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602章 路遇宋公明

钑龙 第602章 路遇宋公明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志立即给河间府和汴梁上报战情,并将宋阔推荐给皇城司,杨志心知肚明,宋阔倒戈,看重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个人在大宋的前途,不如结个善缘;至于那件瘊子甲,杨志没有食言,赏给了陈广。宋阔对杨志的豁达很开心,临走的时候直接说了,自己还有妻儿在中原隐居,并不是对外面一直宣称的什么单身,只是宋阔知道自己曾经结下无数仇家,不敢拿家人冒险。

陈遘早已经习惯了杨志的随心所欲,只要战斗发生在宋国这边,陈遘就不在乎辽国找茬;可是汴梁的感受完全不一样,杨志再次击败辽国,还杀了鹰云飞等七位辽国燕云殿的阁主,让人精神一振,鹰云飞可不是一般的阁主,在燕云殿专门负责对付大宋,此人一死,石摩劼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何诉和铁挽衣在御书房把这件事的意义说清楚,宋徽宗忍不住抚掌大笑,立刻免费下旨给杨志升官,出任武德郎,童贯反而担心地说:“圣上,沧浪营是以战养战,磨砺士卒,但是河北其余军队,可是很长时间没打仗了。”

宋徽宗点头说:“郓王也有这个担心,上书建议在太原大名真定三地招募义勇,号称敢战士。宗泽说得好,一州两千,十州两万,三府可以招募十万敢战之士,再安排历代武进士担任下级军官。”

童贯和太子赵桓只感觉身体冰凉,这样的事情应该是他们在朝堂上考虑到,现在却偏偏被远在太原的郓王赵楷提出来,赵楷身边的那个宗泽不简单。郑皇后笑道:“宗泽都多大年纪了,还想折腾。”

宋徽宗端起茶碗说:“你是不知道,宗泽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江湖出身,名声不在周侗之下,三十岁后才参加科举,一书成名,就连吕惠卿都说宗泽是难得的干才,论做官的能力不亚于蔡京。朕不是不想用他,只是他反对道教仙家这些事,朝中现在也不缺能臣。”

郑皇后心中一怔,宋徽宗明知道宗泽是这么厉害的角色,还让宗泽前去协助郓王赵楷,难道是早有打算?太子赵桓也想到了这一层,脸色顿时不好起来;唯独童贯暗喜,自己算得到了一个秘密,日后对于郓王赵楷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另眼看待,有些事在朝廷内部不是秘密,蔡京王黼两任宰相,都有看好赵楷的意思。

南道山一战算是给了大宋出兵的理由,朝廷上下终于揭开了原先还半遮半掩的面纱,将整个战争机器转动起来,赵良嗣更是在朝上朝下说,燕云十六州的百姓是何等希望大宋的王师北伐,太学更是群情激涌,一边是认为现在是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一面是对前线战事的盲目轻松。

美髯公朱仝在枢密院听了半天高调,被蓝从熙训了一顿,没奈何地走了出来,正在琢磨心事,忽然听乡音召唤,回头一看,远远地走来一人,三十岁出头,六尺身躯,唇方口正,额阔顶平,眼如丹凤,笑起来带着一种特有的成熟魅力;朱仝大喜,来人是朱仝认识不久的好友,楚州押司宋江宋公明,朱仝急忙上前行礼:“见过哥哥。”

宋江拉住朱仝说:“我看着就像你,试着喊了一声,果然是兄弟,听说你调到了枢密院,这次将随童太尉北伐,恭喜啊,这可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难得你我兄弟相遇,你要是没事,你我找个地方一坐,叙叙旧?”

朱仝道:“正应如此。哥哥一个多月没来东京了,今日小弟做东,我们就到樊楼一醉。”

樊楼位于御街北端,又称白矾楼,是东京七十二家大酒楼之首,刚刚重新装修,灰瓦青砖,雕梁画栋,酒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楼高三层,各有飞桥栏杆明暗相通。门楼上新挂一块两种文字的匾,汉字是“诚招天下客”,另外一种文字已经不是波斯语,无人知晓,樊楼自喻为天书,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

朱仝家中富裕,当山贼的时候收敛了大批的古玩字画,所以现在手上不缺钱,宋江含笑点头,两人步行到樊楼,早有闲汉上前引路,宋江顺手递给引路的闲汉一两碎银,很快酒博士前来,请两人到三楼一个可以看风景的阁间,透过窗户,一侧可以看见大内花园,另一侧可以欣赏到汴河风光。

阁间的装修费了心思,看上去富丽堂皇,粉墙上是刘子翠亲笔题写的诗,又衬托出古朴典雅,宋江念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好诗,说尽汴梁繁华,让我这个外地人都有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感觉。”

酒博士安排了菜肴,两色水果是银盅装的木瓜甘草,点心是盛在景德镇瓷碗内的虾仁馄饨芝麻团子,看着就舒服。宋江满意地坐下,另外点了卤牛肉烤羊头清蒸大虾糖醋鲤鱼,还要了一坛号称天下第一的大内酒,不多时,送上来,瓷盘精美,酒杯别致;羊头已经被分解,肉骨放在盘中,吃起来很方便。酒喝到一半,见朱仝还是心事重重,宋江开口问道:“贤弟莫非遇见难题了?能否说给愚兄一听?”

朱仝叹一口气,说了心中的疑虑:“不瞒哥哥,以我的资历不足以担任这个职务,你是知道的,我是招安做官的,这次又没有花钱,却无故得到了枢密院虞侯的位置,明知道必有蹊跷,一时不得要领。”

宋江笑道:“贤弟一代俊杰,声誉天下,自然被上面看重,贤弟应该记得在这樊楼发生的奇案,若没有那个案子,又怎么有楼下的那块匾,有樊楼的今天,有的时候,奇迹就在我们的身边。”

朱仝知道那个典故。英宗年间,有一个波斯来的中年胡商在樊楼消遣享乐时突然发病,樊楼掌柜樊伯英没有把人送回驿馆,而是请东京名医来诊治,胡商依旧不治身亡。一年后,胡商的妻子在波斯使者陪同下来到东京,樊掌柜向胡商家属叙述了经过,当场清点遗物,帐目分毫不差,就连胡商家传的一颗鹅卵石般大的珍珠也依旧在胡商的帽子里,没有人动。宋英宗因此亲临樊楼,波斯使者专门送匾,樊楼从此独一无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