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东都剑花西京烟雨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辽东之战 形势危急

书接上文,上回书说到楚墨风攻占金山城,李世勣兵发盖牟城,天子莅临视察前线,李勣意欲攻打辽东,奈何突遭四面楚歌。这才引出正面对敌李世勣拼死抵抗,后路驰援楚墨风撼动乾坤。

辽东城,大唐征伐高句丽的第二站,也是属于高句丽除去平壤城外最大的一座城池,眼见大唐士卒步步紧逼,身处平壤城内的渊盖苏文也是心急如焚,思量许久之后,渊盖苏文留下了自己的亲儿子渊男生坐镇平壤,自己则是带着大军前来驰援辽东城。

为了给即将到来的李世民展示大唐雄狮的勇武,李世勣和李道宗二人率部进发辽东,此番李勣所率领唐军主要以步兵为主,而且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大军一路浩浩荡荡的前行,尽管速度并不快但是声势颇为浩大,不料在开进路途之中,就遇到出城前来迎战的高丽军。

虽然高句丽采取了防守为主的政策,但是面对清一色的步兵,尤其还是携带了大量攻城器械的步兵,以骑兵为主的高句丽不介意出城袭扰一番,不在意击杀多少敌军,为的就是延缓敌军前进的速度,以便可以给辽东城留下更多的准备时间。

自古以来能够对阵骑兵的,除了骑兵就是弓箭手,步兵对阵骑兵,用李道宗的话来说,你以为大唐所有的步兵都是靠山军那种防御力强悍的步兵吗?然而大唐只有一支靠山军,况且辽东城外一马平川,对于机动性强悍的骑兵来说,这里完全是收割人头的绝佳之地,毕竟野战从来都是骑兵的专利,步兵只能用来攻城。

望着对面密密麻麻的高句丽骑兵,李道宗不免叹了口气说到:“这时候多么希望贤王兄在此啊,至少他麾下的修罗铁骑,那才是野战的王者。”

听了李道宗的话,一旁的李世勣也是有些无奈,早知道自己当时就不要脑袋发热,听从李道宗的建议,还说什么待陛下抵达之时,至少让陛下看到大唐雄狮步步为营,这下可好了,有句话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用来形容此时的自己再好不过了。

然而抱怨归抱怨,后悔归后悔,李世勣深知,远在辽东城南面的张亮,此刻正浩浩荡荡地率水军镇守沙卑城,自己这边如若能牵制住大批的敌军,那边张亮的防守压力就能够有所缓和,殊不知远在沙卑城内的张亮,此番却是给李世勣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原来就在本月的己巳日(初二),大唐水师大军攻下了沙卑城,俘获男女八千人,鉴于楚墨风当年的‘五杀令’的震慑,大唐水师在攻下沙卑城之后,展现出了仁慈的一面,非但留下了八千俘虏和城中百姓,且始终没有侵扰百姓。接管沙卑城之后,按照既定的战略方针,除了留下必要守军驻守此地外,其余主力绝不能停留此地,必须日夜兼程一路北上,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整个辽东战场最为紧要的地方——建安城。

建安城乃是一处战略要地,由于自鸭绿江进入高句丽沿途尽是连绵不绝的山麓,山道狭窄不适宜大军同行,故而只能选择绕路行军,从新义州过了鸭绿江,不是北上而是向西行军然后向北,虽然有点绕路,但是都是平地,行军比较顺利。这条行军路线是楚墨风临行前与李世民研究许久才定下的,但是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建安城,辽东各地高句丽守军如果想撤退回国,必然要经过此地;同样,高句丽国援军如果要前来支援辽东,必然也要经过此地。

故而,对于张亮部唐军将士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就在张亮攻占了沙卑城之后,收到了楚墨风的飞鸽传书,上面并没有什么大篇幅的话语,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人在城在,人亡城也依旧在。死守不退!’

望着最后那句‘死守不退’,张亮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自己身为刑部尚书,但是张亮作为当年秦王府的老人,也知道既然楚墨风说出了死守不退这句话,那就意味着,自所携的六万士兵必须固守此地,即使剩下一个人,也要坚守,绝不能退却,张亮也从其他人口中打听过当年碛口之战的细节,对于楚墨风率一万七千余人死守的行为甚是敬佩,身为武将出身的张亮,何尝不想靠着辉煌的战绩扬名立万,但是那些闪耀的光环却始终挂在楚墨风、李勣、李靖、李道宗,甚至是侯君集那个败类的身上,此番自己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如若不能善加利用,岂不是枉费了贤王殿下的一番苦心,毕竟此番的整体作战计划,乃至点将以及分配进攻路线一事,都是由楚墨风亲自制定的。

