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七十七章

辽东之虎 第七十七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杀戮的场面相当血腥,说实话李枭对这种活体解剖相当反感。毕竟人不是青蛙,你说给解刨就解刨了。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年头就流行这个。

而且朱老三也是该死,据说围剿满桂那天人头整整拉回来一牛车。看了两个在牢里被折磨死的兄弟,大活人被牢牢的栓起来让老鼠咬。大腿上的肉都快被啃光了,看着白花花的骨头,李枭也有砍人的冲动。

摘了心肝祭奠死去的弟兄,接下来的那些同党就要好办得多。脑袋按在墩子上,“咔嚓”一刀了事。不用麻烦刽子手,都是那些活下来的弟兄们亲自操刀。

专门挑没磨过的鬼头大刀,一刀砍下去骨断筋折,惨叫声不绝于耳。

李枭觉得古人的刑罚在肉体上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砍人都得挑钝刀子砍。李枭觉得好多人不是被砍死的,而是被活活砸死的。

今天宣府城里的百姓算是过足了瘾头,估计最近几年的谈资算是有了。活了七十多的老头都说,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第一次看这么杀人。

许显纯的眼睛瞪得比耗子还要圆,晶晶亮的去找满桂攀交情。他对满桂的刀法非常佩服,说是要请教一下先进的挖心技术。

这个死变太!

人杀了,气出了!宣府的事情就算是完了,让满桂回去召集愿意跟他走的人。宣府这地方不能久留,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怎么可能在这磨蹭。

“听说没有,满大爷又回来了。听说今天城里排着队的杀人,满大爷亲自摘了朱老三的心肝。杀了一百多口子呢!”

“是啊!我家当家的回来也说了,那血流得哟,满地都是。”

“满大爷说让咱们跟着他们走,你们走不走?”

“当然走啊!好日子谁不想过,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风沙大还闹鞑子,遇上沙尘的天,黄呼呼的天地都分不清楚。”

“我家当家的也是这么说,听满大爷说那是个什么海岛。去了就给分地,还说鞑子都被他们打怕了,不闹鞑子。”

“能那么好么?俺怎么听着有点儿玄乎啊!鞑子那么厉害,咱大明的兵打得过?”

“再差能差得过宣府去?老话讲人挪活树挪死,不管你们,反正俺家决定跟满大爷走了。”

满桂的家乡都在流传着相似的段子,不过三天时间。满桂和许显纯走的时候,跟着满桂出走的人居然达到了四千多人。不过这里面大多是老弱妇人,青壮年男人只有一千多点儿。满桂也不挑拣,只要肯跟自己走就成。

王通拉着李枭的手,对李枭是依依惜别。李枭都觉得这位总兵大人有背背山倾向,在答应送给王通二十支上好的火铳之后,李枭才算是脱了身。都是潜在客户,宣府总兵手里有银子。用好了,今后肯定会大规模采购。这一点李枭有信心,祖大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有钱,祖大寿恨不得把自己的军队像李枭一样全换装成火器部队。

“枭哥儿!那朱之冯可是巡抚,咱这么干能成么?”趴在山坡上的敖沧海吐掉嘴里的草梗,有些担心的说道。

“这叫斩草除根,再说他手上也有咱们兄弟的血。绝对不能让他好好的在宣府当巡抚,五爷已经传过来信了。这家伙听说他弟弟被摘了心肝,已经从京城往回赶。估计是要带兵找咱们的麻烦,无论从哪里走他都得走怀来。咱们就在这等着他,他做梦也没想到咱们能有这么大胆子,伏击一位巡抚。”

