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三百一十一章

辽东之虎 第三百一十一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到八旗军撤退的消息,李枭算是松了一口气。锦州现在非常虚弱,能够投入防守的只有两个团多一点儿。就这点儿兵力,如果皇太极真打过来,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李枭手里唯一依仗的就是火箭炮,这玩意算是大明年间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重新登上大黑山主阵地,走在遍地的焦土上。两世为人,李枭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战场。地像是被犁过一样,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的。几乎看不到石头,土都变成了细碎的粉沫儿。踩上去会没过脚踝!

走着走着,李枭弯下腰在地上捡起一根手指。手指齐根断掉,骨头茬子很白,皮肤很有弹性。这应该是一个年青人的手指,究竟是辽军的还是后金军无从考证。

曹文昭所部最大的伤亡来自于地方炮击,而炮击最猛烈的那一次,是后金军冲上阵地双方肉搏的时候。

残忍的战术,但确实有效果。就是用这种战术,他们撕开了大黑山主阵地。如果不是袁崇焕拼命的全线出击,这个口子将会变得非常致命。

辽军撤退的时候,曾经匆匆收敛过遗体。不过那都是较大块的一些尸体!

后金军撤走的时候,也收敛了自己的人尸体。他们虽然有充足的时间,不过显然干得不太认真。阵地上总是能看到这种手指,要么是半个手掌。又或者是一只完整的脚,在一个土包上李枭踩到了一个完整的屁股。

零碎的尸体很多,却没有野兽来啃噬。就连讨厌的乌鸦,都没有飞过来衔走这些他们能吃下去的碎肉。

好多士兵都拿着一个大筐,一路走一路的捡。不管是不是袍泽身上的肉,就当这些都是。人都死了,估计也不会在乎身上多那么一块两块的。

李枭把手指用手帕包起来,然后放进了土筐里面。

两个连梳理了两遍,才算是确定阵地上没有了残存的武器和尸体碎块。

武器肯定会流失一部分,毕竟当初撤退的时候已经天黑,而且时间很紧。根本来不及梳头一样的搜寻!后金军占领这里长达两天之久,他们不会什么都不做。

那些尸体就摆在大黑山脚下,堆上秋天的干柴,再洒一些火油。扔上盒火柴之后,熊熊大火就烧了起来。

松木的清香盖住了皮肉的焦糊味道,所有人都肃立在货堆旁边。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李枭肚子里面的墨水不多,不过这首《无向辽东浪死歌》还是知道的。此情此景,再也没有比这首歌更加贴切的歌谣。

辽东!大汉民族的伤心地!

每当中原王朝衰弱的时候,这里的汉家子总是被屠戮殆尽。战国的时候燕人曾经占据过这里,后来大秦灭亡楚汉相争。结果就是辽东的华夏人被东胡人和匈奴人杀得,白骨累累千里无人烟。

两汉四百余年,辽东重新被汉人占据。两晋之后五胡乱华,这里又被胡人杀成了一片白地。

隋唐屡征辽东,最后汉家王朝终于重新征服了这里。可五代十国,契丹人又将这里的汉人屠戮殆尽。

金人,蒙古人,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们。

辽东就这样一次一次的被涤荡,汉人的脑袋就像地里的韭菜,冒出一茬被砍掉一茬,砍掉一茬又冒出一茬。两千年来,历史不断的在白山黑水之间重复着。

李枭向着烈火深施一礼,作为一只阻挡在历史滚滚车轮面前的螳螂。李枭希望自己的骨头足够的硬,至少可以阻挡住车轮片刻。

这片浸透了汉人鲜血的黑土地上,不再有汉人被异族屠戮。

天空飘起了雪花,说是雪花其实是雪粒子。大米粒大小的雪粒子被风吹得速度很快,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没人动弹,所有人都等着火焰熄之后。努力的收集骨灰装进坛子里面!

