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武林秘录 > 第四十九章 歙州逢小秋

武林秘录 第四十九章 歙州逢小秋

作者:秋行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独孤景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尘土飞扬,一旁的阿瑶一脸嫌弃连连挥手。

“确实如此,那是当年司马伯伯与我爹的一句戏言,被传出了江湖,虽然并无纸面婚书……”

“虽说并无纸面婚书,但是两家长辈都已经认同此事。”杜汐儿接口道。

独孤景点点头,不再说话。

“所以阿瑶前辈这类玩笑话以后切莫再提。”杜汐儿来到阿瑶身边。

“原来如此,是我乱点鸳鸯谱,你不要生气。”阿瑶笑着拉过杜汐儿的手,然后问独孤景道:“不知独孤公子是与哪家姑娘?”

独孤景揉着后脑勺不好意思地讪笑:“杭州司马家的小姐,单名一个宠字。”

阿瑶又随意闲聊了几句,便让独孤景回房休息,独孤景点头答应后便回了房。阿瑶则拉着杜汐儿坐在屋外有意无意的问着绝回谷的情况,准确来说,是问问琴归羽这三年来的情况。不过得到的答案并没什么特殊之处,琴归羽十几年如一日,生活毫无变化。

这一日到的驿站,一直到第二日,驿站中都一切太平,并无任何变化,本来这日就该出发,但是刘老六与车夫这两个认路的人身体似乎吃不消,苦苦哀求想迟一日再走。

迟则生变,三人哪能答应,直接将两人揪上了马车。

鬼门十三子似乎真的完全放弃,连续数日也不见追来。

又是五天之后,歙州在望。

刘老六与车夫兴奋地冲了过去,终于要拜托苗疆女人的毒手了,不过没走几步就被泼了一盆冷水,呆呆地站立不动。

“我们现在恐怕还不能进去。”阿瑶道。

独孤景也突然想明白了:“没错,这儿几日太过顺利,鬼门十三子如果被吓走了还好,若是没有……那必定会在歙州附近埋伏。”

“那我们怎么办?”刘老六要哭了。车夫也哀求道:“求求这位爷,两位姑奶奶,能不能放了小的,那伙人不人鬼不鬼的找的又不是我们,求求几位放了小的吧!”刘老六爷连连附和。

独孤景皱着眉道:“放了你们也行,不过当初你们助我等逃跑,他们如果抓到了你们两人,你们可想过下场时什么?”

两然当下哑口无言,仔细想来跟在三人身边竟然是最安全的保命方法,于是就闭上了嘴巴不再提。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独孤景询问阿瑶。

阿瑶叹了口气,自己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但是自己大多数时候都待在昆明,当年跟着琴归羽,他隐居后自己在昆明也相当于隐居,很久没有离开过,这个时候独孤景问该怎么办,自己也不知道。

“这歙州是必经之路,我们还是必须要走这一趟,不过他们忌惮蛊师鼎,一时也不敢真的动手,我们小心一些吧。”考虑片刻阿瑶只能这样说道。

从山顶下来,刘老六似乎已经认命了,开始给几人介绍起了歙州:“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歙州地界了,山上看起来不远,走起来也的确不远,过了这座山头便到。此处风土与那边不同,几位也莫要奇怪……”

“你放心,我们在这歙州不会停留太久,等到了城中就会放你们离去。不过你们离开后一定要小心,不要再被那伙人抓了,最好就不要再回城下关了。”独孤景知道他想的什么,于是安慰道。

听得独孤景说还要等进城,心下虽然忐忑,但是两人还是连声道谢。

等到了城外已经又是一两个时辰后了,一路走来独孤景发现此处并非刘老六说的那般生疏,四下百姓也就口音不同让人有离家之感。

过了一条河,再走上几步便到了城门外,按照刘老六的指路几人走的并非是西侧仁和楼而是西南门,城门外独孤景听见刘老六口中小声介绍:“进了城门左手边便是府衙……”心中觉得好笑,但是却不敢放松警惕。

除了几人之外,还有数人也准备进城,几人小心谨慎地打量了一下队伍缓缓跟在了后方。

“公子请留步!”杜汐儿却突然向着队伍前面一人冲了过去。

“小心……”独孤景与阿瑶压低声音念了一句,也不知杜汐儿听没听到依旧往前跑去,两人立马跟了上去,身后刘老六与车夫也慌忙追了上去一步不敢落。

只见前方一个身着华服之人正要进城,听了声音回头看来,只是一个五官端正手持折扇的少年,年龄与独孤景相仿。

“公子。”杜汐儿来到他身前停下声音急切,“公子可还记得我?”