“别说他想不到,就连我也想不到。”敖沧海看了一眼这位胆大包天的大当家,伏击以为巡抚。如果传出去,这就是造反。

两个人正在说话的时候,路上两匹战马飞驰而过。马上骑士英武彪悍,虽然穿着便装手里却拿着明军制式马刀。

“来了!”李枭小声说了一句,随即伏低了身体。

两名骑士一边飞驰,一边观察两侧的山梁。见没有什么异常,继续向前驰去。

看到两名骑士转过山梁,敖沧海立刻学两声乌鸦叫。很快两名士兵就跑上了官道,将早就埋好的地雷挂弦。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官道上来了一支四五十人的队伍。大多是明军士兵,中间两辆骡子拉的马车。看不清车厢里面的情形,也不知道朱之冯到底座在哪辆马车上。不过这都不重要,这一次李枭没打算让一个人活下来。

队伍慢慢的前进,“轰”“轰”“轰”接连几声响。前面的十几名士兵立刻被硝烟笼罩,还没等后面的人反应过来。一阵排枪“噼里啪啦”的就响了起来,那些护送的士兵们被打了个人仰马翻。

赶马车的想赶着骡子快跑,可两头大骡子都被重点照顾。一颗子弹精准的穿过了骡子的脑袋,这一下马车再也不能动弹了。车老大人还没来得及栽倒在地,两颗子弹就打在了他结实的胸膛上。

只放了两轮排枪,官道上再也没有一个能站着的人。道路两边钻出来几十名上了刺刀的士兵,对着每具尸体一阵乱戳。别说还真有装死的,被刺刀一戳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惨叫的结果就是引来了更多的刺刀,直到身上都是血窟窿那些家伙才罢手。

此战不留活口,这是李枭事前的吩咐。

朱之冯被两名士兵从后面的一辆骡车里面拖出来,看到李枭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老夫乃是堂堂朝廷巡抚,你敢伏击老夫。难道是要造反不成!”

“我造反不造反,你是管不着了。还是下去想想,怎么跟阎王说话吧!”李枭说完扭头就走,敖沧海手里的马刀斜肩带背的就劈了下去!

坑早就挖好了,就在后山的地方。路上的血迹也被用树枝仔细的打扫,骡马车被几个人抬着扔下了山涧。

江朝宗带着十几个人骑着马跑回来,那两个斥候也没能逃掉。

这是一次成功的伏击战,迅速清理的战场之后。李枭带着人继续上路,朱之冯想要被挖出来想必没那么容易。因为这种级别的大案,自然轮不到地方上的捕快。锦衣卫来查……!嘿嘿!

朱大人想要被挖出来,还是指望考古队比较靠谱。

埋伏的地点是荒山野岭,时间极其短促。短促到李枭还没怎么反应过来,朱巡抚已经身首异处。

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回到京城里面去,回到京城之后李枭会抓进时间跟所有人道别。然后抽身回到皮岛去!

只要出了海,回到皮岛那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就算是叶向高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这老狐狸清楚,只要不抓住李枭,就算是杀光李枭留在京城的人也是白扯。一个弄不好,还会弄出第二个努尔哈赤出来。

想当年努尔哈赤,也是大明的龙虎将军。

朱之冯回宣府非常匆忙,早先启程的快骑也被李枭拦截。依照大明这满的要死的信息传播速度,朱之冯失踪的消息半个月之内被京城知道就不错了。

李枭要的就是这半个月的时间差,只要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面离开京城出海,他就万事大吉。谁也不能拿老子怎样!

一行人马快速穿行在官道上,走怀来,过延庆,经昌平。很快就看到了京师高大的城墙,而时间仅仅过去一天而已。

回到驿馆,李虎现在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左拥右抱,一看这小子的童子鸡就被人吃了。

李枭也懒得管这种事情,现在还是赶紧撤出京城比较重要。

先是找到汪文言,一顿感谢之后混了顿饭。李枭非常陈恳的表示,这一次汪先生对自己帮助很大,今后就跟汪先生混了云云。

汪文言也慷慨的表示,兄弟你今后有事情就说。只要汪某人能办的,尽量都给你办了。反正场面话说得慷慨激昂,两个人都敢动的不得了,就差烧黄纸拜把子了。

从汪文言的府邸出来李枭又找到崔呈秀,跟崔呈秀进行了一番密谈。主要阐述了皮岛官兵上下,一心一意用户魏公公。今后不管是身处皮岛,还是身在山海关,一定唯魏公公马首是瞻。

反正都是空头支票,李枭愿意怎么填,填多大数目都无所谓。只要把人忽悠住了就成!

