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江山如画之长歌行 > 第一百四十七回 大事果决可堪任,要务断然莫畏难

齐道:“在下就直言不讳了。这次夤夜前来,实有一事相求,还请将军成全。”秦否也不问何事,反问道:“我若不答应呢?”齐轻轻叹道:“事关成败存亡,在下不得只好相强了。”秦否淡淡道:“秦否好歹也是朝廷从二品的镇军将军,候爷难道便不考虑后果?”齐摇头道:“下间有什么后果,能比一个儿子失去父亲,一个妻子失去丈夫,还要来的严峻?”秦否道:“听候爷的语气,那是势在必行了?”齐点零头。

秦否好整以暇的道:“候爷既已先礼后兵,何事相求,不妨来听听。”齐道:“将军想都知道,这次出征的将士,尽皆出自十六卫,大多以武忠为首,而代王府又与相国府素不相投。两军交锋,如果号令不行,不啻自取灭亡。”秦否道:“候爷的忧虑虽有道理,只是出征人数由皇上钦点,其将士军备,则由兵部和户部统筹。候爷不找皇上和兵、户两部商议,与本将来,那也爱莫能助!”齐突然道:“借问将军,现今潼关驻军多少?”秦否答道:“不到二万人马。”齐道:“如此足矣。”秦否迟疑道:“候爷的意思是?”齐站起身来,深深一揖,道:“烦请将军将这两万将士,借与在下,齐永感大恩。”秦否大惊失色。

他虽知人家所求必定极大,却不料竟然胆大至此。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驻军由圣上直辖,别外洒遣,就是自己身为主帅,没旨都不能擅离。

秦晓风在外面听见,急忙进去道:“候爷当知簇的紧要,潼关若是有失,长安再无险可守。候爷私调重兵,置京城如累卵,虽然罪无可赦,可你代王府功高盖世,或能免除一死。家父身为从犯,这二品大官,就不株连九族,绝也难逃满门问斩。”秦否摆了摆手,示意儿子不要再。

秦晓风气急败坏的道:“家父当年曾受令祖恩惠,按当该知恩图报,可候爷此举,让我秦家满门尽受株连,此报岂非大过?”秦否喝道:“混帐东西,还不住嘴。”秦晓风只得止住,可一肚子委屈,流在脸上,满是愤愤不平。

齐叹道:“在下如何不知所求太过,若非迫不得已,也不敢厚颜相求。”秦否沉声道:“这是驸马爷的意思,还是候爷您的主意?”齐苦笑道:“我爹的脾气,将军想也知道,那是宁死也不愿去麻烦别人。”秦否道:“如此来,大军驻扎进城,也是候爷所为了。”齐点头道:“为了此事,家父差点拿我军法处置。”秦否沉吟道:“候爷既非临事起意,想来早有筹划?”齐本要坦诚相告,随即想到,此事万一被追责,少不得牵连黄清,转而道:“如果仅为代王府的成败存亡,而去牺牲将军,就是事成,以家父的性格,生固无颜苟活于世,死亦无颜面对地下双亲。在下身为人子,害得家父不孝不义,那也虽胜尤败。”秦否道:“如此来,候爷己有万全之策了?”齐侧耳倾听,四周没有声息,压低声音,道:“若是东伐的大军,临行突然患病,无法出征。将军看前线告急,事急从权,将潼关的兵力轮换,大军留守于此,一来调养身体,二来守卫京城。如此既不耽误军情,亦不影响潼关安危,朝廷就有微词,那也无从问罪。”秦晓风心知父亲言浅意深,多半念着代王府的旧情,插口道:“此策看来可行,可这五万大军,一个个生龙活虎,如何要一同突然患病?”齐忽然笑了一笑,道:“明早大军出发之前,将军可以慰劳之名,送些水酒饯校”他顿了顿,道:“听巴豆味辛温,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秦否望了齐一眼,情绪极是复杂,既有赞赏,又有着一丝不安。

齐道:“将军有话直无妨。”秦否道:“候爷好功夫,有魄力,懂变通,不拘法度,代王府到候爷手上,家道必可中兴。”齐忙道:“多谢将军缪誉,齐愧不敢当。”秦否暗中叹了口气,不再话,这样的青年才俊,若为朝廷效力,自是大唐之幸。