“还走不走呀?”身后传来抱怨得声音。

少年连忙赔罪:“走走,不好意思,见谅。”说罢没有理会杜汐儿直接进了城去。

“诶……”杜汐儿想去追却被阿瑶拉住,阿瑶责备道:“你太冲动了。”

“可是……可是他是小秋!”杜汐儿一把扯回手再次追了过去。

阿瑶一愣,也不知道杜汐儿说的是谁,独孤景更不知道,只能跟着进入城中,惹的后面几个百姓连声指责,独孤景一边追一边回头道歉。刘老六与车夫也想跟着过去,却被一把扯住,废了半天劲才进来,差点跟丢。

“公子请留步!”杜汐儿终于追上了少年眼神中满是期待,“公子可还记得我?”

原来杜汐儿在城外见到他时边一眼认出,这个少年与当年林中给自己指路的少年一模一样,只是心中却有些不敢确认,因为这个少年三年来好像没有任何变化,年龄没有长就连衣着都是当年那件。

少年一手持扇,缓缓敲了敲另一只手,打量了一下杜汐儿才慢悠悠说道:“我应该认得姑娘吗?”

“这……不知公子可还记得三年前,同平镇外树林中求救的父女二人?”杜汐儿眼眶微红,哀求地看着他。

独孤景第一次见到她这般神态,略带些怒意地看向那少年。

少年见她如此神态,于心不忍,这才叹了口气道:“记得。”原来他真的是当年那个少年。

杜汐儿听道这一声“记得”后泪如雨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多谢公子当年救命之恩。”

“诶!这可使不得,你快起来,你快起来……”小秋手忙脚乱,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只能求救似的看向阿瑶。

阿瑶将杜汐儿扶起,小秋这才恢复之前那般从容地模样,轻声道:“当年之事姑娘不要再提,当年我并没有救你,这才害得你……令尊出了意外,姑娘这般大礼在下可受不起。”

“多亏得公子当年指路,才遇到师父将我救下,公子之恩我会铭记于心。”杜汐儿道。

“这个……我没有就你父亲,你不怪我?”小秋奇道,好像对方应该怪他才对。

“不瞒公子,三年前也曾在心中责怪过。”杜汐儿低着头缓缓说道,小秋点点头露出“这才对”的表情,却听杜汐儿继续说道:“但是师父跟我说,恶人行的恶事,为何要责怪一个明哲保身之人?后来我便明白,公子对我之恩是指路之恩,公子对我却并无任何之恶,我对公子的责怪没有任何道理。”

“琴谷主啊,是个好师父,也收了个好徒弟啊。”小秋老气横秋地说道,“走吧,要不要一块吃饭,我刚从黄山下来,肚子早就饿的咕咕叫了。”

小秋也不理阿瑶与独孤景 ,当先往前走去。阿瑶与独孤景一脸警惕之色,这黄山距离此处少说也有数十里之遥,四周多山马匹不好走,花上一日时间都不见得能到,看他一副悠闲模样怎么可能刚从黄山过来?

不过杜汐儿并不在意,直接跟在了小秋身后。

路过一家药铺,阿瑶进去了片刻,出来后扔给刘老六与车夫一人一个黑乎乎地丸子:“这就是解毒的丹药,记住要在过几日十五月圆之夜用井水服下才有效果,记住了就赶紧滚吧。”

刘老六与车夫两人千恩万谢,就差跪下磕头了,然后才离去。

“阿瑶前辈,这个丹药……”独孤景不由的好奇她给的解毒丹药到底是什么。

“锅底灰。”阿瑶幸灾乐祸的看着屁颠屁颠跑掉的两人身影,笑出了声。

进了酒楼,小秋掏出二两银子扔了过去:“安排一个安静的位子,上一桌上等酒席,不要酒。”

小儿结接过一看连忙好生招待着,不敢怠慢。

小儿带着四人在二楼一处靠窗的位置坐下:“几位客官稍等片刻,马上就来。”小秋点头挥挥手让他赶紧走,小儿不敢多打扰,给几人倒了茶水便立马离去。

几人一时都没有开口,阿瑶当先开口说话:“这位公子的名号耳生的很,不知道师承何处?”这个问题不仅独孤景想知道,杜汐儿也想知道。

小秋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被烫着了舌头,又赶紧放下,一时脸臊的有些红:“我师……家师不让说。”

“原来如此,想必是世外高人,不入武林?”

