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信口开河

钑龙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信口开河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两起案子报到留守司的时候,已经是五更天,不要说东京留守张浚,就是康王赵构和越王赵偲都被惊动了;两人都是宋金和谈的支持者,越王赵偲甚至为此推迟了去润州与宋徽宗见面的时间,可是今夜出现的事情太过诡异,让两人不得不出面。

先是金国使团的人要刺杀主张和谈的汪伯彦、黄潜善,随后刺客全歼的情况下,黄潜善又莫名其妙地死了;而随后金国使团居住的都亭驿闯进了刺客,一切太巧了,太不能用常理来推论。

都亭驿在西大街北光化坊,始设于五代,北宋沿置,原本辽国使团来汴梁都住在都亭驿;宣和四年,金国使臣高庆裔出使大宋,提出要与辽使享有同等待遇,自此都亭驿成为专门接待金使的馆驿。不管是处于监视还是保护,目前都亭驿已经被宋军团团围住,连一只鸟都飞不出去,至于最后采取什么措施,就等着康王这边的决定。

康王赵构坐在中间的主座上,听完盛余一和杜时亮的汇报,看着哭丧着脸的汪伯彦都不知道该从何问起。霍四究坐在赵构赐给的座位上,缓缓地问盛余一:“有刺客的飞刀传柬是怎么回事?”

霍四究经验丰富,晓得飞刀传柬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能预先知道金人的打算,还把每一步都掐得正好,这可不简单啊;盛余一回答说:“消息是传给美髯公朱仝的,朱仝没有发现传柬人的线索;现在看,消息绝对是正确的,只不过传柬人的用意不明确。”

所有人都懂盛余一的潜台词,对方希望的就是刺客全死,然后真相大白;和大宋谈判,金国使团还暗中刺杀大宋的大臣,这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只要消息传开,金国没有合理的解释,谈判肯定无法进行下去。按照这个思路推下去,去驿馆刺杀高庆裔同样是这个逻辑,幕后人的身份几乎脱颖而出。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康王赵构咬着牙说,很明显,自己负责的谈判破裂,最有好处的就是远在太原的三哥赵楷,赵楷、杨志在汴梁的粉丝无数,麾下不乏高手,为了与金人作战,细作可能遍布金军各地;定北军能得到这个消息,运用这个消息,都不是一件难事,现在难的是自己,怎么向方方面面交代。

盛余一摇头说:“不会这么简单,也许是金人为了防止越棘等人的身份暴露玩得把戏,让我们无法追查下去;现在关键的疑点是越棘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为什么选择汪伯彦和黄潜善两位大人作为行刺的目标,这可都是赞成两国和谈的忠臣。现场可以看到,刺客没有接近马车,黄潜善大人死得有些不值得。”

盛余一在阐述案情时已经暗示过,她怀疑就是汪伯彦杀了黄潜善,毕竟汪伯彦的身手远超过黄潜善,又是在汪伯彦装有机关的马车里;最主要的是,如果是汪伯彦与高庆裔勾结,真实目的是杀了黄潜善,那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但是赵构不能认同这个暗示,哪怕盛余一的猜测就是真相,赵构也不能认同,那样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失去黄潜善后,还会失去汪伯彦,更会让无数的人看到自己的笑话。赵构已经在心里决定会亲自去询问汪伯彦,但是在大堂上,赵构还是打算维护汪伯彦的脸面:“种种猜测都需要证据,这两个案子并做一个案子,就由你来负责,朱仝协助你。杜时亮,高庆裔对越棘一事作何解释?”

杜时亮在封锁驿馆后,还和高庆裔见了一面,闻言答道:“高庆裔说了,刚查出越棘是奸细,金国也是受了蒙蔽的,考虑到这件事的恶劣影响,高庆裔愿意在后面的会谈中让出一些条件。”

“他还真是巧舌如簧。”赵构冷笑一声,赵构可不是傻瓜,从高庆裔的这个回答来看,赵构就敢确定,盛余一的猜测十有**,这是金国早已做好的一个计划;虽然高庆裔的解释看上去有些道理,但谁都知道越棘是吴乞买的心腹,说越棘背叛太过牵强;这件事最大的可能就是吴乞买不赞成和谈,或者金人另有打算。

不过赵构在心里有些犹豫,黄潜善遇刺一事丢脸已经丢到了家,倘若宋金和谈终止,自己就必须背上这个锅,日后还有打仗的可能;赵构踌躇半天,还是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多捞取好处。高庆裔的权力不够,想要改动双方和谈的条件,高庆裔必须上报幽州请吴乞买批准,高庆裔敢这么说,说明金国预先有安排,在事情不济的时候可以后撤一步。

赵构淡淡地说:“高庆裔的话不可全信,一切等盛余一的调查做决定,但是在此期间,要保护好高庆裔的安全,谈判继续下去;杜时亮,你明天给高庆裔递上一份文书,要求他如实告诉我们,越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看赵构不改初衷,杜时亮欣慰地舒了一口气,很痛快地答应了;胡唐老想要开口,被谢克家的眼神阻止住。等众人散了,出了留守司,胡唐老坐进了谢克家的马车问:“谢大人,怎么回事,现在话都不让说?”。

谢克家知道胡唐老反对和谈,就算赵构到了汴梁,胡唐老也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希望赵构与赵楷和睦相处,共同对抗金人;谢克家苦笑道:“你看今夜金人刺杀黄潜善,以为终止和谈的可能,其实恰恰相反,这个时候康王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停止谈判的,你要是说了,就算彻底得罪了康王。也怪我,不该劝你留下来,其实你是应该跟着杨志去陕西的。”

胡唐老沉重地说:“你们都不劝,康王就会在那条路越走越远,高庆裔的答复听起来不错,但那只是信口开河;和谈是不是继续下去,金国能不能真的因此做出让步,岂是高庆裔能做主的,书信往来,不可确定的因素太多,也延迟了和谈的时间,倘若金军准备打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