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酒剑情 > 第二十八章 龙兴寺遇朱重八

酒剑情 第二十八章 龙兴寺遇朱重八

作者:柔之水刚之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1: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濠州城北凤凰山日精峰下,有一寺院,原为於皇寺,始建于北宋年间,金人占领中原,一度被拆毁。后元代兵荒马乱时,被躲避兵乱的僧人重建,更名曰龙兴寺。龙兴寺初建之时,规模宏大,占地千亩,向有“僧童骑马关山门”之说,寺由中都名匠营建,雕刻精细,规制宏传,颇有“梵刹西连万岁山,梵王宫殿屹浮寰。”之势。传闻,本来天下各大寺院的四大天王都是“顶天立地”的站姿,唯独龙兴寺是首坐,后天下寺院纷纷仿建,只因龙兴寺出了真龙。

侯进离开唐门后,一路向东北方向行走月余,方才来到皖地区的一个小县城濠州城。一路经过,到处都是饿殍遍野,百姓颠沛流离,哀嚎连连,有甚者易子而食都司空见惯。元代统治者将天下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以天下汉人为刍狗,肆意屠戮,苛捐杂税徭役繁重,以至汉人百姓有倒悬之急,饱受涂炭之苦。元末顺帝尤甚,恣意抓捕壮丁做苦力,匠人都被拿去军中,留下老弱病残自生自灭。天下英雄愤懑元军的残暴统治,纷纷揭竿而起,誓要将凶残的元军赶出中原地区。一时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盗贼横行无忌,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侯进来到濠州县城,可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到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风声鹤唳,前逢堕珥,后有遗簪。街道变为丘墟,沃田沦为荒塚。夕阳惨淡,几点青磷照野,臭气薰蒸河畔。逃难的百姓纷纷倒在地上,捱捱挤挤,眼神空洞,神色木然,老的卧地不起,奄奄一息,显然是极度饥饿,多日未曾进食,不时还有哭爹喊娘的抽泣声,甚是凄厉。哭啼啼抱儿挈女的男女,慌慌张张……这一幕幕不断出现在侯进眼前,侯进百感交集,心里憎恨起元军来。可眼下为了寻找莺儿,侯进也顾不了那么多,况且,现在凭他一个人的力量,也改变不了什么。

连日赶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来到一座县城,本想休整一下,可眼前的这一切,让侯进不禁悲从心来。感觉有些乏了,腹中空空,于是乎,侯进停下来脚步,找了一处还算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拿出包裹中的干粮,咬了一口,掏出腰间的酒葫芦,小抿了一口,这才感觉舒服了一点儿。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蓬头垢面,身上满是泥土,还有一些异味儿,面带菜色的孩童走到侯进面前,眼睛直楞楞地看着侯进手里的干粮,口水都流了出来。

侯进一愣,问道:“你想吃?”

孩童不答,只是如鸡啄米一般不停地点头。

看着满面菜色,骨瘦嶙峋的孩童那渴望的眼神,侯进于心不忍,将手中的干粮递给孩童,道:“给你,吃吧!”

孩童伸手拿起手中的干粮,狼吞虎噎,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险些还噎着。不给还好,这一下子起了蝴蝶效应,饥饿的人群纷纷向侯进奔涌过来,如同饿狼一样的看着侯进,有甚者直接伸出脏兮兮的手去掏侯进的包袱。

侯进微微一皱眉,伸手打开伸过来的脏手,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不要抢。”

可饥饿的难民充耳不闻,依旧伸手来抢侯进的包裹,不禁如此,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向侯进围拢过来,看着架势,是要把侯进生吞活剥了。

