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九百八十五章 重编

钑龙 第九百八十五章 重编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构被宋徽宗要求去朝廷解释,到达润州的时候,赵构立即被解除了兵权,王渊被派回了楚州;润州上下从听说赵构带着大军过江就绷紧了神经,得知完颜宗望退军,立即做了决定,不放过这次解决康王的好机会。

宋徽宗早在第一时间就派颜岐和沈冲去问策,后面的战局将怎样发展;杨志很随便地告诉颜岐,赵构五路大军惨败,就算再不堪,只要水师守住长江,楚州应该就是对方的极限,扬州纯粹是刘光世自己吓唬自己。杨惟忠、折彦质的能力足够,只要不像张浚那样,不管自己各军在军力和装备上差异乱来就行。

得知许景衡说杨志有办法的消息,颜岐旁敲侧击,杨志最终还是给颜岐出了一个主意,马扩不是带着一万多人马,何不命马扩为京东西路安抚使,整顿山东那边的军队;命杨惟忠收编真定那边的盗贼张遇,以张遇为徐州兵马都监,在徐州搜集,配合杨惟忠作战。在物资上,杨志还是给了宋徽宗一个面子,同意给杨惟忠送去两百匹战马和一千套盔甲。

润州君臣商议过,最关键的是主将,马扩还好,张遇恐怕根本没人能够指挥得动,就算杨惟忠出面,要是没有实质上的东西,招安也就是个形式,与润州希望得差得太远;颜岐苦笑道:“杨大人,御史们可是气势汹汹,说大人畏缩不战,我也知道这些人胡说八道,可是对于大人名声有碍。”

颜岐是希望自己拿出点真材实料来,杨志笑道:“没关系,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我不在乎虚名,我是东京留守,只要开封等地的百姓安康,我就心满意足了。每个人有守土之责,如果守将虚应故事,找机会就逃跑,御史台还认为是正常的,就说明御史台的人被蒙蔽,或者被收买,反而是一件坏事。”

颜岐自然明白,杨志是定北军的支柱,压根不在乎润州那边的噪音,可惜朝中一时似乎找不到大将,只能干咳两声问:“杨大人,为什么康王手下的将领不行?”

这也是润州的疑问,杨志手下不少人都是康王等人的旧部,但是在杨志手下表现出来是战斗风貌就完全不一样,就是李光那样的榆木头都赞不绝口。李纲、赵鼎不止一次对在润州的朋友说,当初康王麾下几十万人还不如直接交给定北军,兴许现在京东西路就不会丢失。

杨志沉思道:“颜大人,实际上下面的将士没差别,主要是主将的差别。你想,许翰为什么失败,就是他在政治上考虑太对,当时种师中不出兵相州,太行山路崎岖,完颜杲根本杀入河东的机会;同样,孙傅要不是急于表现,轻易相信郭京那样一个人,汴梁最起码能坚持一年以上。

定州、洺州、沧州那些远比不上汴梁城池高大的城市,可都是坚持了一年以上,孙傅的惨败和济南等地的丢失,说到底私欲害人,他们图的不是钱财,图的是所谓的名声,要证明自己;所以主事的人想用奇招,靠着一个人两个人创造奇迹,但是打仗以正合,才能以奇胜,一个人的作用能有多大,不如踏踏实实地训练军队,准备粮草。”

颜岐听懂了,无言笑笑,晓得杨志看不上张浚,在扬州眼里,张浚不比孙傅高明多少,可是润州实在拿不出更加有力的人物。杨志也不想多说,姚古这样的大将被派去没有战事的河南府,杨惟忠还要听没打过仗的张浚指挥,说明润州还在延续往日在汴梁的故事;那是皇家的争斗,不是自己这样的人能插嘴的。

不过宋徽宗还是没有放过杨志,颜岐两人回去以后,又下了一道圣旨让李纲来了汴梁,命令杨志接管康王各部,这明显就是一个坑,杨志是定北军的部曲,真的要杨志接管,也应该在赵楷那边走个程序;现在的做法有挑拨杨志和赵楷关系的嫌疑,看来润州对定北军还是有想法的。

杨志没有接旨,当即上书说自己能力不足,不足以担此大任,不过杨志建议,可以把河北州府的任命权交给太原;京畿路扩大范围,把拱州、开德府、曹州的防御任务接过来,算是替应天府减少压力。李纲明显早有准备,立即拿出第二道圣旨,让杨志提供一个应天府那边整军的方案。

这一点没难住杨志,杨志还真给了重建五军的一个方案,杨惟忠为应天府兵马都统制,以杨惟忠本部和应天府的军队合编为后护军;解除刘光世兵权,张俊兼并刘光世在江北溃散的部队,两军合为中护军;刘正彦取代王渊,将跟随王渊、刘光世逃到长江南岸的军队全部调回来,编为前护军;命苗傅在真州接手梁扬祖、汪伯彦的军队编为左护军;从泾原路调第十二将吴玠一千精兵来濠州,取代刘光烈,以两部合并编练右护军。

五路护军成军后都必须北上,不愿出征的将士全部遣散;然后由润州安排官员成立三个机构,在真州负责盐茶司、在楚州、泗州、应天府一带屯田、利用漕运补给五路大军的物资。等时机成熟,再逐步北伐,收复山东等地。对于撤换王渊、刘光世等人,杨志给了一个理由,就是这些人都已经不是一次率军逃跑,不适合再作为军中大将。

李纲倒吸一口凉气,杨志的这个想法要是实现,不管谁出任应天府留守,康王是肯定回不来了,苗傅、刘正彦等人只会感谢杨志和润州;李纲晓得自己被杨志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是李纲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康王的一次次败退,与这些逃跑的将领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李纲最后和杨志一起发了奏章到润州。

宋徽宗看见两人的四份奏章,立刻决定在大殿上传阅;宋徽宗看到了控制这支军队的希望,打乱旧的编制,确定新的将领,就是一次染指楚州大军的机会。赵构已经到了润州,宋徽宗自然希望恶人由其他人来做,相信杨志、李纲都是铮铮铁骨的人,肯定不会在意这些小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