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九百五十一章

辽东之虎 第九百五十一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08:2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俾斯麦不会用筷子,李枭贴心的给老家伙准备了……镊子。

拿着镊子夹了一片羊肉放进滚烫的火锅里面涮几下,待肉变色之后蘸着芝麻酱韭花酱这些东西送进嘴里。

老俾斯麦闭着眼睛咀嚼,这和他在西方吃到的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同。

辣的感觉在嘴里好像手榴弹一样炸裂开,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又变成了麻。甚至一度,俾斯麦觉得自己中毒了。

“这是大明的美食,叫做麻辣火锅。冬日里吃最是驱寒!”李枭看到俾斯麦的模样,笑着解释道。

他对这个老人很好奇,让他记住俾斯麦这个名字的,是那艘著名的战列舰。无论正义或者是邪恶,那艘战列舰富有的传奇性已经足够吸引人。

尤其是德意志海军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普鲁士军人那种忠诚,至今仍旧感染着李枭。

“在西方没有这样的美食,也……没有这样的餐具。”俾斯麦好奇的看了一眼手里的镊子。

李枭无语,在东西方好像都没有用镊子吃饭的习惯。

“哈哈哈!我们都用这种叫做筷子的东西,很可惜这种东西需要学习之后才会使用。”李枭操起手里的筷子,熟练的夹了一片黑鱼片,在汤锅里面涮了一下之后出锅。

“哦,很神奇!”俾斯麦点了点头,他也觉得用两根小竹棍夹东西,自己还办不来。

“听说上一次战争,一天下来你的军队就伤亡了六万人?”敖爷还是对李枭的话有怀疑,一天伤亡六万。一师差不多一半儿都填进去了,这种伤亡还他娘的继续打?脑袋里面有泡吧……!

“是的!不过第二天伤亡了八万人。第三天就好多了,我们才死了五万人。”俾斯麦学着李枭的样子,用长腿镊子夹了一片黑鱼肉,烫熟了之后放进碗里。

看得出来,老家伙很喜欢这种鲜嫩的鱼肉。

“八万……五万……六万……!”敖沧海盘算了一下,惊讶的看着俾斯麦:“你是说……,三天下来你的军队就没了接近二十万人?”

“是!那时候双方都投入了百万大军在争斗,战后统计双方的伤亡加起来有一百一十万人。”俾斯麦点了点头。

“一百1拾万人?”打惯了仗的敖爷,也被这个伤亡数字吓到了。

单单伤亡就有一百一十万人,那双方参战有多少人?

“你们国家有多少人口?”敖爷很好奇,这国家有多少人才能这样霍霍。

“整个普鲁士加起来,大约有四千五百万人左右。”俾斯麦很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粗壮的将军,在普鲁士这样连续的诘问,是一种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

“四千五百万人,你们就送一两百万人去打仗?”敖沧海眼睛瞪得跟牛蛋一样大。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三亿人。可三亿人的大明,军人总数也不过就是一百一十万,这还要加上驻扎在海外超过五十万人的海军陆战队。

就算是在国内的军队,大多数也是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治安军。敖爷甚至认为那些算不得军队,因为他们的武器大多是左轮手枪而已。

一个师才有三百支步枪的军队,那也配叫军队?

敖爷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可他打过的仗,还真没有百万大军的那种大型会战。对于俾斯麦能够领导这种规模的战斗,敖爷非常羡慕。

“生死之战,不得不付出全力。”俾斯麦点点头,面色有些苍凉。

“敬你一杯!”敖爷端起酒杯,专门走过去与俾斯麦碰杯。

他也想率领百万大军,可惜没机会。一师已经是大明编制最大的师,经过一轮压缩之后也变成了八万人。

“动辄动员几百万人参加战争,这是对国力的最大伤害。你这辈子,就别想了。”李枭当然知道敖爷在羡慕个啥。

大明绝对不会动用超出国力动用军队的事情发生,这是李枭这么多年总结下来的经验。

这么多年了,大明其实一直都在走精兵路线。

别看现在大明真正的野战陆军只有不到三十万人,可作战能力确是世界顶尖级别的。即便是普鲁士这种带甲百万的国度,也不敢与大明发生战争。

不过在正规军的基础上,大明还有庞大的民兵系统。每年,民兵们都会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操练。

