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 第三百六十一章:离间

召唤群雄帝王系统 第三百六十一章:离间

作者:咏橘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长青继承两地气运一事,深受江湖中人瞩目。

可以预料的是,因为他皇帝的身份,未来的江湖,必然会重新塑造格局。

自从上古先秦分崩离析之后,便再也没有任何朝代的皇帝能够在武道一途中达到像赵长青这种程度。

不论是哪个国家势大,甚至是称霸,都不能而且无法改变掉江湖的格局。

但是现在却不同了,出来一位陆地神仙境界巅峰的皇帝,而且还继承了两国国运,已经打破了江湖和庙堂的平衡。

平衡一旦被打破,等待的,就是格局的重新洗牌。

黄丞那边倒也是不辱使命。

耐住性子,等到了凉帝的亲召。

对于他来说,在凉国的使命算是完成一大半了。

但是他不想止于此,原因很简单,他想通过这次出使凉国,获得一定的功勋,然后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谋取更多的福利。

他明白,在太初这一朝,所谓的家世显赫已经不是国家考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了,今朝天子,大有重用寒门的势头,所以,想要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衣食无忧,恐怕还需要大量的功勋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一场春闱的科举考试,皇帝陛下重用了四位寒门子弟,让他们去往楚地立功勋。

楚国被灭国不久,经历了一场战火的洗礼之后,很多的地方都需要重新建设,正是可以大捞政绩的最佳时机。

毫不违言的说,在哪里稍微一折腾,都能轻而易举的干出一番政绩。

在楚地那个地方干个一段时间,将来回到中央的时候,可就是有功之臣了,一定会被皇帝重用的。

但是他们这些世家出身的呢?

想要给家族的子弟安排一个去往楚地的差事,都难如登天。

也是从这一刻起,黄丞明白了一些事情。

想要为这个国家在多做一些贡献,希望家族的后世子孙们,啃着老本依然还能够活下去。

他能够预料到,将来的世家子弟身份,再也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累赘。

世家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时间,已经从仁宗皇帝驾崩那天开始彻底结束了。

黄丞与凉帝徐凤云进行了短暂的沟通。

他们都没有主动提及边疆矛盾一事。

都想从对方的口吻中察觉出一些意图。

但是,他们都没有给彼此机会。

通过这次短暂的会谈,徐凤云只给李义君说了一句话,“将魏国朝臣的档案资料重新做吧。”

李义君没有反对,点头答应。

他们这一次,都看错了这位大智若愚的魏国礼部尚书黄丞。

能够担任一朝尚书位置的人,可都是人尖子啊,岂有泛泛之辈?

但是,他们根据调查魏臣得知的档案都一致认为,黄丞不过是徒有虚名之辈罢了。

然而经过多日不见斧钺明争暗斗,他们都对这位‘徒有虚名’的礼部尚书刮目相看。

这就是魏仁宗皇帝给赵长青留下来的一个班底。

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人辅佐已故的魏仁宗皇帝,魏国百姓们才会有人说,仁宗一朝实为中兴之治。

所谓的中兴之治,可不是全靠仁宗皇帝一人完成的,这需要很多厉害的人物共同辅佐,礼部尚书黄丞就是其中之一。

沈万三这边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他选择了一种直接了当的方式,那便是和宋国同归于尽。

这样的做法,可谓让魏国雪上加霜,但是,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其它办法了。

宋国怎么做,魏国便加倍奉还给他。

虽然宋国是普天之下最富裕的国家,但是魏国却是天底下最辽阔的国家,其疆域领土要远超他国,依靠如此庞大的领土,倒是可以和宋国进行一场无硝烟的对决。

赵长青回到京城之后,看了这几日反对诸国的方法和后效。

虽然说日子比以前更加难过了,但是赵长青绝对有理由足够的理由相信,魏国定能披荆斩棘,安然度过此次难关。

宣政殿里。

诸葛亮等人都是忧心忡忡。

赵长青却一脸轻松,他向诸位大臣们笑了笑,开口道:“四国如此针对我大魏,无非就是觉得,今时今日的魏国,对他们产生了威胁,今日朕还偏要让他们瞧瞧,今日之魏国,非是一些阴谋诡计就可以对付的了得。计算式连横,他们也不行。”

诸葛亮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在鼓舞人心,于是趁机说道:“即使是四国再次对我国爆发战争,哪也没什么好怕的,大不了两败俱伤,到时候在搞财政,也为时不晚。”

赵云点了点头,也是说道:“今天向四国低头,明日,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倒不如一劳永逸,和他们抗争到底,也让天下人看看,今日魏国的实力。”

赵长青对他二人的发言很是满意。

此间之事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四国之间的明争暗斗,还在持续着,谁也不愿意退却半步。

待众臣走后,诸葛亮留了下来,向赵长青说了一条可行的计策,“微臣认为,四国并非铁桶一块,我们可以逐渐离间他们,以图迅速打破他们的封锁。”

赵长青对这个计策来了兴趣,他问道:“你是说离间计?”

诸葛亮点了点头,道:“没错,离间之计,与端国合谋。”

赵长青道:“他会答应?”

诸葛亮道:“答不答应,其实都无所谓,只要我们将事情做了,让他们互相生起嫌疑就好了。”

赵长青有些明白他的意思了。

既然有了计谋,那便去做,聊胜于无。

诸葛亮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去请贾诩出山的比较好。

本来,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自己,但是,自己需要操持国政,无法脱身,只能让贾诩代行。

满朝文武,唯有贾诩出使端国,才能够令自己放心。

赵长青也同意了这一点。

诸葛亮推荐人选,他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诸葛亮倒是特别想自己前去,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把握和端国商谈的分寸。

这个提议经他自己的提议说出来,赵长青也不答应,因为现在,的确就是用人之际。

诸葛亮一走,这么大的一块疆域版图,着实不好管理。

对于目前的各国处境而言,战事一触即发。

可天下万民,总有一个期许,那便是希望战事不会发生。

居安不思危,这非智者所为。

贾诩同意前往端国,这是他第一次出使外国,但是却显得异常淡定。

看样子,他是胸有成竹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