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归真录 > 第三十二章 当作木兰辞 二

归真录 第三十二章 当作木兰辞 二

作者:静心无尘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日,吴健生终于来到了信王府,只见这信王府甚是豪华,占了足足小半条街道。朱红漆的门口处前来拜访的宾客络绎不绝,显然自从他担任雍州刺史,羽林中郎将成为圣上亲信以来,朝中一大堆人想着巴结他。看着这群满脸期待的客人,吴健生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切,还不是靠我预知未来的能力发的家。”

吴健生走到门口那几个正在闲聊的门卫面前,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取出信王府的令牌说到:我是信王之子李玄通的门客吴健生,麻烦几位通报一声。”

领头的一个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叫来了个人嘱咐了两声,对着他说到:“派人去说了,等着吧。”

约莫过了两柱香的时间,见还是没有动静,吴健生不耐烦的上前说到:“这都这么久了,为啥还没回来,你倒是吱个声啊?”

领头的门卫嘲讽到:“这么快就等不急了?你看看门口那几个人有穿青官袍的,有穿绿官袍的,还不是老老实实在门口等着?似你这般身上穿着没纹花白布衣的愣子,哪来的脸敢叫急?慢慢等着吧。”

吴健生一下子急了,说到:“我可有是信王府的令牌的。”

门卫取过令牌看了一眼,随手便扔给了他“这玩意我家大公子穷困的时候不知道当了多少,光今个拿着这玩意来我们府上行骗人就有三个。我们家王爷可是皇上亲信,眼里哪容得见你们这般腌臜之物。”

吴健生听他这么说,心中怒火中烧:狗眼看人低的家伙,李隆基这个被安禄山逼得逃到四川的窝囊皇帝我都没怎么放在眼里,他的狗腿子算个什么东西?虽然心里这么想,但他还是强压下怒火说到:“好,你就直说吧,怎么样才肯放我进去。”

那小厮伸手比了个手势,吴健生取出五两银子递给他,那小厮确是摇摇头笑到:“不够。”

因为醉乡坊那边还被京兆府的人缠着,吴健生今天出门确实没带太多钱,只得取下手上的扳指一齐递给了他,临了时很很的瞪了他一眼。

那门卫确是丝毫不惧,接过来颠了颠份量,笑到:“来人带这位吴先生入大堂。”待吴健生离开后,门卫冲着几个同行大笑到:“哈哈哈,弟兄们,今天总算逮到一只肥羊,晚上的羊汤火锅我请。”

那领路的门卫,带他过了两处院子拐了五六处走廊终于来到了一个大屋子前。里面传来阵阵推杯换盏和说笑之声,显然是李攸正在会宴请客。吴健生刚想要进去,门卫拦住了他,伸手比了个数目。

吴健生怒到:“一门套一门,你们没完了是吧,这就是你们信王府的待客之道。”

那门卫蔑视着的说到:“切,没钱是吧?那就滚蛋。正四品以上的大官我都见过六个了,别给我摆这幅贵客的架子。”

吴健生刚想大骂他几句,然后扬长而去,这时一个穿着白色纱罗水袖云纹长衣的女子走了过来,那门卫见状慌忙跪下来说到:“小的参见王妃殿下。”

吴健生一听也紧跟着躬身行了一礼,其间他悄咪咪瞅了她一眼,只见这位韦姓王妃相貌清美,很有几分秀丽之姿。

韦王妃轻声说到:“王爷是不是又在里面和岐王殿下讨论什么暖肌香骨了?”

吴健生一听,心到:岐王李范也在里面了?暖肌香骨?那不就是用女人胸暖手的典故吗?额,这父子俩果然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门卫战战兢兢伏地不起,说到:“这个,小的不敢说啊。”

韦王妃神色黯淡叹到:“唉,算了,懒得再说什么了。”就欲转身离去。

“慢着,王妃阁下。”吴健生叫住了她。

韦王妃看了他一眼,细细在记忆中思索了一番,说到:“你是何人?”

吴健生将一把匕首递到她手中,说到:“这是在下一位朋友让我转交给你的。”

韦王妃一看目瞪口呆,旁边的下人一看也是如此,怒到:“好啊,你敢带兵刃进入王府,是要图谋不轨吗?”

