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六百二十六章

辽东之虎 第六百二十六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说第一个还算是靠谱,第二个那就应该属于跳大神儿的范畴。

奄奄一息的病人,被祭品一样摆在桌子上。张道陵拿着把桃木剑游走,仔每一看居然脚踩八卦,每一步都踩在点上,分毫不差。这就有点儿功夫了,这样小的圈子绕圈儿,李枭绕一会儿就得头晕。掏出怀表看了看,这货居然转了十分钟仍旧没有停的意思。

别的先别说,就这体力,值得佩服!

“咱们是不是把这位道爷请回去,做体能教练也好。这样跑十分,我都会喘。”李枭手里拿着怀表,顺便计算了一下老道跑一圈大概要多少秒。

“大哥!张道长真的很灵验的,那个人的病一定会好起来。”李浩对这位张道长非常着迷,非常不满大哥对偶像的态度。

“大哥!虎子的病也李先生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儿,或许这位张道长可以的。既然跑这么远来了,你也看看张道长的神通。”估计是上一次来看到了什么,李休也在力挺偶像。

“好吧!”李枭抱着看猴戏的态度,看这位张道长的表演。这种诈骗手段,实在是太低级了,至少也得弄个小金佛什么的。

张道陵舞动的越发的急促,长衫飘飘,大袖飞舞,脚下的步伐已经从八卦步,变成了北斗七星,站在天权位上大喝一声,袖子里飞出无数的黄裱纸。

手中桃木剑只是一刺,就有一张纸穿在上面,回手的时候掠过七星灯,那张纸一下子就变成了火球,在袍袖的鼓荡下,飞散的黄裱纸居然没有一张落地,手里的火球四下里飞舞,顿时就把飞舞的纸片子全都点燃了,他的剑依然在挥舞,不时的拨打一下火球,飞洒的火球居然慢慢聚拢成一个大火球,在明灭的烛光映衬下,如同一轮红日,就是这轮红日有点发青,如果说纸上没有抹硫磺和磷粉,打死李枭都不信。

火球逐渐熄灭,张道陵也打完收工,左手剑诀,右手一招苏秦背剑,桃木剑就安安稳稳的回到了背上那个古色古香的剑鞘里。

李枭觉得此处应该有掌声,如此玄妙的表演,天桥上可看不到。手习惯性的往怀里掏,准备摸俩零钱往里面扔。摸来摸去,只摸到一枚银元。李枭不得已放弃了这一想法!

旁边两位兄弟赶紧松了一口气,如果这铜钱扔过去,今天的事情就算是黄了。高人嘛!没有些高人的傲气可怎么成?

老道的表演结束了,桌子上那位病人先生却很有专业精神的,要把病人扮演到底。安安静静的躺在桌子上,沐浴着秋日里五台山清晨的阳光,连眼皮都没动一下。

“……!”李休和李浩似乎有些尴尬,按照他们想来。这时候那位病人,应该立刻睁开眼睛,然后活蹦乱跳的跳下桌子。猴子一样窜几窜,然后对着老道跪拜,口称老神仙。倾兜里银元以赠,表达一下自己喜悦的心情。

拿错剧本了?还是给自己加戏?

李枭双手插在身前,两只大拇指不断的缠绕。眼睛四处踅摸,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已经确定这一趟来就是看猴戏,好好看看景色就好。等两位弟弟觉得无聊之后就打道回府,敖爷那边估计也准备得差不多了。赶紧动身就江南,东林党蠢蠢欲动,这一趟要杀好多人。或许这位老道人的生意会很不错,因为江南肯定有许多人家要做法事。

场中一点声音都没有,李枭也不着急。

尴尬的气氛足足持续了五分钟,老道似乎有些不甘心。从怀里掏出一粒黑乎乎不明成分的药丸,然后捏住那人的下巴,努力让人张开嘴。一碗合着纸灰的水,准备那人的喉咙就灌了进去。