“算是吧。”小秋似乎并不想提自己的事,随意的回答道,双目却看向楼外街道,似乎对市井极为感兴趣。

“公子对市井生活似乎很感兴趣?”阿瑶不依不饶。

“有点好奇罢了,毕竟各地生活不尽相同,路过了便看看。”

“不知公子生活之处与此地有何不同之处?”

阿瑶这话问的极为露骨,果然小秋收回了目光看向了她:“苗疆阿瑶,你姓‘劳得’,用中原的官话说就是竹子,所以你汉姓就用的竹姓,你叫竹瑶,我说的可对?”

阿瑶几乎是跳起身来,一只手直接摸向了蛊师鼎,这个举动已经从侧面证明了,对方所说的是真的。独孤景一愣,下意识的也摸向怀中的玄武双匕。

“阿瑶前辈,不要,公子是我的救命恩人,还请不要动手伤了和气。”杜汐儿连忙拦住阿瑶,不让她将蛊师鼎掏出来。

“公子最好解释解释。”阿瑶面色不善道。

“我游走世间各处,也去过苗族聚集之地,这两年你的名字在苗疆客传遍了,想知道并不难。”小秋神色平静,“你这蛊毒会误伤百姓的,赶紧坐下吧。”

“那公子又如何知道那人便是我?”

“鬼门十三子说的啊。”阿瑶没有坐下,但是小秋好像根本不在意,转头重新看向了窗外。

这一次,即使是杜汐儿也开始动摇了,她咬了咬柔软的双唇,轻声道:“公子跟鬼门十三子莫非还有些关系……”

“有,不过是有仇,三年前在树林中我失手杀了他们一个人。”小秋无奈的揉了揉太阳穴,极为头疼,“说好不参与江湖之事的,真的麻烦。你们坐下吧,我将事情说清楚你们便明白了。”

独孤景看向阿瑶,阿瑶看向杜汐儿,杜汐儿有看了看小秋,小秋赶紧挥手:“坐下坐下,慢慢说。”阿瑶这才重新落座。

“从何说起呢……三年前在树林中我本意是不管江湖之事的,但是有个家伙,瘦瘦高高的,说话声音特别的尖锐刺耳,两只手也特别的长,大概这么长。”小秋举起自己纤细修长的手指比划着。

当年之事杜汐儿记得极为清楚,早些时候都会被噩梦惊醒,后来这些恐惧全部变为了仇恨,他不在害怕之后,甚至会重新回忆那天所遇到之事,一遍一遍,一丝一毫都不敢忘。

……“老婆孩子都可以一块照顾,杜仲年的老婆闺女都细皮嫩肉的,记得留下来让你爷爷我好好照顾照顾。”……

杜汐儿记得,那人说话的声音尖锐,直刺脑门。

小秋继续说道:“那个家伙是个瘦死鬼,但是胆子还挺大。我跟他们说等一等,只要多等片刻我就放他们过去了嘛!结果那人偏不听,直接过来跟我动起了手,甚至还将我鞋子弄脏了。我气不过,就一脚给踢飞了,没想到他呢么不禁踢,后来就死了,我就赶紧跑了。”

一脚就死了?独孤景和阿瑶都是一脸震惊,之前遇到鬼门十三子四个人,三人都不敢动手,这个少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一脚踢死了?

“之后便没什么了,鬼门十三子是不敢光明正大的在江湖走动的,我也不必担心。我就继续游山玩水,在黄山上游玩一圈,因为肚子饿了就过来吃些东西。进城之前我想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于是就在城外闲逛,没想到又遇到了他们,一共有七个人,真的好丑,跟鬼一样。”

小秋满脸嫌弃。

“他们看到我就想把我杀了,给他们那个兄弟报仇,我也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在此处,就将他们领头的那个书生抓住问了一下情况,这就知道了。只是没想到,竟然能在进城的时候碰到你们,本来我是不愿意承认的,结果你这个小姑娘紧追不舍。”

小秋说的极为简单,但是三人都明白其中透露出的这个少年的武功高超程度,不禁心下有些叹服,也有些不信。

“公子可有杀了那些人?”杜汐儿问道。

“没有,我不参与江湖之事,一切顺其自然,所谓道法自然嘛……三年前那是个意外,我跟他们解释,他们却不听,我也没有办法。”小秋委屈道。

阿瑶想起他说自己在黄山游玩,于是便问道:“公子不是在黄山游玩,不知道从黄山道此处,公子花了多少时间?”

小秋算了算道:“大概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阿瑶看向杜汐儿问道,“不知按照琴谷主现在的身手,一个时辰能不能到?”

