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乱世萍踪 >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乱世萍踪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作者:刘小龙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9: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陆并一惊醒来,头脑中依然昏昏沉沉的,看窗外天色,大概已是午夜时分。他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借以缓解酒后的头痛。

不知过了多久,头痛稍减,正准备闭目再睡。只听窗棂上有人轻轻敲了几下。

陆并一惊而起,轻呼一声:″谁?“

窗外那人轻声道:“屋中人可是姓陆名并?“

陆并大奇,道:″正是陆并……你是?“

那人没吱声,右手一扬,一团物事从窗中掷了进来。

屋中有烛火照明,陆并瞧得清楚,伸手接住,触手轻柔之极,疑疑惑惑地打开来看,原来是一纸团,上面写着“秦淮花舫“四个字。

陆并不明其意,正要出声询问,只听外面有人喝道:″什么人?鬼鬼祟祟干什么?“紧跟着传来拳脚的″呼呼“声,二人竟然打了起来。听声音好像是程堂主。

陆并收好字条,穿衣下床,开了房门,只见程堂主正与一位黑衣蒙面人缠斗甚烈。早有丐帮中的弟子点亮了火把照明。有人高喊:″有刺客!“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弟子闻声正四下里赶了过来。

那黑衣蒙面人出拳刚猛,拳拳到肉,显然是练的外家功夫。陆并却看不出其武功家数出自何门何派?

程堂主用五行拳对敌,施展浑身解数,按金、木、水、火、土,以蛇、鹤、龙、虎、豹为拳形,相生相克、攻守兼备,然而无论他如何滴水不漏,却依旧是占不到半点便宜。

二人转眼间已过了四、五十招,仍是棋鼓相当,双方既没有胜算,也无败象。

那黑衣蒙面人武功 虽然不弱,但程堂主几次三番都可用降龙十八掌伤了对方。只是不知道他为何弃而不用。没过多久,几位长老便也赶了来。那人见情况于己不利,不敢恋战,往陆并这边瞧了瞧,挥拳一阵猛攻,将程堂主逼退了几步,乘机抽身疾退,转身几个起落便即越墙而去。

几名长老意欲追赶,却给程堂主止住了。

白长老道:“此人使的可是无量掌法?“

净衣派胡百顺胡长老摇了摇头,不置可否地道:″无量掌刚柔相济……而此人却一路南拳打法,刚猛有加,与北方无量掌法大相径庭……我瞧不像。“

白长老道:“此人既非前几日打伤孙、朱二位长老之人,哪他又是何人?此来又有何目的?“

众人俱各摇头,也是一头雾水,猜不出其中端倪。

程堂主一脸狐疑地望了望陆并,道:″陆副堂主,那人没伤着你吧?“

陆并摇摇头,道:″没有……“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将字条之事说出来。

程堂主道:″没有就好……一切需得小心在意。“

陆并道:“在下知道,也请各位多加小心。“

众人见只是虚惊一场,并不十分在意,喧嚷了一阵,便各自散去了。

众人走后,陆并一个人躺在床上,却再也无法入眠,偷偷将字条拿出来,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也瞧不出有什么名堂。心想,″秦淮花舫“?怎么与秦淮花舫有关?难不成这秦淮花舫隐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莫非是那人知道我要去找白如霜?还是他提示我去找白如霜?他又怎知我的名字……这些迷团困惑着陆并,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程堂主特意安排了一个丐帮中的弟子随侍在陆并左右,寸步不离。说是为了陆并的安全,可能敌人已经留意上了他,要他一个人尽量不要走远,别和不相干的陌生人搭讪,更别轻易暴露自己身份,相信旁人一些没来由的言语。

陆并知他心内生疑,怀疑自己与昨晚的蒙面人扯上了什么关系,故意放颗钉子在自己身边。当下佯装不知,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心道:“你们倒底是在担心我的安全呢,还是害怕我知道了你们什么?当真奇哉怪了!“

转眼三天已过,端午临近。丐帮众人早早收拾停当。大家分赴秦淮河畔,静候花舫之会。

秦淮河隶属长江,乃长江右岸支流,古称龙藏浦,自汉代始称淮水,唐后复称秦淮。秦淮河有南北两源,北源句容河发源于句容宝华山南麓,南源溧水河发源于建邺溧水东庐山,两河在江宁方山埭汇合成秦淮河干流,绕过方山向西北至外城上坊门,从东水关流入建康城,由东向西横贯主城,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所谓的秦淮花舫乃是建康人庆贺端午佳节的民间习俗。这一日,凡富户千金、官宦小姐乃至青楼名伶,皆不分尊卑名份各备舫船,或于河中投放花灯,或端坐舫中鼓瑟抚琴,一路随波逐流,顺江而过,以示普天同庆,与民共乐。

当然作为″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秦淮河古往今来便充斥着浓浓的胭粉气息。两岸金粉牌楼鳞茨栉比,商贸铺面临江而踞,不光是佳节如此,平常夜间也是画舫凌波,桨声灯影;红袖飘香,笙歌伴宴,极尽繁华。历来便是江南佳丽之地,如花美眷之所。

