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武林秘录 > 第四十五章 蛊师鼎传

武林秘录 第四十五章 蛊师鼎传

作者:秋行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30:2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别追了。”

还没走远的马车中,阿瑶隐约听到此话终于放下心来。

三年前,八月十七。

从琴归羽手中借得青龙剑后,阿瑶不敢多做停留便直接离去,毕竟青龙剑这种神兵只要出世便是江湖劫难。不过这也导致阿瑶不清楚杜汐儿得身世,当时琴归羽虽然知道阿瑶借青龙剑的原因,但是由于杜汐儿身上有伤,琴归羽没有询问具体变故原因,所以就这样错过。不过后来了解情况后,便在与阿瑶的书信中做了说明。

按照杜汐儿所言,鬼门十三子要找的便是蛊师鼎,只是杜仲年当时似乎并没有将蛊师鼎带在身上,甚至可以说他根本没有获得真正的蛊师鼎。因为按照阿瑶所获得的消息,真正的蛊师鼎被沉入了苗族南方的万峰湖深处。

蛊师鼎,是昆明内乱的重要原因。

多年前各族在大理、蜀、楚的压力之下结为同盟,定名为“昆明”,并以一个翠玉小鼎作为象征,此即为蛊师鼎,只是当年还并没有名字,也仅仅是一个象征。

后来经过多年发展,苗族以炼蛊之法强盛。

巫蛊术曾肆虐如今的吴越、南汉、湖南等地,可以说整个中原都不曾幸免于难。

魏晋之际,天下扰攘,天无道而鬼道昌,妖魔当道,巫术横行。

乱世,正是这些不洁之物滋生繁衍的最佳土壤,当时蛊术之泛滥猖獗,影响深而远。详尽的蛊术记录便从那时就纷纷问世。而且当时蛊的形态变化莫测,有如妖怪,使人防不胜防,不仅毒虫可为蛊,甚至猪狗牲畜也能炼蛊。

干宝于《搜神记》中记载:鄱阳赵寿,有犬蛊。时陈岑诣寿,忽有大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余伯妇与寿妇食,吐血几死,乃屑桔梗以饮之而愈。蛊有怪物,若鬼,其妖形变化,杂类殊种,或为狗豕,或为虫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状。行之于百姓,所中皆死。

意思大致上是说,干宝的伯母跟一个犬舍老板娘吃了顿饭,回来吐血不止,差点死了。干宝通过调查取证,得出结论说,这家人养的不是一般的狗,而是“犬蛊”。犬蛊与常见的虫蛊不同,更像驱役怨灵、豢养妖怪。

南朝宋大臣顾觊之任吏部尚书时,国内出了一件奇案,有人喝酒后生病,腹痛如刀搅,嚎啕终日,吐出十几枚蛊虫,临死嘱咐妻子,要她剖开自己的肚子查看病症。死后妻子切开他肚子一看,发现脏腑已经完全碎成了渣,可见蛊毒之烈。

是以历朝历代都禁止养蛊,对于蛊师刑法之严格,希望以此来禁绝邪术:汉《贼律》有律: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唐律疏议》有言:诸造畜蛊毒及教令者,绞。不仅一律处以死刑,从北齐到隋唐,律例还把蛊术列入“十大恶”,与谋反、弑父、杀母之类大罪一样,不允许被赦。

因此多年下来,那类怪物似的蛊术已经失传,不再有人能够炼制,此刻看来更像是乡野怪谈。但是蛊虫类的炼制因其个头较小,方法一直流传了下来,并在苗疆被发扬光大。

是以如今提蛊必定提苗疆。

炼蛊应在五月初五,因为这日便是“五毒日”,此日暑气最酷,毒气最盛,是毒虫的吉日。取百种毒虫相残杀,最终唯一胜者为蛊。蛊成后,三年之内必以之杀人,否则蛊师遭反噬,这也是为什么江湖中谈蛊色变的原因。

阿瑶是苗疆女子,自然从小就有接触此道,因为她也是一名蛊师。

有传说,蛊师同蛊之间存在休戚相关的联系,这让让蛊师变得强大同时也更脆弱,蛊师籍由这种联系驱使蛊虫,另一方面,这种感应也正是蛊师的命门,蛊在人在,蛊亡人亡。

阿瑶摇摇头:“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蛊虫诡异难以控制,所以难免会有蛊师不小心中了自己的蛊毒,因为并非是被蛊虫所杀,所以就有人说是遭到的反噬。”

唐后多年,江湖乱世,蛊师大兴,蛊术得以发展,这也是苗族兴盛的原因。

一次意外,苗族一位蛊师发现了昆明圣物小鼎竟然有吸纳百毒的功效,突发奇想将其偷走炼蛊。结果发现小鼎不仅能够吸纳白毒,更能够增加炼蛊的成功率,即便不在五月初五“五毒日”那天,由于鼎中毒气旺盛也有极高的成功率,同时因为吸纳百毒的缘故可以增加蛊虫的威力,甚至将蛊虫养于鼎中可不必担心自己中毒。