张亮其实并不擅长军事,此番他也深知,即将面临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为险峻的时刻。毕竟能够靠一场鸿门宴篡夺政权的渊盖苏文也不是傻子,自从收到大唐水师攻下沙卑城,对方已然明了大唐的战略意图,北上掐断高丽辽东守军的退路。故而平壤城方面立即从泊汋城派出大军前来抢夺建安城。

殊不知高句丽这一次时机把握的相当好,如若楚墨风在此,也忍不住会为其拍手喝彩,因为就在高句丽援军抵达建安城时,张亮部还没有修整好防御工事,这下轮到张亮难受了。高丽军全线冲击,唐军仓促应战,张亮顿时有些不知所措。

望着眼下的情形,张亮这才明白,打仗和刑部问案直接是两个事情,一时间张亮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得一面命人修筑工事,一面拼死抵挡,有句话说的好,正所谓吉人自有天相,虽然没有什么计策,但长期从事刑名工作的张亮,心理素质相当好,得知高句丽前来攻城,竟然毫无惊慌失措之态,只是正襟危坐。身边将士见到,竟然以为这位统帅已然胸有成竹。副总管张金树带着兄弟们擂鼓助威,竟然士气大振,扭转颓势随即反败为胜击溃了前来攻城的高句丽大军,从而也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建安城。

然而,建安城虽然保住了,却放走了四万高丽援军,让这帮人得以北上支援辽东。虽然从战术层面上来看,张亮取得反败为胜的战果,但是从战役层面上来看,这一仗却是失败的,四万敌军就这样成建制的离开了战场,这也使得北方辽东战场唐军主力压力陡然增加。

消息传到李世民处,大致了解了此战始末的李世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眼下来不及了,况且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为今之计必须立即开展暴风骤雨般的进攻,快速拿下辽东各个城池,然后立即南下与张亮会师,毕竟张亮不是楚墨风、李勣或者李靖之辈,对于战场局势的判断以及战机瞬间的抓取相当精准,且对于楚墨风来说最好的防守永远是进攻,此战若是换成楚墨风来镇守建安城,估计这四万敌军能够活着逃离战场的所剩无几,不过此时没有那么多如果,遂李世民下令前线各路大军迅速发动进攻,以减缓张亮在沙卑城的压力。

收到消息的李勣和李道宗,得知正有四万敌军向着自己这边赶来,一时间也颇为头疼,毕竟眼前这些敌军还没有解决,此时,身为楚墨风身边的头号小弟,李道宗也显示出他在楚墨风身边所学到的一些能力,先是命令麾下的的骑兵将来犯的高句丽骑兵尽数分割开来,遂留下李勣带着一部分步兵保护攻城器械,自己这是指挥的剩余步兵开始配合骑兵收割敌军,期间李道宗更是亲自率领数十人,组成了一个尖刀小队,战场上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去,这一招正是楚墨风当年在剿灭颉利可汗部时常用的穿凿战术,对付那些擅于骑射的突厥人无往不利,更别说这些盲目自打的高句丽人了,很快这种战法就展现出威力了,被分割成数十块的高句丽大军让李道宗这样漫无目的的打法给打蒙了,高句丽大军本想一击击溃大唐军,却不料美好愿望却被李道宗的横刀给彻底击碎了,身为主帅的李道宗手持两柄横刀一骑当先,尽管此时李道宗也已然四十三岁了,但是身为大唐的王室,英勇好战是镌刻在骨子里的,随着高句丽军节节败退,李世勣和李道宗趁势挥师追击,众人你追我赶渐渐地来到了辽东城外大约二里地的地方。

眼前,密密麻麻横竖交错的壕沟呈现在了大唐士卒的面前,得知大唐的攻城器械无往不利,辽东城的守军特意将壕沟往外扩出去将近一里地,无奈之下为了作战计划有效的执行下去,李勣只得派出士卒开始挖土填埋,另一方面派出大量斥候准备绕过辽东城,去打探情况。

初夏,天气干燥炎热,辽东城外的土地上,大唐士卒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填埋行动,不是跟天气争分夺秒,而是跟那四万被张亮放走的高句丽大军争分夺秒,而据斥候回报,辽东城的背面是没有壕沟的,但是有不少敌军把守,一时间如若强行通过,城内守军定会出城配合进攻,届时大军定然会伤亡惨重,想到这李世勣只得飞鸽传书给楚墨风,将这里的情况告知对方。

得知消息的楚墨风,握着手中的纸条不免觉得有些好笑,区区四万人就让李世勣和李道宗有些束手无策,不过转念一想,李世勣和李道宗麾下大部分都是擅于攻城的步兵,骑兵却是寥寥无几,如若让他们在野外遇到对方的骑兵,的确有些怵头,毕竟他们带的不是自己当初创建的靠山军。

