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五百一十章

辽东之虎 第五百一十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明节将至,李枭也踏上了回辽东的路。这么多年一直没回去,今年兄弟几个商量好,回去给父母上坟。

以前都是年纪最小的李浩回去上坟,算是兄弟几个的代表。

这一次李枭没有走水路,而是走山海关过锦州,一路走陆路回乡。辽东是最早恢复和平的地方,李枭非常想知道,这里的人到底过得怎么样。

随从不多,只是带了顺子和两个警卫而已。德川千姬身边跟着丫鬟杏儿,算上李枭刚刚好六个人。一辆马车四匹马,顺着平坦的官道就往辽东走。

没人敢让李枭就这么上路,虽然一路上都是天下太平。但天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事故,李枭可不是十年前带着弟弟妹妹们逃难出来的傻小子,现在他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天下苍生。尤其是辽军上下的福祉!

就在李枭身后十分钟路程,跟着辽军一个骑兵连。再后面一小时,聂大虎的一团不徐不缓的跟着。加上沿途不知道有多少乔装改扮的辽军士兵,如果哪个不长眼的想坑一把李枭,代价绝对惨重。

今年天暖和的早,河北的农民正在墒地。土豆和玉米的种植,让农民们的农时错开很多。往年的这时候,河北的农民还在侍弄冬小麦。现在,冬小麦不种了。贫瘠一些的土地种上土豆或者地瓜,好一些的旱地种的全是玉米,水田种的都是稻米,虽然稻米这东西产量不高。

但稻米的价格很高,算是经济作物。至于麦子这东西,现在河北农民已经不种了。毕竟河北北部靠近辽东的地方,气候跟辽东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不适合麦子生长。

李枭打着马走进一个村子里面,这是标准的河北农家模样。石头垒成的院墙,刚刚解冻的土地还没来得及种菜。墙上挂着黄澄澄的苞米棒子,房子后身养着猪,院子里养着狗,靠着院墙一侧的牲口棚子里还有头驴。

院子的另外一侧,是离地两尺多高的粮食垛子。垛子上面趴着一只大狸花猫正在呼呼大睡!一群鸡悠闲的在院子里面散布,大公鸡飞到院墙上,对着太阳高声鸣叫。

李枭刚刚凑近院子,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一只大鹅,隔着胸墙大声的叫。绑着的土狗也跑过来,对着李枭大声吠叫。一时间,整个院子鸡飞狗走好不热闹。

听到狗叫,一个老汉从屋子里面走出来。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身上还披着一件破棉袄,袖口胳膊肘都打着补丁。

“大爷,过路的讨杯水喝。”李枭隔着院墙,对着里面的老大爷喊道。

“呵呵!凉水热水。”老大爷非常好客,一脚踢走了狗。随手拽了根树枝,虚空挥打两下,大鹅也扑棱着翅膀跑到院墙边上,警惕的脑袋侧着看向李枭,一副鹤立鸡群的模样。

“呦!您家里还有热水呐,来碗热水。”老大爷的话让李枭一愣,没想到河北农民也开始喝开水。

“好嘞!”老汉打开院门,让李枭进来。然后进屋,不一会儿左手拎着一个炕桌,右手拎着茶壶。胳肢窝下面还夹着几个老碗!

炕桌往地上一放,茶壶和老碗摆到桌子上。随手从窗根下面拿过两个板凳,往桌子边上一放,然后对着李枭招手:“客官这边来。”

“呦!您老这也常备着热水了?”李枭给自己倒了一碗,坐在小板凳上,吸溜吸溜的喝了起来。

德川千姬坐在马车上没下来,有洁癖的她打死也不会进满是动物的院子。

“前几年闹过一次大瘟疫,官家来人了。说是想要不得瘟疫,就得勤洗手,而且还得喝煮开的水。庄户人也吃不起药,多砍些柴煮些水倒是没啥。再说这冬天里要生炉子,炉子上坐一壶水,水汽蒸起来满屋子都暖和,睡一宿觉早上起来不咳嗦。这里,舒坦!”老汉拍了拍胸脯,表示自己很健壮。

“您老贵姓啊!”