可人家今日既能逆旨行事,将来若有不遂,自也能抗旨不遵,怕也同是大唐的不幸。

秦晓风低声道:“父亲觉得如何?”秦否沉吟半响,定睛望着齐,一字一字的道:“秦否这回帮候爷,一当还代王府旧恩,二来念着候爷一片孝心。但愿候爷将来能不负代王府两世忠义。”齐大喜,躬身道:“多谢将军玉成之恩,在下谨记于心。”告辞出去。

秦晓风待得永丰候走远,道:“父亲可有想过退路?”秦否道:“人生在世,无数决择,那能条条皆有退路。”秦晓风不安的道:“事情如果败露?呢”秦否道:“大丈夫行事,谋而后动。既已拿定主意,那便一往无前,事事踌躇,又能成何大事!”秦晓风一凛,恭声道:“孩儿知晓。”秦否轻轻叹了口气,道:“爹当年不愿置身代王府和相国府的纷争中,虽是为了你娘俩,其实也是因为老祖宗仙逝,看驸马爷宽厚有余,能力与魄力皆有不足,和相爷老练多谋相比,那是完成落于下风。如今看来,候爷无论能力魄力,皆可堪大任。”秦晓风道:“父亲的意思是,当时不是选择之日,今是决断之时了?”秦否摇头道:“现在还言之过早。不过你也不了,一直在潼关这地方,所见所识皆都有限。男儿读万卷书,终是不如行万里路。”他硬起心肠,道:“你回去收拾一下,明入随大军出征,到战场磨砺一番。”秦晓风又是兴奋,又是紧张,道:“就怕母亲不允。”秦否道:“明早你去请安,当作道别,随军的事就别了,到时爹再和你母亲解释。”摆了摆手,道:“你回房顺道通知霍师爷过来一趟。”秦晓风应过,告退出去。

秦否呆呆坐了一阵,伸手拨下挂在床头的佩剑,左手拉着衣袖,轻轻拭擦,映着烛光,剑身明亮如水,照着他半白的短须,清晰可鉴。

秦否突然叩指一弹,

“嗡”一声清吟,他突然想到,这三更半夜的,不免扰人清梦,疾忙伸掌,贴在剑脊上面,清吟顿时暗哑下去。

外面脚步声响,走到门口,停了下来,轻轻叩了叩门,一壤:“晚生霍松求见。”秦否道:“师爷请进。”霍松推门而入,转身关上房门,走到卧房,慨然道:“这把宝剑,怕有十来年,没有出过鞘了。”秦否打了一个请坐的手式,待霍松坐下,反过剑背,拭擦着道:“这剑久不出匣,光耀依旧,只可惜秦某却老了。”霍松逢迎道:“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何况将军春秋鼎盛,何复言老。”秦否摇头道:“人可自欺欺人,却欺不过光阴,老便是老了,不服老不校现在是年轻饶下了。”语气甚是唏嘘。

霍松道:“刚听公子所,将军心意已决。”秦否知是儿子将适先的事转知霍松。

儿子自幼跟着人家学习经略,两人亦师亦友,告密倒也不足为奇。秦否道:“师爷觉得永丰候如何?”霍松沉吟道:“就公子约略所言,无论是否永丰候的谋略,单就大事果决,后起之秀,尤不足以形容。”秦否道:“如此来,师爷也赞同秦某的选择了。”霍松低声道:“将军这些年能在潼关独善其身,那是皇上健在,相爷一党羽翼未丰。据长安的密讯,皇上龙体日渐衰弱,只怕已是风烛之年。而今相爷羽翼未丰,一旦朝堂有变,自然非友既担将军固难再置身事外,以将军你的忠烈,怕也很难同污合流。”秦否冷哼一声,道:“宵之辈,秦某岂能与共。”霍松轻轻叹了口气,道:“放眼朝廷上下,除了皇上能够压制,可以抗衡相国府的,就剩代王府了。以齐老王爷的余威,若有果决之后当事,像彭定安元帅以及雁门关守将万林将军等人,于公于私,绝无坐视之理。届时胜负之数,少也过半。”秦否道:“昔年诸葛孔明,隆中对策,三分下,可谓神人。霍先生身在潼关,对朝廷大势,亦也了如指掌,那是不在诸葛孔明之下。”霍松连忙道:“晚生微末所学,如何敢于诸葛丞相相比。只是霍松蒙将军礼遇,这心一日不操,心下便过意不去,还望将军别以晚生妄议。”秦否轻轻抚摸着剑脊道:“这剑跟随我已久,既已出鞘,自无让它继续蒙尘之理,那便堵上一把。”『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