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别2

钑龙 第七百五十三章 临别2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志自然不会落口舌,哪怕面前是种师道,杨志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安全,有的话可以说,有的话是绝对不能说;杨志轻轻一笑说:“辽东铁骑只要占据幽州,便可绕城南下,怕的是宰相们为了求和,直接把对方接到了汴梁城下。”

种师道不敢置信地看着杨志,如果局势糜烂到这个地步,自己还真不敢多说什么。可是种师道更不敢相信,宰相们怎么会愚蠢至此,种师道过了半晌,才摇摇头掉头而走;种师道耳边忽然响起杨志的声音:“师兄,将来汴梁有事,切莫为一城一地心急,就算汴梁城破,只要大宋犹在,我们还可以卷土重来。”

种师道全身一震,杨志此语对汴梁是大不看好,要知道现在宋金尚未开战;而杨志现在告诉自己,恐怕就是泄露天机,要不是拿自己当亲人,是断断不会说的。种师道摆摆手,连头都没回,大声吟诵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杨志晓得种师道信了自己,却死志已定,于是在种师道身后跪下相送,一个头深深地磕在地上。种师道昂首走出小院,赵缨络等人松了口气,唯独丘半江眉头紧皱,他是清楚的,在这几天,种师道和杨志有的是时机独处,但硬是等到临行前才商议,一定是双方都在琢磨。能让杨志和种师道如此费神的,丘半江不相信是赵缨络的婚事,而应该是关于北方战局的,种师道念的诗充满豪壮,在丘半江看,绝不适合今天的场合。

马车旁的元狄面色不变,杨志、种师道要是没有什么大手笔,反而让人不敢相信;种师道朝众人拱拱手,和赵缨络说了一声,就下令启程;杨志已经声色如常地走出来,带着应州的官员恭送公主,一直送到十里长亭。

旭日东升,前面一株株杏树正在和煦的风中伸展着动人的身躯,绛红满枝;远处疏疏朗朗的旱柳和叫不出名字的杂树伫立在纵横交错的田埂上,看上去满目绿色。赵缨络的马车慢慢停了下来,种师道等人自然懂赵缨络的想法,早就勒住了缰绳,主动落下了二十步的距离;杨志单骑上前,到了马车旁杨志跳下马来,在车厢外拱手施礼:“公主一路走好。”

赵缨络掀开车窗的帘子说:“当初读柳三变的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实在是不懂,现在,我懂了。”

杨志递上半枚虎符,轻声道:“公主,现在不是我们说离愁的时候,这次你回去,压力不会比我在应州小,如果真的出现危急情况,我会请朱智卿帮忙,或者派人前去见你。”

赵缨络接过虎符,端详着说:“这就应该是侯蒙给的虎符吧,我听说在大名府用过一次,难道汴梁的局势会比一年前的大名府更加危险?”

“未雨绸缪。”杨志笑了笑说:“公主回去后,可以把产业往秀州、杭州等地转移,算是开辟南方的市场。”

赵缨络自然晓得决没有这么简单,不过她相信杨志,绝不会故弄玄虚;赵缨络郑重地收好虎符,点头说:“我知道了,杨志,多保重。”

没有诗词,没有想象中的依依不舍,公主赵缨络就在种师道等人的护送下走了;杨志一直站到看不见队伍的影子,才回头带着手下回城。金八爷纵马上前,靠近杨志问:“大人等会有时间吗?”

金八和云青逍都拒绝了皇城司的差事,他们对丘半江说得很清楚,如果还想过着这样官场上的日子,就不到大宋境内来了;丘半江看在江湖同道的份上,同意回去帮他们说话,不过两人身份特殊,丘半江还是请两人不要擅自离开应州,免得引起误会。杨志点点头,他其实对两人也很有兴趣。

宋徽宗得知云中军情和赵缨络在返回太原,心中稍安,只是对杨志被推为关学下一代负责人感觉有些迷惑,立即下令请杨时、周敦颐等国子监大儒前来。种师道和李复已经给包括吕家在内的很多关学弟子去了信,杨志的理论也被丘半江送到皇城司,何诉看完足足傻了半个时辰,才跑进御书房,把折子给宋徽宗看,宋徽宗也愣了差不多半个时辰。

宋徽宗就问:“你们认为杨志说的是真是假?”

周敦颐说:“张载当年的言论就够惊世骇俗,但是杨志的解释更加让人恍如做梦,臣认为,其中有一定道理,但是需要验证,听说杨志在试做了一个模型,不如告诉金城,做好以后送送一套到汴梁。”

周敦颐心里很安稳,杨志、种师道不是那种信口雌黄的人,连公主赵缨络都见过,这套工具就应该不是空穴来风。况且首当其冲的不是儒林,而是说神仙的道教,杨志本人就是王老志的传人,怎么解释轮不到自己烦神。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讲究的是以德服人以理说话,但是太子赵桓不能做这样的想法,杨志一旦成为关中学派的翘楚,势必会影响很大一批读书人,赵桓直接下了评语:“妖言惑众。”

杨时摇摇头说:“杨志的这个理论有其合理的地方,是对张载所学的补充,不如就按周大人说的,等那套模型到了汴梁,我们看过以后,按照各家的理论进行反驳,如果反驳不了,那就说明这种理论有可能。”。

杨时的意见很明显,这不过是个学术上的事情,做学问,尤其是脑洞大开的想法,哪有每一次都对的。蔡攸明白,这将是一次真刀实枪的交手,问杨时:“我们应该找哪些人?”

杨时笑道:“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的传人,另外沈括和天师府的弟子,道门出自黄老,也是诸子百家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