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三百四十三章

辽东之虎 第三百四十三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由检在乾清宫谋图自己的宏图大业,李枭则无奈的去赶丧礼。

藩王!自从永乐大帝朱棣造反成功之后,这一群体就是被大明皇帝格外关照的对象。无论何种原因,没有朝廷的旨意不得离开就藩地。平日里就算是出个门打猎,都得向当地的主官汇报。

不过念在都是朱家子孙,这朱家天下也算是有他们的股份。每年国库里面都会专门拨银子,养活这些高级别的皇族。身为朱元璋子孙,除了不怎么自由之外,一切还算是过得不错。

山东境内就有一位袭承多年的藩王,鲁王!

自从初代鲁王朱檀开始,这一家在兖州已经伴随大明王朝渡过了二百多年。就在三天前,李枭得到消息。老鲁王朱寿镛挂了,留下一院子的女人和六个儿子,驾鹤西游。

治下有这么重要的人物挂掉,李枭身为巡抚自然要去祭拜一下。沿着济南一路向南,就是鲁王的封地兖州。

巡抚大人出行,自然是要有仪仗和护卫的。满爷带着他刚刚换装完毕的骑兵,为李枭保驾护航。前面是两百骑兵开道,后面是五百骑兵殿后。中间一千三百骑兵护翼着李枭的中军。中军里面,甚至有马车驮载的迫击炮。

之所以这么嚣张,因为李枭想要通过这次武装大游行,让地方的府道州县官员们看看,老子这个巡抚可是有兵的。老子这些兵不是卫所的那些杂碎兵,是真正能打仗的。当然,离开济南百里之后,一路上层出不穷的盗匪,也是李枭带这么多兵的原因。

作为李枭军队中,唯一还需要穿铠甲的兵种。满爷手下的骑兵,一水的欧洲骑兵胸甲。这玩意的防护力先放一边儿,作为耍酷的仪仗队,那是真拉风。

镀铜的头盔和胸甲,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看着就富贵。战马的前脸儿,也用这种铠甲包裹。远远看去,就像是一队机器人在秋日里的齐鲁大地上行进。一大队人马行进在官道上,晃得人睁不开眼。远远看上去,宛若神邸。

看到百姓们吃惊跪伏在地,李枭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每到一处州县,当地长官都尽力的逢迎这支队伍。哪怕把府库掏空,也绝对要搞好接待工作。

不在山东逛不知道,只要一出来就有新发现。李枭发觉,距离济南百余里的山东。跟济南之外的山东简直是两个世界!

走进一处不知名的庄子,庄户们像是受惊的老鼠一样往自家茅草屋里面钻。

茅草屋从春秋开始,这种东西就是贫民老百姓的居所。几千年过去了,李枭还能看到这种古老的建筑。屋顶用杂草盖住,墙壁都是土坯垒成。勤劳的华夏民族,他们的一切都来源于土地,包括他们的居所。

好多庄户人家,正用杂草活着黄泥搅拌之后往土坯房上面抹。据说这样可以在冬天起到御寒的作用!

窗户和们都是木头钉的框子,上面扎满了茅草,外面抹上黄泥之后就是所有的御寒方法。

李枭走进一户人家,蓬头垢面的家伙跪伏在地上,身体筛糠一样抖动。茅草屋的角落里面,蜷缩着一个女人。老母鸡一样用双臂围拢着几个同样蓬头垢面的孩子!

孩子们努力往母亲身上挤,那样子让李枭想起了抢奶吃的猪崽儿。

女人的头发乱得像个鬼,惊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脸上不知道是没洗脸,还是故意抹了锅底灰,黑漆漆的像是有非洲血统。地上铺着地席,上面铺着稻草。女人的脚,从一床黑乎乎像是破棉絮一样的东西下面露出来。光着脚,没穿鞋。李枭估计,在女人就没有鞋。

