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九百三十五章 错得厉害

钑龙 第九百三十五章 错得厉害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已经不是女人的感觉了,而是一个捕头的推理,杨志面不改色地说:“兴许是他们想找姓铁的线索,毕竟飞龙镇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需要理个头绪。”

盛余一瞄了杨志一眼说:“那时候,你拒绝我,不是不喜欢我,也没有赵缨络的事,是不是与嚣四姐有关。”

盛大人的胆子够大的,要知道杨志现在可是驸马啊,哪怕没成亲,赐了婚就是驸马;张横朝手下人挥挥手,把所有人全部赶到了其他火堆,王刚殷勤地给火堆上添了两把树枝。杨志晓得两人看热闹的心思,不过盛余一说到了这个份上,还真需要有两个旁听者在场,杨志笑笑说:“盛姑娘,我们不合适,对你来说,我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路人,不管事。”

“无赖。”盛余一恨恨地说:“你现在可是河中经略使,马上要出任东京留守,还是一副没担当的样子。”

张横和王刚忍不住摇头,这也就是盛余一说杨志没担当,换一个人这样说,非立刻劈死他不可;杨志想了想说:“盛姑娘,倘若有一天,你感觉老天对不起你,你来找我,我给你解惑。”

盛余一冷笑着说:“我查过了,嚣四姐不是嚣快刀的亲女儿,那时候嚣夫人根本没怀孕。”

张横烤羊腿的手抖了抖,弄得火星乱窜;杨志点点头说:“我夫人是田得象的女儿。”

杨志已经做好了盛余一大发雷霆或者痛不欲生的准备,没想到盛余一什么都没说,回头催促张横:“烤快点。”

张横忙得一头汗,把两块羊肉割給盛余一以后,低声问王刚:“田得象是谁?”

王刚看杨志和盛余一都在望着黄河水发呆,低声对张横说:“嚣快刀的师兄,原来飞龙镇第一巧手,田得象出事以后,盛家等八家才在飞龙镇一举成名。”

“妈呀。”张横抹了一把汗,他出身草莽,干的就是杀人放火的交易,太知道这样的变迁当中有着不能与人道的隐秘,张横把手中羊肉递给王刚:“不说话了,吃肉,吃肉。”

盛余一终于吃饱了,喝了几口羊奶,才幽幽地问杨志:“我该怎么办?”

杨志叹口气说:“等找到孟钺就知道了,如果所有的当事人都死了,那么就让一切随着时光埋葬。你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又是捕头,应该相信,老天是公道,正义也许会迟到,但是从来不会缺席。”

黄河水在风中发出咆哮,渔船上点点渔火,盛余一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说:“杨志,你欠了我两回。”

杨志苦笑着说:“盛大人言之有理,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回报。要不要去镇上休息。”

“我没那么娇气,王刚,单独给我扎了帐篷。”王刚看杨志点头,忙不迭地答应;杨志和盛余一等人在水军的帐篷里过的夜,第二天回到蒲州城,盛余一到了河中经略司,开口就要一套瘊子甲,杨志没好气地问:“有中意的人了,身材多高啊?”

盛余一笑颜如花:“我自己要,万一哪天要上战场杀敌呢。”

杨志看见吕颐浩等人已经走过来,立即签了一个手谕让车东星带盛余一去领一套青白色的瘊子甲,盛余一不高兴地说:“别蒙我,沈冲说过,青白色的瘊子甲是最差的一种。”

杨志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但你又不用上战场,就不要这样挑剔了,领完以后还要在作坊改成你的尺寸,抓紧时间好好休息,你明天还要赶路。”

盛余一看人越来越多,来不及多说,只好闷闷不乐地跟着车东星去甲仗库。

杨志对走进来的吕颐浩、叶梦得、韩滔等人说:“这次郓王是推卸不了,我要去守汴梁,但是河中的形势还是很严峻,所以我只抽调一部分人走。王爷已经同意,吕大人和我一起去汴梁,我意让王禀的陕西安抚司负责鄜州、陕州、醴州、邠州,叶大人、韩滔负责河中府、华州、同州,怀州、孟州与郑州一起划入汴梁。”

叶梦得和韩滔明白,杨志是要调集陕州的李彦仙等部一起出战,并不为权力的缩小而不悦;杨志其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在太原的时候杨志已经想清楚了,赵楷不在乎汴梁之行的最后结果,存心就是赌一把;但是赵楷先前试探自己是否愿意放弃云中这边的势力,总算有了点帝王之心,现在就是在看自己会不会因为权欲而背信弃义,很明显,日后不能指望像以前那样,靠着江湖义气肝胆相照来过日子。

韩滔瞅了个没人的机会偷偷问杨志:“要不要暗地安排一批人,先去汴梁准备?”

杨志摇头说:“不用,只是你要做好准备,必要的时候,东进怀州接应。至于我能不能出发,还是要看郓王的主意,看汴梁的态度。我已经要求调王彦一军听从自己指挥,建议张所、王坪在河北要是支持不住,可以暂时退入太行山,一定要保住在河北的两万多精兵。”

韩滔会意一笑,自去忙公务;汴梁能不能答应定北军的条件确实是说不准,现在没必要提心吊胆。

不过这一次杨志错得厉害,康王赵构到达楚州以后,杜充、王渊、刘光世、汪伯彦等部尽数调走,只留下原来准备前往河北的一万六千人,以统制官马忠、张换、薛广、张琼四人分领;其余的就是张用、李贵为首的勤王义军,号称十万人,真正能打的一万人都不到,而且装备惨不忍睹。

这样的状况下,大部分的官员确实没有勇气留在汴梁,加上宋徽宗的圣旨来得也快,盛余一回去一说,润州的君臣便知道机会来了,立刻让李纲前来宣旨,同意京畿路的设立,所有中枢的衙门全部迁往润州。官员们一听说不用参加守城,可以光明正大地走,立即收拾行李跑走;离开的官员分为两派,没有本质上差别,不同的只是要逃去哪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