也不知道灌下去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刚刚灌下去还不到五分钟,李枭神游天外的脑子还在游荡状态的时候。

“哇!”那病人一张嘴,从嘴里吐出一大股黑水来。那水又腥又臭,所有人都捂住了鼻子。李枭被熏得倒退两步,幸好有身后的顺子力挺才没有摔倒。

吃坏了东西呕吐属于正常,可吐出来的都是啥玩意。黏糊糊黑漆漆,知道的是人吐出来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沥青浇到地上。

所有人都沉默了,没人说话,也没人吱声。包括李枭在内!

“呵呵!总算是大功告成。”张道陵看了看那人吐出来的东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桃木剑背在身后,山风吹动道袍衣带飘飘,好一派绝世高手风范。

“大师果然是神仙中人!”病人家属跪倒在地上痛苦流涕,做感激不尽状。

这状态有些恶心,李枭忍着肠胃的轻微不适。向后退了退,那滩东西实在是太臭了。

好在小道士走过来,手里拿着沙土把那滩东西盖住。病人家属对着张道陵作揖打躬,李枭离得远,似乎看到那家伙拿出一张带着金边的银票。

我擦!现在跳大神都这么赚钱么?李枭双手拇指旋转得像风车一样,他心里在想怎么向天下道门和佛门征税的事情。

这帮家伙这么有钱,向他们征税的话,一定收获大大的。

第三个家伙是个慈眉善目的老者,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人。脑袋上顶着一顶员外帽,身上穿着团花蜀锦绣福字长袍。搀扶着他的老仆人,看起来至少也得七八十岁。

这样的老寿星,走到哪里都是祥瑞。这得尊敬一下,敬老!放眼大明,李枭觉得没有人比眼前这个人还要老。

“不知道老先生有什么病症?”张道陵对着老家伙稽首施礼。

“呵呵呵!你张道陵不是号称,脉段乾坤。你给老夫号号脉,不就全都知道了。”老家伙笑眯眯的伸出了满是老年斑的手臂,孩子式的对着张道陵眨眨眼。

“医者!望闻切问,一样都不能少的。贫道也只是依例向您问诊而已!”张道陵嘴上解释,手却不客气的搭到了老者的手腕上。一手不断的拈指节,面露沉思状。

李枭知道,这拈指节是因为需要数时间。其实号脉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计算单位时间内,患者到底心跳多少下,以及心跳的有力程度。当然,这其中有许多的玄妙,可最最基本的东西就这么多。

“可切出来什么了?”过了良久,老头开口说道。

“呃……!”张道陵有些语塞,脸上有些为难,也有些不解。

“呵呵!没想到盛名之下的张道长,也号不出老夫这脉象,看起来,老夫已经是病入膏肓喽。”

“贫道……!”

“呵呵!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补不足而奉有余。不管是人也好,还是国家也好,这句话都有道理。”老家伙捋着胡子,一副比张道陵还要高的高人形象。

“贫道受教!”张道陵没办法,人家拿道德经说事,他也只能听着没办法说话。

“老夫肾水不足,已无法尽人事。可若是国家无人事,则我大明休矣!”

“老先生,您有话就说。一把年纪了,这样绕八个圈子说话不累么?”李枭找了个青石墩坐了下来,如果再听不出来老家伙是在跟自己说话,那就傻透腔儿了。

“呵呵!你小子倒是直接,可惜,年纪青青杀气盈天。去休!去休!”老家伙看了李枭一眼,然后摆了摆手,撵狗一样撵李枭。

李枭惊奇的发现,对方眼里居然有鹰一样的光泽。

“老人家!您这样费尽心机的想见我,见了面又想撵小子走。为什么有话就不能好好说,偏要这么拐弯抹角的。有什么事情干干脆脆的说出来!

