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钑龙 >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沾光

钑龙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沾光

作者:白云客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杨志没有要凤翔府,让种彬彻底松了一口气,一路上种彬都在担心杨志看了秦州的破败样子,会改置抚司到凤翔府;凤翔府可是陕西四路最繁华的地带,失去凤翔府,秦凤路的财政一定会很紧张。没想到杨志根本不在意,种彬笑了笑说:“如果是这样,下官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是么?”杨志呵呵的笑了起来:“我对秦凤路是有要求的,你上任以后,要迅速整顿出两到三万的大军,并且测绘出现在西夏方面一直到大漠的地图,方便我们随身用并。我相信大家应当清楚明了,西夏根本就没有想过停止南下,只是他们比较谨慎,也是在和我们步步为营。”

种彬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放心,秦凤路是大宋的秦凤路,包括西安州,都是我们要收复的目标。”

就在杨志到达秦州的第三天,环州收复。杨沂中的骑兵突袭马岭城得手,一举控制住慕家在环州的牧场,驻扎在马岭城的三千西夏军伤亡大半;曲端和王禀两军随后进攻环州,慕洧、慕濬兵败,逃入西夏。曲端趁此机会袭取泾州,擒获九纹龙史进,随着渭州、原州的留守官员交接,曲端在泾原路站稳了脚跟。

对于环州的叛乱,杨志没有单纯地选择出兵,而是同时派人给环州附近所有的部落送了亲笔信,告诉他们的首领西夏不可持久,定北军有能力恢复陕西的繁华稳定。杨志的目的,就是控制环庆府和河湟地区,再从青唐城开始打通当年的河湟通道,只是定北军的条件比不上那时候的王韶,没有大宋的物资,杨志不敢一下子太过夸张。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西夏撤军了,在环州失败后,西夏军主动撤出了庆阳府范围,但是把原来属于庆阳府的十一座寨堡全部烧掉,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开阔地带。除了熙河路与定北军隔河相望,秦凤、泾原、环庆三路对面的西夏军都缩在山区的边上,明显是在加强纵深和防御厚度。

在西夏领土上,有着诸如以沙漠戈壁为主的高原,如阿拉善高原的东南部是腾格里沙漠,西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东北部是乌兰布和沙漠。这些沙漠并不是寸草不生,在沙漠中交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内陆湖泊,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绿洲。除了沙漠戈壁外,西夏还有贺兰山、祁连山、横山等大山。

祁连山终年积雪,夏天雪水融化,汇聚成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河系,养育着河西走廊,张掖、酒泉那一带东西二百余里,南北一百里,大麦、燕麦九月熟,还是天然的牧场,所以匈奴在汉武帝时期失去祁连山的时候,曾痛苦而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但是高山高原在西夏人手中,大宋要想再次兵锋抵达酒泉等地,只剩下一条狭窄的走廊,杨志如果不愿冒险,就只能北望横山。横山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被许多小河流切割成丘陵大川,从地理位置上颇有几分沟壑纵横的感觉;横山河谷之中,因为土质肥沃、水草丰美同样适合放牧、耕种,是西夏除了河套平原、河西走廊以外的第三个农耕区。

横山地区是西夏的发祥地,不仅是西夏著名的半农半牧区,而且盛产盐铁,系西夏的经济命脉。从唐末到宋初,夏州李氏都以藩镇的名义统治着这一地区;西夏建立后,虽然把政治中心由横山地区迁到河套地区,定都兴庆府,但仍保留了银、夏、绥、宥、石、洪、盐、龙等州,。

横山南连耀州,北抵盐州,东接延州,绵亘八百余里,大宋的宁、环、延、绥等诸州都在横山的周围山脚下,宋夏交战一百多年,主要是为了横山之险,西夏占据横山就可以威胁大宋的陕西四路;大宋占据横山,横山北麓西夏的银、夏、绥、宥、洪、盐等十几个州县就不保,所以每次大宋在横山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西夏就急着请辽国出面协调。

按照王厚的说法,横山就是西夏的右臂,宋夏两国谁占领横山,谁就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但是横山山界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西夏军因山设险,修筑了一系列堡寨,加上横山羌勇悍善战,大宋花了四十年才完全控制横山,却因为靖康之变,将所有的战果丧失殆尽。

西夏的主动退让,其实正是集中优势兵力在这些西北相对于富饶的区域,利用军队兵力的厚度与主场地形,反过来压制定北军;毕竟出了高原大山就是一马平川,西夏军骑兵闻名天下,想要打劫大宋是分分钟的事,这也是范仲淹一开始为什么利用堡寨步步推进的原因,为的就是制造地利,限制西夏军的活动区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志想要进军,就必须有比西夏更强大的骑兵,或者像以前一样利用堡寨步步推进,否则就算前线连战连捷,也会因为粮路被劫而退兵。好在杨志不想大动干戈,下令曲端、种彬、王禀各自往前推进一步,修复离城池最近的六个寨堡,然后上书报捷,说收复环州和六个寨堡,打通了河湟通道,并申请在秦州建立茶马司和在利州建立榷场。。

刘琦、郦琼到了熙河路,除了接手大宋的城池,刘琦按照杨志的吩咐寻找到唃厮啰在河湟的后裔摩桑,任命为措置湟鄯事,招揽在青唐党项、吐蕃各部落;这个目标其实是吕颐浩和曾谓发现的,钱盖因为榷场的事情,一直与摩桑的部落有来往,而随着西夏对河湟态度的改变,当地的吐蕃各族也只剩下与大宋联手这一条路可走。

刘琦更沾了父亲刘仲武的光,刘仲武原本是王厚进军青唐的先锋,以儿子刘锡为人质促成了青唐的不战而降,所以在吐蕃各族中声誉极佳,况且大宋依旧代表着中原的王统正朔。在这个时代,正朔这东西有着巨大的号召力,数百年来河陇奉中原正朔已成了传统,就算是五代十国的时候都不例外,西夏很难获得的心理认同,在大宋这边反而不算一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