侯进无奈,运起阴阳五行功,顿时一股气流从侯进体内冲出,将抢自己包裹的难民荡开,跌坐在地上。人们见势,这才静了下来,再没人敢乱来,不过眼睛都紧紧地看着侯进。

侯进提起一口气,大喝道:“不要抢,我这里还有一些吃的,给你们。”说着,侯进拿下背后的包袱,拿出一些干粮来,分发给了一些饥民。不一会儿,鼓鼓囊囊的包裹变得干瘪起来。看着还有很多饥民盯着自己,侯进索性打开包裹,抖了抖,空空如也。没有分到吃的的饥民,原本充满希冀的眼神黯淡下来,这才纷纷走开。原本如同香饽饽的侯进,周身再没有饥民围着了。

侯进摇了摇头,无奈的苦笑着。随身带的吃的都给了饥民,自己依旧腹中空空。饥肠辘转,咕咕地叫着,正在抗议。于是起身,往前面走去,来到一座山林,向打点野兔獐子什么的来充饥。可这兵荒马乱的,别说一只兔子,就是连一只鸟都没有。侯进颇感无奈,一路向前,下了山去,来到山脚下,一块石碑伫立在路旁,上书:日精峰。侯进又走了一段路,总算没有想之前一样,到处都是饥民。不远处,一座寺庙映入侯进眼帘,心下一喜,加快脚步,向寺院跑去。

来到寺庙门前,侯进抬头一看,寺院大门上方正中央有块牌匾,上书:龙兴寺。侯进又看了看周围,发现寺庙颇为残破,也没有什么人来敬香火。不过,说来也是,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人们朝不保夕,谁还能顾得上来敬神拜佛呢?寺院大门虚掩着,侯进向里面瞄了一眼,却一个大和尚都没看到。

侯进伸手敲了敲门,沉声喊道:“里面有人吗?天色已晚,在下求借一宿。”等了半天,里面却是无人应答,侯进又喊了几次,依旧如此。正想抬手推门走进去,一个人影却是打开了寺门,手上提着一盏灯笼。借着微弱的灯光,侯进看清了来人,是一个年纪有些大了的老和尚。老和尚面容枯槁,满脸的皱褶,没有什么精神,脚步还有些颤颤巍巍,伸出头来,想努力看清侯进的模样。

老和尚双手合十,唱了声:“阿弥陀佛。”

侯进见状,仿老和尚模样,道:“大师,晚生有礼了。晚生从昆仑山来,现天色已晚,路过宝寺,欲求借一宿,还望大师行个方便。”

老和尚看清了面前的人,是一个俊俏的后生,听明侯进来意,再次唱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施主,里面请。”说罢,老和尚前头带路,转身往里走,侯进跟在后面,入得寺院内。

侯进四处张望,看着寺院内的景象。院内也还算收拾的干净,没有什么杂草,树叶也被打扫到一旁堆积起来。但由于年久失修,有些佛像已经毁坏。倾轧的香炉,散珠红香冒着袅袅青烟。只是庙宇有些倾倒,还透着风。除了老和尚外,再也没见到有其他的出家僧人出来。看着如此冷清的龙兴寺,侯进心中不免感叹道:“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侯进问老和尚:“大师,贵寺为何如此破败冷清?不见有其他僧人?”

老和尚叹了口气,摇摇头,一股无奈感油然面上,道:“阿弥陀佛。施主有所不知,元人残暴,以至黎民清苦,食不果腹,楼室十去九空。因之,缺少香油钱,已很久无人来参禅拜佛。原本敝寺僧人甚众,为躲避祸乱,都逃了。老衲年老体弱,腿脚不便,便留在寺中,只有一徒相伴。”说罢,老和尚喊道:“重八,有施主来访,你且收拾一间禅房与施主,再去背些斋饭。”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应道:“是,师傅,弟子这就去。”

约莫过了一炷香时分,一个年轻的大和尚走了出来,对老和尚道:“师父,弟子按照您的吩咐,禅房和斋饭已经备好。”

老和尚双手合十,对侯进道:“施主,且随重八去用斋,老衲有些困乏了,失陪。”说完,老和尚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离开了。