这是一户从精神到物质都极度赤贫的人家,床铺对他们来说是奢侈品。热炕对他们来说属于科技产品,几根棒子支撑了一个三脚架,上面吊着一口石头做的锅。

光线实在太差,李枭不得不凑近了看,里面到底是啥东西。刚刚凑近,就有一股子冲脑浆子的草腥味儿。石锅里面一锅绿呼呼的东西,还冒着热气。李枭用勺子在里面舀了一下,最里面的孩子发出了护食的嚎叫。想要跑过来,却被老娘死死按住。

“这才刚秋天,不至于这时候就没有粮食了吧。”李枭不能理解,这才刚刚秋天就吃起了野菜?黄河发大水在菏泽,又不是在这?也没听说有干旱或者蝗灾,日子不至于过得这样艰难?

“回……!回大老爷的话,去了租子是剩下一些粮食。现在趁着还有些野菜,先将就几天。粮食能省着吃就省着吃,不然冬天断了粮,连野菜都没有。一家人就得喝西北风了!”跪在地上的男人,对李枭非常畏惧。说话磕磕巴巴,浓重的山东口音李枭听不懂,需要身边当地官员翻译才知道。

“这是最穷的人家,还是大家伙都这样?”李枭放下手里的勺子,回头问身后的保长。

“回大人的话,这家虽然穷但也算不上最穷。庄户人家就这样,半年粮半年菜的凑合。”

“还有比这穷的?”李枭震惊得长大了嘴巴。这家都这德行了,比这家还穷,那得什么模样儿?

“是!”

从保长的回答里面,李枭知道了农民的辛酸。他们每日劳作不休,最终却连是温饱都不能解决。只要天气暖和,野菜就是必不可少的粮食替代品。李枭甚至在外面,看到了正在晾晒的野菜。估计到了冬天,这些晒干的野菜,也会成为贫民嘴里的粮食。

贫穷,好像跗骨之蛆一样伴随着他们。而且不但是他们,还有他们的后代。打死李枭也不相信,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家,会把自家的孩子送去读书。在他们看来,孩子会走之后就是劳力,需要帮着大人下地干活才行。

一连走了几户人家,李枭终于对山东的贫穷有了直观的概念。

刚到山东的时候在沿海,饥荒的时候好歹那里的人可以下海捉些鱼虾充饥。只要不缺胳膊少腿,日子总还过得去。

可到了山东内陆,李枭算是知道了什么是穷。那真是身上无衣,口中无食。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如果年景不好,卖儿卖女的人会自发的形成人市。懵懂的孩子,会像是商品一样被人挑拣贩卖。

离开庄户人家,就在庄子的最中心。有一座三进三重的大院落,院落四周高达一丈的青砖围墙,宣誓着这家的主人和庄户们属于两个世界。

黑漆大门前,站着一位穿着考究的老者。被一群儿子和孙子簇拥着,准备拜见巡抚大人。黑漆大门的边上,有两尊像狮子狗多过像狮子的石雕。这代表着这户人家属于官绅,这老家伙又或者老家伙的儿子,目前正在朝廷里面做官儿。

