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142章 非常往事

钑龙 第142章 非常往事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青云一脉历史悠久,创派至今已有两千余年,为当今正邪两道之首。据说开派祖师本是一个江湖相师,半生潦倒,郁郁不得志。在其四十九岁那年,云游四方,路经青云山,一眼便看出此山钟灵奇秀,聚天地灵气,是一绝好之地。当下立刻登山,餐风饮露,修真炼道未几,竟于青云山深处一处密洞内,得到一本无名古卷,上载各般法门妙术,艰深枯涩,却是妙用无穷,威力巨大。

相师得此奇遇,潜心修习。忽忽二十年,小有所成,乃出,几番江湖风雨,虽不能独霸天下,倒也成了一方之雄。遂在青云山上,开宗立派,名曰:青云。因此古卷所载,近于道家,他便做道人打扮,自号‘青云子’……”

杨志说的就是作家萧鼎创作的《诛仙》,虽然具体的描写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大概的故事情节还是记得的,加上杨志随时脑补的一些内容,听得铜一铜二两个老家伙一愣一愣的。铜一还好,晓得当不得真,杨志只是在说神仙传一类的故事,只是被剧情纠结,总想听到后面的故事;铜二则不然,半个时辰后,杨志刚停止说故事,铜二就问:“青云门在什么地方?那些神兽能不能抓到?”

杨志心生警惕,小心地问:“前辈不会以为这些是真的吧?”

“不是真的……可是我听起来跟真的一样,”铜二有点想赖上杨志,铜一不能装聋做哑,几乎有些愤怒地说:“铜二,说好的是故事,不要不守规矩。”

杨志不想再折腾了,自己不是在养老院做义工,眼前的铜一铜二虽然年纪不小,但是身体的强健肯定不比自己差,杨志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说:“二位前辈,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吧,晚辈夜里还要练功,就先告辞里的。”

“慢着。”铜二就感觉脑海里有个熟悉的东西在晃动,色厉内荏地说:“在我的家里,就要按我的规矩。”

铜一现在有点发愣:“铜二,你要是不按我们商量的来,这件事就没法干了。”

两个老家伙都有些忿怒,杨志明白,那是一种被故事情节吊住了的焦急心态,杨志笑笑,低头看起书来;杨志的手中压根没书,只是在重复一个看书的动作,似乎在看一本很有趣的东西,每过一会,看完了一页,再添加一个翻书的动作。铜一深深地吸了口气,杨志的这个动作其实是练武的那种神似表现,萧忽古能模仿出万丈火焰,元狄就是钓鱼,只因其慢,也在在慢中包含着无数个变化。

铜二同样很好奇地盯着杨志,没有喜,也没有悲,只是好奇地问:“何为道?”

杨志似乎很在意铜二问这个问题,回答说:“天之道,利而不害﹔道可道,非常道。”

杨志的回答牛头不对马嘴,铜二却高兴地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讲忘却物我,无己、无功、无名、无穷;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聃与庄子在这里相遇。”

铜二的思维更不可能视为正常,但是铜一与杨志都明白,练武的修行与佛道的修行一样,既讲究苦练,也需要顿悟,很多难以预料的心法都是修炼者在快要走火入魔的时候,顿悟出一条路,破茧化蝶。老子的五千字,断句理解只在每个人的心中,谁能说自己的断句就是绝对正确的,铜二的理解就是错误的。

铜一忽然叹了口气说:“还好,我们不是鬼,是人。”

铜二的目光清澈起来说:“我们本来就是人,只是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像鬼,杨志,中原依旧在,举目无故乡,谢谢,你让我记起我是谁?”

杨志默默地站起身来,朝楼梯走去,铜二盯着杨志的背影问:“难道你不想知道我们是谁?或许你原本就知道我们是谁。”

铜二此刻的表现已经根本不像一个武痴,杨志在楼梯口站住说:“我只是一个来辽国避难的人,不管是在怨军还是在燕云殿,我只是做官求一条生路,江湖上的事,本来就不大清楚,现在更不想知道。”

铜一大笑道:“你应该知道,周侗、智真、悔禅都指点过你的武功,你怎么可能不知道我们。金台打上嵩山少林寺的时候,一口气杀了自己十一个师侄,少林五寺的主持被废了武功,曹洞宗的人从此被官府派到少林寺担任主持,金台出家为僧,做了少林寺的定海神针;嵩山少林寺完了,马峪寺的苦竹大师一把火烧了寺庙,举寺在中原失踪。中原依旧在,举目无故乡,就是苦竹大师离开嵩山时说的话;你没猜错,我们就是寺中弟子,马峪寺的人都在大辽。杨志,青岩寺的法泓师兄就对你称赞不已。”

一饮一啄,都是天定,马峪寺在大熊山中,建于唐朝,因位于马峪川畔而得名,是少林寺的下院。杨志在青岩寺就感觉法泓大师师徒是少林一派的武功,当时并没有想到马峪寺那个传说上面,等铜二说出那两句诗,杨志便能确定铜一铜二的身份;不管怎么说,当时面对朝廷的压力,武林和佛门都希望少林寺抗争到底,虽然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坏念头在里面,但是按照少林寺的地位,这只出头鸟是不当也得当。

智真是五台山清凉寺的长老、悔禅是洛阳白马寺的主持,他们都是武林中的翘楚人物,曾经在汴梁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别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养生和金钱、门派的关系,为佛门和自己的寺庙争取最大的生存余地。

杨家一族曾在五台山一座小寺庙中三度出任主持,和清凉寺的关系是想摘也摘不清,杨志父亲在朝中不得意,被族人安排接待佛门中人,杨志因此有幸见过这些传奇人物,被指点了几招,周侗则是王厚的关照,在太学的时候算是授课老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