“姓李!”

“呦!还是本家,我也姓李。”

“你这是要出关?”

“爹娘被鞑子杀了,当时匆忙埋了。今年回去祭拜,给坟上添锹土。”

“狗日的鞑子,不干好事情。还好咱们有李大帅,前些年李大帅的兵在山那边和鞑子打仗。俺还带着俺家狗剩子去送吃食!李大帅的兵厉害啊,呜呜嚷嚷一大群鞑子,最后活着回去没几个。”老汉给自己倒了一碗,对着李枭坐下跟着吸溜吸溜的喝。

开春本来就暖和,吸溜两口热水,李枭一脑门儿都是汗。索性把帽子摘了,扔在桌子上。

“您这家里怎么就您一个人,儿孙都不来孝敬您?”

“看你的头发就知道你是辽兵,不然俺都不让你进这个门儿。俺家狗剩子参军了,跟着李大帅往南边儿打。去年捎信回来说,打到了一个叫什么扬州的地界。老汉一辈子连承德都没去过,也不知道扬州是哪儿。就是听说,挺南边的地方。

老婆子那年得瘟疫没了,大闺女出嫁了,二柱子住那边儿。

每天儿媳妇来给做饭,有时候弄点现成的给端过来。托李大帅的福,孙子上了学堂。就在山那边儿,李大帅派了个秀才来,教孩子们写写画画的。

过年的时候,每家凑了些粮食铜钱给秀才送过去。人家只收了几个鸡蛋,钱和粮食都没收。说鸡蛋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不好拂了孩子们的好意。钱粮不能收,这是读书人的规矩。

俺们也不懂,后来一想怪不好意思的,就每顿饭给送一盘饺子,俺李大栓家里祖祖辈辈都是佃户。别说读书,想想都不敢。现在日子好了,不但过年能吃上饺子,孩子也有书读。活了五十六年,这日子才算是有些盼头。”

李老汉很明显平时没啥人说话,看到李枭这么个能说话的,嘴立刻闭不上。偏偏李枭还是个好听众,坐在那里不时点点头,笑眯眯的样子看着就面善。

“扬州在长江边上,这时候已经春暖花开了。去年我也去了扬州,咱们的队伍上没死几个人,就把扬州城打下来了。你家狗剩子,这时候不在扬州,就应该在南京。

南京知道吧,就是朱家祖宗朱洪武当皇帝的地方。”

“狗屁的朱皇帝,他朱家当皇帝。俺还是个泥腿子,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全都没长大就饿死了。要俺老汉看,这皇帝就应该李大帅来当。是李大帅的兵来了,咱们才分了地。还教咱们种玉米、种土豆、种地瓜,一看你就是城里人,不知晓乡下的农事。

玉米、土豆、地瓜这三样东西,种到地里面那是半年多就成熟。一亩地能打一千多斤,老汉头一次为粮食吃不完发愁。你看看这墩子里面,现在还有去年吃剩下的半墩子玉米。

俺家那孙子,嫌弃土豆不好吃。悄悄扔到后院喂猪!被俺看到了,好一顿打。这才吃几天饱饭,就敢糟蹋粮食。往回倒几年李大帅没派兵来的时候,这时节谁家不是半饥半饱的过日子。就盼着地里野菜赶紧长出来,好挖点儿野菜回来填肚子。

那时候啊!一是盼着榆树钱,二是盼着槐树花。哪像现在,顿顿吃的都是粮食。榆树钱槐树花,倒是成了稀罕物。去年俺家儿媳妇弄了槐树花,揉进了白面馍馍里。多好的白面馍馍,糟蹋了啊!

不怕客官你笑话,俺李老汉今年五十六岁。吃白面馍馍的次数,一巴掌数得过来。”李老汉伸出满是老茧的大手,对着李枭晃悠。

“老人家,这李大帅当皇上这样的话,可不敢乱说。官府会来抓人的!”