这用来保证,战争一旦有了消耗。大明随时可以调动后备兵源,将战争进行下去,不至于在消耗战中精锐损失殆尽,就变得无兵可用。

“战争乃至凶之物,它扭曲人性,摧残信仰,它拆散家庭,毁灭国家。任何灾难,都与之相形见拙。

我们也不想的!

我们也不想动员如此多的人参战。青壮年男人都去打仗了,农田里全都是女人的耕作,工厂里面孩子在上班。

可我们又能怎么办?如果我们被法兰西打败的话,我们会失去国土,我们的孩子今后只能说法语。法国人会杀死我们的男人,占有我们的女人。

胜者将拥有一切,败者将失去所有。这就是战争!

日耳曼民族走到今天,靠的就是无休止的战争。罗马人欺负我们,我们抗争,鞑靼人欺负我们,我们同样抗争。

我们的祖先,用生命用鲜血,保留了我们说德语的权利,保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或许有一天,这片土地上生存的不再是我们日耳曼人。可,土地却不能在我们手里丢掉。

我们要对得起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爷爷,我们的祖先。忠烈祠里面的英灵在看着我们,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去奋战。

为了胜利,为了日耳曼,为了普鲁士!”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血红的眼睛,慷慨激昂的话语。无一不在证明,这老王八蛋喝高了。

“我们也同样为了这些在血战,与女真鞑子,与蒙古人,与俄罗斯人。我们也是为了守住祖先的土地,守住儿孙说汉语的权利。

为了我们华夏民族!

为了胜利,为了华夏,为了祖宗!”敖爷很明显,被俾斯麦的话感动了。

操起桌上的酒瓶子,一口气吹了一瓶。

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向后一倒像鲸鱼一样喷出呕吐物。

老俾斯麦居然也操起了酒瓶子,开始对瓶吹。

五十二度的五粮液,这老家伙看上去没六十也五十多了。李枭很担心,老家伙会活活喝死。

正想伸手阻拦!

“咳咳咳……!”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嗦声传了过来。

好在老家伙功力远没有敖爷精深,喝了几口就不得不放弃这一豪迈的举动。

男人三大铁,一起喝过酒,一起扛过枪,一起那啥啥……!

自从参加过这次酒宴之后,敖爷和俾斯麦就成了朋友。整天带着老家伙东游西逛,京城让俾斯麦参观了个遍!

大型飞艇装备工厂,火车机车工厂,还有织布厂,炼钢厂……!凡是俾斯麦想去的地方,不但郑家大开绿灯。就连敖爷也是大开绿灯,他甚至邀请了俾斯麦参观了自己的一师军营。

并且,观摩了一场敖爷专门为俾斯麦组织的军事表演。

李枭很担心,这样下去间谍就不用偷了,直接派个使节来大明就成了。今天来了俾斯麦,很有可能明天来的就是拿破仑。

好在亚瑟王亚历山大那波人死了太久,不然说不定也会组团来自己这里蹭酒喝。

李枭给郑家和敖爷下了严令,不准他们把俾斯麦带到锦州去。

大明如今重要的工业城市,大多在辽东。重要的科研基地就是锦州和长兴岛!