这正是小鼎被称为“蛊师鼎”的由来。

不久后事发,却不知此人早就偷偷将蛊师鼎沉于万峰湖,逃遁时所带的其实是提前准备好的赝品。

蛊师鼎失踪,昆明内乱,虽说不至于分崩离析,但是各族各自为政,多年来结成的同盟几乎就要崩溃,多次的族长大会甚至开始讨论归于宋还是大理。但是各族内心深处还是有着偏安一隅的想法,所以都派出了各族人四处打探蛊师鼎的下落,终于在大约五年前年前得到了消息,也花了大量的人力,最终在万峰湖底找到了蛊师鼎。

不过由于万峰湖四周山石耸立,湖中多巨石,蛊师鼎落在了湖底巨石的缝隙之中,水深无处借力,无数成年汉子下水都没能凿开,最后想尽各种办法都没能将蛊师鼎取出。

最后没有办法,各族组长达成共识,若有人能够将蛊师鼎取回,可将蛊师鼎据为己有,不过要求是要保证蛊师鼎的安全,以继续作为昆明的圣物。

这个消息对于苗族蛊师来说才是最致命的,无数人下水取鼎,但都失败而回,只有阿瑶。

阿瑶在知道蛊师鼎落在万峰湖底无法取回之后,就已经写信联系了琴归羽,想借青龙剑一用,如果这天下间还有什么能够在水中破开巨石的,那非青龙剑不可。琴归羽正巧想要收徒,所以就没有留在谷中,而是将见面的位置定在了离州城。后来又传出族长允许取回鼎之人可以保留蛊师鼎之言,阿瑶便立马动身离开了昆明,直奔离州城而来。

话说昆明各族虽然知道真品所在,但是没有走漏丝毫消息,外界还为了那赝品而争相抢夺。

赝品多年流转,最后到了杜汐儿的父亲杜仲年手中,不知是否是杜仲年与某人相识,或许只是单纯贪图蛊师鼎,退隐多年的杜仲年竟然重出江湖,但是这也招致了杀生之祸。

本来杜仲年也是知道自己步步危机,但是蛊师鼎并非什么吉祥之物,江湖中武功足够高强之辈都不屑一顾,所以也就没想到会遇上鬼门十三子这种蛰居不出的武林公敌。

没过多久,拘仙阁带着蛊师鼎赝品来到昆明,妄图收服昆明归于宋廷,但是却被告知此鼎为假,闹了一场乌龙。

拘仙阁离去后阿瑶才回到昆明,利用青龙剑还是废了百般精力才好不容易将蛊师鼎取出。不过蛊师鼎出世又在昆明内部闹起了无数风波,阿瑶甚至因此受伤,这也是青龙剑三年后才归还的原因。

幸好阿瑶以蛊师鼎炼蛊,同时有青龙剑傍身,才度过此劫,蛊师鼎也就一直被阿瑶所保留。

至于为何那个药丸能够让鬼门十三子退下不敢再追,那就得提道阿瑶所炼蛊虫。

阿瑶犹豫半响,才对独孤景与杜汐儿开口。

“金蚕蛊。”

金蚕蛊,古书有云,金蚕蛊威力极大,水火不侵,刀枪不入,极难消灭,凡炼蛊者,常推金蚕为毒中之王。但是同时,此物也最难驯服,蓄养金蚕的人家也极为容易辨认,因为金蚕好洁净,所以所住之处一尘不染,蚁虫避易。

这也使得炼制金蚕蛊的蛊师特别容易暴露,再加上金蚕蛊难以驯服,所以没有哪个蛊师会一生奉养金蚕蛊。一些蛊师一旦使用金蚕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就会选择“嫁金蚕”,偷偷将金蚕蛊放在包裹当中丢在路边让别人捡去,为减轻自己的罪恶,蛊师也会同时在包裹当中放上一些钱财以及炼制金蚕蛊的说明,留与被“嫁金蚕”之人。

被“嫁金蚕”之人若是能够无师自通驯服金蚕蛊,那是福大命大,因祸得福,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运气,被失控的金蚕反噬,尸骨无存。

阿瑶最开始并没有打算炼制金蚕蛊,她炼的是“同生蛊”。同生蛊有雌雄两只,练成后可以请两蛊与水中繁殖,蛊毒浮于水面,此为阴阳化生之剧毒,如果进入人身体内,可阴阳化生,变为蛊虫。蛊虫初入人体并无任何反应,时间一长蛊虫生长便开始啃食内脏,中蛊者痛苦不堪,挣扎哀嚎。

说到此处,刘老六和车夫开始瑟瑟发抖,浑身汗毛直立冒冷汗。独孤景看了一眼杜汐儿,两人都想起了在同平镇外阿瑶打开蛊师鼎时那些拘仙阁侍卫,那些惨死于蛊虫下的拘仙阁侍卫,死状当真是痛苦不堪惨不忍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