向翁隽鼎作了一番解释,翁隽鼎自然不会反对。

“陈年兄,你那义弟貌若潘安,俊美绝伦,为人也很义气,的确是人中龙凤。但请恕在下冒昧地说一句,就是脂粉气太重。陈年兄若与他相处久了,莫要消磨了男子汉的英雄气概才好。”翁隽鼎为人豪爽,好意地“提醒”陈文祺。

“哪能啊?在下与翁年兄这一路走去,只怕就要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了。”陈文祺打着“哈哈”,并不说破实情。

陈文祺如约而至,沈灵珊自是芳心大慰。因陈文祺先行暗暗告知有友人同行,遂改扮男装出来相见。经过先前许多的事,陈文祺与韩梅、韩明已是极为熟络,自然也要前去拜见。

有翁隽鼎在旁,沈灵珊许多话无从向“大哥”诉说,只能言不由衷地说些“金榜题名”、“保重身体”之类没有油盐的话,并坚持将陈文祺、翁隽鼎二人送至码头。在陈文祺将要上船的时候,沈灵珊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满脸绯红地往他手上塞了一件软软的物事。陈文祺未便即看,连忙反手塞进包裹中,然后与沈灵珊挥手作别,最后一个跳上渡船。

船至江心,陈文祺回首眺望,沈灵珊仍在南岸伫立在猎猎寒风之中,顿时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他解下系在脖子上的围巾,向沈灵珊频频挥舞,催她速速回转。

船到江北,二人离船上岸,问明去河南信阳州的方向,背上行李,向北而行。

这一日,两人行至信阳地界。时近正午,已是饥渴难耐,遥遥望见前面有一小镇,便加快脚程,走进镇里一爿名为“醉仙楼”的酒家。店小二一见客人进门,连忙上前热情招呼,将二人引至二楼临窗的一张桌上坐定,随后提来一壶茶,每人倒上一碗,然后问道:“两位公子爷,可是吃饭么?”

翁隽鼎一点头,问道:“贵店有什么好吃的?”

小二一听,立马来了精神,如数家珍似的说道:“公子爷,您要问小店的名吃呀,那可真不少:石凉粉、高桩馍、火龙爪、猪皮丝、信阳板鸭、包馅糍粑、鱼头豆腐、长江河鱼,还有潢川胡辣汤,价廉物美,包您吃得满意。两位公子爷不是本地人吧?路过我们信阳,品赏一下信阳特色小吃,方不虚此行咧。”

翁隽鼎笑道:“长江河鱼也是贵店的名菜?”

“那当然。长江河鱼生长在我们信阳的长江河中,每年的产量还不到千斤哩,别处是没有的。”

“原来如此,不是长江中‘河鱼’,而是‘长江河’中鱼,长见识了。”翁隽鼎自嘲地说道。

“不然的话,这‘万里路’不是白白行走了吗?”陈文祺打趣地说道。

小二不知所云,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俩。

翁隽鼎忍住笑,忙对小二说道:“哦,我们是说如不吃这长江河鱼,不就是白来信阳了吗?来一份长江河鱼、一份石凉粉,一份包馅糍粑,再来一碟小菜。”

“好咧,长江河鱼、包馅糍粑、石凉粉各一份——”小二高声喊道。

不大一会儿,小二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长江河鱼和包馅糍粑,果然是色香味俱佳。二人就着河鱼,吃着糍粑,吃到微热时,再吃几口石凉粉,确实别具风味。

客人不多,小二没有多少事情做,看二人吃得很是惬意的样子,又走过来搭讪道:“两位公子爷,菜的味道不错吧?这么好的菜肴,不来一点酒吗?我们信阳的香米贡可是进贡给皇上饮用的酒呢,要不喝两杯尝尝?”

翁隽鼎摇头说道:“不用,吃完饭我们还要赶路呢。”说完又好奇地问道:“小二,你们店里菜肴的味道挺不错的,为何没见多少客人上门呢?”