韦王妃一听,呵斥到:“你,给我下去。”

“啊?这…”那下人一听,很是惊讶,但也只得照做。

韦王妃接过匕首,细细端详了一番,自言自语到:“这时我防身用的,逃出天鹰武馆的时候不见了,我还以为找不到了你呢。”说罢望着吴健生说到:“你那个朋友,是张念心吧?”

吴健生点点头说到:“正是。”

“她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被官府抓到?”

吴健生平起身说到:“她现在安然无恙已经前往陇西了。”

韦王妃点点头,“说罢,你找我除了送这把刀还有何事。”

“那个,我想晋见信王殿下,日后如若留在信王府做事的话,还望王妃阁下能在信王面前美言几句。”

韦王妃笑道:“这有何难,你进去便是了,我日后会替你说话的。”

“那便多谢王妃阁下了。”说着吴健生便要往屋里走,韦王妃却拦住了他“慢着,”然后将匕首还给了他说到:“虽然我很感激你不远百里来归还这把刀,但是你还是自己留着吧,我不想和我的过去有任何瓜葛。”

吴健生愣了一下,最后还是收下刀打开了门。一进屋,阵阵熏香之气扑面而来,绕过一道画着美人图的屏风,远远望见一群衣着华贵的士人正在大堂里饮酒作乐,旁边七八个相貌上乘的歌姬正演奏着琵琶,洞箫,古筝,杨琴,奚琴(二胡)等乐器。曲子倒是很悦耳,可惜吴健生听不懂她们弹的是什么。

坐在上位的两人,一人身穿深绯色九章纹锦衣长服,相貌英武,此刻正搂着一个资质娇艳的美姬谈笑风生,时不时把手深入她怀里摸索惹得她娇笑一番,弄的满堂宾客面红耳赤,遮面蒙眼,他到是神态自如。这个玩的腻了,让她下去,换一个搂上来接着玩。吴健生心说:这位就是岐王李范了吧?不知道他和李茂贞有没有关系。他对于李范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一个香肌暖手的典故,但是对于另一个岐王李茂贞他还是相当熟悉的,毕竟是唐末有头有脸的一个人物。岐王李范旁边坐着的那人与其打扮别无一致,相貌和李玄通很有几分相似,此刻他也是正搂着一个美姬和李范谈笑风生,不过到没他那般放肆,只是在她怀间抚了两下而已。这时,过道一个侍卫走了过来,见有一人鬼鬼祟祟趴在屏风后观望,提着衣领一把把他抓了起来,怒到:“你是何人,竟敢在此偷窥?”

吴健生当场被下了一跳,然后便大声说到:“我是信王之子李玄通的门客,快放了我。”那侍卫在他身上搜索了一番,在他身上搜索了一番,发现了一本书和一把匕首,说到:“好家伙,果然是不怀好意,走,和我去见方统领。”说罢,不由分说把他拉到到了后堂的一个院子。吴健生一看这个方统领,顿时眉笑眼开,喜到:“方澄,原来是你这个老朋友啊,唉,快把我放了吧。”

方澄望着他却是心情复杂,身为李攸的亲信他知道,现在信王能有这番成就全都仰仗他劝说李玄通写信联合尚书左丞张说和户部尚书王琚一起清剿了太平公主而有。但是信王为了得道圣上启用独揽了功劳,在奏则里将李玄通和他的事迹全部隐去,并且给他下了命令,如若发现吴健生那个家伙来长安就想办法把他赶出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前几日他的醉香坊来了一大堆破皮无奈的原因。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吴健生还不死心居然直接跑到信王府来了。安理说遵照信王指示,为了以防日后李攸欺君罔上的事情泄露,他应该直接杀了吴健生,但是他终究觉得这样也太忘恩负义了。什么,你说知道实情张说为什么不把检举太平公主这件事的真相告诉圣上?嗨,这个无利不起早的人,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纨绔子弟得罪一个王爷(历史记载张说极度贪财)。

想到这里,方澄佯装呵斥到:“哪家的泼皮无赖,我方某人何时曾经见过你。”