“呸!狗屁的官府,如今的官府都是李大帅的手下人。皇帝派来的那些狗日的,是一个都看不着了。那帮不是人的东西,明明家里都快饿死人了,还拿着鞭子,挨家挨户的收税。如果当初给俺留下来一点儿,俺那小闺女也不至于活生生饿死。”老汉说起当年的税吏,就气得脑袋冒烟,一口气干了一碗水,坐在那里不说话。

“如今大帅的兵也收税吧?”

“李大帅的兵,怎么能和他们比。每家每户只收三成的收成,咱家是军属,不但不收税款,还不用出徭役。过年的时候,官府还敲锣打鼓的送来半扇猪肉。这就是脸面,光宗耀祖!

等俺孙子大了,就给送到李大帅队伍里面当兵去。什么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那是给朝廷当兵。只恨俺老汉年岁大了,不然俺也跟着李大帅当兵去。”

“那得让孩子好好学习才行,今后想要当兵,不会写字可不成。”

“学什么样算什么样吧!孩子回家拿着书本问俺,八辈子都没出一个识字的,我知道上面写个啥。气得我一人给一脚,都给踹跑了。”

“哈哈哈!您老是个享福的,您多活些年岁,今后还有好日子等着您呐。”

“那是!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可得好好过才成。”

“您刚刚说徭役,咱村里还服徭役?”李枭忽然间想起,刚刚李老汉提起徭役的事情。

“倒是有徭役,不过跟以前的官府不一样。以前官府白使唤人,干得不好还拿鞭子抽。李大帅的兵讲理,干活给工钱。中午的时候还供饭,棒子面饽饽咸疙瘩头。一人还有一个鸡蛋吃,我听村里的人说,有时候还有骨头汤喝。”

李枭点了点头,这地方官还算是不错,没有欺压农民的事情发生。

“这些年地面上肃静吧,我可听说以前经常闹土匪啥的。”

“哈哈哈!”李老汉笑得岔了气?

“咋了?”李枭不觉得自己的问题有多么可笑。

“这村里有民兵,民兵连长就是跟着李大帅打仗打出来的。还土匪?早就被剿灭了!如今这山上,连一个土匪的影子都见不着。”

“你们这的民兵还挺有本事。”

“有啥本事啊!这帮小子看到土匪,那眼睛都红了。那哪是土匪,那是军功啊!打死了土匪,不但官府有赏赐。参军也优先!谁家后生打死了土匪,就算长得再难看,提亲的媒婆也会踏破门槛子。有这好处,碰见土匪这帮混小子还不跟疯了似的?

土匪在咱这里算是绝迹了,这有三四年了,方圆百十里就没听说过哪里闹土匪的。倒是听说好多土匪都被招安,罪大恶极的在县城给枪毙了。没啥罪过的,听说都送到煤矿里面当了煤黑子。都是听说的!”

“那叫劳动改造,这些人犯下了罪过,又不至死,就需要通过干活来改造。等服刑期满了,他们也会有工钱,也会被善待。”李枭点了点头,给李老汉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做劳动改造。

“您说的倒也是这么个理儿!过去其实土匪不怎么杀人,好多当土匪的,都是活不下去的庄稼汉,又或者是逃军的军户。没办法,过去的日子饥一顿饱一顿。谁家不是吃不饱饭,才没办法去当了土匪。

说到底,还是现在的日子过得好了。过去官府也剿匪,可剿了一茬又一茬,土匪就没见剿干净过。还不是活不下去的人太多,不然谁干这杀头的营生。

让他们那个啥……!”李老汉敲打着脑袋,似乎想不起来李枭刚刚说的那个词儿。

“劳动改造!”一旁的李枭赶忙提醒。

“对,劳动改造赎罪。把罪孽赎完了,该放人一马就放人一马,都是苦哈哈的泥腿子。

这帮人也是要谢李大帅,如果被以前朱家朝廷的兵抓住,肯定就是砍头。那帮当兵的为了挣点儿人头银子,有时候连庄户人也抓,毒打一顿逼着你承认是土匪,好多人为了不遭罪也就认了。只要你认罪,当头就是一刀给劈了,然后拿着你的脑袋就去领赏,俺们村上有好几个都是这么死的。

家里想要去告,可也没处说理去。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哪像现在,多少还给条活路。”

“是啊!该留活路,就得给人留条活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