如果您说得对,小子一定躬身受教。如果您说得不对,小子就当耳旁风。现在小子想下山而去,你就算是手眼通天,再想见小子一面也不容易。”对于这样的老家伙,李枭是一脸的不耐烦。余秋雨说过,我们的国家历史太长,兵法太多,权谋太深,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存在构思过度的问题。明明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偏偏要拐弯抹角的。不翻出八百个典故来,就算自己没看过书。

平白无故在别人面前秀优越感,想想就让人生气。尤其是在李枭这种在他眼里接近文盲的人面前,老家伙更是有充足的理由嘲笑李枭。

“呵呵,有意思的小子。”老者终于转过身来,上下打量李枭。

“辽东出来的小子,前后不过十余年时间,年方二十余,便可号令华夏百万雄兵。老夫也不得不承认,翻遍二十四史,也找不到第二个你这样的人出来。

可治理亿万生灵,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现如今你初登高位,出了一览众山小之外,可否领略到了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小子也得变胜寒。因为没有办法,这山小子登上来就没打算下去。”

“也对!居于山峦顶峰,一个不慎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可你知道么?你脚下这座山的根基,正在慢慢的塌陷。等到天崩地裂的时候,你就算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难逃厄运。”

被老家伙鹰隼一样的眼神盯着,李枭有些不适应。

“老先生的东林党人派出来跟李某谈判的?”这样文绉绉的老家伙,张嘴典故闭嘴诗词的老家伙,一看就知道是东林党。

“呵呵!东林党,只不过是一群娃娃的胡闹而已。如果说王阳明算是一代大家,这群娃娃不过就是跳梁小丑而已。”老家伙脖子梗得像高傲的公鸡,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藐视东林党人。

老家伙这么说话,立刻迎来了李枭的好感。至少,面对东林党的态度上,他们是一致的。这些王八蛋,就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

“那您是……!”不过李枭又疑惑了,这神秘的老家伙又是谁?

“东林党虽然信奉心学,但终究还是我儒家一脉。天下读书人如过江之鲫不知凡几,东林党不过一小撮尔。天下读书人奉的大圣至德先师,他们东林党也是要奉的。圣人姓孔,老夫也姓孔。”老家伙笑眯眯的看着李枭。

姓孔?孔家的后人?

难道说自己搞的太过,儒家的带头大哥要跟自己谈判?这可就凶险了,儒家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中华更是已经根深蒂固!即便李枭手握百万雄兵,但面对这种偶像型人物,也得小心再小心。儒家的力量太大了,大到了已经超出了大明国土的范畴。

“您是衍圣公?”孔家后人,都会被朝廷封为衍圣公。不过衍圣公已经生活在山东曲阜,这地方好像……好像是山西。

“衍圣公见到我家先生,也得叫一声爷爷。”老头没说话,旁边的老仆人说话了。

衍圣公叫孔什么的李枭见过,不是不记得他名字。而是不会念他的名字,孔子李枭认识。可名字里面另外两个字,李枭两辈子都没见过。流行歌《生僻字》都没有收录!

李枭在山东的时候见过衍圣公这条地头蛇,看样子那老家伙已经六十多岁了。居然还得叫眼前这老家伙爷爷,那眼前这老家伙高寿几何?

怕不是要一百岁了吧……!

“老祖宗!李枭这里有礼了!”这个岁数就是让人尊敬的岁数,李枭很想向他请教一下,他是怎么活到三位数年龄的。

“今天老夫来见你,其实就是因为一件事情。你对儒家怎么看?”老家伙开门见山。

“儒家……!”李枭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前脑子里面刻板印象,这些人都是满脑子封建思想的老顽固。耽误了好多中华崛起时机的人!

可亲身经历起来,李枭却又有些不解。儒生里面有温体仁、钱谦益、马士英那样的王八蛋。但也有孙承宗,张煌言,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这样的有识之士。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都是读四书五经的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ps:今天的五二零,祝愿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兄妹。

哈哈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