“怕是有些勉强。”杜汐儿道。

“嘿嘿,我别的不会,就是这个轻功比较厉害。”小秋开心道。

三年前一脚踢死一个鬼门十三子中人,三年后在七个人的围攻下还能生擒一人逼问情报,这还叫不会?独孤景在腹中嘀咕着。

小儿终于开始上菜,四人一时不再讨论此事,小秋拿起筷子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含糊不清道:“你们也吃,不要客气。嗯?这怎么还有酒?小儿,小儿你别走,我不喝酒,这酒我可不付钱啊!”

“呦,客官,不好意思,这就给您撤下。”

“唔唔,赶紧的……”

在三人懂筷子之后,小秋却突然不再那般狼吞虎咽,而是开始细嚼慢咽,举手投足下也是彬彬有礼。三人这才明白,刚刚他的样子看似粗鲁,实则将所有的菜都尝了一口,暗中自证了清白。

菜上齐,饭过三巡。

杜汐儿似乎突然想到什么,开口问道:“公子的轻功叫什么名字?”

“没有名字。”

没有名字?独孤景想起自己学的轻功也没有名字,“咫尺天涯”这个名字是琴谷主后来给安上的。

“那不知公子与天涯二客什么关系?”

提到天涯二客,阿瑶也明白了杜汐儿的意思,不由的盯着小秋看。却见小秋目光躲躲闪闪,最后躲不过才说道:“没……没什么关系,不熟。”

“原来没有关系,既然公子不愿意说自己的师承,我们还是不要再追问了吧。”阿瑶已经得到了答案,于是就假意道,杜汐儿自然明白,点点头不再问。

“嗝——”饭后小秋很没有素质的打了个饱嗝,然后又把自己臊红了脸。

三人都觉着这个小秋甚是有趣。

酒楼外小秋拱手道:“三位,我是个闲人,一天到晚也没个正事,这就别过,后会有期吧。”

“公子!”杜汐儿上前一步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小秋拦住:“我知道你有很多问题想问,不过有些事不能说就是不能说,说不能管江湖事,就不能管。当年相遇便是缘分,江湖虽大,但是你我必定还有再见之时。”

杜汐儿点点头,不再多作询问。小秋看向阿瑶与独孤景,目光再独孤景身上停留了片刻,独孤景被他看的有些不自在,那目光根本不像是个同龄人,让他都不敢对视。

“独孤公子,我游历江湖这么久,了解到了一些事,虽然不能直说,但是可以给你一个提醒。”

独孤景抱拳道:“公子请讲,在下洗耳恭听。”

“日后你有一场大劫,劫在你自己,解劫的人也是你自己。”

“在下不懂。”

“再说就泄露了,你只要记住……”小秋看向阿瑶,但是目光没有停留,又看向杜汐儿,目光这才停下,“共患难才能见真情。”

“在下谨记,只是这是公子算出来的么?”

“啊?我像算命先生嘛?这是我从江湖了解到的一些情报,与你有关,所以这才提醒你……哎呀呀,不能说了不能说了,告辞告辞!”小秋施展轻功,转瞬间就已经远去,那身形真的与“咫尺天涯”一模一样。

“还不承认……”阿瑶也认出了他的轻功,喃喃道。

独孤景依旧在思索小秋说的话,共患难才能见真情,这是说的琴姑娘么?这不一定,既然与我有关,也可能是关于爷爷的事,或许他想提醒我不要忘记与阿瑶前辈和琴姑娘之间患难与共的感情。

既然已经到了歙州,那么后面路途就方便多了,只要沿着管道就可直接到达杭州。只是再往前不远,就是吴越国境内,不知道这南唐与吴越关系如何,能否安稳过境。不过三人从离州城进入南唐时并无任何阻碍,如此想来,应该不会有问题。

时间还早,三人决定不在歙州多耽搁,准备快马加鞭往杭州而去,这样入夜时分还能找到落脚之处。

再一次找来三匹快马,带上干粮与清水,三人便离城而去。一路上马不停蹄,直到日落时分。

山中的日落似乎总是早一些,看着远处山头明明还又黄昏的明黄色,但是山坳处却已近发黑。

三人更加不敢久留,终于又前行将近十里远,绕过了一座山头后,看到了村庄的昏暗灯光。为了不劳烦村民三人只吃了些自带的干粮,于村中借宿一夜后,次日一早谢过村民便再次赶路。

数日后,三人发现越往前走,溪水似乎更多,甚至走不过数里便是一条河流,路面也逐渐平坦,不再有那么多的山头。

三人知道,距离杭州已经越来越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