侯进对老和尚施了一礼,这才回过头来,打量了下年轻的大和尚。但见大和尚身长七尺有余,姿容雄伟,,奇骨贯顶,地阁方圆,耳垂肥厚,鼻准肥大,最具特点的时那一双细长的眼眸,眼尾尖小并收敛上翘,眼珠之乌珠圆大而有光彩,透射真光,一身打满补丁的破烂僧衣也掩盖不了大和尚的气势。侯进微微一惊,心道:“想不到,这座小庙竟然还有如此姿容伟岸之人,怎就甘愿在这里做和尚呢?”

那叫重八的和尚双手合十,微微施了一礼,对侯进道:“阿弥陀佛,施主且随小僧前去用斋。”说罢,重八在前面带路。

侯进亦是双手合十,道:“有劳师傅了。”

不一会儿,二人通过走道,来到一间禅房。重八道了声:“施主,且慢用,重八就在隔壁,施主有何要求,唤重八一声即可。”

侯进见重八模样,根据自己在书中看相所学,认为这个大和尚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只是不明白为何会甘当寂寞,委身在这座小寺院中。于是,想结识下重八,道:“重八师傅,用过膳否?”

重八答道:“未曾!不过已备好。”

侯进道:“重八师傅,不如坐下来,与某一起用膳,如何?”

重八见侯进身材修长,面貌俊逸,语气和善,心有好感,便应承了下来。

二人坐定,吃了起来。侯进拿出酒葫芦,拔掉塞子,喝了一口。

重八盯着侯进的酒葫芦,咽了口唾沫,欲言又止。

侯进见状,问道:“重八师傅,有何见教?”

重八答道:“侯施主,能否也让重八喝一口。”

侯进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问道:“出家僧人不是戒三荤五厌么?重八师傅若是喝酒,岂不是破戒?”

哪知,重八哈哈一笑道:“所谓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在重八眼里,那些清规戒律都是白文。”

侯进见状,随即将酒葫芦递给重八,笑道:“重八师傅,果真与众不同,甚是有趣。既如此,大师但喝无妨。”

重八拿起酒葫芦,闷声猛饮了一口,哈了一声,道:“嗯,好酒,好酒,重八已经很久不知肉味,未曾饮酒。肚子里清汤寡水,没一点儿油水,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痛快。”说完,又将酒葫芦递还给侯进。

“此人果真真性情,没有一点儿出家之人的姿态,看来我猜的没错。只是不知道这重八为何委身小庙之中,且问他一问。”侯进心里嘀咕着。

问重八:“重八师傅,侯进观你英容甚伟,性格豪爽,应当是条好汉,为何却出家为僧?”

重八闻言,眼眸微抬,似乎是在回忆往事。叹了口气,苦笑道:“出家为僧,非某所愿,实属无奈尔。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啦!”

侯进不解,问道:“重八师傅何出此言?”

重八酝酿了一会儿,道:“此时说来话长,且听重八慢慢道来。”

原来,重八姓朱,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兄弟姐妹里排行老四,在家族里排行老八,贫苦人家都没踏过学堂大门,大字不识一箩筐,就给其取名朱重八。幼时,家徒四壁,靠天吃饭,朱重八靠给地主放牛,讨口饭吃。有一年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颗粒无收,朱重八的父母亲喝长兄先后病死和饿死,只剩下二哥和自己,饭都吃不上,更无钱买棺椁收敛父母和兄长的尸身,甚至连块墓地都没有。后来还是村里的一个地主发了善心,给了一块坟地,朱重八和二哥这才得意将父兄安葬。可是在太穷了,又闹饥荒,为了活命,朱重八不得不与二哥及家人分开,各自讨生活。后来到龙兴寺,剃度做了行童,每日做着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的杂活,还要受其他僧众的斥责,只有老和尚维护他,直至成年。后濠州城也开始闹饥荒,民间起义不断,匪寇猖獗,寺里得不到施舍,老和尚只好打发一众僧人云游化缘去了。只有朱重八不愿离去,幼年受够了疾苦,是在怕了,当时年龄也尚幼,老和尚不忍,便将重八留了下来。为了口吃的,朱元璋也将自己背着老和尚出去打猎吃,偷偷酿酒喝的事也一并说了出来。

