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五十章 终极之战 魂归故里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第三百五十章 终极之战 魂归故里

作者:楚墨凡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24: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楚墨风卸甲,薛仁贵披挂,修罗铁骑易主不忘初衷;大唐军进攻,高句丽防守,十万援军或战死或投降。这才引出兵发安市城大唐迎来终极一战,一战定乾坤天朝扬威番邦之地。

秋季,七月,辛未日(初五),大唐雄狮缓缓开拔,抵达安市城东岭之后开始安营扎寨,摆出了一副进攻的架势,安市城外连排的抛石机已然架设完毕,目标直指安市城那有些残破的城墙。

由于连番大战,大唐与高句丽双方损伤无数,安市城下尸横遍野,有感于战死异乡需魂归故里,加之为了防止尸体腐烂从而造成疫病,己卯日(十三日),李世民诏令将战死的将士尸首标识姓名,等到回师返朝时一同带回。

而此时被大唐大败的高延寿和高恵真,决意彻底归顺大唐,二人随即将安市城的布防情况以及兵员数量上报给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李世民颇为高兴,遂于戊子日(二十二日),任命高延寿为鸿胪寺卿,高惠真为司农寺卿,而其余降将各自都有封赏,这让高延寿和高恵真这些人更加死心塌地的依附在大唐的麾下。

自从抵达安市城东岭之后,李世民遂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在周边不断巡逻和搜查,以此防备高句丽的探子和突然而至的援军,八月,甲辰日(初八),巡卫骑兵抓住了莫离支手下的间谍高竹离,将其反绑双手押送到军营。

鉴于这是进攻高句丽至今第一个前来刺探军情的间谍,惊讶之余李世民亲自召见高竹离,见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为高竹离亲自松绑,并忧心忡忡地问到:“你怎么这么瘦呢?”

发觉对方并没有言辞犀利地审问自己,高竹离面色不解地回答到:“我偷偷地走小道,已经有几天没吃东西了。”

闻言李世民赶忙命人赐给他食物,态度诚恳地对他说到:“你身为间谍,应当迅速回去复命。你替朕告诉莫离支:想要知道我方军中情形,可以派人直接到我们的营地,何必偷偷摸摸地这么辛苦呢?”随后李世民命人将高竹离放走,临行前发觉高竹离光着脚,李世民遂赐给他草鞋打发他回去。

大唐营地内,一座最大的营帐中,李世民和堪堪伤愈的楚墨风此刻正坐在一起,抱着酒坛望着面前的地图,地图上清晰地标注着大唐营寨与安市城周围的地形地貌,此时的楚墨风似乎是因为有人继承了衣钵,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衣着上,俨然像是一个真正的大唐闲散王爷的做派了,只见楚墨风半敞着衣袍,袖口与衣襟处依稀能看见残留的酒渍,头发就这样肆无忌惮的披散着,全然没有当初锦衣玉带俏王爷,鲜衣怒马血修罗的样子,手中的酒坛似乎是已然仅剩半数,楚墨风缓缓地举起酒坛,仰起头手腕一翻,任由甘甜的美酒洒落,美美地灌了一通之后,楚墨风指着地图上安市城的位置,冷冷地说到:“围而不打,留下一道生门,一方面可以给予城内守军压迫感,另一方面派薛仁贵带领修罗铁骑埋伏在安市城通往平壤城的必经之路上,伺机伏击前来支援的援军。”

闻言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微微瞥了楚墨风一眼,而后有些嫌弃地说到:“你小子倒是清闲了,手中的差事移交出去,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怎么说你也是当年太上皇亲封的贤王,而军中将士多以你为榜样,你好歹也得注意点吧?”

“陛下,臣弟看京城那些闲散王公不都是这样一副德行,臣弟今日才发现,原来做一个闲散王爷是如此惬意。”长长地伸了一个懒腰,楚墨风渐渐地说到:“若是现在再有个唱曲儿的,那就更加舒服了。”

听到楚墨风这番话,李世民抬手给了对方一个爆栗,“是不是朕再命人去对面的安市城或者是辽东城内给你找两个女子前来,你小子就更加惬意了?”

