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二百九十四章

辽东之虎 第二百九十四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紫禁城,瀛台!

“少将军,万岁在里面等着您。老奴就送您到这里,剩下的路您自己进去吧。”王承恩站在画舫上面,对着吴三桂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岸上有一个中年内侍躬身侍立,看样子是专门来给吴三桂引路的。

吴三桂做梦也没想到,这皇上住的地方居然还有这么大个一个内湖。更加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湖上还有个岛子,看样子还不小。

上了小码头,内侍躬身一礼并不说话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敢问公公,这里是什么地方。”走在小路上,吴三桂掏出一锭银子往内侍的手里塞。内侍不接银子,也不答话径直在前面引路。仿佛就是一个提线的木偶一样!

“他不会回答你,这里的内侍都是割了舌头的。他们不会说话!”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吴三桂猛的抬头。看到朱由检正扶着栏杆,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参见万岁!”吴三岁二话不说就跪倒在地上。

“平身吧,在这里不用多礼。”

吴三桂赶忙起来,紧跑几步走过台阶跑到了平台上面。朱由检正站在栏杆前面,凭栏远眺。躬身站在朱由检的身后,吴三桂偷眼看到了一大片的宫室。

“那里就是乾清宫,朕本应该在那里见你。可李枭的耳目众多,朕也不得不防着点儿。这里是使唤人都是内务府挑出来的伶俐人,舌头都被割了去。这辈子都不会说话,也不会离开这里。或许,这是朕唯一能跟爱卿说话而不必担心泄露出去的地方。”朱由检拍了拍栏杆,万般惆怅的叹了一口气。

“臣!谢万岁抬爱!”吴三桂知道,这是皇帝在安他的心。他来这里的事情,还有跟皇帝说了什么话,都不会传到外面去。就算是李枭耳目惊人,也打听不到这里的消息。

“上一次,朕看你就是可造之材。这一次又立下战功,朕很高兴大明有你这样忠心的臣子。说说吧,这个李枭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锦衣卫都是饭桶,打听到的消息一丁点儿有用的都没有。”

“回万岁的话,李枭这个人的确是辽东人象牙村人这点没错。臣和他弟弟李虎喝过酒,趁着喝酒的时候套过他的话。

还是先帝继位那一年,鞑子进了他家的村子。把整个村子都屠了,他们几兄弟带着一个妹妹逃了出来。先是到了辽阳府,认识了敖沧海。后来,李枭得罪了当地的一个师爷。被发配到浑河前线,浑河战败的时候他逃了回来。辽阳失陷,他又带着满桂等溃兵逃到了东江口一个叫做皮岛的海岛。

李枭发迹就是在皮岛上面,李虎说他也不知道,他大哥怎么就会配制火药。可能是一个倭国的枪匠教的!”

“枪匠?”朱由检思索着问道。

“对!叫做稻富佑直的,李虎说他大哥会弄火药,可能就是这倭国人教的。至于李枭为什么会指挥作战,估计就是无师自通。根据李虎的说法,李枭小时候只是跟村里私塾的吴先生学了几天写字。那位吴先生究竟是什么人,臣已经无从打听。李虎说鞑子屠村的时候,被活活烧死了。”

“哦!朕想起来了,锦衣卫曾经说过,李枭手下有一个倭国著名造枪大师。号称一梦斋,的确是倭国造枪高手。那个吴先生的事情,锦衣卫跟你的消息差不多,都是无从查起。

奇怪,一个连秀才都没考中过的人。居然能教出这么个学生出来!”

“李枭的发迹,其实离不来三个人。一是敖沧海,此人原是李成梁的手下。后来做了辽阳府的一个捕头,芥菜籽大的一个小吏。为人粗鄙,倒是不足为虑。

第二个就是满桂,此人的宣府人在起先在宣府总兵帐下听差。后来鞑子闹得厉害,朝廷调兵戍卫辽东,满桂和他的百十个手下就跟随他去了辽东。他们在辽阳府结识的李枭,李枭发迹他们功劳很大。后来……!”

“这些锦衣卫都说过了,朕都知道。你说说,他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四处的弄钱捞银子。这钱他都用在哪里了?听说他养兵给的饷银很高,有这事情么?”朱由检挥挥手打断了吴三桂。

“李枭带兵饷银的确高,他把士兵分为兵和士官。一般当兵第一年就会成为列兵,月奉是三两银子。第二年是上等兵,月奉为三两五钱银子。

如果提升为副班长,那就是下士,薪俸也涨到了四两。中士四两五钱,到了上士就是五两银子。再上面就是军官,少尉是六两银子,中尉六两半,上尉是七两,少校……!”

