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唐重来信

钑龙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唐重来信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然,我不能总住在驿馆吧。”范致虚晓得杨志在秦州有空余的宅子,没有丝毫为难地回答;杨志笑笑,晓得老家伙真的是对朝政有些灰心了。后面杨志就很注意,专门挑些闲聊的话题说,吃完饭,杨志单独给范致虚安排了一个府邸,暗地里吩咐下面的人尽量满足范致虚的要求。

范致也虚就是想找一个理由留在秦州,不是他不想为国出力,而是现在大宋的形势太逼人,范致虚心有余而力不足。定北军算是偏居西北了,但是没有了这个大敌,康王赵构和景王赵杞也不好相处,手下人已经开始各自戒备,据说在朝堂上时有交锋,所以一听说有人推荐自己去应天府,范致虚就躲来了秦州。

范致虚留在秦州,对于那些核心的地方都不关心,只是时常在置抚司和州衙看资料,过上两天给润州上一道奏章,说些秦州的情况;以至于杨志在秦州的大部分措施,润州都一清二楚。虽然杨志和范致虚都上书说了现在秦州的困难,筹备物资打仗太过艰难,还有青唐那些部落要安抚,就算杨志能变出钱,但变不出粮食这些打仗的物资。

不过要定北军和西夏死磕下去,是润州上上下下的一致看法,不管每一方的目的是什么,结果一样;何况大部分人都明白,问题出在京畿路,如果没有张浚等人的阻扰,否则杨志可以花钱买足够的粮食到秦州,只是事关康王,没人明说。

唐重在给范致虚的信里,提醒范致虚让杨志自己想办法,这种突破思维的事,杨志绝对比他们这些读书人在行;范致虚带着唐重的书信到了置抚司,杨志和叶梦得等一批正在讨论秦州明年的规划。

秦州的人口在陇右不算多的,问题是河州、熙州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以蕃人为主,与作乱的环州一样,当地豪族都不是汉族;所以宋仁宗时,大宋只能选择秦州为疆域口岸,在秦州设立生意业务市场,年支银四万两,绸绢一万五千匹,向少数民族购置良马八千匹。熙宁七年,宋神宗决定在秦州、成都缔造性地正式设立茶马司,与吐蕃西夏举行茶马生意业务,同样是因为这个缘故。

秦州那时候商旅云集,除了马匹和茶叶的重头戏,麝喷鼻、水银、牛黄、珍珠自西而来,丝绸、茶叶、金器、银器、漆器从大宋流向西域,渭河之南大洛门、小洛门多产良木,源源不断送往河南。熙宁年间,秦凤路还在秦州专设了铁钱监,三年开采铁矿石十四万斤,相关工户到达五万户,十二万多人。

杨志的目的自然是回复秦州旧日的辉煌,现在杨志在军事上保证了可行性,西夏军退缩到五原郡,让定北军可以向南控制陇南,向西控制陇西;如果杨志不想收复宥州等地,下一步就是与西夏争夺河西,彻底控制河西走廊。从战略上来说,哪怕定北军只是获取一个河西走廊的南端,茶马司的交易也会变得毫无阻碍。

范致虚拦住了要通报的蔡庆,让手下和蔡庆一起在门外等候,自己一个人走进了会议室;杨志等人见怪不怪,杨沂中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范致虚。范致虚坐下的时候,正听见杨志回绝了权邦彦铸造夹锡钱的建议,杨志声音坚定地说:“铁钱监要恢复,但是铸钱要谨慎,要么不铸,要么就是纯正的铜钱,铁钱、夹锡钱,提都不用提。诸位都饱读史书,历史上中原曾经以贝壳为钱,贝壳可是无钱之本,为什么那时候人不自己去找贝壳来当钱使用呢?

依我看,两个原因,一个是到海边获取贝壳的成本太高,另一个就是交易双方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什么人都能以贝壳交易的。如果我们的钱币与其他地方不同,铜钱和铁钱就变成了一种商品,会直接冲击我们需要的粮食等物资。”

崇宁二年,为防备辽、夏两国大量收购大宋的铁制钱币,执政的宰相蔡京决定在铁钱中加入锡,铸造的一种合金货币,因铜的成色低﹐大批的人仿制,百姓分不清真假常常拒用。陕西就是使用夹锡钱的主要区域,童贯主政的时期还受过巴蜀交子的影响,杨志可不想在这上面白费功夫,一旦引起通货膨胀,到时候不仅关中不保,还会连累太原的经济。

曾谓点头说:“杨帅说得在理,开国时期,大宋在两川地区发布限铜令,允许百姓继续使用先前的铁钱来消费;后来变成铜钱、铁钱并用,铜钱一跃成为两川的畅销商品,在市场上被抢购一空,蜀地的一匹布就高达两万铁钱,大量商人从周边地区运送大量铜钱去两川贩卖,就连转运副使聂詠、转运判官范祥都以高价把俸禄所得铜钱兑换给百姓谋取暴利,这样的事确实不能再来。”

杨志赞同说:“君子爱财有道,范祥等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最关键的就是沈纶无限制造铁钱的错误。那是饮鸠止渴,看上去是一条捷径,其实就是一条不归路,总有民力衰竭的一天。我还是对粮食、工具这些商品看着舒服一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宋之所以没有直接走上资本主义,就是生产力不够,无法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商业体系;杨志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没打算去做点什么超前的举动,只是考虑解决眼前的问题,出现一个解决一个。陕西是一片贫瘠之地,看上去似乎无法解决粮食供给,不过这是从纯粹的五谷来说,历史上党项、吐蕃各族能在河西等地盘踞数百年,靠的就是牛羊养殖。

好在自从肥皂和香皂出来,杨志对于一般的商人只允许用粮食交换,巴蜀和两淮大批的商人带着粮食前来秦州,弥补了粮食的差价;杨志想临时设计一种以物换物的流程,以牛羊换取关中和河东的粮食,可是这其中牵扯的层次太多,杨志烦不了这个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