眼见李世民有些不悦,楚墨风赶忙正襟危坐,整理了一番衣衫之后,瞬间恢复原本该有的姿态,“另外择日可以派遣那些高句丽降将先行去招降,无论成败与否陛下都不要激动,纵然是那些降将被城内守军射杀在城下也无所谓,别忘了咱们现在是在对方的地界之上,高句丽的人可是善变的很啊。”

楚墨风的这番想法,与自己起初的想法不谋而合,对于安市城,李世民并未打算采取正式的进攻,毕竟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在大唐的多番蚕食之下已然损失殆尽,安市城内的守军如果识相的话,应该主动投降才对,就算围而不打,时间一长这座孤城也会因为食物短缺而爆发内乱的。

第二日,李世民首先就让高延寿带领一帮降将到安市城门下招降,得到命令的高延寿和高恵真等人,以为这是大唐卸磨杀驴的计策,谁知临行前李世民却出言安慰到:“诸位大可放心,尔等前去招降,乃是朕不忍再生灵涂炭,且朕会派遣士兵随行保护诸位,无论招降成功与否,朕皆有赏赐。”话音一落就见军阵中分出大约千余名士兵,随着高延寿等人缓缓地向着安市城走去。

眼见李世民真的派兵保护自己这些人,高延寿等人皆是感动不已,众人缓缓地开到了安市城下,望着城墙上的守军高延寿大声喊到:“各位高句丽的儿郎们,我是北部傉萨高延寿,大唐前来讨伐我们,皆是因为渊盖苏文那个家伙,杀害了咱们的莫离支把持了朝政,大唐与高句丽一衣带水应该和平共处,诸位为了城内以及整个高句丽的百姓考虑,应该打开城门,让大唐的大军安然通过,前去平壤城讨伐渊盖苏文那个乱臣贼子,我高延寿在此诚恳地请求诸位开门,拜托了!”

随着高延寿的话音一落,身旁其余的高句丽降将纷纷开口应和,然而劝降的话喊了十数遍,整个安市城依旧纹丝不动,像是一座死城一般没有任何反应,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命人鸣金收兵,将高延寿等人唤了回来。

眼见高延寿等人招降丝毫没有作用,李世民还以为是因为对方乃是降将,安市城的守军心中难免有一丝抵触的情绪,遂命人将自己的旗帜竖起,以彰显自己的诚意,在李世民看来,自己贵为大唐皇帝,亲自来安市城招降,城内守军定然会感动不已从而打开城门尽数归降,谁知李世民的大旗竖起的瞬间,安市城内突然战鼓震天,喊杀声四起,不明所以的大唐士兵见状,唯恐李世民有什么闪失,纷纷抽出兵刃四下戒备起来。

李世民见状恼怒不已,你安市城守军见到高延寿等人像是鹌鹑一般默不作声,而见到朕就喊杀声四起,看来这是对朕的招降有些不屑一顾啊,想到这李世民转头望向了身旁的李世勣,有道是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安市城的守军既然对李世民轻视,那就是对整个大唐的侮辱,想到这李世勣上前一步,对着李世民恭敬地施了一礼,而后大声说到:“请陛下下令,破城之日,城中所有男子一律诛杀。”

此刻怒不可遏的李世民缓缓地点了点头,而后忿忿地说到:“卿之所请朕准了!”

殊不知此时众人是在安市城边,李勣这番请命可是被安市城守军听了个真真切切,起初高延寿等人一番招降,其实城内守军已然有些松动,然而就让自己这些人就这样投降,安市城的守军纷纷觉得有些憋屈,眼见李世民的旗帜竖起,安市城的守军本想着戏弄一番以此解恨,待过后如若对方执意招降,也就顺水推舟开门献城归降,谁知玩笑开大了,对方竟然决定攻下城池之后屠城,这样安市城中所有守军就失去了生的希望了,为今之计只有死战到底,且这是一场只能够依靠安市城守军自己的死战,没有援兵没有补给,殊不知具备这样信念的守军那是非常不好攻打的,就好似当年在碛口的楚墨风本部,抱定死战的决心才能以一当十,从而彻底覆灭的颉利可汗部。

《孙子兵法》有云:围城必阙,穷寇莫追。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这也是楚墨风前一夜与李世民商议的计策,谁知却被李世勣一番话给破坏殆尽,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好命令麾下大军开始攻城。

各路大军紧急攻打安市城,期间李世民听见了城中鸡和猪的鸣叫声,随即对李世勣说到:“围城的时间很长,城中炊烟日见稀少,如今鸡和猪叫得厉害,这一定是在犒劳士兵,想要夜间出来偷袭我们,应当严加防范。”

是夜,高句丽几百人顺着绳索爬出城外,趁着夜色准备潜入大唐军营,谁知才离开安市城城墙没有几步,黑暗中突然刀光一闪,为首的一名高句丽士兵瞬间捂着脖子倒在了地上,见此情景一众高句丽士兵以为行藏暴露,纷纷抄着兵刃向着大唐的大营冲去,大营内李世民听说后,迅速召集士兵紧急围攻,待众人赶到现场的时候才发现,楚墨风与薛仁贵二人带着几名修罗铁骑已经与对方战成一团,随即李世民赶忙命人加入战场,一场厮杀之余剿杀了几十名前来偷袭的高句丽士兵,其余人眼见偷袭无望,纷纷转身逃回城中。