吴健生顿觉莫名其妙说到:“唉,就在汉水的那条船上啊,你当时就在我旁边。”

“闭嘴,”方澄呵住了他,拿起那本书问到到:“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

吴健生笑到:“这是在下有关手工商业,农具,铁具的一些心得。”这本书吴健生呕心沥血一年的成就,里面详细记载了:唐末的曲辕犁,宋末的新式纺织机等各种工具的制作方法。另外还有迄今为止仍在两湖地区有大量手工作坊使用的苏钢法,还有五代十国时期才出现的占城稻等等,只要是他在现代时还记得的一些能造福古代人的东西他全都写在了上面。对于经邦济世的学问他不太懂,但他明确记得唐末由于物流运输的关系,很多时候一路运输的花费要两倍与所运的物资,所以吴健生就在里面提出了一个用柜坊的凭据来改成银票的设想。

然后而方澄拿过来只看了一会儿,便一把扔到旁边火堆里怒到:“写的什么不知所云的东西,简直是一团污浊。”他说的确实是实话,这书上写的字歪七扭八,其间还掺杂着各种白话文,墨迹,错别字以及各种他看不懂的字符,翻了几页便看的他头都打了。

吴健生看着自己呕心沥血树月的杰作被毫不留情的扔到火堆里,愣在了。

方澄将匕首拿起,说到:“此人满嘴胡言乱语,你们给我打出去。让他永远不要来王府。”

顿时,数十根木棍,皮鞭招呼在了吴健生的身上,过了两柱香的功夫,他们打够了,见吴健生拖起来扔在了屋外。

到了傍晚,被打晕过去吴健生终于醒了过来,双眼憎恶的望了望信王府,起身离去。由于浑身上下疼得厉害,他只得扶着墙,一瘸一拐的走开,待他走到一个巷子里时,一个王府的小厮走了过来,然后将一个袋子递给了他,吴健生诧异打开一看白花花的银子,足足有五十两。冷笑到:“怎么,你这是何意?信王花钱聘我回去了?”

“嘘~” 那小厮做了手势示意他小声点,悄声声说到:“我是王妃殿下的亲信,他让我过来告诉你,你被打得时候她就在侧屋,但是她现在在府里没也没什么实权,不敢上去说实话,这些银子全当给你做补偿了。还有,我路上的时候遇见了方澄,他让我转告你今天之所以不和相认,是为了保你,并且赶紧让你速速离开长安。信王殿下为了掩盖自己欺君罔上的罪过,已经下了死命令让方统领封你的口,你要是再不走,后面就是信王亲自想办法动手,他也没办法保你了。”说罢那小厮转身离去。

吴健生听完这一切,拿着银子愣在原地久许久,突然他仰天长笑起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有疯癫之状,然后恨恨的说到:“我替你出谋划策,为你谋个荣华富贵。结果最后功劳全都是你拿,连点汤都不留给我,还派你的下人这般羞辱我,果然,果然,果然古往今来天下的官场都是一般黑啊,哈哈哈哈哈。”

“这位兄台,你何故在此发笑?”突然,一到声音打断了他的笑声,吴健生扭头看去,只见一个身穿白色罗布衣的文人正看着他,那人见他清醒过来,拱手说到:“在下高崇文,现任韶州司马。看兄台一身文人打扮,想必也是个读书人吧。”

吴健生一听,心说:高崇文?那个平蜀地,破吐蕃的名将高崇文。额,不对,他这时候还没出生呢,想必是哪个和他崇明的人吧。于是便正色拱手到:“在下姓吴名建生,现是一介白丁。本来是信王之子李玄通的宾客,今天前来拜会信王,结果没想到他府上的门客尽是些贪财谄媚之人,一进门便争着向我索要钱财,我不给便将我乱棍打了出去,故此于此地发笑。”

高崇文一听正色到:“哦,原来是在丰阳以一首江雪名传京兆的吴兄台啊,失敬失敬。”

吴健生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到:“哪里哪里。”

高崇文叹气道:“说起来,我也是借着到长安出公差的机会前来拜访信王殿下,奈何,唉,不提了,和你几乎是一个待遇啊。”

