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剑武江湖 > 寒笠•第二卷•劫临 第十八章 番外篇 月上情愁一

陆云湘深知云栖此举实为堵林静之语,于是取笛作上一曲,此曲名为“月上愁”,意道绵长,取自玉笛山间林道,茂野乡居,此居本无名讳,自一名唤董绅之人因思愁致亡,而后乡民为记怀此人而取名为“月殇居”。

董绅自幼饱读医书,精通百种草药,每日必去山崖寻草,嗅其气,尝其味,玉笛遍山无处不知,无处不晓。

其师齐均祖籍津城,曾负医仙圣名,平生救民无数,不论何等疑难症状皆可尽解,那时疫荒盛行,疾民上万,齐均一日救百人,十日救千人,百日救万人,世人歌功颂德,先帝赐其医仙之名,并赏其玉令为证。

心存济世仁心之士欲寻齐均拜之,然齐均自诩常人不收,收人不常,一生仅收二徒,一人名唤董绅,一人名唤赵笙。

二人自归于齐均门下后随其行医几载,浪迹南北,董绅入门前便家居津城尚医馆,医术精湛,一日门前临见齐均蹲步饮酒,其衣衫破乱,毛发蓬松,行人纷纷避让,董绅近身扶起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我家门前饮酒?”齐均醉道:“我济世半生,览尽人间悲苦,却感世道无常,生亦何欢,死亦何趣,不如醉亡于街道,好过饱受凄凉,意冷心灰。”

旁周行人见之大笑道:“你一身破堪,满布烂泥,还道甚么济世救人?当是那医仙齐均不可?”

那人讥讽嘲声不止,董绅却喝退那人道:“君子处世怎可以貌取人,快些离去,休要招烦。”

其父董恒出门嗤道:“怎可这般与人讲话,快些与人道歉。”

董绅撅嘴不理,董父便抄起木棍棒打,董绅急步忙溜,齐均远远观其背影,眸生欣色,待董父将董绅拎回医馆门前时,见齐均仍旧在此,董父目光现鄙,董绅却嬉道:“你怎还在此处,快些离去罢,若是无处可去,那便来我尚医馆任个杂事也可。”

董父闻之掣道:“尚医馆甚么时候轮到你这混小子作主了?”又视齐均道:“你快些走罢,我们医馆寒家招待不起。”

齐均扬天长笑道:“我齐均一生光磊,若能晚年得一孝徒,安养天年,岂不快哉?”董绅惊道:“你说你是谁?”董父讥道:“这破叫花怕是醉疯了,竟唤自己为医仙,真是不成体统,快些离去,休要耽搁我医馆生计。”

齐均似是未曾理会董父之言,只朝董绅言道:“小子,你若有济世为怀的夙愿,便请随我一道浪荡江湖,我定会传你无上医法,使你名扬海内,思定后于城门相见。”

言罢欲走,那董父只当那人醉后胡言,欲扯董绅进馆,却扯衫不动,正欲问情,却见董绅拔腿奔向齐均那处道:“我欲随先生纵身浪迹,不亡不休。”

董父震怒,提棍棒就打,却棍置空止,齐均手格木棍,视董恒道:“我瞧你儿仁义,欲授其医术,与我一道诊民救世,还望你准允。”

董恒怒斥齐均道:“你这泼烂的叫花子,还敢拐骗我儿,吃你爷爷一棒。”

言罢恍知木棒正被齐均拿住,使力不得,一时恼火万丈,齐均自怀内取出一玉,那玉碧亮清透,精纹细路,内刻“医仙”二字,外镶天子宝印。

董父见之松棍,立时跪身拜道:“殊不知医仙大驾,小人拙目不识真英,实在惭愧至极。”

董绅亦当惊愣,董父见其呆立,忙扯其跪下给齐均磕头,董绅会意急忙磕道:“弟子拜见师父。”齐均道:“你父尊还未曾答应,你怎当先拜我了?”

董父闻知不敢不允,连声诺应道:“犬子能随医仙一道,乃我祖上积德,三世有幸,小人怎会不应?”