想到这楚墨风唤来了薛云,一番嘱咐之后,对方带走了将近四万人马,趁着天黑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此时楚墨风手中仅剩两万人马,但是楚墨风深知,如若对面辽东城的高句丽守军出来迎战,自己这两万人可是能当五万人来用的。

这边李世勣大军在不停地填埋,那边李世民本部却传来了好消息,大军渡过了辽水,此刻距离李世勣部已然不远,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李世勣和李道宗原本悬着的心顿时落了下来。

丁丑日(初十),李世民车驾渡过辽水,待大军尽数通过之后,李世民望着奔腾翻涌的辽水,遂命人撤毁桥梁,眼见大军以一种诧异的眼光望着自己,李世民横刀立马指着辽东城方向说到:“诸位大唐的将士们,此番尔等随朕讨伐高句丽,一路上诸位让朕看见了我大唐士卒的坚毅和勇敢,眼下大军渡过辽水,脚下踩着的是敌国的土地,这一刻对于我大唐来说已然向着胜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然而朕思索了许久,古代霸王破釜沉舟,今日朕决意将退路斩断,此番进攻高句丽,士兵倒下了,统领冲上去,统领倒下了,副将冲上去,副将倒下了,主将冲上去,主将倒下了,朕会握紧手中的步槊,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这一战我们没有退路,只能前进杀敌。”

一番话坚定了将士们的决心,大军随即驻扎在马首山,李世民先是慰劳赏赐江夏王李道宗,破格提拔马文举为中郎将,而后处斩后退的张君。

得知李世勣大军在城下填土,李世民亲率数百骑兵到辽东城下,看见士兵们背土填壕沟,李世民赶忙下马上前分出最重的,骑在马上拿着去填埋,于是随从官员都争先恐后背土到城下。

有了皇帝陛下亲自做表率,挖土填坑效率那是相当高的,原本密密麻麻的壕坑终于填平了,望着城外恢复如初的大地,城内的高句丽守军瞬间蒙了,本以为此番凭借这些壕沟可以阻挡大唐一阵,等到四万援军到来便可以趁势将其歼灭,谁知自从城下又来了一批大唐援军之后,壕沟完全失去了其原本的功效。

然而给辽东城的惊喜还远远不止于此,这些年大唐的军械局‘励精图治’,顺利研制出了大批的攻城器械,首当其冲的便是抛石机,由军械局研制,刘紫鸢改装之后的抛石机,已然能够抛出将近三百斤的石头,随着一部部抛石机的架设,所有的抛石机瞬间瞄准了辽东城。

此番辽东城的守军除了设置大量壕沟以外,还在城中准备了大量木材,准备随时修理加固城池,然而城内守军明显低估了这种攻城武器的威力。三百斤的石头从天而降,借着下坠的势头,所产生的的破坏力是巨大的,只见城外一名传令兵举着一面旗子接连发号施令,负责操控抛石机的士兵,瞬间斩断绳索,随着‘嗡’的一声,磨盘大的石头聚集在天空形成了一片石头雨,向着辽东城的方向肆无忌惮的飞去,这石头不像是箭矢还可以抵挡一番,眼见抛石机开始发威,城墙上的守军纷纷寻找掩体躲避,一番天降巨石之后,不但辽东城中房屋建筑都被轰塌,就连城墙上的敌楼、箭楼也一并击毁。

随即大唐士兵又祭出了第二件攻城法宝---冲车,这种冲车可不是以前前隋所出现的纯木制的冲车,毕竟城墙防守除了金汁、砖擂、泥擂之外,还有一种东西叫做火油,这玩意儿一旦浇在木制冲车之上,可想而知大火冲天而起,甚至连里面推车的士兵都难以幸免,所以当年刘紫鸢在改良的时候,采取了楚墨风对于修罗铁骑战马的保护方式,在冲车外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铁甲,无论是砖擂、木擂、泥擂,其硬度都不如铁甲结实,而金汁浇在上面只不过会留下一股难以形容的味道,事后用水冲掉就好了,至于火油,刘紫鸢也想好了,身后紧随一些携带沙土的士卒,一旦火油覆盖在冲车之上,迅速用沙土掩埋,而箭矢之类的则是只能在铁甲上留下一道痕迹,完全对立面推车的士卒没有影响。

