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九百七十七章 不能惯着

钑龙 第九百七十七章 不能惯着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钱盖听出了其中不一般的意思,问道:“这对杨志有什么好处?”

宋公明立刻答道:“第一是得到民心,这些事总是要解决的;第二杨志绝不会一对一支付,最起码和钱庄要打个六折七折,钱庄要是没现钱,只能同意定北军参股。钱大人,不用惊讶,我们也是看见官司和钱庄的反应才慢慢想明白,远远比不上杨志和梁寻两位大人的思路敏捷,他们恐怕在户部克扣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步,只不过当时没有击败金军,他们顾不上采取手段罢了。”

钱盖心中也是这样想的,点点头又问:“户部把差额也按六折或七折弥补,现在转运困难,北面大部分地区都是拖欠的,难道杨志还能索要剩下的?”

赵野笑道:“问题是谢大人实际上已经把大部分的钱物都发出去了,全部都发在漕运上,包括从淮南、荆湖两路调集的铜钱,都在路上被扣留了。这就造成了在润州数字上是不拖欠的,这也是杨志为什么要铸钱的原因,户部少给多少,他铸造多少,只要账目能弥补,什么都好说;当然要是我们同意汴梁、太原设铸钱监,对于定北军还是大有帮助的。”

钱盖懂了,要说江南的粮食和海盐走漕运情有可原,可以把丢失的责任推到康王那支不堪的军队身上;但是在淮南、荆湖两路的铜钱运到汴梁根本绕不到运河,尤其是淮南铸钱监主要是光州的定城监,光州就在颖昌府南面,送到长江边比到颖昌府还要远,那就是户部有问题。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宋徽宗还在,康王和谢克家的做法就有点明目张胆,吃相太难看;杨志虽然不能拿康王怎样,但是一定要出手杜绝后面继续有这种情况,现在摆明了就是要给谢克家一个耳光,我把方法说出来,你自己看着办,真要翻脸那就翻脸。

“杨志这小子纯粹胡闹,不能惯着。”宋徽宗一声怒喝,然后问谢克家:“能不能让康王拿出一部分粮食和铜钱来弥补这个数字,真州等地都在上报,康王北上的时候,各地府库都被抢劫,刘光世等人捞了不少。”

大宋自开国以来就不允许私军,但是赵楷和赵构两个皇子的手下差不多都是私军,为了抵抗金国,宋徽宗忍了,可是抢劫自家的府库,这就是坏了规矩,宋徽宗早就不想忍了,正好杨志的奏章引爆了这些问题,宋徽宗自然好好利用。宋徽宗的态度和蔼,但是听在谢克家的耳朵里完全是另外一种感受。

谢克家忽然明白了,朱胜非从杭州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赵野等人早就知道,杨志也不一定要这些东西,但是润州必须表明一个态度,就是自己交出户部;润州和太原都对原先汴梁的群臣抱团支持康王有意见,总算得到了一个机会。谢克家一咬牙说:“责任在户部,但是弥补的物资实在没有,臣请辞。”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丢下一个烂摊子就想走,到应天府去换一个职务,宋徽宗摇摇头说:“你去汴梁接替李纲,负责和杨志协商,钱盖以户部侍郎的身份暂时替你管理户部,唐重任淮南西路制置使,王襄任真州知府,汪藻知湖州,綦崇礼知越州,孙昭远知通州。”

宋徽宗的这一系列任命,实际上就是将淮南路的权力在慢慢收回,让润州实际控制的区域越过了长江;马伸、谢克家等人明白,杨志这样做早猜到这样的结局,杨志就是准备损人不利己,让康王的实力减少一部分。钱盖既然接手户部,自然想弄清楚汴梁的做法,就问朱胜非:“户部差这么多钱,汴梁是靠什么支撑下来的,太原是肯定拨不出这笔钱的。”

朱胜非想了想,不慌不忙地说:“周转,杨志用盐钞和茶引换取了一百万两白银的货物,但是他没有像康王那样摆在徐州的仓库里,而是采取贸易的形式,让这一百万在市面上流通起来,他来回收税,把税钱变现或者购买粮食。

杨志目前困难,但是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屡次获胜,汴梁的武器充沛,杨志又一直在减少部队;他的战马可以说是垄断的生意,包括杨惟忠都去杨志那里买战马、盔甲。不过杨志真的缺铜钱,应该京畿几百万人,居家过日子,以物换物,或者整天拿着银子、丝绢交易,那是不可能的,必须铜钱周转,按照杨志的规模,一次补充五万缗就够了。”

朱胜非现在在杭州也是采取差不多的模式,自然清楚其中的窍门;钱盖便明白了,要是把欠款摆在边上,这件事真的不大,从五路钱监各抽取一万缗就够了。马伸突然问了一句:“如果康王的军队再抢劫运往汴梁的物资呢?”

朱胜非笑笑说:“楚州、徐州收复,必定增加几十万流民,这些人肯定要活命,我们北上的物资根本无法满足;只要康王保证运河通畅,我们便五万、五万地接受流民到江南,要不然就把抢去的粮食在康王大军费用里扣除。至于汴梁的粮食,让杨志送一千匹马到江南,后面我们从陆路增加成本运过去。”

现在江南一匹马能卖到一百多两银子,一千匹马就是十几万两白银,增加的运费肯定会弥补过来;杨志一战杀了金军万骑,缴获战马三千多匹,送一千匹,杨志绝对舍得。而杭州以南的区域需要开拓,对劳动力的需求一直在增长,朱胜非还是有信心接纳人口的,但是和杨志一样,朱胜非要将这件事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谢克家没想到这件事原本就不复杂,不满地说:“朱大人何不早言?”。

朱胜非淡淡地说:“这些措施也要唐大人上任以后才可以开始,否则战马、粮食在路上丢失,又是一笔说不清楚的糊涂账。”

宋公明点头说:“朱大人言之有理,如果淮西愿意,甚至一部分粮食可以直接从淮西提供给京畿路,节省运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