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侠义榜 > 第104章 点数加成,沉心石照

侠义榜 第104章 点数加成,沉心石照

作者:轩辕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3: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丁耒不去多想,如今四种书籍,都被尽数兜售,比起松家那次武功贩售,简直不要大赚。

细细盘算,他如今有了67点功德值,看似非常多,但若是平摊到各大武功上,那便十分稀缺了。

67点功德,需要认真善用,首先《舍漏功》不必考虑,因其已练成,提升甚快,几乎日进千里,再次冒进,恐怕会引发引修为不畅的情况。当然,若是自己已有把握,当然可以直接提升。

很多人往往贪多贪快,武功修为,直来直去,迅速如雷,看似开头并无问题,却并不知道,心魔暗藏,祸胎遗结,终有一日,走火入魔,便就百马难以拉回,追悔莫及,也无济于事了。

因此,丁耒打算提升一下《三山剑法》和《沉心石照经》。

《沉心石照经》同为“拙”,对于他领悟“拙”的深刻道理,更具帮助。

同时,这门功法与《舍漏功》有些近似,需要沉淀心性,方能有成。

丁耒有《舍漏功》作为铺垫,自然不会有差。

想到这里,丁耒继续闭上双目,沉入虚拟界面,忽然点开《三山剑法》这一栏:“三山剑法,目前4880,境界,是否需要用功德提升?”

“是!选择加12点。”丁耒心念一动,这是一道光电,骤然闪现,落入丁耒的眼帘。

忽如一道暖流,刺激大脑,改善精神,这时丁耒舒爽地闷哼一声,奇光随着暖流,照耀脑门,如洞开了一片沃土,种下萌芽,种子发芽,生发千里,绿意横生,激荡不已。

丁耒自然沉静,如重归故里,新旧交替,心态复苏。

这时,他对于“三山剑法”领悟更深一层,他本就得到了,如今招式再次加强,对于的把控,更为精道。就仿佛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开头不是很会走路,但有朝一日,突然之间,他获得了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对于行走,有了很好的理解。

丁耒也正是大彻大悟了,“三山剑法”从4880突然上升到了6080,看似提升不大,其实对于丁耒来说,已有了更多的建树。

他本就在孩童学步一般的方式,现在突然领悟,也无不可,毕竟这门功法他修炼多时,不说功参造化,但也力能扛鼎,降服其心。

这一道光芒,绕入脑门,镇静良久,丁耒心中安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

如今如果他施展“三山剑法”,未必不能赢那名卜凡。

“三山剑法”提升过后,丁耒就观察向了《沉心石照经》。

这门功法沉心沉意,虚空坐定,静谧如石,全然一番固化态势。

丁耒守心如一,将其中的10点功德值加在了《沉心石照经》上,顿时这门功法从1080,到达了2080,如此迅速,他心底也衍生出一种空空如也感,但毕竟他之前有所彻悟,对于阳跷、阳维两脉,把控了得,因此当被灌顶,内气突如其来的时候,他并未感觉到压力,反而一身轻松,如沐浴在春潮里,心意跌宕,浪里白条,空明之心,随内气旋走,接着汇聚了又一个小周天,之后就如静水温婉,回归自然。

一般之人,若是直接点上点数,没有修炼的话,就如同密宗“灌顶”之法,只闻其形,不通其意,往往会生涩无比,甚至于产生一种虚无之感,仿佛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精神与经脉,无法做到沟通交织,便就容易在一段时间内,泄露内气,衰弱精神,这就是“灌顶”的弊端。

不过“侠义榜”的灌顶,可是安全许多,首先,它的“灌顶”,是虚空纳气,不会衍生出人体特有的性质,而是虚空元气,直接没入,没有性情,没有精神,但偏偏又顺着功法轨迹,连通经脉丹田。

这就十分神奇了,没有性质精神,往往是死物,既然是死物,却又如何灵活?