“你等等,我怎么听着不明白。他的兵为什么不遵循大明的军制,他自己弄的这是叫什么?”听了吴三桂的话,朱由检皱起了眉头。这种事情,锦衣卫居然没有汇报。

“李枭不知道从哪里弄的军制,不过这种军制非常有效。他把八个人编成一个班,里面有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剩下的六个是兵。一般来说班长是中士,副班长就是下士。

三个班编成一个排,排长是少尉军官。三个排编成一个连队,李枭最小行动单位就是连队。也就是说,只要哪里有事情,他最少会派出一个连。

这种编制方法,可以有效的把士兵们链接在一起。各级军官各司其职,非常有效率。依臣的看法,比咱们大明的百户,千户等等军制要好多了。

尤其是几个连编练成一个营的时候,那就更加的不一样。一般一个营都要配属一个迫击炮连,就是那种发射速度很快的炮。排枪加上迫击炮,如果让他们占据高地的话。距离到两三里地的时候,他们就用迫击炮轰你。到了一两百步远的地方有火枪,再近了就有手榴弹。

一层层的火网下来,你就算是有千军万马也得认栽。臣以为,论起战力来说。李枭的一万八千军卒,已经可以与鞑子一战,而且还能战而胜之。甚至李枭的军队,还不会有很大的伤亡。”

“鞑子兵有披甲士七万六千余人,听说最近又弄了什么汉军八旗。你真的确定,区区一万八千军卒就能剿灭鞑子?”听吴三桂说得信誓旦旦,朱由检还有些不信。毕竟鞑子的军力是李枭的三倍不止,而且还有红毛人的火器相助。说打胜或许可能,但没有多大损失可就难了。要知道从古至今打仗,大多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朱由检虽然以前闲着没事情干,但兵书也没少看。他不相信,李枭的军队能够强到了这种地步。

“万岁!这还是单指在辽阳,沈阳那种内陆作战。如果是李官镇那种沿海地带,李枭的舰炮可是威力巨大。可以这么说,李枭的炮舰如今在大明可以横着走。从南到北,只要挂着李家旗子的船只,就没人敢动。

倭国海盗就算是再凶残,见到了李家的船队也得远远的躲开。可以说,李枭的二弟李休现在就是海上的霸主。大海之上,只要提起李二爷的名头。什么朝鲜人、倭国人、红毛人、罗刹人都给面子。现在大海上,已经有了七海之王的传说。”

“七海之王!”朱由检恨恨的咬了咬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海也不能例外,作为朱家的子孙。朱由检比老祖宗有更加远大的志向,那就是大海也是他家的。

少年时曾经出京去过一次天津卫,朱由检第一次看到大海,就被海的博大所震惊了。方丈,瀛洲,蓬莱这些美丽的传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这也是为什么,登基之后他要把这座小岛改名叫瀛台的原因。

“是!我听夷洲来跑船的船老大,就是这么说的。哦对了!万岁,李枭已经踏平了夷洲。如今前辽军旧将何可纲,正在经营夷洲。听说已经有人众三万余,每年产糖数万斤。最近京城糖价下跌,就是李枭成船的往咱们大明运糖有关。

还有,他们在夷洲发现了一种草药叫做樟脑的。微臣也没有见过,不过那东西制成的樟脑丸放到衣服被褥里面,的确是不招虫子。李枭也把这东西弄了回来,在咱们大明大肆兜售。这两样东西岁入非常丰厚,更别说价钱死贵死贵的大前门。李枭的这些东西……,商检司一个大子儿的税款也收不到。”

“嗯?”

“万岁!商检司的官员都是读书人,李枭手下的商船队说是商船队,其实跟海盗没区别。商检司的人敢上船查验货物,他们就敢把人扔海里。李枭在天津卫港口雇佣了一大票黑打手,谁敢找李家的麻烦,装麻袋就往海河里面扔。没人敢管的!”

“哼!”朱由检鼻孔里面喘着粗气,握着汉白玉栏杆的手指节发白。

“李枭弄回来的钱,他倒是不乱花。一部分用来养兵,另外一部分是在长兴岛试制新式武器。袁崇焕的这次李官镇大捷,其实就是靠着一种叫做火箭炮的新式武器。

微臣亲眼所见,一千多人的方阵。不过眨眼的工夫就灰飞烟灭,遍地都是散乱的尸骸,没有一具是完整的。那场面,只能用天崩地裂来形容。听说李枭还有一种武库舰,威力比这种火箭炮还要巨大。不过李枭对这种武库舰看得很严,微臣想尽办法也没能看上一眼。”

“还有这种东西?”朱由检愣住了,一千多人眨眼间灰飞烟灭。

那还是作战凶猛的鞑子兵,如果是大明的军卒……!

朱由检不敢再往下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