第二日,有感于高句丽的偷袭,李世民随即下令加大了进攻的力度。正面战场之上,李世勣自安市城西侧开始进攻,进攻的套路依旧是抛石机轰炸,火箭覆盖,辅以铁甲冲车啃噬城墙的三段保底式打法,安市城守军见状只得拼死防守,漫天巨石箭雨之中,安市城的守军竭尽全力守护着摇摇欲坠的城墙,一旦发现城墙出现缺口,迅速将石头、木头丢下去填补,到了最后石头、木头都丢完了,只得拆卸门板填充,故而正面的李世勣并未占到什么便宜,反而是铁甲冲车被砸毁了好几辆,连带着冲车内的大唐士兵损失不少。

而侧面战场之上,江夏王李道宗率领本部顶着对方的箭雨,用最原始的攻城方式进攻安市城的东面,步兵排成一个个方阵,高高举起盾牌抵挡着漫天坠落的箭雨,身后则是负责架设云梯的敢死队,这些从军中挑选出来的身体强健脚力优秀的士卒们,**着上身十人一队,抬着长长的云梯,在上官的号令中,快速向着城墙方向冲去,行进的过程中但凡有人中箭倒地,其余人也装作视而不见,待冲到城墙之下,迅速竖起长长的云梯,紧随其后的士兵褪去了沉重的铠甲,一身布衣咬着障刀快速地爬上云梯,身后的不远处,大唐的弓箭手一刻不曾停歇地与城墙上的守军对射着,云梯竖起不长时间便被城墙上的守军推到,伴随着一阵阵的惨叫声跌落在地,随后云梯再度被竖起,连绵不断的士卒继续向上攀爬。

眼见自己这边伤亡有些惨重,为了扭转局势,降低将士的伤亡,李道宗命令部下停止进攻,到附近山上砍树,利用树木包裹土壤做成一个个“土袋子”,将这些土袋子堆积在安市城外,随即唐军昼夜不停地筑土山,总共用了六十天,用去劳力五十万人次,山顶离城只有几丈,可以向下俯瞰城中,李道宗随即命果毅都尉傅伏爱领兵驻守在山顶,以防备高丽兵趁势前来进攻。在这个高台之上,李道宗派遣五十名弓箭手无差别地俯射城内守军。

在这种情形之下,安市城守军瞬间感到崩溃,此前丢木头的战术已然失去了作用,毕竟人纵然力气再大,也无法将木头向上丢。随着土山越堆越高,根基不稳之余土山坍毁压向城墙,顷刻间将城墙崩塌,谁知正赶上傅伏爱私自离开营所,高丽几百名士兵从城墙缺口处出来迎战,面对近战犀利的步兵,五十名擅于远战的弓箭手瞬间被对方剿杀,随即安市城守军占据了土山,并迅速挖沟堑守护。

眼见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功亏一篑,无奈之下李道宗手持战报亲自来到李世民面前请罪,请求李世民惩罚自己而饶恕麾下的士兵,谁知李世民虽然在后阵观望,现场的情况却是看的一清二楚,孰是孰非李世民自然是心中有数,宽慰了李道宗一番之后,李世民遂命人将擅离职守的果毅都尉傅伏爱擒获,并当着大军的面亲自处斩了此人,随即下令麾下士卒夺回高台。

面对眼前这座比安市城城墙还要高的高台,大唐将士接连冲锋多次未果,高台下的道路上布满了大唐士卒的尸首,鲜血顺着高台一直流到高台下的土地上,整个高台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而就在李世民这边拼死攻城的同时,此前薛仁贵早已带着修罗铁骑在安市城通往平壤城的官道附近埋伏了将近一个月,援军没有遇到多少,反而是击杀了不少前来安市城刺探军情的斥候,得知官道上有埋伏,一时间平壤城内再也不敢派斥候出来,没有了消息来源,这不免让平壤城内的渊盖苏文忧心不已,如若安市城被拿下,估计平壤城也就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不过转念一想,安市城地势险要、士兵精良,而且其城主智勇双全,当初自己叛乱时,城主不服命,自己率领麾下大军久攻不能取胜,待取得大权之后,自己并未因为此人当初抵挡自己而责罚他,反而是将安市仍旧交给对方管理。念及于此渊盖苏文只得自我安慰,而心中则是默默祈祷,祈求安市城能够顶住大唐的进攻。