小二赶紧说道:“二位公子爷请别误会,不是小的胡吹,小店的生意在咱柳林镇上可是首屈一指的,只是这两天镇上有点特殊事儿,客人就少了许多。今天一过,明日又会火爆起来。”原来此处名为柳林镇。

“什么事情能影响到你们的生意?”翁隽鼎越发的好奇,陈文祺也停下筷子,听他怎么说。

小二原本就很健谈,听客人问起,便挪开板凳在横头坐下,清了清嗓子说道:“要说这事啊,算得上是本镇的一件大事。镇上富绅云驭风云老爷的掌上明珠云非烟,如今已到破瓜之年。此女不仅美艳非常,而且琴棋书画样样了得,人称柳林镇的扫眉才子。云老爷膝下无子,只有这个宝贝女儿,故此云老爷与女儿商量,欲寻一个青年才俊入赘进门,传承云家的香火。那云非烟云小姐也不反对,只是讲定这个未来的夫婿须由自己选择。云老爷宠爱女儿,自然满口答应。原以为云小姐提的条件就是媒人介绍的对象要经自己同意就行,哪知她独出心裁,未来夫婿无须媒人作伐,在‘而立之年’以内的单身男子,无论本人相貌如何、家庭境况好坏,只要能过得了‘三关’,便许他空手进门,拜堂成亲。”

小二似乎说得有些口渴,提过桌上的茶壶,征求意见似的看了看陈文祺、翁隽鼎,见陈文祺点头,便拿过一只空碗,倒上半碗一饮而尽,然后横过衣袖抹去嘴边茶迹,继续说道:“不花一两银子便能坐拥万贯之财、倾城之色,这是八辈子也难遇的好事,于是四乡八里的单身青年趋之若鹜,都想成为云家的乘龙快婿。这样一来,年轻人想着去‘过关’,成了家的人忙着去看热闹,小店的生意自然就差多了。”

翁隽鼎插话说道:“你刚才说贵店的生意过了今日,明日又会火爆起来,就是说有人已经过了那云小姐的‘三关’了?”

小二摇摇头,说道:“哪有啊?到现在为止,能过一关的鲜有几人,能过两关的据说没有,更别说有人能够三关全过了。”

“若有人事先串通,先前没有过关之人将那三关的题目告诉后面的人,后面的人再找高人一道琢磨,可不就将三关给破了?”翁隽鼎质疑道。

小二瘪瘪嘴,不屑地说道:“小的说句公子爷您别见怪的话人家云小姐既然人称‘扫眉才子’,那就不是我等这般的见识了,她还想不到这个?据说云小姐每一关都准备了数个题目,分别写在信笺之内,前去闯关之人须从这些信笺中任意抽取一个,按上面所写过关。每个信笺只用一次,抽出来之后便不可再放回去。客官您想想,旁人私底下如何串通?”

翁隽鼎哑然一笑,终身大事非同儿戏,那云小姐既然要设关选婿,必定在事前思虑周全,绝不会留下任何破绽。

“既然至今无人过得了三关,那你如何知晓贵店明日的生意定然火爆?”翁隽鼎有些不明白。

小二又是一瘪嘴,卖弄地说道:“你道那云小姐每日随时设关让你过?她与云老爷约定,以七日为限,迎接应征者集中过关。七日一过,恕不接待。”

翁隽鼎顿觉稀奇,问道:“如果七日之中竟无人过关,难道她就不嫁了不成?”

小二朝翁隽鼎一竖大拇指,说道:“客官您这次算是猜对了。据说那云小姐性子颇烈,声言如若七日之中无人能过三关,就陪伴爹爹终老此生,永不言嫁。”

翁隽鼎击桌说道:“啊,我明白了,今日便是过关的最后一天,对吧?”

“对呀,不管有没有人能够过关,过了今日就结束了。唉,像云小姐如此品貌极佳的姑娘,若真的孤老终身,岂非可惜可叹?”小二叹息一声,朝陈文祺、翁隽鼎两人望了一眼,突然撺掇道:“小的看二位公子爷风流倜傥,像饱读诗书的秀才,不如也去碰碰运气?那云小姐说了,只要能过她的‘三关’, 相貌、出身、籍贯都没有要求的。”

“嗯?对。”

翁隽鼎不再说话,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发现陈文祺用异样的眼神看着他,不解地问道:“陈年兄何以这样看着在下?你也快吃啊,吃完了我们瞧瞧热闹去。”

“翁年兄该不会要去过什么关吧?”陈文祺试探着问道。

“过,当然要过,机会难得哩。”翁隽鼎爽快地承认。

陈文祺听他一说,如闻天籁,迅速将头摇摆了几下,证明自己的确不是在梦中,于是疑惑地问道:“翁年兄莫非对那‘万贯之财、倾城之貌’动心了?”