对于李枭的态度,汪文言和崔呈秀这两只老狐狸都给予了肯定。他们一致认定,李枭属于是孺子可教那一类型。要坚决,坚定的给予支持。

当然,这话的真假,里面掺了多少水分,那就只有天知道。

搞定了两个老家伙,就相当于搞定了叶向高和魏忠贤。这两个家伙一个的阉党老大皇帝的红人,另外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以说,搞定了他们就相当于搞定了大明。因为他们两个共同支持的一件事情,皇帝都没什么办法阻挠。

当然,皇帝还是要给予必要的尊重。

第二天一早,李枭特地去皇宫里面拜会了天启皇帝朱由校。路上李枭看到艾虎生正带着人往里面运送玻璃,这货看到李枭还知道比划一个ok的手势,让李枭一阵无语。

“听说你要回到你的那个什么岛上去?”朱由校看着工匠们正在换保和殿的玻璃,头也不回的问李枭。他对李枭的印象非常不错,这是个有能力而且会来事儿的臣子。没有皇帝不喜欢这样的人,包括朱由校。

“最近鞑子活动频繁,臣还是要回去镇守。不然鞑子偷袭的话,关外再无挟制鞑子的军力。陛下的事情,臣会派专人办得妥妥当当,请陛下不要担忧。”答应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尤其是答应皇帝的事情,更加要做得妥妥当当,不然后果堪舆。

“你以为朕就稀罕你这些琉璃?你和魏监的事情,还有叶向高的走动朕都看在眼里。心里别藏那么多花花肠子,大明没有这片天那片天。朕是大明唯一的一片天!

也只有朕这片天风调雨顺了,你们大家伙才能过上好日子,懂么?”

“诺!”李枭感觉到有些恐惧,这位就是被称作木匠皇帝的朱由校?自己怎么看,好像叶向高魏忠贤这些老狐狸都被他玩的股掌之中。

“你孤悬海外,想的事情不要太多。朕在京城看着你,大明的亿兆黎民也在看着你。叶向高他们推荐你成为辽东总兵的事情,朕觉得不错。

本来想最近就有旨意给你,可你巴巴的来了。朕觉得这时候说最好,今后你就是朕的辽东总兵。汪文言和鞑子已经谈妥了,最近几年边关不会有战事。裁撤现有军队员额,也是应有之意。

具体的事情有兵部办理,用不着你操心。你操心的事情就是如何利用剩下的人,怎样打败鞑子兵。钱粮吃紧,朕留给你的兵不会很多。你要好好操练留下的兵,朕给你时间和信任。希望你可以成功!

回你那个岛上好好收拾收拾,即刻到山海关报道。王在晋和袁崇焕,朕都会调回到京城里面来。不会对你掣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条朕还是知道的。”朱由校絮絮叨叨的说着,李枭越听越头大。

这哥们儿怎么听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昏君。反而给李枭的印象,这家伙聪明的紧。

难怪大明朝的江山在他手里还算能坚持,到了他的弟弟崇祯手里就变得风雨飘摇。不但有努尔哈赤父子闹腾,还有国内的流民叛乱。最终被李自成攻下京师,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宣告结束。

能够围拢住这个摊子不散黄,朱由校的厚黑水平堪称一绝。

再也不敢小瞧这个时代的人,今后谁要是敢说朱由校有些傻之类的话。先看看人家对于国家的见解,没有这一点儿统筹的意思,怎么可能在皇帝的位子上坐得稳。

要知道从古至今,干皇帝这一行人的嘴里就他娘的真话。非正常指望皇帝跟你真诚一把,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