眼见即将进入九月,而一旦进入九月,可谓是深秋了。而高句丽的深秋之后马上就要迎来大雪纷飞的寒冬。寒冬时节,后勤补给就成为非常麻烦的事情,故而对于远征高丽而言,每年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过去这段黄金时间之后,如若还没有达成目标,那么必须放弃,否则继续攻击,即使敌人不把自己击垮,此地恶劣的天气便是最好的敌人,君不见当年前隋一战未死多少人,反而是因为隋炀帝的一意孤行,导致大军冻死冻伤无数。

而此时大军始终进攻无果,安市城就像是一个乌龟壳一般,任凭大唐军如何敲打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鉴于辽东一带早寒,草木干枯水结冰,士兵马匹都不宜久留,而且粮食快要用光了,癸未日(十八日),李世民敕令班师还朝。

首先让辽东、盖牟二城的百姓举家渡过辽水,随即在安市城下显耀兵力而后凯旋,城中高句丽人都藏身不出。

得知大唐军终于撤退,安市城的城主登上城楼答礼为唐军送行,李世民称赞他能够坚守城池,赐给城主绸段一百匹,用来鼓励他事奉高丽国王。

为了防止高句丽人趁势前来袭扰,李世民留下四万大军殿后,而楚墨风则是命令薛仁贵率领修罗铁骑在殿后大军的侧翼掠阵,以防备对方绕背袭击。

乙酉日(二十日),大唐军移师至辽东城。丙戌日(二十一月),本部尽数渡过辽水,谁知时值深秋,辽泽一带道路泥泞,车马难以通行,李世民遂命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人割草填道,水深的地方用车做桥梁,而李世民则是亲自将薪木等拴在马鞍后帮助铺路。

冬季,十月,丙申朔(初一),李世民本部到达蒲沟停下,为了加快行程遂督促填道铺路的各路军渡过渤错水,不料却赶上天降暴风雪,士兵们衣湿多被冻死,心中悲痛不已的李世民敕令在道上点上火堆,以供行进的士兵烤火取暖。

马车缓缓地前行,李世民的车驾上,大唐皇帝李世民与贤王楚墨风并排而坐,望着车窗外时不时飘落的雪花,李世民不免叹了口气,此次征伐高句丽,先后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白岩、辽东、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加入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高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七八。对于一生征战无往不利的李世民来说,这样的战果是十分不满意的,念及于此李世民亲自为楚墨风斟了一杯茶水,而后忿忿地说到:“朕觉得这一次有些仓促了,如若魏征在的话,不会让我此番出兵的!”

听了李世民的话,楚墨风紧了紧身上的袍子,瞥了李世民一眼,缓缓地抄起茶杯凑到唇边,轻轻地抿了一口,而后低声说到:“虽然臣弟不喜欢魏征此人,但是对于外族的政策,此人还是颇有见解的,只不过陛下不是罢除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娶公主一事,并毁坍所撰碑石么?”

念及于此李世民赶忙唤来侍从,命人乘驿马昼夜兼程到京城,用猪和羊祭祀魏征,重新竖立贞观十七年曾毁坏的石碑,征召他妻子儿女到李世民所在行宫,额李世民则是亲自前来慰问赏赐。

丙午日(十一日),大军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回到营州。才抵达营州的时候,李世民便下诏命人将在辽东阵亡的士兵的尸骨一并汇集在柳城东南,遂敕令有关部门摆设牛羊猪祭祀,李世民亲自写文祭奠亡灵,并亲临灵堂痛哭,十分悲哀。

阵亡士兵的父母们听说此事后,纷纷感慨到:“我们的儿子死了,皇上亲自为他们哭灵,死还有什么遗憾!”

柳城东南祭奠处,望着遍地只留下姓名的袍泽,薛仁贵一脸悲愤地站在原地,一场大战死伤无数,这对于初入军中的薛仁贵来说也是一种震撼,身后六万修罗铁骑面无表情地策马而立,眼见薛仁贵前来祭奠,李世民来到对方面前,面色凝重地对薛仁贵说到:“朕手下的各位将领都已经老了,考虑能得到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为统兵将领,没有人能赶得上你了,朕对于得到辽东并不高兴,高兴的是得到了你。既然贤王将自己的衣钵交予你,那么朕也希望你能够秉承他的志向,此生以中原百姓的安危为己任。”

望着遍地袍泽的尸体,以及那些哭泣不已的家眷,薛仁贵一言不发地跪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且看高句丽上表臣服,再看薛延陀再度生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