翁隽鼎连连摆手,笑道:“陈年兄误会了。在下只是对那云小姐的‘三关’有些好奇,想看看它的奇妙之处,试试自己能过几关,别无他想。”

陈文祺与翁隽鼎相处有些时日,对他多少有点了解,此人正直豪爽,不是贪图富贵之辈,只是爱好新奇、见猎心喜。但今天这个玩笑开不得,人家黄花姑娘的终身大事,哪能容你说行就行、不行就走?必须阻止他!

“翁年兄,这事不能儿戏,如若你过了三关又不娶那姑娘,岂不玷污了人家姑娘的名节?依在下看,我们还是不要横生枝节,赶路要紧。”

“陈年兄,行前我们曾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我还要加上一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有这么好增长见识的机会,在下岂能错过?请陈年兄放心,如果在下过不了头一关、第二关,自然与那云小姐无碍;若在下能够侥幸到达第三关,便在最后关头装作过不了,不就万事大吉了?”翁隽鼎狡黠地说道。

真亏的他想得出来。陈文祺无法,只好默然同意。

既然决定要去闯关,两人风卷残云般吃完剩下的饭菜,结完账后,向小二问清去云府的路,一前一后走出“醉仙楼”,直往云府而去。

大约走了半炷香的功夫,远远看见前面有一红墙灰瓦、四角飞檐的宅第,门前围着许多人,正在那里指手划脚、议论纷纷,显然都是一些凑热闹的看客。那些人一见陈文祺二人到来,主动让开一条路。二人越过人群走近府前,才发现府门外右侧临时搭建了一个彩棚,彩棚之中竖立着一个屏风似的牌匾,上面贴着写满文字的粉色画纸,想是过关的规则;牌匾旁边置放一宽大的书案,书案后面端坐着一位戴着花镜的学究模样的老者,书案上面堆放着数个淡蓝色信笺。

二人来到牌匾前,果见粉色画纸上写着“闯关提示”:

“敬告各位来宾:

云某年届四十时喜得千金,如今已到及笄之年,故欲替小女觅一如意郎君。今云某打破世俗,无须三媒六证,只要不在意小女蒲柳之姿、且达到如下三个条件者,即可成为云某家的东床娇客:

甲:年届15周岁、不满30周岁之未婚男子;

乙:自愿入赘者;

丙:通过小女设置的三关者。

并定于弘治三年(庚戌)正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为过关之日,过时不候。

云驭风

弘治三年(庚戌)正月十五日

另附:闯关规则

1、闯关者须是附合年龄条件的未婚男子,且愿意入赘者。

2、第一、第二关为自选过关。彩棚内书案上放置有若干信笺,信笺封面均写有一句古今名联的上联。闯关者可于信笺中任意挑选其中一个,如能说出此联的典故并对出下联,即可按照信笺之中所提要求闯关,如不能说周全对联来历或对不出下联,则闯关失败。

3、如第一关闯关成功,则在第二关之前再选一信笺,亦要说出此联的典故并对出下联,方能闯关。

3、闯过前两关之后,在小女闺房门前即有第三关之题目,届时便知。”

陈、翁二人看后,感觉云家选婿看似条件不多,实则内藏玄机。比如自选过关,闯关者须先对出上下联,这就摆明了必要读书之人才有资格闯关,不然的话,像云小姐这么一位“琴棋书画样样了得”的才女,整天对着一个目不识丁的夫君,岂不索然寡味?又如这满桌信笺,即便不是一关更比一关难,起码也是一关不比一关同,完全不必担心有人“集思广益”过关。看来这云非烟云小姐不仅心思缜密,而且还有些许刁钻。

翁隽鼎按捺不住好奇,正要前往书案上选一信笺,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分开人群,跑到书案前,翻看了几下,拣起其中一个淡蓝色信笺,递给端坐在书案之后的老者。

陈文祺暗中对翁隽鼎揶揄道:“人家已经捷足先登,看来翁年兄没戏了。”

翁隽鼎满不在乎地说道:“在下不过好奇而已,如果这云小姐终身有托,在下自然高兴。且看他如何闯关。”

老者接过信笺,凑近眼前从上至下慢慢看了一遍,高声吟道:“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那少年负手在书案前慢慢踱着步,低头沉思起来。