这时他身后转出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说到:“吴先生的江雪,确实是一首好诗。尤其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真是堪称千古绝句了。”

听闻他用抄袭柳宗元的诗句夸自己,吴健生顿绝面红耳赤,有些不好意思到:“哪里哪里。”

“不过,先生您刚才行礼的手好像放错了。”

吴健生:………

高崇文连忙把他拉过来呵斥到:“适儿,你这不是胡闹吗?没看见吴公的手都被打破了吗,如何好生行礼啊。”

“适儿?他姓高,那就是,高适!!!”顿时,别董大,蓟门行,塞下曲等十几首上学时学过的诗句浮现在他脑海里,望了望眼前这个孩童,吴健生俯下身说到:“小郎,你现在,年岁几何啊?”

小高适笑到:“不满十岁。”

吴健生点点头说到:“是了,果然是你,边塞四诗人之一。”

高适听他这么说眼中却满是疑惑。

吴健生站起身来对高崇文说到:“高司马,我观此子,有节度使之才。”(高适曾经担任淮南节度使讨平永王李璘叛乱,这是他一生最高光的时刻。)

高崇文笑到:那“到是多谢吴先生缪赞了。”

吴健生指着他接着说到:“他还未定下表字吧?”

高崇文点点头。

吴健生接着说到:“那,他以后的表字就叫达夫吧。”

“好,就依吴公所言,适儿以后的表字就叫达夫了。”

三人分别前,吴健生还赠送了他一首诗作为礼物: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日后谁人不识君。(高适:???你拿我的诗来送给我,好“大方”啊)做成了一件事吴健生心里总算舒畅了不少,笑到:“来了大唐这么多年,总算做成一件事了,以后的史书上写到高适的时候,总会提到我吴健生一笔的吧,哈哈哈哈哈。”

与此同时,子城外的军营里,张念心等了半天还未见王大胆回来,刚想出营查探一番,只见他满脸沮丧的走回了营门,张念心上前问到:“怎么样,刺史大人怎么说?”

王大胆摇摇头说到:“别提了,去刺史府的路上遇见了个府里的主簿,他一见这细盐便问我哪来的。我当时财迷心窍,就说是我自己煮汤的时候用盐矿弄的。”

张念心一听,震怒到:“啊,你怎么能剽窃吴先生的杰作,这可是他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成果啊。”

王大胆无奈的说到:“唉,我都当了五年的伙食兵了,一直没见着升迁的希望,今天好不容易遇见个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我就,我就……唉。”

张念心面色不悦的说到:“那后来呢?刺史大人是怎么奖赏你的。”

王大胆一咬牙说到:“那个叫崔佑节的主簿也是个不要脸的东西。想方设法从我嘴里套出这制盐的法子后,打发了我两贯钱就把我轰走了自己去找刺史大人去了。我和他的下人理论了办天他也没给我个答复,唉。”(吴健生:现在明白我本书的内容都是自己写自己改,从不找人代笔了吧。唐朝可没版权法,你自己的作品要是被冒名顶替了哭都没地方哭去,只能写几篇文章骂骂人家,一点维权的法门都没有)

张念心却是骂到:“你们俩真是耗子田鼠生一窝去了,半斤八俩。走,带我去找他,我要和他理论一番。

王大胆指着大营说到:“不行啊,还有半个时辰就宵禁了,你看营门都关了,怎么出的去啊。”

张念心一听,一拳打在了辕门上。喊到:“我看随敢拦我。”然而,足足有三丈高的厚重营门让她这一敲如被投石车砸中了一般四分五裂,飞出两丈之远,两方箭楼上的岗哨见状鸣鼓大喊:“有敌袭,快来人,有敌袭。”

王大胆见状,呆若母鸡,一时不知如何言语。

张念心看见此境心中也是暗自惊讶到:天呐,明明我已经尽量小力出拳了,威力怎么还是这么大。说着又望向了自己的手,没有一点伤口,张念心甚至感觉不到一丝疼痛,说到:“奇了,素问经的功效怎么越来越强,越来越难控制了。”(已知:一颗成年树木的树干重量除去水分约在八百斤左右,一个供千人进出的军营的实心辕门大约需要20棵树干做成,也就是1800斤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