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七百零七章 殿前争执

钑龙 第七百零七章 殿前争执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燕云十六州收复,大宋没有空忙一场,汴梁无数人涕泪,举城欢庆;宋徽宗特地去宗庙祭祖,然后在迎祥池赐宴群臣。宋徽宗和郑皇后席位在迎祥池大殿的正当中,左边是王黼为首的宰执侍从,右边是太子赵桓领头的亲王、宗室、南班官员,喊来教坊中的歌舞助兴,太尉高俅特地安排禁军的勇士也做了一系列的表演。

  要是以外,宋徽宗和群臣对禁军的表演还是比较欣赏的,最起码是雄浑之气,但是现在,都只是笑笑而已;周渊四万大军到了河北,与辛兴宗等人合在一起七万人,前后大半个月才打下一座两千人防守的滦州,与种师中、王坪一万人六天打下一座三千人防守的檀州,几乎不能相比。

  这一次杜万彻和宿元景在前线,对于各部的战况如实上报,朝中的君臣才知道自家的人马是怎么一回事,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认识到赵楷和杨志联手的可怕,现在满朝都不敢再尝试让这对黄金组合在一起。有人提议不让杨志掌握兵权,出任兵部侍郎;这个提议直接被朝堂上的大佬否定掉,郓王回来,杨志就必须在边关。

  赵楷不是希望杨志知一州吗?答应了,哪怕讨论的时候太子赵桓死命不干,一个劲说杨志资历不够,宰相李邦彦表现出了魄力,一切按郓王赵楷的提议办,就杨志知应州,满足种师中回渭州的愿望,宗泽也别回来了,知蔚州,只要赵楷一个人回来,后面太平就好。得知北方的各路人马都没出乱子,李邦彦的心情好了许多,在酒席上甚至唱了一个小令,李邦彦正要退回自己的席位,郑皇后突然问:“郓王到了什么地方?”

  李邦彦大为懊恼,要知道会遇到这个问题,说什么也不唱这个小令,但是退是退不回去了,李邦彦想了想说:“郓王在濮阳等种枢密使,所以耽搁了两天,昨天到了孟津渡,今天应该过了黄河,估计明天可以回到汴梁。”

  郑皇后又问了一句:“郓王带着多少人马?”

  “五百骑。”李邦彦立刻明白了郑皇后的意思,是想把这五百人弄走,但是李邦彦不敢轻易乱说,郓王赵楷自从有了宗泽等人协助,每一次的举动都出乎人意料,所以只是按照公文上报了一个数字。太尉高俅突然说道:“等这五百人回到汴梁,臣就让他们到军营呆着,绝不让他们扰民。”

  没有人吱声,高俅什么时候勤快过,这分明就是预先准备好的戏本,但是宰相王黼和兵部尚书方琼突然想到了,郓王赵楷为什么会在公文上写五百骑,而不是五百卫队,就是等着这一招。五百骑是保护郓王赵楷的不假,但是未必就是军人,也许是江湖中的豪杰,甚至是镖局的镖师,王黼咧了咧嘴,厉害啊。

  太子赵桓一直关注着王黼的动静,立即出声问:“王相是否认为不妥?”

  王黼现在与赵桓不对付,甚至免了赵桓儿子的官职,赵桓一问让所有人的眼光都对准了王黼;王黼同样瞧见了方琼的举动,笑了笑说:“方大人肯定与我想的一样,燕山府与沿途的驿站都没有说清楚,这五百人是不是军中人士,所以不好评论。”

  方琼很平常地说:“郓王的保护职责不在燕山府,所以公文没有说清楚也不为怪。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到时候问一声,是军人就按高太尉说的安排进军营,要是平民就督促郓王管好手下,让皇城司与开封府多关注一点。”

  何诉微微一笑,他看到那封公文就想到了这种可能,可想梁师成自诩聪明,没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宴席一下子安静下来,郓王赵楷要是带着五百江湖死士入京,谁也不敢保证后面会出现什么情况。宋徽宗不以为然挥挥手说:“郓王回来,该如何封赏?”

  是啊,郓王明天就到了,现在连封赏的事情都还没商量,不赏,又如何向朝野交待?

  李邦彦趁着这个机会溜回了座位,直接端起酒杯喝酒,他心里透亮,只要都不说,那到时候就是宋徽宗与郓王父子两人的私事,给多给少都是他俩自己合计。但是太子赵桓与景王赵杞不能让这样的场面出现,万一赵楷提出一个不恰当的要求,宋徽宗一高兴就答应了,那后面就是无穷的麻烦。

  “是啊,不仅是郓王,还有童太尉、蔡太保、王相,都为了北伐呕心沥血,都要考虑好,不如郓王的事押后,到时候一起封赏。”彰德军节度使郑祥出言道,郑祥是郑皇后的弟弟,一般的时候都比较低调,但是今天一言惊艳,郑皇后感慨万千;太子赵桓立即说:“郑大人所言极是,童太尉、宿太尉、蔡太保都还没有回京,可以押后而议,儿臣愿意出城迎接三弟。”

  秘书省少监王时雍出言道:“应该请王相同往。”

  王时雍是张邦昌的人,王黼心中大骂,你怎么不让张邦昌去,这样一来自己被摆在前面,白白被郓王赵楷怪罪;太常少卿翁彦深是赵楷的老师,本来就和王时雍不对付,闻言好笑道:“既然不打算封赏,又何必大肆迎接,到时候让百姓产生错觉,反而不美。”

  翁彦深不是没有道理,太子和首辅出城相迎,不知道多少人会猜测对郓王赵楷的封赏,到时候什么都没有,民间和士林不知道会非议成什么样子。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是太子赵桓的老师,自然不愿意弟子被一个小官为难,冷声问道:“按照翁大人的看法,应该如何?”

  翁彦深慷慨激昂道:“郓王至孝,看重的是圣上和中原的百姓,对于封赏根本不会放在心中,圣上说什么,郓王绝不会说个不字。”

  白时中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李邦彦差点拍案叫绝,谁都知道以郓王的身份确实不好赏,按照现在朝堂上的局面,就算赏赐也不会让郓王赵楷满意;但翁彦深愣是说郓王出征只是为了孝敬宋徽宗,不在乎赏赐,就是郑皇后也不能反驳,也为郓王以后不接受赏赐造出了舆论。而一旦郓王不接受赏赐,赵桓与王黼就被推倒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