侯进听完也是百感交集,钦佩朱重八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相比之下,自己就要自惭形秽得多。从小锦衣玉食惯了,有一大群丫鬟和仆人伺候着,哪里受过这些疾苦?除了后来家道发生变故以外。侯进也将自己的身世说与朱重八听,二人也便渐渐聊开了,彼此欣赏着对方,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朱重八朗声道:“侯进兄弟,一看就是有文化之人,不想重八大老粗一个,我朱重八平生最是敬重有文化学识之人。你很对我脾气,我比你年长,侯进兄弟若是不嫌弃,就叫我朱大哥如何?重八师傅的,听着怪别扭的。”

侯进笑道:“朱兄言重了。侯进生平也是喜欢结交天下英雄,今日与朱兄相遇,一见如故,承蒙朱兄看得起侯进,侯进喜不自胜!朱大哥,小弟这厢有礼啦!”

朱重八哈哈一笑,道:“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说起话来,就是不一样,不过朱某喜欢。好兄弟。”

说罢,朱重八伸出一只宽大的粗手,侯进亦伸出一只五指修长的白手,两只手掌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任凭侯进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位朱大哥,日后揭竿而起,将残暴如狼的元军杀得心惊胆战,丢盔弃甲,夺回汉人的大好河山,将蒙元赶到极寒的漠北之地,天下黎民才不用饱受战乱之苦,有安定的太平日子可活。

二人你来我去,一壶酒被喝得一滴不剩,觉得还不过瘾,也没办法了,只有一壶酒。无酒不成席,二人便又开始畅聊起来。

侯进道:“朱大哥如此汉子,岂可在这庙宇中,蹉跎岁月?如今天下大乱,烽烟四起,正是大显身手之时。”

朱重八道:“侯兄弟,为兄也知道。只是苦于无门无路呀!哎!”

侯进想了一会儿,道:“朱大哥,小弟一路走来,到处饿殍遍野,真是苦了天下百姓了。不过,路途中,小弟也听到了几支起义队伍的名号,特别是明王韩林儿,声势壮大,元军已在其手上吃过不少苦头。明王曾邀请过小弟加入起义军,只是小弟内子被仇家掳走,因而婉拒之,为寻找内子,一路寻到此地。若是朱大哥有意,小弟可以书信一封,大哥可投奔韩明王之处。待小弟寻得内子,报得家仇再与大哥聚合,干出一番事业来。”

朱重八点点头,道:“如此甚好,朱某求之不得,在此谢过侯进兄弟。”

侯进道:“朱大哥说哪里话?朱大哥有气吞山河,拯救黎民于水火之壮志,小弟甚是佩服大哥胸怀,此事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说罢,侯进问朱重八要来纸笔,草拟好推荐信,交给朱重八。

朱重八收入怀中,紧贴内衣,道:“为兄自幼藏身龙兴寺,对江湖之事知之甚少。想不到江湖中居然还有如此心狠手辣的组织,侯兄弟家人两百余口,竟皆命丧于梅花殿凶徒的屠刀之下,是在令人发指。如今弟妹又被掳走,侯兄弟又不知晓仇家具体位置,这便如何是好?”

侯进眼神坚定地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小弟一定能找到内子,报得大仇的。”

朱重八点点头,道:“难得,难得,侯兄弟对弟妹一片痴心。为兄佩服。”

……

不知不觉,二人已聊至深夜,渐感困乏,这才散去,朱重八收拾了下残羹冷炙,回到自己的房中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