时辰尚早,还未有花舫漂过,秦淮河两畔之滨,就早已集聚着翘首以盼的游人,有富商巨贾、官宦公子、文人墨客、窈窕淑女……形形色色热闹非常。

伫立江边,微风习习,虽说时已处夏,陆并仍是觉得有丝丝凉意。但见沿河两岸美眷如云,不觉心旌摇曳,说不出的心旷神怡。

陆并今天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绫罗锦袍,头扎五彩方巾,手中折扇轻摇,俨然一富家公子派头。那名随侍的丐帮污衣派弟子,也着意盥洗得干净了,扮着随行书童模样。

程堂主和白长老一路,为了不引人注目,只忽即忽离地跟随在陆并身后。

直到卯时方过,只听一通鼓响,爆竹声声,沿岸游客霎时欢呼雀跃,好一阵沸腾。有人高喊:″来啦!来啦!“

果然一只画舫远远地顺流缓缓而来,舫上旌旗招展、彩缎飘飘,舫顶上一面五色彩旗猎猎有声,上书“翠玉楼“三个大字。船头一位粉面红妆的妙龄女郎迎风而立,在她身后有几位歌女伴着清脆的丝竹之声翩翩起舞。

画舫驶近,有人说:“这便是金陵翠玉楼头牌名妓玉月儿。“

陆并循声细看,见其蛾眉轻描、粉黛薄施,虽无闭月羞花之貌,却亦颇具沉鱼落雁之容,果然非比寻常、不同凡响。不由心里暗赞一声:“好姿色。“心想那白如霜姑娘号称“秦淮仙子“怕是比这位翠玉楼的头牌名妓玉月儿娇艳十倍。若非如此,又怎能妄称“仙子“?

接下来,画舫轻摇,旌船络绎不绝,尽皆锦团簇拥,花色各异,有的挂满彩旗、有的插满鲜花、有的张满诗书字画、有的珠悬玉坠极尽奢华……舫上女子亦俱各形态迥异、姿艳佳色自有千秋,殊非寻常市井女子可比。每过一舫,游客们无不振声喧嚣击掌叫绝。

陆并一直盼着能见到白女霜。但是直到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画舫少说已过去了一、两百艘,仍是不见写有“秦淮仙子“的舫船,不禁心生失望。难道白如霜的舫船已经过去了,只是她的舫上没写有″秦淮仙子“几个字而已?或者说,她今天压根就没打算来?想到这儿,不由又想起两日前那晚掷自己字条的人来。那人倒底是谁?字条上所写的″秦淮花舫“倒底是何用意?他所说的秦淮花舫是指白如霜的舫船吗,还是另有所指?

因怕错过了花舫,陆并连午饭都没舍得吃,此时只觉腹中饥肠漉漉,饿得十分厉害。

正想叫扮作书童的丐帮弟子去买点什么东西来充饥。只听一阵击缶声夹杂着丝竹声和抚琴之声远远地从淮河上游传来,入耳清脆令人耳目一新。又有人高呼一声:″快看,来的不正是秦淮仙子么?“众人静得一静,霎时间掌声雷动,一片呼喝呐喊之声响彻了淮河两岸。

陆并精神为之一振,早将满腹饥肠忘得干干净净,目不转睛地盯着河中渐渐驶近的画舫。

只见画舫与先前驶过的其它舫船截然不同,一改花里胡哨的妆颜,只是舫顶旗杆上依然高悬一方七色彩旗,上面白底黑字写着“秦淮仙子“四个大字。船头左右立着两条竹杆,高若数米,上面各悬两个粉色灯笼,左边灯笼写着“太平“、右边灯笼写着“天下”。舫中坐着一位身材纤瘦的女子,白缟素服、玉面清丽宛似出水芙蓉,自与其他舫中女子浓妆艳抹更是不同。那女子正襟端坐,对两岸喧哗之声充耳不闻,正是名动建康的“秦淮仙子“白如霜。在她的身旁有两名同样身着白缟素服、年约十余岁的女童分左右而侍。船尾一名梢公一身斗笠簑衣,手提双桨威然而立。

但见白如霜玉指轻舒、红唇轻启抚琴而歌: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语音依依,娇脆欲滴,宛如珠落玉盘,令人听了,如醉如痴,霎时间便似五内俱空变得清心寡欲起来,置世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不顾。

沿河两岸听得歌声传来,那些本来噪动不安的人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一片静寂,谁也不忍心或是深怕弄出一丁点儿声响,猝然间打断了这世外仙音。

只听淮水轻漾,微波粼粼,白如霜顾盼生姿,粉面潮红,接着唱道:

“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这一段语音又自不同,婉转悠扬、缠绵悱恻,令人闻之恻然、神思悠远,世间情事齐聚心间,不觉悽然泪下。

陆并只听得呆若木鸡,沉浸在歌声之中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只听身旁一个声音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Ting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