这边抛石机不停地压制城墙上的守军,那边数十部铁甲冲车趁虚而入,向着辽东城那脆弱的城墙冲去,随着第一部铁甲冲车抵达城墙之下,一阵阵沉闷的撞墙声顺势响起,而后此起彼伏的声音不停地充斥着城墙上守军的耳膜,心中明明知道城下的冲车在开始拆墙,而城墙上的守军却全然无法做出任何反应,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机会,没看见方才一名守军正待冲出去倒火油,还未等这人冲到火油桶面前,一块巨石当胸袭来,待众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原地只留下了一滩碎肉以及空气中那一声凄厉的惨叫。

只听‘砰’的一声,城墙下随即传来阵阵欢呼声,原来是随着铁甲冲车不住地蚕食,辽东城的城墙下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见此情景城内的守军也不顾死活了,纷纷跑出来将早已准备好的木料向着缺口处丢去,瞬间大批的木料又将缺口填充起来,见状李世民正待命人上前拆除,却发觉此时风向大变,原本凛冽的北风突然一转,此刻南风骤起,见状李世民当即命人开始准备火箭,麾下的弓箭手纷纷操起手中的弓箭,来到了既定的射程范围,只听传令兵一声‘放’,漫天星光夹杂在巨石之中,瞬间覆盖了整个辽东城。

大火随着南风的助力在城内开始星星点点地肆虐起来,此时城内的守军已然没有了斗志,更有甚者打开了紧闭的北城门,准备趁乱逃出辽东城,殊不知前有猛虎,后面却是一群厉鬼,早已伸着猩红的舌头,等待着猎物的到来,眼见辽东城的北城门一开,楚墨风大叫一声好,当即翻身上马,手中双锏向着前方一指,麾下铁骑紧随着楚墨风向着辽东城掩杀而去。

城门就这样毫无保留地被打开了,犹如一个柔弱的女子敞开了闺房的大门,任由恶客进入,修罗铁骑毫无阻挡地冲进了辽东城内,眼见大火焚城,楚墨风不免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分出一队人负责收割之后,剩下的一万人拣选了几处诸如仓库、府衙之类的要地,展开了灭火行动。

这边李世民本部进攻正酣,那边楚墨风部趁势夹击,腹背受敌之下,辽东城内的抵抗势力渐渐被瓦解,随着最后一丝抵抗势力被击杀,辽东城的南大门缓缓地开启,正在进攻的李勣大军见状,以为对方要出城与自己做最后的抵抗,遂命人向着城门处冲来,谁知从大门内缓缓地驶出一队黑衣黑甲的骑兵,当先一人对着李世勣大军喊到:“烧烧烧,陛下说烧你们还真烧,若不是本王四处救火,这座破城你们打下来也是一片废墟了。”

望着马背上的人,李世民兴奋地指着对方喊到:“儿郎们,看见了吗?那是咱们大唐的贤王,看来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辽东城,打下来了!”话音一落战场上传来阵阵欢呼的声音。

得知李世民就在前面,楚墨风当即命人前去进城救火,自己则是策马来到了李世民面前,望着满脸疲惫的李世民,楚墨风翻身下马跪在对方面前,恭敬地说到:“启禀陛下,臣弟此番不负陛下所托,配合大军攻下了辽东城,另外臣弟已然派人去迎战前来救援的四万高句丽大军,估计不日将有消息传回,请陛下训示。”

望着面前也算是满身疲惫的楚墨风,李世民跳下马车上前将对方扶起,一言不发地拍了拍楚墨风的肩膀,而后拉着楚墨风联袂向着城内走去。此役大唐军共计俘获高句丽将士一万多人,百姓男女四万多人,而战后清点战场,光辽东城内被烧死的就有一万余人之多。

至此,从东晋时代开始被高句丽占领近二百年之久的辽东城终于重新归入到我中原王朝版图之中,大唐将辽东城重新命名为辽州。

得知辽东城被攻下,原本驰援的渊盖苏文迅速回防,遂命令其余各城实行坚壁清野政策,死守城池不得外出,而此时辽东城内的大火已然被扑灭,既然这里成为了大唐的辽州,李世民遂命人就地取材修葺城墙,加固防御设施,并将被损毁的民房重新修复。

消息很快传回了定州,得知大唐收复辽东的消息,定州城内瞬间沸腾了,然而对于身在辽东城的唐军却不能欢呼,一场的胜利不足以庆幸,毕竟这才是刚刚开始。

在城内陪同了李世民几日之后,前去围剿援军的修罗铁骑顺利返回了辽东城,得知援军被灭,楚墨风遂辞别了李世民先行一步前往白崖城,而李世民麾下大军稍加休整之后立即南下,兵锋直指白崖城......

有道是一山还有一山高,且看大唐军苦战白崖城,再看楚墨风战场再负伤,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