北风呼啸,狂风吹过来带着热度的碳灰和骨灰还有别的什么灰就随着风飘散。狂风打着旋子,把骨灰和地上的雪粒子又卷到天上。“呜”“呜”的风声在耳边呼啸,听起来像是鬼哭,又像是人的呢喃。

你问一句,我答一句!说的什么全凭你猜!

李枭好像猜到了他们在说些什么!“带上来。”

一个身体缠得像木乃伊,一条胳膊吊在脖子上的家伙被亲卫拎出来。

“大帅,三思啊!袁克定身受重伤三处,轻伤十五处。一条胳膊已经废了,念着他作战勇敢至死不退,您就饶过他这一次吧。”祖大寿走出来,抱着拳,眼睛里面满是恳求。

“饶过他?你别问我,你问问这里久久不愿散去的冤魂。条令里面明明规定,弹药车要与炮兵阵地距离二百米以上。你问问他,他是怎么指挥的?我放过了他,面对这里的冤魂,你怎么说?

过几天我就要启程回山东,那些老人找我要儿子,幼童找我要父亲,妇人找我要丈夫。我怎么说?

一条汉子,从砖头那么大养到八尺高的汉子要十八年。就因为他,就因为他不遵守条令。炮兵阵地全军覆灭,你我还有这么多军卒都失去了炮火掩护。曹文昭连昨夜又死了一个,如今全连加上曹文昭只活下来四个人。十不余一啊!

多少老爷们儿,就在那个山头上尸骨无存。面对那些人,你说我怎么饶他?

行刑!”

袁崇焕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他从小大哥对他照顾良多。知道他在辽东打仗,特地把最疼爱的儿子送到他身边。袁克定从小就聪明,学什么一看就会。袁崇焕把他送去学炮兵,那炮打得是真准。

可……!哎……!

没办法求情,这个错他犯得太大了。

祖大寿也没办法了,这一次袁克定犯的事情太大了。没办法保啊!

如果不是全军拼死作战,以极大的伤亡拼得了暂时的喘息。那天八旗主力及时跟进,那后果不堪设想。

“祖伯伯,二叔。别为我求情了,我该死。兄弟们都死了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该死。可都死了,偏偏我这个最该死的没死。我亲手杀了两个鞑子,算是为兄弟们赚了一点儿。下去……下去对他们也算是有个交代!

大帅,我不求您饶过我这一条小命。我只求你把我的骨灰和兄弟们葬在一起,我对不起他们。到了那边,我给他们赔不是。”袁克定跪在地上,泪水浸湿了绷带。

“还算是条汉子,你的要求我答应。行刑!”李枭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袁克定培养一下,将来一定会是个将才。可现在,一切都随风散了。

“且慢!”久久没有说话的袁崇焕忽然喊道。

李枭回头看向袁崇焕,还是忍不住要出来为侄子求情了。

“大帅!请让末将亲自行刑!”袁崇焕眼圈通红,脸上肌肉不断的抽搐,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

“准!”

袁崇焕走到袁克定身后,抽出随身的左轮手枪抵在袁克定的后脑上。“克定,一路走好!”

“砰!”

*************************************************************

紫禁城,乾清宫内。

朱由检正翻看着洪承畴的奏疏:臣于锦州向吾皇顿首百拜,尝闻贼之凶悍。大虎山一役始知不假。

十一月初三日,晨间。辽军与贼炮战,贼弹若雨下。贼之红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烂数十尺,逢人立碎断无生理。

辽军曹文昭所部百余人,与贼奋勇撕杀,战至午间已十不存一……!

王承恩观察到,朱由检看过了奏章之后漠然的呆坐在椅子上。许久没有动一下!