咦,这不是他自己选的吗,不会不知道吧?众人大感疑惑。

翁隽鼎知他并非不知这联的来历,只是思考如何讲出更为得体而已。

果不其然,不过一会儿,少年止住脚步,曼声说道:“这个上联大有来历,它出自本朝太宗皇爷之口。永乐元年,太宗皇爷将在建文年间任翰林待诏的解缙升为翰林侍读。解学士时年三十四岁,父母妻儿均不在身边,久而久之,不免心生思念之情,想回乡探亲又不敢启齿,但神色之中难免显露。太宗皇爷看出了他的心事,便对他说道,你不是才气横溢吗,那好,朕出一个上联,如你对得出、对得好,朕就恩准你回乡探亲。解学士正日夜苦思请假之计,现在皇上主动提出来,而且又是自己最为擅长的联对,不禁大喜若狂,连忙跪倒在地,请皇上赐予上联。太宗皇爷于是出了这个上联:‘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这个上联很绝,它不仅是一个拆字联,而且还一语中的,说中了解学士的心思。下联要对得工稳,的确有些困难。但解学士不愧是人称‘三大才子’之一,马上就对出了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此下联与上联浑然一体,不仅对仗极为工稳,而且透出对皇上准其休假的感恩之意。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太宗皇爷龙心大悦,恩准探亲半年,克日回乡。老先生,不知在下说的对是不对?”

少年惟妙惟肖的将这个对联的典故一口气讲完,直把围观的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意犹未尽。

“对,对,你可以闯关了。”老学究一迭连声地说道,将手中信笺的封口撕开,递给少年。

少年接过信笺,并未急着抽出里面的信纸,而是捏着信笺朝云府走去,及至大门,那门“吱呀”一声无风而开,待少年进入后又轰然关上。

众人在外面面相觑,猜不透门里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然,每个人希望的结果并不一样。那听罢少年讲过典故、对少年心生好感的人,暗暗祝愿少年鸿运当头,闯关成功,最终抱得美人归;那迟来的准备闯关之人和一些憎人富贵嫌人贫的王伦遗风们,巴不得此刻就府门大开,少年被人轰出府外。

陈、翁二人原本计划今天要走到信阳住宿。看看日已偏西,里面闯关又不知要多长时间,于是陈文祺就催促翁隽鼎动身赶路。哪知这位好奇尚异的仁兄竟是乐在其中,哪肯挪动脚步?陈文祺无法,便说既如此今晚肯定赶不到信阳了,不如你在此守候,我去找客栈投宿。谁料翁隽鼎紧紧拉住陈文祺的包裹不放,说是小镇投宿客人不多,就是晚些去还怕找不着客房?陈文祺拗不过他,只好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话。

正百无聊赖时,云府大门又“吱呀”一声打开,刚才进去的少年现身在门口,他并未被人轰出来,而是由云府官家客客气气地送出门外。

那管家满面笑容,对少年说道:“公子请走好,恕老夫不远送。”

少年回身一抱拳,笑着答道:“多谢相送,请老人家留步。”

人群一阵骚动,纷纷上前与少年搭讪,想知道少年是否成功过关。

少年转过身后,满脸的笑容瞬间换成一脸的落寞,对于众人的询问,只是摆摆手,低头快步离去。

云府管家走到众人面前,拱拱手说道:“很遗憾,刚才那位公子尚未通过第二关。各位贵客中如有闯关者,请赶紧吧。酉时一到,主家就要拆除彩棚,不再相候了。”说完返身朝大门走去。

“管家请留步,在下愿意一试。”翁隽鼎再也按捺不住,向管家喊道。

管家转过身朝翁隽鼎一揖,伸手向彩棚之中的书案一指,礼貌地说道:“便请公子选关。”

翁隽鼎忙行至书案前,随手拿过最上面的一只信笺,看也不看递给案后的老者。

那老者并未伸手,反倒提醒似地问道:“公子就不选选吗?如果连这对联都对不上,岂不……”

未等老者说完,翁隽鼎微微一笑,说道:“老先生但念无妨,如果在下对答不上,那就是在下运气太差,也怪不了旁人。”

老者迟疑着将翁隽鼎手中的信笺接过去,仔细地看了封面一眼,说道:“公子真的不再选选?”

翁隽鼎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说道:“请老先生吟出上联。”

老者扬扬手里的信笺,声音洪亮的说出五个字:“轻风扶细柳。”

翁隽鼎听罢,不假思索地说道:“这副对联嘛,原先出于何处却是无从考证……”

围观众人一听,顿时大跌眼镜。原先劝他选一自己熟悉的对联他不肯,以为必是饱学之士,不肯自掉身份“选”联而对,哪知此时竟爽快地承认“无从考证”,看来此人是这几日闯关者中最差的一位。众人顿时兴趣索然,见时日不早,准备散伙走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