旁周行客纷纷凑身过来拜礼,齐均大喜,朝众人道:“齐均今日收下第一名弟子,日后逐步天涯,处处行医施善。”

众客无不敬仰,纷纷叩首再拜,自此董绅便是齐均之徒,后之再遇赵笙,赵笙乃参军随梁军北抵叛贼哈赤部族,遭生死大难,自山崖滑落跌于谷底,巧遇齐均谷底收集药材,适时赵笙生死堪急,齐均将木篓内的药草一一翻出,临场配出奇药,救赵笙一命,携至山屋由董绅照料。

时日渐久,赵笙身愈,齐均欲遣董绅护其出山,而赵笙不愿,为报救命之恩跪拜求师,齐均大异,连声拒之,并蹲下扶身。

赵笙跪地不肯,硬言若不收己为徒,便跪地致死,齐均实扭不过,只好勉为应下。

自那日起,齐均兼具董赵两位后生弟子,二人虔心求医,时常一道外出采药。

其医术日渐精进,董绅天资聪颖,自命不凡,赵笙多半妙医绝书几被其一一览过且牢记于心,学医三载,竟能独当一面,反观赵笙,天赋不佳,心术不稳,学医一年未至便欲弃医从武。

其鸿鹄之志乃是报销朝廷,而非济世救人,早在赵笙入门之时,董绅便已觉出他绝非池中鱼,于是余闲之时常赠些兵法武学之书予赵笙。

赵笙见之立喜,夙夜研读,终辞别齐均董绅二人,前往北境参军不题。

董绅志在行医天下,时随齐均出诊患民,然二载过后,齐均忽身失未见,走前留有一书,董绅细览,悲痛欲绝,三日未进一食,那书上题道:“闲徒如晤,齐谋晚年得徒,当千古难遇一绝才,徒儿志意长远,为师毕生所学皆已传授于你,学医当无止境,需你潜心研习,历经世间磨苦,望你待师济仁,兀自珍重。”

董绅心中早已有觉,师父有退隐之意,当日齐均馆前醉酒悲言,便已有没世之意,这些年来一直未决,应是余愿未了。

百思之下不知师父为何遁入隐林,行医半生,怎可轻易作弃,那日起便许下誓言,今生定要传承尊师医学,令世间再无病苦疾患。

自此董绅一人纵行南北,四处行医,济世为怀,时有饥荒瘟疫,杂难绝症,经董绅之手,全然得解。

适时正值兵乱,圣上无暇赐名,民间为感恩颂德,便为董绅起名为医圣,董绅自诩医术绝伦,为人也当恣意张扬,声称世上无不解之症。

正值壮年少季,一日行医至津城,忽觉自家医馆多年未归,应返家探探父母兄弟,正走近馆门,却见馆内一老者被一灰衣郎中请出,董绅瞧出那郎中真是家父,正欲上前认亲,却闻言止步,只听家父言道:“张员外,你女儿之疾自小养成,现下已至绝期,让我怎生救治?”

那张员外嚎泣道:“听闻董郎中公子乃当今医圣,若先生无策,可否请他为小女诊治,老夫即便散尽钱粮,倾尽万财,也当在所不惜。”那董父道:“不是我不助你,小儿常年在外,未曾着家,我早已托人寻听,却始终渺无音讯,实在有心无力啊....”

刚自言完,却闻旁之唤声,那声道:“爹,小儿董绅回来了。”

道客皆转首盯视,却见董绅衣衫规整,冠帽持正,当真与往日顽捣不正的毛小子相差甚远。

董父斜眼细瞧,半晌识认不出,直至董绅近身朗言道:“爹,你不识得我啦?”

董恒才自识出,立时热泪盈滚,将其紧紧拥住,朝馆内喊道:“知淑,快出来瞧瞧是谁回来了。”

董母林氏迈步出馆,见董绅面相立时泪目,奔过来抱住董绅痛泣。

董家团聚一事,顷刻间便扬遍整座津城。

那张员外见董绅现于此处,便似繁星抱月,如鱼得水,大旱逢甘霖,疲人遇梅木。

忙跪身拜向董绅,周身行客纷聚而至,董绅欲扶,那张员外泣道:“小女弱疾已发,闻董圣精妙医寰,还请你瞧看一二,老朽感激不尽。”董绅道:“你府邸何在,且领我过去瞧瞧便是。”

张员外喜极,忙起身引领,张员外讳名张兼家居津左,乃当地富绅,家有田亩万倾,府中育有独女,名唤月稀,取自“月明星稀”,天患弱疾,体寒多变,又逢生母猝亡,身心俱伤,自此思母过甚,日日无故盈泪,时时生咳,今载二十有二,一日饭间恍惚仿见母亲坐于身旁,替己投箸拾菜,一时心纠,呕血于碗内,倒地晕厥。

张兼忙至扶起,身旁丫鬟将其背入闺内,府内小厮急去尚医馆请郎中,半时后董恒至府内闺房,丫鬟将月稀袖口挽起,隔帘伸出,董恒手搭筋脉,闭目感思,稍后手离玉腕,站身嘘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