“万岁!”害怕这位皇帝陛下有了三长两短,王承恩奓着胆子轻喊了一声。

“这跟吴三桂说的不一样啊!火器犀利的不应该是辽军么?怎么鞑子的火器,居然压得辽军抬不起头来。连辽军都伤亡惨重难进分毫,我大明还有哪支强军可堪一战。李枭啊!还是动不得!”朱由检轻叹了一声,原先的算计全都落空了。

看洪承畴的奏疏,短时间内肯定不能祛除鞑子收复辽东。

这封奏疏是洪承畴单独上的,李枭那边连个屁都没有。这说明什么?难道说洪承畴被李枭收买?绝不可能,洪承畴在几年前就是朱由检的人。新皇登基,他也得到了火箭一样的提拔。从一个小小的陕西督粮参政,被提拔成为延绥巡抚,陕西布政使。

况且在此之前,洪承畴应该和李枭面都没有见过。

“万岁!其实这件事情,有这个结果奴才看也是理由应当的事情。李枭所部辽军,不管是从兵部还是咱们询问吴三桂。大概都是一万八千余人,咱们往宽了说有两万人。

可万岁您疏忽了,那敖沧海可是带着辽军主力在山东。跟鞑子接战的,也不过是辽军一部而已。而且李枭还要分兵防守山海关,锦州等地。前出的辽军数量更是有限!

反观鞑子那边,根据洪承畴的奏疏可以看出来是精锐尽出。就算洪承畴说的没错,袁崇焕部伤亡过半。饶是如此,也只是重创袁崇焕部而已。

鞑子精锐尽出,居然没能吃掉袁崇焕所部辽军。而且在追击的时候,还吃了点儿小亏。这足以说明,吴三桂所言不虚。辽军的战力,实在鞑子之上。李枭这是在养寇自重!”王承恩说到这里,小心的看了朱由检一眼。

“嗯!朕听着,你这老货继续说。”朱由检点了点头,很认真的在听王承恩说话。

“老奴觉得,如今留下李枭未必是坏事。那钱谦益在朝中勾连朋党,似有东林复苏的迹象。这些人当年挟恩把持朝政,所以先帝才弄出个魏忠贤来和他们打擂台。

上一次,东林和他们身后的江南财阀们吃了没兵权的亏。这一次,他们已经在江南筹谋练兵。史可法所部江南禁军,就是他们编练的新军。

史可法在辽东李官镇,能和鞑子相抗足足七日有余。这说明,他们的战力亦不能小觑。如果江南那些财阀有了兵,恐怕比李枭更加有害于朝廷。而且李枭不管怎么说,还算是帮万岁挡住了鞑子。

而江南那些财阀们,却是阻挡万岁干那件大事。

当初太祖爷定下的规矩,士绅不纳粮不当差。江南的这些财阀们,利用这一条。在江南大肆鲸吞土地,土地年年兼并,可大明的税赋却越来越少。

东林把持朝政,他们的身后就是江南那些财阀,就像钱谦益那种人,干脆本身就是大地主。朝廷就算是再难,他们也不会向江南财阀们伸手收税。而是把税赋,全都压到了西北那种穷地方。

万岁您也知道,西北一向穷困,石头里面榨油能榨出几两来。如今陕甘连年流贼盗匪四起,还不是因为赋税过重,对百姓逼迫过甚闹的。如今朝廷财政一天紧似一天,唯一的办法就是施行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说到这里,王承恩顿住不再说下去。因为他发现,朱由检已经目光炯炯的看着他。

“你这老货可以了,居然对朝廷大事如此了然。”朱由检玩味的看着这个从小就侍候自己的老太监。

“万岁折煞老奴了,老奴哪里懂这些。这些全都是老奴听来的!”

“哦!听来的?”

“洪承畴来京面圣时,老奴曾经参与他和杨嗣昌的酒宴。酒宴中,他们两个说起时局,才有这番言论。老奴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

“他们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谈论这些事情?”朱由检有些诧异。

“参与饮宴的,除了老奴和家兄之外,就只有洪大人与杨大人。”

“哦!”朱由检点了点头,他料想这俩家伙也不会这么鲁莽,如此重要的事情就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