只要俾斯麦不去辽东,在京城逛再久也是狗看星星。李枭就不信,老家伙参观了一次发电厂,就真的能够鼓捣出电来。

半个月来,俾斯麦几乎每天都被震撼着。

明明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有心理准备,接受任何形式的震撼。可真到了地方,俾斯麦眼睛就直了。

高达三十多米的厂房里面,竖立着一大排钢制骨架。工人们正将一块块蒙皮,安装在钢制骨架上面。

飞艇的制造相对简单,一个大气囊里面包裹着无数小气囊。就好像一座巨大的蜂巢里面,有无数个蜂房一样。

为了减轻重量,除了骨架部件之外,剩下的部件能用铝的地方就绝对不会用钢。尤其是吊舱,几乎全都是铝制。

除了前边驾驶室有巨大的玻璃窗之外,剩下的地方全都是圆形的舷窗。

圆形的炮塔分别环列两侧,双二五速射炮可以喷射出致命的钢铁,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敌人。

吊舱里面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存储大量弹药和炸弹。

当然,这是作战用的飞艇。现在飞艇工厂里面生产的货运飞艇就没这么复杂了。就是一个巨大的吊篮而已,能简化的一切都简化,只求多多的装运货物。

“呵呵!大明虽然每年都在修建铁路,可至今为止四川、云贵、广西那些地方仍旧不通火车。没办法的事情,那些地方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修建铁路难度太大。

还有江南!

长江仍旧是天堑,我们修了几年的金陵长江大桥,仍旧没有修好。在天堑上修建大桥,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不过好在我们的飞艇,货运飞艇其实载货还是很多的。

铁路修不到的地方,我们就用飞艇。这玩意不用多大的降落场,就能平安降落下来。装卸货物之后,还能继续飞到下一个目的地。

现在高炮太厉害了,我们已经不太把飞艇用在军事上了。”敖爷很得意的介绍着飞艇。

“哎……!上一次战争,我们就吃了飞艇的大亏。后来,放空的任务全都交给英国人。没少让英国人捞好处!”俾斯麦看着巨大的飞艇生产线,羡慕嫉妒的几乎要发狂。

只有经历过飞艇上火力倾泻的人,才能够明白那种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痛苦。上一次战争的时候,普鲁士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而天上飞行的飞艇,不是法兰西的就是英格兰的。

俾斯麦做梦都想拥有飞艇,可……无论是法兰西或者是英格兰都不卖。

对于普鲁士来说,飞艇还算是高精尖武器,可人家大明却已经在战场上淘汰了。

差距啊!

“英国人都是杂碎,在印度的时候就让我们好顿揍。飞艇技术,还是偷我们大明的。这生产线想要不?想要的话,我给你弄一条?”敖爷对着老俾斯麦挤了挤眼睛。

“这东西你们肯卖?”俾斯麦下巴都要掉到地上。

飞艇生产线啊,这到了哪个国家都是最顶尖的机密。属于泄露就要砍头那种,可大明居然……肯卖?

“俺老敖还有些面子,你再央求郑家帮你说说。我想,应该问题不大。不过这事情,还得大帅点头才行。

找张煌言那老家伙,他也不敢做主的。”敖爷大包大揽的拍了一下胸脯。

“嗯嗯!这件事情老弟你一定得帮忙才行,只要能办成这件事情,老哥哥肯定会有回报。”俾斯麦立刻敲定跟脚。

他做梦都想在普鲁士的天空上,看到普鲁士自己制造的飞艇。

这些日子天天和敖沧海混,学了一大堆大明习气。包括遇见比他大的叫老哥哥,比他小的叫老弟。

不过大明官员的平均年龄很低,以至于俾斯麦这些天到处拍着人的肩膀叫“老弟”。作为俾斯麦学习的第一个汉语词汇,老家伙说得还算是字正腔圆。

不过接下来,敖爷陪着他参观织布厂,玻璃加工厂,还有自行车厂的时候,敖沧海到处这么说。

这就让俾斯麦有些怀疑了,他很怀疑自己是被敖沧海忽悠了。

忽悠这个词儿,是俾斯麦最近学会的另外一个汉语词汇。

“郑先生,我想购买一条大明的飞艇生产线,不知道您能不能帮忙?”犹豫着,俾斯麦还是向郑芝龙讲了出来。

他觉着,敖爷那个喝完酒就满嘴跑火车的家伙说话极不靠谱。而郑芝龙这个老家伙,看起来有些德高望重的模样,他说话应该有些准确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