“老朽孙大茂拜见巡抚大人!”老家伙看到李枭走过来,对着李枭拱了拱手。这印证了李枭的猜想,有功名在身的人不用对朝廷官员施礼。

但这也有例外,如果是学政吴昌时来了。李枭相信,这家伙一定会跪倒叩拜。

除了几个弯腰施礼的家伙,剩下的人都跪倒在地上。李枭数了数,看起来这家不得了。一个乡间大户,居然有五个功名在身的人。这在乡下,绝对属于是诗礼传家的那种大户。

“孙大茂!你是何功名?”李枭看着孙大茂问道。

“老朽乃是万历二十一年秀才,我家幼子学聪乃是先帝二年进士及第。现在京城翰林院任职!”说起自己的小儿子,这孙大茂是一脸的自豪。

“原来是老先生,失敬!失敬!免礼吧!”果然是官员家庭,李枭笑着抬了抬手,示意所有人免礼。

在主家的陪伴下,李枭走进了孙家的大院子。这院子叫一个大,那正堂大屋都快赶上巡抚衙门大堂。正厅两边侍立着两名丫鬟两名小厮,都是垂着脑袋看着地。

“老先生是这里最大的大户吧?”看到这么气派的房子,这家伙肯定是大地主。

“呵呵!老朽祖上曾经从龙,跟随太祖皇帝打蒙古鞑子。后来,累积军功朝廷给分了这么一块地,我家就此在这山东扎根,算算已经二百多年。

这二百年间,家祖历代积累也算是有些积蓄。万历二年开始,这庄子已经改名叫做孙家庄。因为这庄子里面的土地,有八成是我孙家的。这些年陆续又有一些人卖了田地,来我家当佃户。算算,这孙家庄周边的土地,除了几小块之外,都是我孙家的田产。算下来,三五百顷还是有的。”老家伙见到李枭面带笑容,以为是自己在京城翰林院当官儿的儿子名声很大。

不由得起了显摆的心思,非常炫耀的把自家家底亮出来。李枭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自豪和自信的笑荣。

李枭点了点头,一个乡下的老财主。就能有几百顷的土地,而且他们家的官绅,不用纳税和服徭役。难怪说,这山东这么大片的地方。每年的赋税却这么少!

孙家说孙家庄还有几小块地方不属于他们家,估计这几户人家也坚持不了多久。朝廷派给官员们的绩效是定额的,既然孙家不纳税。那税赋就只能落在那几户小门小户身上,这种情形。傻子才会继续老实巴交的种地缴纳皇粮国税,还不如把地卖给大户们,自己心甘情愿的做一个佃户,总还能省下些税钱。

“孙老太爷是这里著名的良善人家,听说巡抚大人路过,特地将家中的房子腾出来给大人您歇息。”一直跟在李枭身后的的县令,赶忙提着孙老头儿说话。

“如此多谢了,不过把房子腾给了我……你们一家住在哪里?”李枭可是带着两千多人出来的,这院子住满了也够呛能住得下。李枭很好奇,孙老头儿一家要住到哪里去?

“呵呵!有劳巡抚大人动问,小老儿在五里外还有一处宅子,比这里稍稍小了些。小老儿一家暂且住在那里,巡抚大人远道而来,能莅临老朽家中是老朽的荣幸。”孙老头儿对着李枭拱了拱手。

自从李枭当上巡抚以来,就没少被人像这样拜佛一样的拜。深受封建社会的残害,李枭现在对这些已经能够做到心如止水的地步。

“原来是这样,看起来孙老先生持家有道啊。”人家客气,李枭也得夸赞两句。

“哪里!哪里!这样的宅子,我孙家还有三处。另外在十里外,我家还有一处庄园。如果不是距离太远,就请巡抚大人在庄园上休息了。那里的地方,可是有这宅子几倍大。您的随员都住进去,都没有关系。”看到李枭客气,孙大茂爱显摆的脾气又上来。对着李枭开始吹嘘起自己的家底来!

果然是啊!真是大户人家,本来应该给朝廷的税款,都被他们这些杂碎利用制度漏洞给截留了,能他娘的不富?

“小老儿略备酒宴,为大人接风,还请大人不要推辞。”孙大茂显摆完了,又开始巴结。

李枭是山东巡抚,如果这一级别的大官儿巴结上了。今后在山东不但没人敢欺负自己,而且还能借助李枭的势力,做一些大买卖。孙家虽然算是大户,可在全山东来说就算不得什么了。孙老头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想做山东第一大户。

“如此!恭敬不如从命。”赶了一天的路,李枭也是饿了。现在孙老头儿要请客吃饭,李枭自然是不会拒绝。

“来人,摆上宴席。”孙老头一声吩咐,后堂里面立刻潮水一样涌出了一群仆役来。每个人手上都端着托盘,里面是一道道菜肴。让李枭吃惊的是,这些菜肴居然还冒着热气。没有保温桶的年月,这他娘怎么做到的。

一共是十八道大菜,可算是水陆纷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全都来报道。想想刚刚看到的庄户人家锅里绿呼呼的东西,再看看这一道道大菜,李枭感觉这就是两个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