丁耒忽然想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佛门的“非生非死”,生与灭,世间常理,《楞伽经》有云:“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如来佛祖,就是非生非死之人,虽然这个世界没有如来,但丁耒无事的时候,看过别的世界流传出来的杂学,就知道,如来定然是比延师还要厉害之人。

这样的人,早就超越了生死之观,肉身非物也非虚,虚质与肉质合一,达到了某种无法想象的境地。

开悟三道关“先生后死”、“死而后生”、“非生非死”。

先生后死,很容易理解,若是与佛有缘,开悟入门。不过开始会有着天真的想法,琢磨如何练习神通,超渡亡灵。后来看完书,只能一笑扔掉,因为超渡亡灵哪会这么简单?他们只是想让自己不死,看有没有办法超度自己而已。这个阶段对生死的认识叫“先生后死”。

懵懵懂懂,读遍诸经,慢慢想通。生命无聊,就算再来一世又有什么意思?就算能记得前世,又能如何?多一世记忆,就多一堆烦恼,想想就发觉人生无聊悲惨,更不如死了算了。恰好佛陀说,“六道之中皆能成佛,但独属人类最容易。”佛门弟子们闻道之后,对此生的意义有了新的发现。而这个阶段对生死的认识叫“死而后生”,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改头换面了,但不是完全的开悟。

勤奋好学,善于思辨之人,坚持读破万卷,修身养性,才能对佛法有全面的认识。

原来在佛陀以前,就有一些觉悟者,而佛陀的伟大,就在于他觉悟到“最究竟”的地步,终结了一切佛法。他发现,人从来不会真正死去,也没有所谓“新生”。既然没有死这回事,又何必去找什么归宿、涅盘?每一刻都是新的,每次觉悟时,就既身成佛。何必介意涅盘的形式,以及佛法的套路?这个阶段对生死的认识叫“非生非死”,佛门弟子能走到这一步的,已属不易。

这个“侠义榜”,看似非人非物非虚非空非非受想行识,但实际偏偏都有之。

这种境地,甚至比“非生非死”还要可怕,它已经超越了所有“有”与“无”的境地,已经不可名状,却又不可或缺。落入人间,就是红尘。飞入天上,就是神明。对薄天地,就是因果。如此境界,丁耒想象不到什么词汇能形容它。

或许只有达到这等境界时,才能悉知,其中奥妙。

他收回心态,继续看向《沉心石照经》,这一门功法也是三重境界,却境界跨越极大,第一重“心沉如磐石”,第二重“牵一发全身”,第三重“不动亦万动”。

丁耒初次接触第一重,便觉得其中至理非常奥妙。

不同于《舍漏功》的钓鱼学问,这门学问,讲究“定”、“恒”、“固”、“空”、“凝”。专注是基本,守心是要义。

丁耒形如枯槁,又如垒石,若有人在现场,哪怕是用巴掌扇他,恐怕丁耒依旧不会动弹。他现在已经彻底化为了顽石,即便是雷打,雨淋,刀霹,掌断,他也固化如斯。

在这种专注的状况下,他只能在安全地方修炼,而且讲究绝对寂静。

内气不绝,冲入阳维、阳跷,两大脉络,锁住精华,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长他的经络。这两大经络本来闭塞,却想不到被这汹涌的内气,清洗、遍刷。如果把内气比作水流,而他的经络就是管道,水润万物,泽被身躯。

阳跷、阳维本是两座石桥,沟通周身各大穴位,穴位在内气滋润下,也逐步被清洗,一些原本的淤血淤青,都被清理个遍。一些气血被鼓动出来,漫灌进入周身的关键部位,原本如玉的躯体上,突然微微发红————这些发红部位,尽是两大经络通过的要穴附近。

不多时,红润渐消,此刻外界星月已隐,时光如飞,恍恍惚惚中,丁耒竟有隔世之感。

古代有“刘晨遇仙”。在另一个世界,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国二人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招至成亲。半年后二人回家,方知子孙已过七世了,时已过百年。无人认识二人,二人返山找仙女,终找不到原路,于是二人追悔莫及。

时光不再,光阴荏苒,当要珍惜眼前之事。

丁耒如风过清明,独见真意,想到过去的点点滴滴,再回想这一夜的修行,忽有一种断念的想法,可还是当断不断,洛莺和师娘,始终在他心头缭绕,久久难以止息。即便如此,他的心灵也首度契合到了极点,可以说,他现在运转内气,只需要一个念头,就能够沟通,比起以前,肢体带动,何止快了数倍。

这是《沉心石照经》的功效,把人看作顽石,石头本是无情之物,灵性蕴在内,有时候就如同璞玉一般,只要剖开,眼前就是花花世界,剔透琉璃,玉香环伺。丁耒这就是逐渐打开心中的顽石。

2080点,等于还是第一重的初期,丁耒的修为却并未松动,似乎是出现了一道瓶颈。或许是心中念头不纯,或许是内气本不属于他,而是灌顶得来,总之,他若要进一步,就须得自行熟练,任何状况下,依靠“侠义榜”总归不是好事。侠义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